【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19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咸走血,血病無多食咸;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五味各有偏勝,故禁多食。

 

味之辛者,則走氣,氣病肺虛,無多食也;

 

味之咸者則走血,血病心虛,無多食也;

 

味之苦者則走骨,骨病腎虛,無多食也;

 

味之甘者則走肉,肉病脾虛,無多食也;

 

味之酸者則走筋,筋病肝虛,無多食也。

 

凡此是謂五禁。

 

申明禁者,非禁絕之謂,乃無令多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26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五臟陰陽之病,各有所發。

 

金匱真言論云:陰中之陰,腎也;

 

陽中之陽,心也:陰中之至陰,脾也;

 

陰中之陽,肝也;

 

陽中之陰,肺也。

 

腎為陰,其主在骨,故腎陰之病發於骨;

 

心為陽,其主在血,故心陽之病發於血;

 

脾為陰,其主在肉,故脾陰之病發於肉;

 

肝為陽,於時為春,冬失其藏,春無以生,故肝陽之病發於冬;

 

肺為陰,於時為秋,夏失其長,秋無以收,故肺陰之病發於夏,凡此陰病、陽病,各有所發,是謂五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34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

 

邪入於陰,則痹;

 

搏陽則為癲 疾;

 

搏陰則為喑;

 

陽入之陰則靜;

 

陰出之陽則怒。

 

是謂五亂。

 

喑,音因,余篇同。

 

此舉五邪所亂,以足上文之義。

 

上文陽病發於血,心也;

 

陽病發於冬,肝也,故正為邪亂,而入於心肝之陽分,則狂。

 

上文陰病發於骨,腎也;

 

陰病發於肉,脾也;

 

陰病發於夏,肺也,故以邪亂正,而入於腎脾肺之陰分,則痹。

 

痹者,邪留皮肉與骨,而為痹痛也。

 

搏陽則為癲疾,所以足陽狂之意,言邪入於陽則狂。

 

亦有邪搏於陽,而為癲疾者矣。

 

搏陰則為喑,所以足陰痹之意,言邪入於陰則痹,亦有邪搏於陰,而為喑啞者矣。

 

夫搏者,陰陽相搏也。

 

搏陰為喑,乃陽入之陰,則靜而為喑也;

 

搏陽為癲疾,乃出之陽,則怒而為癲疾也。

 

凡此,皆五臟陰陽為邪所亂,是謂五亂,以明五病所發,乃亂而始發,或發而更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41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 善怒,不治。

 

是謂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見,音現。

 

五邪所見者,五臟受邪,見於脈也。

 

春得秋脈,金克木也,夏得冬脈,水克火也,長夏得春脈,木克土也;

 

秋得夏脈,火克金也;

 

冬得長夏脈,土克水也,名曰陰出之陽,言邪病五臟之陰,出於經脈之陽也。

 

病善怒,言春得秋脈,肝木受刑,故善怒也。

 

當亟治之,若不治,則邪干五臟。

 

是謂五邪皆同,言五臟受邪,同於木受金刑之義。

 

命死不治,言五臟受刑,其人雖存,其命已死,是不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49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臟所藏。

 

除五臟,余藏,如字。

 

言心肺肝脾腎,藏神魄魂意志,是謂五臟,而各有所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0:56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臟所主: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言心肺肝脾腎,主脈皮筋骨肉,是五臟外合,而謂之五主也。

 

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言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為五勞,勞則五臟因之以傷,心主血,久視則傷之;

 

肺主氣,久臥則傷之;

 

脾主肉,久坐則傷之;

 

腎主骨,久立則傷之:肝主筋,久行則傷之。

 

凡此是謂五勞所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1:03 | 只看該作者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篇

 

五脈應象:肝脈弦,心脈鉤,脾脈代,肺脈毛,腎脈石,是謂五臟之脈。

 

言肝心脾肺腎,五臟之脈,應弦鉤代毛石,四時五行之脈象也。

 

天地之道,不外五行,人身形藏,不離乎氣,承臟氣法時而宣明五氣者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1:18 | 只看該作者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篇

 

人之有身,不離血氣;

 

人之應物,不離形志。

 

形者,血氣之立乎外者也。

 

志者,血氣之存乎內者也。

 

血氣有多少,形志有苦樂,天人有常數,灸刺有所宜。

 

此岐伯繼上編宣明五氣,而更為血氣形志之說也。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

 

人之常數,後天之數也。

 

後天之數,從太而少,由三而一。

 

太陽,三陽也,少陽,一陽也,陽明,太少兩陽相合而成也。

 

太陽常多血少氣者,陽至於太,陽氣已極,陽極則陰生。

 

血,陰也,陰生故常多血;

 

氣,陽也,陽極故常少氣。

 

少陽常少血多氣者,陽始於少,陽氣方生,陰氣未盛,故常少血;

 

陽氣方生,莫可限量,故常多氣。

 

陽明常多氣多血者,有少陽之多氣,有太陽之多血,以征太少相合成陽明也。

 

此言人之常數也。

 

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

 

先天之數,自少而太,由一而三也,言少陰自少而太也,次言厥陰,終言太陰。

 

由一而三,先少陰,陰未盛,故常少血,少陰為生氣之源,故常多氣;

 

厥陰肝脈下合衝任,故常多血,厥陰為一陰,而生微陽,故常少氣;

 

太陰為三陰,陰極則陽生,故常多氣,陰極當衰,故常少血。

 

夫由一而三,自少而太,此天之常數也;

 

人之常數,而論三陽,陽予之正也,天之常數,而論三陰,陰為之主也。

 

知天人陰陽之常數,則知人之血氣矣。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為足陰陽也;

 

手太陽與少陰為 表裡,少陽與心主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為手之陰陽也。

 

三陽三陰,陰陽之六氣也,以陰陽之六氣,合人身十二經脈,則有足之三陽三陰,手之三陽三陰。

 

陽主表,陰主裡,知表陽之所在,即知裡陰之所在。

 

故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厥陰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為足陰陽之六氣也;

 

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裡,少陽與心主為表裡,陽明與太陰為表裡,是為手陰陽之六氣也。

 

此手足三陰三陽,合人身十二經脈之血氣,則知血氣之陰陽矣。

 

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後瀉有餘,補不足。

 

苦,猶病也。

 

承上文手足陰陽表裡之義,而言今知手足陰陽之所病。

 

血有形屬陰,氣無形屬陽;

 

有形陰血,必先去,無形陽氣勿先傷,故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之病也。

 

伺之所欲,窺伺其欲散、欲軟、欲緩、欲收、欲堅之意也。

 

如是則知某經有餘,某經不足,然後瀉有餘補不足。

 

瀉有餘補不足,即九候已備,後乃存針之意。

 

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

 

更以他草,度去半巳,即以兩隅相拄也。

 

乃舉以度其 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

 

復下一度,心之俞也,復下 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復下一度,腎之俞也。

 

是謂五臟之俞,灸刺之度也。

 

前三度,音鐸,後四度,如字。

 

五臟之俞,皆在於背,欲知背俞,先以草度其兩乳間,而對中折之,更以他草,亦度兩乳間,而去半已,即以其草左右兩隅相拄也。

 

兩隅猶言兩邊,拄之乃舉以度其背。

 

背,背俞也。

 

其法令其一隅橫居於上,齊脊大椎,兩隅相拄,則兩隅在下,當其下隅,乃左右肺之俞也。

 

復下一度,左右心之俞也。

 

復下一度左角,則肝之俞也,右角則脾之俞也。

 

復下一度,左右腎之俞也,此肺心肝脾腎,是謂五臟之俞,而為灸刺之度也。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

 

上文論陰陽血氣,而有灸刺之度,此下言形志苦樂,而有灸刺之度也。

 

形見乎外,志存乎內,形樂則身體安和,志苦則內擾經脈,故病生於脈。

 

脈者,心之所主也。

 

治之以灸刺者,或灸以補之,或刺以通之。

 

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

 

形樂志樂,則過於安逸,無有動作。

 

故病生於肉,肉者,脾之所主也。

 

治之以針石者,或針以刺之,或石以砭之。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志樂,則情逸身勞,故病生於筋。

 

筋者,肝之所主也。

 

治之以熨引,使血脈榮養於筋也。

 

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甘藥。

 

咽主地氣屬陰,嗌主天氣屬陽,形志皆苦,則陰陽並竭,故病生於咽嗌。

 

咽納水穀,胃所主也;

 

嗌司呼吸,肺所主也,咽嗌皆病,肺胃咸虛,故當治以甘藥。

 

《靈樞?終始》節云: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如是者勿灸,即此義也。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數,音朔,驚恐,因驚致恐,志之苦也。

 

經絡不通,勞其經絡,形之苦也,形數驚恐,經絡不通,即上文形苦志苦也。

 

病生於不仁者,恐傷骨,腎主骨,骨屬屈伸不利,故不仁也。

 

治之按摩以通其經絡,醪藥以資其腎精。

 

是謂五形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1:26 | 只看該作者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篇

 

總結上文,而言形志苦樂。

 

病生於脈,病生於肉,病生於筋,病生於咽嗌,病生於不仁,是謂五臟苦樂之形志也。

 

刺陽明,出血氣;

 

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

 

刺太陽,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 惡血;

 

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惡,去聲。

 

此因三陰三陽,血氣多少而為刺法也。

 

陽明常多血多氣,故刺陽明,出血氣;

 

太陽常多血少氣,故刺太陽,出血惡氣;

 

少陽常少血多氣,故刺少陽,出氣惡血;

 

太陰常多氣少血,故刺太陰,出氣惡血;

 

少陰常少血多氣,故刺少陰,出氣惡血;

 

厥陰常多血少氣,故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此血氣有多少,形志有苦樂,天人有常數,灸刺有常度,而申明上編未盡之義者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1:36 | 只看該作者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寶命全形者,寶天命以全人形也。

 

形之疾病,則命失其寶,形不能全。

 

若欲全形,必先治神。

 

治神,所以寶命,寶命,則能全形矣。

 

黃帝問曰: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君王眾蔗,盡 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思慮之。

 

余欲針除其疾病,為之奈何?

 

為,去聲。

 

萬物皆在天地覆在之中,惟人超乎萬物之上,參天兩地,故莫貴焉。

 

然推人之所以生,本於天地之氣生,人之所以成,同於四時之法成,今君王之貴,眾庶之賤,盡欲全形,卒不能者,以形之疾病,莫知其情,不知其情,則病留淫於肌肉經脈之內,日益深重,而且著於骨髓,病益深,則處治益難,故心思慮之。

 

欲以針刺之法,除其疾病,疾病除則形可全,命可寶。

 

為之奈何,探其治也。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弦絕者,其音嘶敗;

 

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

 

嘶,音西。

 

形之疾病,則形不能全,凡物皆然,不但於人,故夫鹽之味鹹者,鹽質多潤,如以鹽著物,則其氣令物器之津而外泄矣。

 

弦音安和,若弦將絕者,則音聲不和,而嘶敗矣;

 

木體堅貞,若木敷散者,則枝葉不固,而發落矣。

 

此物病而形不全,何況於人,若人病深者,則三焦不和,土氣不達,故其聲噦。

 

噦,呃也,呃者,氣機內逆,土將敗也。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

 

承上文而言,若人有此津泄音嘶葉發三者之病,是謂破腑,腑壞則毒藥無治,短針無取,雖欲針除其疾病,為不可得,故曰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黑。

 

蓋木之滋灌,只在於皮,木敷葉發,是絕皮矣,弦之鏗鳴,純本乎肉,弦絕音嘶,是傷肉矣,鹽之味鹹,其色主黑,器津外泄,是血氣爭黑矣。

 

人之壞腑,猶之絕皮傷肉,血氣爭黑,故曰皆也。

 

此一節,言物壞而形不全,不能寶命全形,雖欲治之,不能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1:44 | 只看該作者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

 

三為,俱去聲,更,平聲,下同。

 

帝聞岐伯之言,有痛於心,故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

 

病而能治,可以更代,今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是其病不可更代。

 

百姓聞之,以為殘忍賊害,然余必欲治之,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天施地生,故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

 

人稟天地陰陽交合之氣而生成,故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

 

天地之氣,征於四時,人能應四時春夏秋冬之氣者,則天地為人之父母。

 

四時之氣,征於萬物,能知萬物生長收藏之理者,則人謂之天之子。

 

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

 

天有寒暑,人有虛實。

 

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者,人身手足十二骨節之氣,開闔營運,一如天晝開夜闔之陰陽也;

 

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者,人身十二節氣,有有餘不足之虛實,一如天之寒冷為虛,暑熱為實也。

 

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 能欺也,能存八動之變,五勝更立,能達虛實之數者,獨出獨入, 吟至微,秋毫在目。

 

日月營運,一寒一暑,能經理天地陰陽之氣化者,則不失四時之氣化;

 

人有十二節,時有十二節,能知十二節之理者,則天人合一,雖聖智不能欺也;

 

能存心於八方風動之變,則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五勝更立之變,亦能知之。

 

五勝更立,虛實存焉,能達虛實之數者,則眾人不知,我獨知之,故獨出獨入,而游行於天地之間, 吟之下,得其至微,秋毫纖悉,備在於目,能如是也,可以寶命全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1:54 | 只看該作者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 時,月有大小,日有短長,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 吟,敢問其方?

 

別,音逼。

 

勝,平聲,下同。

 

量,平聲。

 

承岐伯之言而復問也。

 

伯云:天有陰陽,而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又云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而天地合氣,各有分別,在地則別為九野,在天則分為四時,由四時而計其月,則月有大小,由月而計其日,則日有短長。

 

又云知萬物者,謂之天子,今萬物並至,不可勝量。

 

又云達虛實之數者, 吟至微,今虛實 吟,敢問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陰陽萬物,不外五行制化之道。

 

金能制木,故木得金而伐;

 

水能制火,故火得水而滅;

 

木能制土,始焉木王,既則木之子火亦王,火王生土,故土得木而達;

 

火能制金,故金得火而缺;

 

土能制水,故水得土而絕。

 

萬物皆有制克之道,故萬物盡然,制而復生,無有窮盡,故不可勝竭。

 

不可勝竭,所以申明土得木達之義。

 

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 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共,供同。

 

上古之世,以針治病,故針有懸布天下者,其法有五。

 

黔首黑發之民,於力田納稅之外,僅供余食於家,而莫知之也。

 

一曰治神,以我之神合彼之神,得神者昌,故治神為先。

 

二曰知養身,一身血氣得其所養,則營運不息,故以養身為次。

 

三曰知毒藥為真,毒藥攻邪,知之不真,則用之不當,故必知毒藥為真。

 

四曰制砭石小大,上古之世,冶鑄未興,砭石為針,則小大之制宜審也。

 

五曰知腑臟血氣之診,人之有形,不外腑臟血氣,不明其診,無以行針,故必知腑臟血氣之診。

 

凡此五法,俱布立於天下,各有所宜者,而先施之,此用針可以全形,全形可以寶命也。

 

今末世之制也,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皆眾工所其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 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獨來獨往。

 

和,去聲。

 

制,制針之小大也。

 

今末世之制,但知治形,故虛者實之,滿者泄之,此眾土所共知也。

 

若夫治神,則上法天,下則地,可以隨應而動,隨應而動,則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此治神之道,無有鬼神,介紹於其間,而獨來獨往。

 

此舉針刺之神,以明萬物虛實之數, 吟至微之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04 | 只看該作者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帝曰:愿聞其道。

 

愿聞治神之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針。

 

一曰治神,故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所以斂神也。

 

後乃存針,神先針後也。

 

眾脈不見,眾凶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

 

神先針後,通其經脈,而眾脈若不見,神先針後,除其凶疾,而眾凶若弗聞。

 

合外以為內,合內以為外,故外內相得,必先治神,後乃存針,故無以形先。

 

可玩往來,乃施於人。

 

人有虛實,五虛弗近,五實弗遠。

 

往來者,氣機出入也。

 

得神則可玩往來施於人者,刺其病也。

 

得神乃可施刺於人。

 

人有虛實,謂人之虛實不同也,五虛,五臟正氣虛也,虛則不可針,故曰弗近,五實,五臟邪氣實也,實則宜針,故曰遠。

 

至其當發,間不容 。

 

,瞬同。

 

發,舉也。

 

 ,轉目也。

 

至其舉針之際,其間不容於轉目爾。

 

手動若務,針耀而勻。

 

務,專一也。

 

勻,園活也。

 

手動若務者,以手按穴,似專一而不移。

 

針耀而勻者,行針之時,復光耀而園活也。

 

靜意視義,觀適之變。

 

適,自得也。

 

清靜其意,以視行針之義,可以觀其自得之變。

 

變,通變也,言不執著之。

 

是謂冥冥,莫知其形。

 

冥冥,靜之至也。

 

莫知其形,變之至也。

 

夫靜意視義,觀適之變者,是謂冥冥,而莫知其形也。

 

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

 

烏烏,烏之疊至也。

 

稷稷,稷之疊聚也。

 

從見其飛,見其針之飛耀也。

 

不知其誰,針園活而難按也。

 

夫手動若務,針耀而勻者,一如見其烏烏之至,見其稷稷之聚,從見其針之飛耀園活,而不知其誰也。

 

伏如橫弩,起如發機。

 

伏如橫弩,針之未舉也。

 

起如發機,針之已施也。

 

夫至其當發,間不容 者,言未針如橫弩之伏,至其當發,如機之速,其間不容轉 也。

 

此皆治神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11 | 只看該作者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篇

 

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

 

五虛弗近,五實弗遠,是但刺其實,不刺其虛。

 

帝欲合虛實而咸刺之,故問何如而治其虛,何如而治其實。

 

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

 

刺虛須實者,刺虛人須內其氣而實之也。

 

刺實須虛者,刺實人須泄其氣而虛之也。

 

經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遠近若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營於眾物。

 

經脈之氣,已至於針孔,則當專心致志,而慎守勿失也。

 

夫針之深淺,皆慎守勿失,故曰深淺在志,而氣之遠近,亦皆慎守勿失,故曰遠近若一。

 

其慎守也則始臨深淵,其勿失也,則手如握虎,其深淺在志,而遠近若一也,則神無營於眾物。

 

此一節,言知天人合一之理,針刺神明之道,可以寶命,可以全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18 | 只看該作者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八正,天地八方之正位也。

 

天之八正,日月星辰也。

 

地之八正,四方四隅也。

 

合人形於天地四時,陰陽虛實,以為用針之法,神乎神,獨悟獨見獨明,故曰八正神明也。

 

黃帝問曰: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服,事也。

 

上編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然雖治神,必有法則,以為用針之事,帝故問之。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天光,日月星辰也。

 

用針之道,上法天時,下則地理,更合天之日月星辰,以為法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27 | 只看該作者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帝曰:愿卒聞之。

 

法天則地,合以天光,愿盡聞之。

 

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合以天光者,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也。

 

法天者,候四時之氣也。

 

則地者,候八正之氣也。

 

定,安靜也。

 

人氣安靜乃行針以刺之。

 

此為用針之事也。

 

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

 

易,去聲。

 

泣,作澀。

 

人身血氣,上應於天,是故天氣溫和,日色光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

 

淖液,滋灌也。

 

浮,外行也。

 

血淖液,故血易瀉;

 

衛氣浮,故氣易行。

 

若天不溫和而寒,日不光明而陰,則人血凝澀而衛氣沉。

 

凝澀,不淖液也。

 

沉,不浮也。

 

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

 

月郭滿,則血氣實,肌肉堅;

 

月郭空,則肌肉減,經 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人身血氣,不但應天日,且應天月也。

 

月始生,月朔也,月生之日,衛氣大會於風府,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

 

月郭滿,月望也,月望則血氣充盛,故血氣實,而肌肉堅;

 

月郭空,月晦也,月晦則血氣虛微,故肌肉凝,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

 

傷寒論云:血弱氣盡,腠理開者是也。

 

是以人當因天時而調血氣也。

 

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

 

因天時而調血氣,是以天寒無刺,寒則堅凝,故無刺也;

 

天溫無凝,溫則流通,故無凝也;

 

月生無瀉,不伐其生氣也;

 

月滿無補,不益其有餘也,月郭空無治,正氣虛邪,不能去也,凡此是謂得時而調之。

 

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得時而調,乃因天序之盛虛,故曰因天之序,盛虛之時也。

 

移光,去形晦而光明也。

 

定位,日月中天而位定也。

 

正立而待,整肅其體,待天人氣盛,然後行針以刺也,凡此皆得時而調也。

 

故曰:月生而瀉,是謂臟虛;

 

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

 

月郭空而治,是 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

 

重,平聲。

 

別,音逼。

 

月生無瀉,故曰月生而瀉,是謂臟虛;

 

月滿無補,月滿而補,則血氣揚溢於外,則絡有留血,命曰重實;

 

月郭空無治,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亂經則陰陽相錯,陰陽相錯,則真邪不別,真邪不別,則邪氣內沉,沉以留止,真氣不充,則外虛;

 

邪氣相薄,則內亂。

 

外虛內亂,則淫邪乃起,凡此皆不能得時而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36 | 只看該作者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星辰躔度,八正定位,何以候之?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 虛邪,以時至者也。

 

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

 

八正之邪虛,而避之勿犯也。

 

日月之行,星辰為之衛,是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制日月之行,則星辰可候矣。

 

八風之邪,八正為之位,是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

 

知八風之邪,則八正可候矣。

 

天有四時,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人候其氣,以時調之也。

 

春秋之氣溫和,冬夏之氣寒暑,以時調之,則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

 

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弗能傷也。

 

人之受邪,身之虛也。

 

天之有邪,天之虛也。

 

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內至於骨,內至於骨,則入傷五臟,其兩虛相感之時,而工候救之,弗能入傷五臟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靈樞?九針論》云:「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諸戊己。

 

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漬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凡此皆星辰八正之候也。

 

此一節,言法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以為刺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47 | 只看該作者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聞之矣,愿聞法往古者。

 

上古之世,以針治病,故承上文法星辰之義,而愿聞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黃帝法往古而著《針經》,《針經》,《靈樞經》也。

 

靈樞首篇,黃帝有先立針經之語,故欲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觀其立有驗也。

 

法往古而知針經,必有驗於來今。

 

夫驗於來今者,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如冬日寒而夏日溫,晦朔虛而弦望盛也。

 

即以十月而候四氣之浮沉,如春夏日月則氣浮,秋冬日月則氣沉也。

 

以四氣浮沉而調之於身,可觀其氣之立有驗於身也。

 

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形於外,而工獨知之,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四時氣之浮沉,參 伍相合而調之,工常先見之,然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

 

法往古而知針經,可以觀其冥冥,夫觀其冥冥者,言形氣榮衛之不行於外,冥冥然也。

 

而工獨之,有可觀矣。

 

工之所以獨之者,亦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並四時氣之浮沉,與人參伍相合而調之,日月四時之理明,則人身之理亦明,故工常先見之。

 

然理微而不形於外,故曰觀於冥冥焉爾。

 

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是故工之所以異也。

 

然而不形 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

 

視之無形,嘗之無味,故謂冥冥,若神仿佛。

 

形見之見,去聲。

 

法往古而知針經,可以通於無窮。

 

夫通於無窮者,可以傳於後世也。

 

可傳後世,是故工之所以異也。

 

然而不形見於外,故俱不能見也,而工獨知之,惟不形見於外,故視之無形,嘗之無味。

 

視無形、嘗無味故謂冥冥而若神仿佛也。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 情,莫見其形。

 

中,去聲,下同。

 

邪之中人,有虛邪,有正邪。

 

虛邪者,乃八正之虛鄉邪氣,而中於人身也。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用力則汗出,汗出則腠理開,腠理開,而逢虛風,不同於八正之邪,故中人也微,微則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也。

 

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萌芽,病之微也。

 

上工治病,救其萌芽,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乘其正氣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

 

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病而敗之也。

 

若邪病已成,正氣已敗而救之,斯為下工。

 

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而病已成也。

 

救其已敗者,因病而敗之也。

 

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治之,故曰守其門戶焉,莫知其情,而見邪形也。

 

處,去聲。

 

虛邪正邪,深淺不同,知其所在者,知診三部九候之病脈處而調治之,使經脈無傷,正氣內存,故曰守其門戶焉。

 

能如是也,是雖莫知其情,而能見邪形也。

 

上文云莫知其情,莫見其形,今莫知其情者,而能知其情,莫見其形者,而能見邪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2:55 | 只看該作者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帝曰:余聞補瀉,未得其意。

 

補正瀉邪,各有其法,帝故問之。

 

岐伯曰:瀉必用方。

 

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 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故曰瀉必用方,其氣而行焉。

 

內,音納。

 

刺欲瀉之,則大指退後,食指進前,其孔似方,故瀉必用方。

 

就方義而申解之,則方者以天人之氣方盛也。

 

天氣盛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

 

人氣盛,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也。

 

息方吸,氣始入,故方吸而內針,復候其方吸而轉針,復候其方呼,氣出之始,而徐引針。

 

引,猶出也,故瀉必用方,候其氣盛而行焉爾。

 

補必用員。

 

員者,行也。

 

行者,移也。

 

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針也。

 

故員與方,非針也。

 

員,圓通。

 

刺欲補之,則大指進前,食指退後,其孔似員,故補必用員。

 

就員義而申解之,則員者,員活其氣,行於周身,故員者行也,行者移其有餘,補其不足,故行者移也,深入為補,故刺必中其榮。

 

排,轉也,復從吸排針,候吸入而轉針也。

 

吸入而轉,所以補之,故員與方乃之員活,氣之方盛,非但針之方員也。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

 

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瀉之補之,貴得其神,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知形之肥瘦,則知用針之淺深矣,知榮衛血氣盛衰,則知方員之補瀉矣。

 

由此觀之,則血氣者,乃人之神,而不可不謹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8:13:02 | 只看該作者

八正神明論第二十六篇

 

帝曰:妙乎哉論也,合人形於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 其非夫子孰能通之,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形,何為神,愿卒聞之。

 

數,音朔,承知形養神之論,而贊其妙,因舉形神而復問之。

 

岐伯曰:請言形,形乎形,目冥冥,問其所病,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未言神,先言形。

 

形乎形,是有形之可形也。

 

目冥冥,是無形之可形也。

 

有形可形,當問其所病,而索之於經。

 

無形可形,則慧然在前,而按之不得。

 

此有形無形之間,而不知其情,故曰形。

 

情,猶實也,若泥跡求形,則非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0:46 , Processed in 0.10839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