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5:47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小青龍湯。上熱戴陽。下虛足冷。小青龍去麻黃換肉桂。加熟附子四五分。面目四肢浮腫屬濕熱。 五皮散。初起脈實氣盛。五子五皮湯。面獨腫而氣急。蘇子降氣湯。煎成磨沉香調服。有一身惟面與足腫。早則面甚。晚則足甚。蘇子降氣合除濕湯各半帖和服。右半邊腫甚者。

 

肺胃中有積滯也。

 

導氣為先。大忌琥珀、鬱金、蘇木、五靈之類。左半邊腫甚者。

 

肝腎間有瘀血也。

 

散血為要。 大忌胃苓。非特蒼朮性燥能阻滯惡血。即白朮亦須生用。生則有逐濕散血之功而無壅滯之患。皮水四肢腫而聶聶動者。

 

防己茯苓湯。感濕而腫者。

 

其身雖腫。

 

而腰以下至腳尤重。防己黃 東加黑黃牛尿。輕者除濕東加木瓜、大腹皮。因於氣為腫者。

 

脈必沉伏而腫滿喘急。增損流氣飲。大腹水腫喘脹。大小便秘者。

 

葶藶木香散。不服水土而腫。胃苓湯。病後腰腳浮腫。為有水氣。胃苓東加黃連。因患瘡。用干瘡藥太早而致身腫。上半身甚者。

 

羌活勝濕東加升麻、白芷、蘇葉。下半身甚者。

 

五苓散換茅朮。加木瓜、大腹皮。婦人經水先斷。後至四肢浮腫。小便不通。通身皆腫。

 

此血化為水。名曰血分。

 

此病乃七情乖違。脾胃虧損。不能統攝而成。最為難治。日用歸脾湯下椒仁丸一丸。藥雖峻厲。數日當效。畏而不用。有養病害身之患。若先小便不利。後至身面浮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6:07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經水不通者。

 

血為水敗也。

 

名曰水分。用歸脾湯送葶藶丸七丸。其經脈不通而化為水。流走四肢。 悉皆腫滿者。

 

亦曰血分。其證與水腫相類。

 

而實非水也。

 

歸脾湯送人參丸十五丸。皆形氣不足。 邪淫隧道。必用此藥以宣導其邪。佐以調補元氣。庶藥力有所仗而行。則邪自不能容。

 

而真氣亦不致於觸傷矣。

 

水腫死證。見一即危。傷肝唇黑及腫。傷心缺盆平。掌無紋。傷脾臍突。傷腎足底平。傷肺背平肩聳。

 

如卵縮向上。陰囊無縫。及莖腫腐者死。大便滑泄。水腫不消者死。加以喘滿。雖暴病。

 

亦必不治。泄後腹脹而有青筋者死。鼻煽目青。耳焦面黑。破 脫肉者。

 

死期迫矣。

 

先起於腹。後散於四肢者可治。先起於四肢。後歸於腹者死。

 

如肺氣不能下行。兩足腫潰而小水全無。 腹中之痛不可名狀。

 

以手揉左則痛攻於右。揉右則痛攻於左。當臍揉熨則滿腹俱痛。叫喊不絕。 利水敷臍之藥俱不效。無可治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6:18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開鬼門之劑。麻黃、羌活、防風、柴胡、蔥白。及柳枝煎洗。潔淨府之劑。澤瀉、木通、通草、防己、葶藶、茯苓、豬苓。秋石代鹽。去菀陳 之劑。商陸、大戟、甘遂、芫花、牽牛。宣布五陽之劑。附子、肉桂、乾薑、吳茱萸。血腫之劑。琥珀、鬱金、劉寄奴、蘇木。丹方。治水腫用灶心赤土升許。燒紅。乘熱以陳三白酒或火酒淋。澄清。空腹食之愈。血腫。紅酒淋服。虛人。用伏龍肝煎湯澄清。每日煮粥食之。

 

血腫脈證俱實。大便閉者。

 

生萊菔搗汁半盞。和白蜜少許。隔湯燉熱食之。

 

生牛膝搗絞汁服亦通。但精滑人禁用。丹方。治水腫用蝦蟆七只。去頭皮足。白酒漂淨。同獨蒜四五十枚入豬肚中。白酒煮爛。去蝦蟆。食豬肚。食後溲便頻。腫即消。

 

又方。活鱧魚一枚。去腸垢。入獨蒜滿腹。白酒煮食。食後大小便與矢氣齊通。即消。虛人。 灰分三次砂糖調服。

 

亦消。 消後復脹者。

 

過三四日再服一次。三次必盡。後以健脾理氣及溫腎藥調之。

 

水腫小便不通。諸藥不應。用車前草葉搗爛。絞自然汁一盞。入燒酒半杯燉熱。空心通口服。不過七日效。病久虛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6:36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不勝開泄者。

 

用薏苡四兩。湯泡煮數沸。頻與熱服即通。勿過熟。過熟即不效。赤豆煮湯代茶良。 鯉焦重斤許者。

 

和冬瓜、蔥白煮汁食。鯽魚亦佳。鱧魚作羹。用醋勿用鹽。

 

而千金水腫。蒜醋皆忌。

 

以其性味之濁也。

 

而血腫尤忌。綠頭鴨。

 

或白鴨。同赤豆煮汁。空腹食之。

 

切忌鹽醬。入口病必轉甚。

 

以鹽能助腎水之邪。豆、麥助濕發熱也。

 

不能戒者。

 

用赤豆、大麥面 成黃。

 

以伏龍肝水澄清。化青鹽下之。

 

青鹽產砂土。與煮海水成鹽不同。能清心滋腎而無助水之患也。

 

忌豬羊雞鵝蝦蟹麩面及一切生冷炙爆。尤戒房室憂勞醉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6:51 | 只看該作者

水腫

 

〔診〕脈沉主水。沉而滑。浮而遲。弦而緊。皆水腫。水病腹大。脈實大者生。浮虛者死。水病腹閉。其脈沉實弦者生。沉細虛小者死。水病一身悉腫。瀉利厥逆。脈沉實者急溫之。

 

虛大者必死。加以喘迫。

 

此為命絕。 李士材治錢賞之遍體腫急。臍突背平。法在不治。舉家堅請用藥。

 

以金匱腎氣丸料大劑煎服。 兼進理中湯。五日不效。乃以人參一兩。生附三錢。牛膝、茯苓各五錢。小便忽通進食。計服人參四斤。附子、薑、桂各斤余而安。 劉默生治汪去塵脾虛水逆傷肺。喘嗽不食。小水不通。脈虛不勝補瀉。用茯苓五錢。澤瀉、橘紅各一錢五分。防風、肉桂、熟附各五分。二服水去。後加入參調理而安。 石頑治王庸若嘔逆水腫。溲便涓滴不通。

 

或用五苓、八正不應。六脈沉細如絲。因與金液丹十五丸。溺如泉涌而勢頓平。後以濟生腎氣培養而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7:06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靈樞脹論云。其脈大堅以澀者。

 

脹也。

 

水脹云。膚脹者。

 

寒氣客於皮膚之間。 然不堅。 腹大。身盡腫。皮濃。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變。

 

此其候也。

 

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色蒼黃。腹筋起。

 

此其候也。

 

夫脹者。

 

皆在於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 五臟六腑。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三裡而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無問虛實。工在疾瀉。夫心脹者。

 

煩心短氣。臥不安。肺脹者。

 

虛滿而喘咳。肝脹者。

 

脅下滿而痛引小腹。脾脹者。

 

善噦。四肢煩 。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腎脹者。

 

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胃脹者。

 

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大腸脹者。

 

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則飧泄不化。小腸脹者。

 

少腹 脹。引腰而痛。膀胱脹者。

 

小腹滿而氣癃。三焦脹者。

 

氣滿於皮膚中。輕輕然而不堅。膽脹者。

 

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諸脹。其道在一。明知逆順。針數不失。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久塞其空。謂之良工。 按諸脹統言無問虛實。工在疾瀉。次云補虛瀉實。神歸其室。二說相左。其義何居。原夫諸脹之因。良由衛氣僭逆。故宜疾瀉以下其氣。氣下則脹消矣。

 

衛為水穀之悍氣。常行脈外。不能入於脈。今以僭逆過甚。乃並居營分而入於脈。則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肉間。則為膚脹。故昭揭於臟腑諸脹之前。且言凡此諸脹。其道在一。故其治。總不越針三裡以疾瀉之也。

 

明知逆順者。

 

知胃逆之甚與不甚也。

 

針數不失者。

 

隨近遠之一下三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7:19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素問云。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為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其有時復發者。

 

何也。

 

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氣聚於腹也。

 

胃脈實則脹。脾氣實則腹脹。涇溲不利。 濁氣在上。則生 脹。中滿者。

 

瀉之於內。下之則脹已。(論實證。)飲食起居失節。入五臟則腹滿閉塞。(論虛證。)腹滿 脹。支鬲 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太陰之厥。則腹滿 脹。後不利。不飲食。食則嘔。不得臥。胃中寒則脹滿。臟寒生滿病。 胃風鬲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 脹。(論寒證。)熱勝則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病有聲。 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論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7:31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丹溪曰。單腹脹。乃脾虛之甚。必用大劑參、朮。佐陳皮、茯苓、蒼朮、厚朴之類。

 

或曰。 腹已脹矣。

 

反用參、朮何耶。曰。乃內經塞因塞用之法。正氣虛而不能營運。濁氣滯塞於中。今扶助正氣。使之自然健運。邪無所留。

 

而脹消矣。

 

盛啟東云。

 

凡下氣虛乏。中焦氣壅。欲散滿則恐虛其下。欲補下則滿甚於中。況少服則資壅。 多服則宣通。當以啟峻湯峻補其下。疏啟其中。故氣既得峻補。則上行而啟其中。中焦營運之令。 使之疏通。則中滿自消。下虛自實。乃塞因塞用也。

 

補脾藥必佐薑製厚朴。

 

以其溫能益氣。辛能寬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7:42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張介賓曰。按五臟六腑。雖皆有脹。然無不本於脾肺腎三臟。脾屬土主運化。肺屬金主五氣。 腎屬水主五液。故五氣所化之液。咸本於腎。五液所行之氣。咸本於肺。轉輸於金水二家。

 

以制水而生金者。

 

咸本於脾。是以腫脹之病。無不由此三者。

 

但陰陽虛實。治法各殊耳。大抵陽證必熱。熱者多實。陰證必寒。寒者多虛。先脹於內後脹於外者多實。先脹於外後脹於內者多虛。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者多實。小水清白大便稀溏者多虛。脈滑數有力者多實。脈細微無力者多虛。形色紅黃氣息粗大者多實。容顏枯槁音聲喘促者多虛。脹起於經年累月。由食少多瀉而致者。

 

虛也。

 

當補中為主。脹起於旬日之間。忽因七情六氣而成者。

 

實也。

 

當疏利為主。朝寬暮急。血虛。暮寬朝急。氣虛。朝暮皆急。氣血俱虛。余於脹滿。察其實者。

 

直清陽明。反掌收功。若涉虛者。

 

溫補脾腎。漸次康復。其有不大實亦不大虛者。

 

先以清利見功。繼以補中調攝。 又有標實而本虛。瀉之不可。補之無功。極為危險。

 

在病名有鼓脹與蠱脹之殊。鼓脹者。

 

中空無物。腹皮繃急。多屬於氣也。

 

蠱脹者。

 

中實有物。腹形充大。非蠱即血也。

 

在治法有理脾理肺之殊。先喘而後脹者治在肺。先脹而後喘者治在脾。然脹則必喘。喘則必脹。二者相因也。

 

脾不運而濁火上炎。肺不得清則喘。肺氣被郁。喘而不得下降則脹。治分新久虛實。初起脈實大。二陳、蘇子、葶藶泄之。

 

二便通暢。喘脹俱減。其功易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7:54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喻嘉言曰。從來腫脹。遍身頭面俱腫。尚易治。若只單單腹脹。則難治。遍身俱腫脹者。

 

五臟六腑各有見證。故瀉肝瀉脾。瀉膀胱大小腸。間有取效之時。單單腹脹久窒。

 

而清者不升。 濁者不降。互相結聚。牢不可破。實因脾胃之衰微所致。

 

而瀉脾之藥。安敢漫用乎。

 

且腫脹之可瀉者。

 

但可施之於壯盛。及田野之流。豈膏粱老弱所能受。設為腫病。為大滿大實。必從乎瀉。 則久病後腫與產後腫。將亦瀉之耶。後人不察。概從攻瀉。其始非不遽消。其後攻之不消矣。

 

其後再攻之如鐵石矣。

 

不知者見之。

 

方謂何物邪氣。若此之盛。自明者觀之。

 

不過為猛藥所攻。即此身之元氣。轉與身為難。有如驅良民為盜賊之比。明乎此。則有培養一法。補益元氣是也。

 

則有招納一法。宣布五陽是也。

 

則有解散一法。開鬼門潔淨府是也。

 

三法是不言瀉。

 

而瀉在其中矣。

 

夫脹皆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致水穀聚而不散。故成脹滿。飲食不節。不能調養。 則消氣下降。濁氣填滿。胸腹濕熱相蒸。遂成此證。小便短澀。其病膠固。難以治療。用半補半瀉之法。健脾順水寬中為主。 不可過用猛烈。反傷脾胃。病再復脹。不可治也。

 

宜分消湯、分消丸。隨寒熱虛實加減治之。

 

脹滿得之未久。

 

或脹或消。腹皮稍軟。不泄不喘。隨治隨愈。若臍心凸起。利後脹復急。久病羸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9:29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喘急不得安者。

 

名曰脾腎俱敗。無有愈期。至咳嗽失音。青筋橫絆腹上。及爪甲青。卒腫。頭面蒼黑。嘔吐頭重。上喘下泄者。

 

皆不治。蓄血成脹。腹上青紫筋見。

 

或手足有紅縷赤痕。小水利。 大便黑。金匱下瘀血湯。不應。抵當丸去水蛭。加樗雞作丸。空腹日進梧子大三丸。血下止後服。 輕則散血消脹湯。肥白人腹脹。多是濕痰。二陳、六君、平胃、五苓參酌。瘦人腹滿是熱。用炒川連、厚朴、白芍、香附。婦人血腫。煩躁漱水不欲咽。神昏善忘。小便多。大便黑。散血消脹湯。虛人血蠱。琥珀人參丸。

 

或因產崩血虛。

 

或瘀血不散。

 

亦成腫脹。其人必脈澀面黑。不可作水濕治之。

 

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者死。腹大脹。四末清。形脫泄甚。上氣喘息者死。腹脹誤用攻藥暫寬。復脹者皆不治。先脹於內後脹於外。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氣色紅亮聲音高爽者。

 

實也。

 

木香、沉香、砂仁、枳實、厚朴、蒼朮、大腹皮。

 

以治脾也。

 

桑皮、葶藶、蔻殼、蘇子、桔梗枳、橘。

 

以治肺也。

 

木通、防己、茯苓、車前、澤瀉、豬苓。

 

以利小便也。

 

麻黃、防風、羌活、葛根。

 

以發汗也。

 

如氣壯能食。年少新病者。

 

大黃、芒硝皆可應用。先脹於外後甚於內。小便淡黃大便不實。氣色枯白語言低怯者。

 

虛也。

 

參、苓、白朮、陳皮、甘草。

 

以補脾也。

 

人參、黃 、桔梗、苡仁。

 

以補肺也。

 

沉香、枳殼、木香。

 

以理氣也。

 

桂、苓、澤瀉、豬苓、白朮以利小便。 升麻、柴胡以開鬼門。

 

如虛甚多寒。桂、附、薑、萸。俱宜取用。金匱腎氣丸。益火消陰。脈沉者。

 

誠為切要之藥。然必小腹脹極。

 

而後旁及於上者為宜。試觀冰盤冷氣。必從下滲。冰壇脹滿。 則從上而裂矣。

 

小建中湯。於土中瀉木。必脈浮而弦強者。

 

乃為合劑。

 

亦須脅下脹急而後旁及於中者。

 

方可投之。

 

蓋風木之邪起於東方。土敗木賊。然後中央受困耳。脹而本虛證實。攻補兩難者。

 

丹方。 用陳香櫞去穰。入溺白 過。水腫用通草湯。氣腫用砂仁湯。血腫濃煎土牛膝湯。虛極用人參湯。每日空腹服二錢。

 

此方能散積滯而不大傷元氣也。

 

脹而虛實莫辨。宜用火酒熱飲。覺辣喉者。

 

屬實熱。當進苦寒燥濕攻堅之劑。若飲熱火酒如啜冷水者。

 

屬虛寒。參、朮、薑、桂須大劑頻投。 方可救援。金蟾散。治一切實脹。用大蝦蟆一只。

 

以砂仁堆滿腹中。鹽泥固濟。 令紅透。煙盡去泥研末、陳酒下三錢。並治小兒疳積腹脹。米湯下一錢。腫脹服藥。最忌鹽、醬、糟物。愈久欲食。須用開鹽醬法。用大鱧魚一個破開。入五苓散。放瓦上對合。上下俱用火炙黃焦存性。為末。加麝香少許。空心薑、棗湯服之。

 

水腫亦然。惟火脹不忌鹽、醬。

 

如面色枯槁。肢體消瘦。 單腹脹急而塊壘不平者。

 

皆屬火脹。

 

此非水腫。無慮助腎水之邪也。

 

若脈弦細澀。雖能飲食。終亦必亡。火腫誤服金匱腎氣等藥。急投連、柏、金鈴、白芍之類。仍用桂、附少許。為熱因熱用之向導。庶可挽回。若喘瀉肢枯。脈無胃氣者不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49:45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診〕脈弦為肝克脾胃。脈實則脹。

 

此屬實。關上脈虛即脹滿。

 

此屬虛。洪數為熱脹。遲弱為陰寒。浮為虛滿。緊為中實。虛數者不可治。實大浮洪者易治。沉微細小者難痊。盛而緊大。堅以澀。遲而滑。皆脹滿多熱。脈浮大。腹脹為逆。發熱不休。

 

或寒熱如瘧。皆不可治。腹大脹。 四肢冷。泄瀉。不及一時而死。腹脹便血。脈大時絕為逆。脹而上則喘咳。下則泄瀉。脈浮大沉細。皆不治。 項彥章治一女。腹脹如鼓。四體骨立。眾醫或以為妊為蠱為瘵。診其脈。告曰。

 

此氣薄血室。 其父曰。服芎、歸輩積歲月。非血藥乎。

 

曰。失於順氣也。

 

夫氣道也。

 

血水也。

 

氣一息不運。則血一息不行。經曰。氣血同出而異名。故治血必先順氣。俾經隧得通。

 

而後血可行。乃以蘇合香丸投之。

 

三日而腰作痛。曰。血欲行矣。

 

急以芒硝、大黃峻逐之。

 

下污血累累如瓜者數十枚而愈。緣其六脈弦滑而數。弦為氣結。滑為血聚。實邪也。

 

故行氣而血大下。

 

又一女病同而診異。項曰。

 

此不治。法當數月死。向者脈滑為實邪。今脈虛。 元氣奪矣。

 

又一女病亦同。

 

而六脈俱弦。項曰。真藏脈見。法當逾月死。後皆如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0:12 | 只看該作者

鼓脹

 

喻嘉言治一血蠱。服藥百日後。大腹全消。左脅始露病根一條。

 

如小枕狀。

 

以法激之。

 

嘔出黑污血斗許。余從大便泄去始消。每思蠱脹不論氣血水痰。總必自開一宇。

 

如寇賊蟠據。必依山傍險。方可久聚。內經論五歲之積。皆有定所。何獨於六腑之積久為患。

 

如鼓脹等類者。

 

遂謂漫無根柢區界乎。

 

石頑治文學顧若雨。鼓脹喘滿。晝夜不得寢食者二十余日。吾吳名醫。用大黃三下不除。技窮辭去。更一醫先與發散。次用消克破氣二十余劑。少腹至心下。遂堅滿如石。腰脅與 中。皆疼痛如折。

 

亦無措指而退。彼戚王墨公邀余往診。脈得弦大而革。按之漸小。舉指復大。詢其二便。則大便八九日不通。小便雖少而清白如常。

 

此因克削太過。中氣受傷。濁陰乘虛。僭據清陽之位而然。

 

以其濁氣上逆。不便行益氣之劑。先與生料六味丸加肉桂三錢。 沉香三分。下黑錫丹二錢。導其濁陰。是夜即脹減六七。胸中覺飢。侵晨便進糜粥。但腰胯疼軟。 如失兩腎之狀。再劑胸腹全寬。少腹反覺微硬。不時攻動。

 

此大便欲行。津液耗竭。不能即去故也。

 

診其脈。僅存一絲。改用獨參東加當歸、枳殼。大便略去結塊。腰痛稍可。少腹遂和。

 

又與六味地黃。仍加肉桂、沉香。調理而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0:58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經云。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澀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

 

有身體髀股 皆腫。環臍而痛。名曰伏梁。

 

此風根也。

 

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臍下。故環臍而痛也。

 

不可動之。

 

動之為水溺澀之病。 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名曰息積。

 

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按息積乃氣息痞於脅下。不在臟腑營衛之間。積久成形。氣不干胃。故不妨於食。 婦人重身。大積大聚。毒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過乃死。 腸覃。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 肉乃生。 其始生也。

 

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

 

此其候也。

 

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1:21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金匱云。奔豚病。從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驚則傷心。恐則傷腎。心傷氣虛。

 

而腎邪乘之。

 

從少腹起上衝咽喉。腎脈所循之處也。

 

其水邪逆上凌心。故發作欲死。少頃邪退還止也。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氣上衝胸腹痛者。

 

陰邪上逆也。

 

往來寒熱者。

 

邪正交爭也。

 

奔豚雖曰腎積。

 

而實衝脈為患。 沖主血。故以芎、歸、芍、草、苓、半、生薑散其堅積之瘀。葛根以通津液。李根以降逆氣。並未嘗用少陰藥也。

 

設泥奔豚為腎積而用伐腎之劑則謬矣。

 

即使果有水氣凌心。不過桂、苓之類。 千金成法可師。不必如東垣奔豚丸之用巴豆、烏、附等耗水傷津藥也。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大寒填塞於胸膈之間。不能出納。是以痛嘔不能飲食也。

 

腹中有寒。則汁沫溢於腸胃之外。 是以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痛不可觸。乃有形之積。聚於空郭之間。故當大建其中。使邪不敢內干於藏也。

 

乾薑、人參、膠飴大溫補其中土。蜀椒補心氣而散胸中之寒。

 

又能消皮膚中之陰聚。 總取其辛散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2:05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

 

此寒也。

 

以溫藥下之。

 

宜大黃附子湯。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寒在厥陰少陰之分也。

 

邪在下。當從下解。然寒邪之在陰分。故當以溫藥下之。

 

附子驅少陰之寒。細辛達厥陰之氣。用大黃通泄其積。

 

此寒熱並施之妙用也。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寒氣逆於上下。則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是以厥逆而不知也。

 

烏頭驅上逆之寒。茯苓導心氣下降。細辛發腎氣上升。半夏散寒飲結聚。真朱為色。有坎離相生之義。世俗以烏、半相反。殊失此方之奧。 難經云。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臟所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六腑所成。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 肝之積。名曰肥氣。

 

在左脅下。心之積。名曰伏梁。

 

在臍上。上至心下。脾之積。名曰痞氣。

 

在胃脘。肺之積。名曰息賁。

 

在右脅下。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

 

或上或下無時。 者。

 

按之應手。

 

亦如五積之不移。瘕者。

 

假物成形。

 

如血鱉石瘕之類。 者。

 

皮濃也。

 

在肌肉之間而可見者也。

 

癖者。

 

僻也。

 

內結於隱僻。外不得見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2:18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李士材曰。按積之成也。

 

正氣不足。

 

而後邪氣踞之。

 

然攻之太急。正氣轉傷。國中末之三法。 不可不講也。

 

初者病邪初起。正氣尚強。邪氣尚淺。則任受攻。中者受病漸久。邪氣較深。正氣較弱。任受且攻且補。末者病根經久。邪氣侵凌。正氣消殘。則任受補。蓋積之為義。日積月累。 匪朝伊芳夕。所以去之亦當有漸。太急則傷正氣。正傷則不能運化。

 

而邪反固矣。

 

余嘗用陰陽攻積丸通治陰陽二積。藥品雖峻。用之有度。補中數日。然後攻伐。不問其積去多少。

 

又與補中。待其神壯而復攻之。

 

屢攻屢補。

 

以平為期。經曰。大積大聚。毒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故去積及半。純與甘溫調養。使脾土健運。則破殘之余積。不攻自走。必欲攻之無余。其不遺人夭殃者鮮矣。

 

經曰。壯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成病。潔古云。壯人無積。惟虛人則有之。

 

皆由脾胃怯弱。氣血兩衰。四氣有感。皆能成積。若遽以磨堅破積之藥治之。

 

疾似去而人已衰。藥過則依然。氣愈消。痞愈大。竟何益哉。

 

善治者。

 

當先補虛。使血氣壯。積自消也。

 

不問何藏。先調其中。使能飲食。是其本也。

 

雖然。

 

此為輕淺者言耳。若夫大積大聚。不搜而逐之。

 

日進補養。 無益也。

 

審如何經受病。何物成積。見之既確。發直入之兵以討之。

 

何患其不愈。兵法曰。善攻者。

 

敵不知其所守。是亦醫中之良將也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2:36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五積六聚。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 痛。上氣窒塞。小腹滿大。小便不利。大七氣湯用鐵洛飲煎服。形羸氣弱者禁用。有飲癖結成塊。

 

在脅腹之間。病類積聚。用破塊藥多不效。

 

此當行其飲。六君子合五苓散最妙。更加旋覆、前胡、枳實、白芍。即海藏五飲湯。若在膜外者。

 

宜導痰湯主之。

 

何以知其飲。其人先曾病瘥。口吐涎沫清水。

 

或素多痰者是也。

 

又多飲人。結成酒癖。 肚腹積塊。脹急疼痛。

 

或全身腫滿。肌黃食少。宜大七氣湯紅酒煎服。腹中似若瘕癖。隨氣上下。 未有定處。二陳加當歸、杏仁、桂心、檳榔。名散聚湯。若氣作痛。游走心腹間。攻刺上下如雷鳴。

 

或已成積。

 

或未成積。宜木香通氣散。肉積妨礙飲食。四味阿魏丸。石瘕。利血通經湯。不應。見 丸。虛人。十全大補湯送下。腸覃。阿魏麝香散。伏梁環臍而痛。金匱三物大建中東加桂、苓。息積氣逆而不妨於食。內服三因化氣散。外用良方阿魏膏。

 

此膏熨貼一切痞積並效。食魚鱉成痞。雌 丸。瘧痞寒熱。阿魏化痞散。喬氏陰陽攻積丸。可代東垣五積諸方。局方。治七種癖塊。五種癲病。十種疰忤。七種飛尸。十二種蠱毒。五種黃病。十二種瘧疾。十種水病。八種大風。十二種 痹。及五臟滯氣壅閉。心腹脹滿。諸蠱積聚。時定時發。十年二十年不瘥者。

 

千金耆婆萬病丸悉主之。

 

好食茶葉成癖。面黃少力者。

 

用椒紅二兩。茶葉一兩為末。飛羅面炒香。 打糊為丸。茶清送下三十丸。

 

又方。苦草二兩。加茶葉一兩。

 

如好食米穀土炭紙布之類。即以其物加入。並用其物煮湯送下。瘧痞丹方。月明淨雄黃。醋煮研細。神麯為丸。空心溫酒送下四五分。勿令間斷。消盡乃止。血積。桃仁、穿山甲。乾漆、大黃、虻蟲。瘀血。蓬朮、瓦壟子。痰積。半夏、南星。白朮、枳實、礞石、硝石、風化硝、白芥子。老痰。海石、蛤粉。水積。大戟、甘遂、蕘花、芫花。酒積。干葛、神麯、砂仁、豆蔻、黃連、乾薑、甘遂、牽牛、茶積。薑黃、茱萸、椒、薑。癖積。三棱、蓬朮、巴霜、大黃。肉積。山楂、阿魏、硝石。 蟲積。雄黃、錫灰、檳榔、雷丸、蕪荑、使君子、鶴虱。瘧積。桃仁、鱉甲、草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4:48 | 只看該作者

積聚

 

〔診〕脈來細而附骨者。

 

積也。

 

積脈堅強者生。虛弱者死。沉而有力為積。沉緊者為寒積。脈弦而牢積聚。弦而伏者。

 

腹中有 。不可轉也。

 

不治。小沉而實者。

 

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即吐。脈沉重而中散者。

 

因寒食成 。脈左轉而沉重者。

 

氣 結在胸中。右轉出不至寸口者。

 

內有肉也。

 

喻嘉言治一人。少腹臍傍三塊。堅硬如石。

 

以手拊之痛不可忍。其脈止兩尺洪盛。余俱微細。 此由見塊醫塊。不究其源而誤治也。

 

初起時塊必不堅。

 

以峻猛之藥攻之。

 

致真元內亂。轉助邪為害。故迸緊不散。其實全是空氣聚成。非如女子月經。凝而不行。即成血塊之比。觀兩尺脈洪盛。 明是腎氣傳於膀胱。姑用補中藥一劑。

 

以通中下之氣。後用大劑藥。內收腎氣。外散膀胱。先以理中東加附子五分。塊減十之三。再用桂、附大劑。腹中奔氣響甚。三塊一時頓沒。更用補腎藥加桂、附調理而愈。 顧晉封夫人患痞在脅下。

 

或令用膏藥。加阿魏一分。麝香半分貼之。

 

五六日間。遂下鮮血血塊甚多。二三日方止。是後每歲當貼膏時。必發。近鄰嫗亦用阿魏膏貼痞。下血如前。世以阿魏、麝香為痞塊必用之藥。外用為患若此。況服食乎。

 

因為拈出。

 

以為虛人漫用攻擊之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5:55:00 | 只看該作者

卷四

 

諸氣門下

 

痰飲

 

(唾) 金匱云。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

 

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 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調之支飲。 痰飲為患。十人居其七八。金匱論之甚詳。分別而各立其名。後世以其名之多也。

 

徒 其未而忘其本。曾不思聖人立法。皆從一源而出。無多歧也。

 

蓋胃為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大源。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以為常人。金匱即從水精不四布五經不並行之處以言其患。隨證分別淺深。誨人因名以求其義。淺者在於軀殼之內。臟腑之外。其飲有四。一由胃而下流於腸。一由胃而傍流於脅。一由胃而外出於四肢。一由胃而上入於胸膈。始先不覺。日積月累。水之精華。轉為混濁。於是遂成痰飲。必先團聚於呼吸大氣難到之處。故由腸而脅。

 

而四肢。至漸漬於胸膈。其勢愈逆。則痰飲之患。未有不從胃起見者矣。

 

夫五臟藏神之地也。

 

積水泛為痰飲。包裹其外。詎非人身之大患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1:24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