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22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4:33 | 只看該作者

少氣

 

少氣者。

 

氣少不足以言也。

 

經曰。怯然少氣者。

 

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

 

又云。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

 

此奪氣也。

 

又云。氣虛者。

 

言無常也。

 

又云。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治法不離獨參湯、生脈散、保元湯、異功散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4:47 | 只看該作者

逆氣

 

經曰。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

 

是陽明之逆也。

 

足三陽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

 

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而息有音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

 

是肺之絡脈逆也。

 

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患也微。 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臥臥則喘者。

 

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

 

循津液而流也。

 

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

 

若四磨湯、七氣湯。皆治陽明之氣逆。杏子湯、小青龍湯、越婢湯、蘇子降氣湯。皆治肺絡之氣逆。麻黃附子細辛湯、腎氣丸、靈砂丹。皆治腎氣之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5:05 | 只看該作者

 

哮證多屬寒包熱邪。所以遇寒即發。喉中水雞聲。有積痰在肺絡中。必用吐法以提散之。

 

不可純用寒涼。常須兼帶辛散。小青龍湯探吐最妙。年高氣弱人忌吐。

 

凡喘未發時。

 

以扶正氣為主。既發時。

 

以散邪為主。哮喘遇冷則發。其法有二。一屬中外皆寒。溫肺湯、鐘乳丸、冷哮丸選用。並以三建膏護肺俞穴最妙。一屬寒包熱。越婢加半夏湯、麻黃定喘湯。表散其邪。平時用蘆吸散亦妙。古人治寒包熱邪。預於八九月未寒之時。用滾痰丸下其熱痰。後至冬無熱可包。則不發矣。

 

丹方治冷哮痰喘。用胡椒四十九粒。入活蝦蟆腹中。鹽泥 存性。臥時。分三次醇酒服之。

 

羸者涼分五七服。用之輒效。若有伏熱者誤用。喘逆倍劇。不可不辨。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 有應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塗後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

 

十日後塗一次。

 

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遇濃味則發者。

 

用萊菔子炒研一兩。豬牙皂莢燒存性三錢。共為細末。薑汁調蒸餅為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沸湯或枳實湯下。名清金丹。消其食積。則肺胃自清。仍當薄滋味以清肺胃之氣。傷咸冷凍飲料食而喘者。

 

用白面二錢。砂糖二錢。飴糖餅化汁。捻作餅子。爐內炸熟。劃出。加輕粉四錢。令患人食盡。吐出病根即愈。年幼體虛者。

 

分三四次服之。

 

蓋咸哮肺胃受傷。白面、砂糖、膠飴甘溫戀膈。使之留連病所。引領輕粉搜滌淤積之痰上涌。三涌三補。屢建奇功。補用五味異功稍加細辛服之。

 

醋嗆而嗽。甘草二兩。中半劈開。用豬膽汁五枚。浸五日。火炙為末。蜜丸。茶清吞二錢。臨臥服之。

 

凡哮證見胸凸背駝者。

 

此肺絡敗。為痼疾。不治。 飛疇治韓順溪內子。患喘證月余。服破氣寬胸豁痰清火等藥。不效。發表利水亦不應。其疾轉急。稍動則喘難休息。診之。

 

六脈細數。

 

而面赤戴陽。用大劑六味地黃作湯。加青鉛兩許。一服而緩。二服而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5:45 | 只看該作者

諸嘔逆門

 

噎膈

 

靈樞云。氣為上膈者。

 

食飲入而還出。蟲為下膈。下膈者食 時乃出。 食飲入而還出。氣壅膈上。謂之上膈。然有虛實之分。若實而氣壅。則食無所容。虛而氣塞。 則食不得化。皆令人食入即出也。

 

至若食 時乃出。蟲寒積聚而謂下膈。不過言膈證中有此一證耳。 然有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虛寒。多致食 時乃出者。

 

豈非下膈之證乎。

 

讀者不可專以蟲為下膈而膠執也。

 

素問云。三陽結謂之膈。 三陽結者。

 

大腸小腸膀胱結熱也。

 

小腸結熱。則血脈燥。大腸結熱。則後不圊。膀胱結熱。 則津液涸。三陽俱結。前後秘澀。下既不通。必反上逆。

 

此所以噎食不下。從下而逆於上也。

 

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 不通者。

 

濁氣在上。腎肝吸入之陰氣。不得下而反在上也。

 

病在於胃。故飲食不下。 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

 

此言噎膈皆起於郁結不舒。胃氣不能敷布所致。張雞峰所謂神思間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6:11 | 只看該作者

噎膈

 

薛立齋曰。內膈嘔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

 

病久而吐。食入反出。是無火也。

 

若脾胃氣虛而胸膈不利者。

 

六君子加丁、沉二香壯脾土以生元氣。若用辛熱之劑而嘔吐噎膈者。

 

異功散加當歸、川斛益土以抑陰火。胃火內膈而飲食不入者。

 

四君子加酒炒芩、連清火養胃。若脾胃虛寒。 飲食不入。

 

或食入反出者。

 

六君子加木香、炮薑溫中補脾。

 

如過服潤劑養血有傷於中州者。

 

治法亦無越此。若內有實積。指迷七氣湯。污血在胃者。

 

局方七氣東加桃仁。與乾漆同炒。去漆用之。

 

若誤服耗氣之藥。血無所生。噎膈而大便燥結者。

 

四君子加當歸、芍藥補脾生血。若火逆衝上。 食不得入者。

 

四君子加山梔、川連清火養血。若痰飲阻滯而食不得入者。

 

六君子加木香、山梔。 補脾化痰。若不慎房勞。不節濃味。不戒氣怒者。

 

不治。年高無血亦不治。噎而白沫大出。糞如羊矢。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

 

死期迫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6:31 | 只看該作者

噎膈

 

李士材云。噎膈反胃。總是血液枯槁。二證皆名為膈。內經總有三陽結謂之膈一語。潔古分吐證為三端。上焦吐者。

 

皆從於氣。食則暴吐。中焦吐者。

 

皆從於積。

 

或先吐而痛。

 

或先痛而吐。 下焦吐者。

 

皆從於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抵氣血虧損。復因憂思悲恚。則脾胃受傷。血液漸耗。郁氣生痰。痰則塞而不通。氣則上而不下。

 

如礙道路。飲食難進。噎塞所由成也。

 

脾胃虛傷。營運失職。不能熟腐五穀。變化精微。食雖可入。良久復出。反胃所由成也。

 

二者皆膈間受病。故通名為膈也。

 

噎塞之吐。即潔古之上焦吐。反胃之吐。即下焦吐也。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 是有火也。

 

食入反出。是無火也。

 

噎膈大都屬熱。反胃大都屬寒。然亦不可拘也。

 

脈大有力。嘔吐酸臭。當作熱治。脈小無力。嘔吐清水。當作寒醫。 色之黃白而枯者為虛寒。紅赤而澤者為實熱。能合色脈。庶乎無誤。

 

此證之所以疑難者。

 

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劑有妨於津液。方欲養血生津。恐潤劑有礙於中州。審其陰傷火旺者。

 

當以養血為先。脾傷氣虛者。

 

當以溫補為主。

 

此皆虛實陰陽之辨。臨證之權衡也。

 

冬三月。陰氣在外。陽氣內藏。外助陽氣。不得發汗。內消陽火。勿令瀉泄。

 

此固閉密之大要也。

 

夏三月。陽氣在外。陰氣在內。噎病值此時。天助正氣而銼其邪氣。不治自愈。

 

或不愈者。

 

陰氣熱盛。正氣不升耳。四君子湯送開關利膈丸。每飲食入胃。便吐涎沫如雞子白。蓋脾為涎。脾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非人參、白朮、訶子、益智仁不能攝也。

 

古人指噎膈為津液干枯。故水液可行。干物梗塞。 為槁在上焦。愚竊疑之。

 

若果津枯。何以食才下咽。涎隨上涌乎。

 

故知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

 

皆衝脈上行。逆氣所作也。

 

惟氣逆。故水液不能居潤下之常。隨氣逆從耳。若以津枯而用潤下之劑。豈不反益其邪乎。

 

宜六君子加減。挾寒脈遲細者。

 

加肉桂、附子。挾熱脈滑數者。

 

加枳實、黃連。若噎而聲不出者。

 

加五味子、竹茹。喉中有一塊。食物不下者。

 

痰氣也。

 

加海石、訶子。膈間作痛。多是瘀血。歸尾、桃仁、韭汁、童便。甚者加大黃微利之。

 

千金方治胸中久寒。 嘔逆氣上。飲食不下。結氣不消。用五噎丸。若飲食不得下。手足冷。上氣咳逆。用五膈丸。血槁者。

 

地黃、麥冬煎膏。入藕汁、人乳、童便、蘆根汁、桃仁泥和勻。細細呷之。

 

因火逆而噎。 梨汁、藕汁等分熬膏蜜收。不時噙熱咽之。

 

有痰。加竹瀝。因七氣致病。

 

而中挾冷熱食積。胃氣不和而噎膈者。

 

諸七氣湯選用。食物下咽。屈曲自膈而下。梗塞作微痛。

 

此污血在胃口也。

 

用四物加韭汁、薑汁、竹瀝、童便、驢尿、牛羊乳、蜂蜜煎膏潤利之。

 

後以代抵當丸下之。

 

若火盛作嘈痛者忌薑汁。胃虛欲嘔吐者忌韭汁。犯之必轉劇。有冷積結滯者。

 

用理中加川烏頭、蜀椒、川連、巴豆霜、皂莢末蜜丸。涼水送下十五丸。暫服五七服。 後以四君子加黃 、橘紅、砂仁調理。

 

如大便燥結。不時進開關利膈丸二三十丸以微導之。

 

丹方。 治噎膈吐逆不食。用啄木鳥。去毛熬膏。和骨搗爛。入麝香一錢。蜜收。瓷罐盛好。晝夜不時嗅之。

 

嗅過即蓋。勿令散氣。

 

以其性善入木。專泄肝鬱。然在初起時。用之輒應。若病久元氣槁竭。 雖服峻補。尚難為力。況外治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6:44 | 只看該作者

噎膈

 

〔診〕脈緊而芤。緊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脈為陰結而遲。其人則噎。然多有至死脈不變者。

 

以胃中痰飲濕熱膠固。脈常和軟。然細察之。

 

必兼弦象也。

 

易思蘭治一人膈滿。其證胸脅胃脘飽悶。臍下空虛如飢不可忍。腰腿酸疼。坐立戰搖。大便燥結。每日進清粥一二鐘。食下即嘔酸吐水。服藥二年不效。診之。

 

左右寸關俱沉大有力。兩尺自浮至沉。三候俱緊。按之搖擺之狀。

 

此氣膈病也。

 

須開導其上。滋補其下。兼而行之。

 

遂與越鞠去山梔。加連翹、桔梗、木香。侵晨令服八味丸百粒。服至半月。動履如常。 喻嘉言治一婦。病膈二十余日。飲粒全不入口。尺脈已絕不至。詢其二便。自病起至今。從未一通。一味痰沫上涌。 待盡。診得上部有脈。下部無脈。是吐則未必死也。

 

但得天氣下降。 則地道自通。然婦人尺脈全無。莫可驗其受孕。萬一傷之。

 

呼吸立斷。用六君子加旋覆花。煎調赤石脂末。服下嘔即稍定。三日後漸漸不嘔。

 

又三日後粥飲漸加。舉家欣快。但病者全不大便。 刻刻以通利為囑。曰。臟氣久結。食飲入胃不多。積之既久。自然通透。若以歸、地潤腸。恐滯膈而作嘔。硝、黃通腸。恐傷胎而殞命。姑弗其請。堅持三五日。氣下腸通。腹中之孕。果漸形著。

 

而病全瘳矣。

 

又治一人患膈氣。粒米不入。始吐清水。次吐綠水。次吐黑水。次吐臭水。呼吸將絕。一晝夜先服理中湯六劑。不令其絕。來早轉方。一劑而安。金匱有云。噫氣不除者。

 

旋覆代赭石湯主之。

 

吾於此病分別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為胃底之水。

 

此水且出。則胃中之津久已不存。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也。

 

一者以將絕之氣止存一系。

 

以代赭墜之。

 

恐其立斷。必先以理中分理陰陽。 使氣易於降下。然後代赭得以建奇奏績。乃用旋覆花一味煎湯。調代赭石末二匙與之。

 

才入口。 即覺其轉入丹田矣。

 

但困倦之極。服補藥二十劑。將息二月而愈。 李士材治張孟端夫人。憂憤交乘。食下輒噎。胸中隱隱痛。陽脈滑而陰脈搏。痰血互凝之象。 以二陳東加歸尾、桃仁。鬱金、五靈脂。四劑未效。因思人參與五靈脂同用。善於浚血。即以前劑入人參三錢。倍用五靈脂。再劑血從大便而出。十劑噎止。彌月而愈。 又治金元之之內患噎。胸腹奇痛。經阻。醫認瘀血。察其脈細為氣衰。沉為寒痼。況自下及上。處處皆痛。明非血矣。

 

用參、 、白朮、木香、薑、桂。煎成。和醇酒進之。

 

甫入口便快。 服理中湯半月而痛止。 石頑治朱彥真酒膈。嘔逆不食。每日惟痛飲熱酒一二觥。少頃即作酸嘔出。膈間大痛。雜治經年不效。良由平昔好飲熱酒所致。

 

此即丹溪所謂好飲熱酒。死血留胃口之候。授以人參散。方用人參一兩。煎成。加麝香半分。冰片三厘。三劑便能進食。蓋麝片善散胃口之痰與瘀血耳。十劑後改服柏子仁湯。半月而安。二方出自云岐。人多未知。每以予為尚異。何可為之辨耶。 又治沈 蕃。平昔大便燥結。近患噎膈。不能安穀者月余。雖素稟豐腴。近來面色皎白。大非往昔。時方穀雨。正此證危殆之際。始求治於石頑。診得六脈沉澀。按久則衰。幸舉指即應。為疏六君子湯。下一味狗寶作散調服。甫十劑而嘔止食進。再十劑而穀肉漸安。更十劑起居如故。惟是大便尚覺艱難。乃以六味丸去澤瀉。加歸、芍、首烏作湯。服至月余。便溺自如。秋深更服八味丸三月而康。大抵噎膈之人。體肥痰逆者可治。枯 津衰者多不可治。同時有同道王公峻患此。稟氣病氣。與沈相類。誤信方士。專力委之而致不起。顧人月亦患此證。自謂脈急不當用參。日服仙人對坐草而斃。 郭孝聞八月間噎食艱進。六脈弦勁搏指。延至來春三月告殂。然瘦人間有可療者。

 

昔秦伯源噎膈嘔逆。

 

而形神枯槁。神志郁抑。且不能勝湯藥之費。予門人鄒恆友。令其用啄木鳥入麝熬膏。時嗅其氣以通其結。內服逍遙散加香、砂以散其郁。不數劑所患頓除。厥後海貨行陳君用噎膈。

 

亦用此法而愈。兩君至今色力尚強。

 

又一農人。噎膈不食。時嘔清涎如赤豆沙水。

 

此屬血淤於內可知。庸師不審。誤用消克破氣藥。

 

而致絕粒不食。殆所必至。其鄰叟憐其貧 。乃述其病苦。求救於予。遙擬一方。用桂苓飲加當歸、桃仁、丹皮、牛膝。用熬枯黑糖。和 蟲漿調服。下溏黑如污泥者甚多。當知農人戮力受傷。血鬱於內而致嘔逆。但當攻其積血。嘔逆自已。孰謂治病不求其本。

 

而可輕議其藥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7:03 | 只看該作者

反胃

 

金匱云。問曰。病患脈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

 

而反吐者。

 

何也。

 

師曰。

 

以發其汗。令陽微膈氣虛。脈乃數。數為客熱。不能消穀。胃中虛冷故也。

 

脈弦者。

 

虛也。

 

胃氣無余。朝食暮吐。 變為胃反。寒在於上。醫反下之。

 

今脈反弦。故名曰虛。 凡脈陽盛則數。陰盛則遲。其人陽氣既微。何得脈反數。脈既數。何得胃反冷。

 

此不可不求其故也。

 

蓋脈之數。由於誤用辛溫發散而遺客熱。胃之冷。由於陽氣不足而生內寒。醫不達權通變。見其脈數。反以寒劑瀉其無辜。致上下之陽俱損。其脈遂從陰而變為弦也。

 

上之陽不足。日中以前。所食亦不消化。下之陽不足。日暮以後。陽亦不入於陰。

 

而糟粕不輸於大小腸。從口入者。

 

惟有從口出而已。故曰胃氣無余。言胃中之陽氣。所存無幾。所以反胃而朝食暮吐也。

 

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無氣。無氣則營虛。營虛則血不足。血不足則胸中冷。 上條以汗下之故。

 

而致病脈若此。

 

此條以上焦營衛不逮。

 

亦致反胃之證。故不復敘。唯言脈之陰陽本象。今微而數。微乃失陽之象。數乃失陰之體。奚止客熱而已。胸中者。

 

營衛之海。營衛虛。不統於胸中。故胸中冷矣。

 

夫營衛之氣。出入臟腑。健運周身。本生於穀。復消磨其穀。 營衛非穀不充。穀非營衛不化。所以胸中冷者。

 

亦必致胃不納穀也。

 

雖然。當以正氣不足論之。

 

若以熱治寒。不惟反助客熱。且復耗其氣。損其陰矣。

 

世人治是病。非丁、附則薑、桂。孰知正氣為何如哉。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為虛。澀則傷脾。脾傷則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穀不化。名曰胃反。脈緊而澀。其病難治。脾氣運動。則脈不澀。胃氣堅固。則脈不浮。今脈浮是胃氣虛不能腐熟水穀。脈澀是脾血傷不能消磨水穀。所以陽時食入陰時反出。陰時食入陽時反出。蓋兩虛不相參合。故莫由轉輸。下入大小腸也。

 

河間謂趺陽脈緊。內燥盛而中氣衰。故為難治。可見浮脈病成。必變緊脈也。

 

況緊而見澀。明是亡血之象。上脘亡血。膈間干澀。食不得入。 下脘亡血。必並大小腸皆枯。食不得下。故難治也。

 

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穀入於胃。長氣於陽。脈道乃行。今胃不安於穀而成嘔。嘔則陰氣不資於脈。故脈弱。弱則陽氣虛不能充於內外。下焦虛。則小便自利。上焦虛。則濁氣上升。逼迫其浮陽於外。外雖假熱。 內實真寒。證成厥逆。頃刻決離而不返矣。

 

治之誠難。非四逆湯不能挽回也。

 

諸嘔吐。穀不得下者。

 

小半夏湯主之。

 

諸嘔吐。穀不得下。指暴病嘔吐而言。故以半夏、生薑滌除胃中痰飲。水穀自無阻礙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7:27 | 只看該作者

反胃

 

胃反嘔吐者。

 

大半夏湯主之。

 

胃反嘔吐。為脾胃氣虛而飲積。故用半夏之燥濕。即兼人參以補胃氣也。

 

蜜者性滯滋濕。用之何哉。

 

以胃之上脘燥。故食難入。雖食亦不得下中脘。用之以潤胃燥。揚之水者。

 

佐蜜以潤上脘之燥也。

 

胃反吐而渴。欲欲水者。

 

茯苓澤瀉湯主之。

 

胃反吐。津液竭而渴也。

 

欲飲水以潤之。

 

無小便不利而用澤瀉。何哉。

 

觀外台以此治消渴脈絕。胃反嘔食。則知水雖入而不散於脈。脈之陰體絕矣。

 

澤瀉者。

 

不惟利膀胱之溺。

 

亦能引桂、薑之辛入膀胱。行布水精於五經。故凡渴欲飲水者。

 

多用行水之劑。豈獨防其水停而已哉。

 

正欲行水布散經脈。滋潤表裡。解其熱鬱耳。茯苓之淡行其上。澤瀉之咸行其下。白朮、甘草之甘布其中。桂、薑之辛開其道。通其氣。導其水。

 

以令四布而和營衛也。

 

反胃系真火式微。胃寒脾弱不能消穀。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或一兩時而吐。

 

或積至一日一夜。腹中脹悶。不可忍而復吐。雖曰脾胃虛寒。然致病之由。必有積滯於內。千金治反胃初起。 用金匱茯苓澤瀉湯。去白朮換乾薑。加人參、橘皮、大黃、青竹茹。得利。去大黃。為胃虛反食。 下喉便吐之主方。若吐出原物。酸臭不化。

 

此飲食入胃。既抵胃之下脘。復返而出也。

 

宜理中湯為主。甚則加丁、附、川連。若脈數而邪熱不殺穀。乃火性上炎。多升少降。應與異功散加沉香、川連、歸、芍、生地。食物之後。冷涎不已。隨即反出。

 

或心腹覺疼。藿香安胃散。

 

或六君子加丁者、藿香。咽喉阻塞。胸膈滿悶。暫用香、砂、枳、朴以開其結滯。然破氣藥過多。中氣因而不運。異功散加香、砂使氣旺自能運化。氣滯痞塞實痛。平胃散加藿香、砂仁。胃虛中氣不運而噎塞者。

 

四君子加黃 、橘紅、砂仁。反胃而渴欲飲水。金匱茯苓澤瀉湯。千金去白朮、生薑加半夏。小便不利。桂苓丸加半夏、澤瀉、甘草、生薑作湯服。虛人反胃多渴。七味白朮散。反胃食入一日半日。吐出如故。乃胃氣虛弱而有痰。不能消化。隨氣逆上也。

 

二陳加丁香、藿香、雞內金。虛。加白朮、炮薑。大便燥結。久閉不通。似屬血熱。不可頓攻。止可清熱潤燥。小制湯丸。漸次加之。

 

關扃自透。開關利膈丸。然服通利之劑過多。血液耗竭。轉加閉結者。

 

宜用人參固本丸料煎膏。時時服之。

 

胃反上氣。食即吐出。屬熱者。

 

千金用蘆根、茆根等分煎服。不應。 加竹茹、生薑。反胃倦怠無力。垂死者。

 

以人參一二兩濃煎。加薑汁頓服。屬寒者。

 

加桂附少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7:44 | 只看該作者

反胃

 

下焦虛寒。不能生土。食久反出。用附子一枚。切去尖上一片。鏤成一孔。入丁香四十九粒。仍將切下者掩上扎定。搗取生薑自然汁煮熟焙乾為末。每用一匙置舌上。徐徐以津唾送下。若煩渴則頻與糜粥。忌油膩生冷。

 

此孫兆秘傳。累效。虛甚者。

 

加人參一兩駕馭之。

 

郁悒失意人。

 

或孤寡。初起自當舒郁。逍遙散。久之必兼補養。歸脾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食久反出。其脈沉遲。八味丸加丁、沉。間進黑錫丹。精衰不能蒸騰於上。咽喉閉塞。水穀艱進。強食則吐者。

 

六味丸加肉桂、五味。不應。加沉香、砂仁。有陽虛不能統運。 嘔逆便秘。用人參、大黃、附子攻之即通。然真氣竭者。

 

終不可救。瘀血在膈。阻滯氣道而成者。

 

代抵當丸作芥子大。服二錢。去枕仰臥。細細咽之。

 

但飲熱湯及椒、薑輒呃者。

 

即瘀血也。

 

反胃而胸中嘈雜不寧。

 

或作或止。其人懊 。面上有白點者。

 

作蟲積治之。

 

丹方。治噎膈反胃。用虎酥炙為末。每服二錢。獨參湯送下。

 

或貓胞一具。炙脆為末。稍加腦、麝。陳酒服之。

 

虎啖生人。貓食生鼠。其性則一。故可代用。若胃中寒痰。不能納食者。

 

狗寶為末。每服五七分至一錢。陳酒服之。

 

以上三方。輕者一服。重者三服。劇者不過七服。後以理中、四君、八味等調之。

 

又方。用陳香櫞一枚。去瓤。入生薑汁拌生附子末一兩。外以薑滓。濕紙裹煨。 透焙燥為末。 每服五七分至一錢。濃煎獨參湯服之。

 

此孫兆變法也。

 

反胃初愈。切不可與粥飲。每日與獨參湯。少加炒陳米。不時煎服。旬日後方可小試稀糜。往往即食飯者。

 

多致復病而危。

 

凡反胃而致大吐白沫如雞子清者。

 

是肺胃俱虛。矢如羊糞。則大腸血槁。即大補氣血。終亦必亡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8:09 | 只看該作者

反胃

 

〔診〕胃反脈數無力為血虛。脈緩無力為氣虛。數而有力為有熱。數而滑疾為有痰。緊而滑者。

 

寒飲上逆。小弱而澀。血虛胃反。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

 

故不能食。 設言未止者。

 

此為胃反。故脈微澀。滑伯仁治一婦反胃。每隔夜食。至明晚皆吐出不消。其脈沉而弱。他醫以暖胃藥罔效。滑遲疑未決。一日讀東垣書。謂反胃有三。氣積寒也。

 

上焦吐者從於氣。中焦吐者從於積。下焦吐者從於寒。脈沉而遲。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溲利。大便秘。為下焦吐也。

 

法當通其秘。溫其寒。復以中焦藥和之。

 

滑得此說。遂以萸、茴、丁、桂、半夏。二十余劑而安。所謂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也。

 

石頑治湯伯乾子。年及三旬。患嘔吐經年。每食後半日許。吐出原物。全不穢腐。大便二三日一行。仍不燥結。渴不喜飲。小便時白時黃。屢用六君子、附子理中、六味丸。皆罔效。日濱於危。逮後延余診之。

 

其兩關尺弦細而沉。兩寸皆澀而大。

 

此腎臟真陽大虧。不能溫養脾土之故。 遂以崔氏八味丸與之。

 

或謂附子已經服過二枚。六味亦曾服過。恐八味亦未能克效也。

 

余曰不然。 此證本屬腎虛。反以薑、附、白朮伐其腎水。轉耗真陰。至於六味。雖曰補腎。

 

而陰藥性滯。無陽則陰無以生。必於水中補火。斯為合法。服之。

 

不終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8:26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

 

(乾嘔 漏氣 走哺 嘔苦 中酸 吐酸 嘔水 吐沫 吐蛔) 經云。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胃熱則嘔。)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人之噦者。

 

穀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穀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為噦。病深者其聲噦。 金匱云。病患欲吐者。

 

不可下之。

 

欲吐者。

 

陰邪在上也。

 

若下之。

 

不惟逆其陽氣。反傷無故之陰。變害莫測。豈獨反胃而已。 嘔而胸滿者。

 

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用是方。治食穀欲嘔之陽明證。

 

以中焦有寒也。

 

茱萸能治內寒。降逆氣。人參補中益陽。大棗緩脾。生薑發胃氣。且散逆止嘔。逆氣降。胃之陽行。則胸滿消矣。

 

此脾藏陰盛逆胃。與夫肝腎下焦之寒上逆於中焦而致者。

 

即用以治之。

 

故乾嘔吐涎沫頭痛。

 

亦不出是方也。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

 

半夏瀉心湯主之。

 

是證由陰陽不分。塞而不通。留結心下為痞。於是胃中空虛。客氣上逆為嘔。下走為腸鳴。 故用是湯分解陰陽。水升火降。則留者散。虛者實也。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思水者解。急與之。

 

思水者。

 

豬苓散主之。

 

嘔而思水者。

 

水飲逆於胸中也。

 

故用豬苓之味淡。從膈上滲其所積之飲。更以白朮利水生津。 使水精四布。

 

而嘔自除矣。

 

嘔而發熱者。

 

小柴胡湯主之。

 

嘔而發熱。邪在半表半裡。逆攻而上也。

 

雖非傷寒之邪。

 

而病勢則一。故即以小柴胡湯和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9:12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

 

食已即吐者。

 

大黃甘草湯主之。

 

胃素有熱。食復入之。

 

兩熱相沖。不得停留。用大黃下熱。甘草和胃。按仲景既云。欲吐者不可下。

 

又用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何也。

 

曰。欲吐者。

 

病在上。因而越之可也。

 

逆之使下。 則必憒亂而益甚。既吐矣。

 

吐而不已。有升無降。當逆折之。

 

使其下行。故用大黃。丹溪云。

 

凡病吐者。

 

切不可下。近於困矣。

 

吐後渴欲得水。

 

而貪飲者。

 

文蛤湯主之。

 

汗出即愈。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是方即大青龍湯。無桂枝有文蛤。大青龍主發散風寒兩感。今是證初不言外邪。

 

而用取汗。 何哉。

 

蓋因陽明經中有實熱。所以貪飲。故用麻黃、杏仁開發腠理。甘草、薑、棗調和營衛。石膏解利鬱熱。文蛤直入少陰。散水止渴。為太陽少陰二經散邪滌飲之聖藥。故又主微風脈緊頭痛之疾。 乾嘔噦。若手足厥者。

 

橘皮湯主之。

 

乾嘔而噦。手足厥逆。乃胃中陽氣。為痰飲阻塞。不得流布四末。故用橘皮、生薑之辛以開痰利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9:32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

 

噦逆者。

 

橘皮竹茹湯主之。

 

中焦氣虛。則下焦之風木得以上乘。穀氣因之不宣。變為噦逆。用橘皮升降中氣。人參、甘草補益中焦。生薑、大棗宣散逆氣。竹茹以降膽木之風熱耳。 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湯主之。

 

乾嘔吐逆吐涎沫者。

 

由客邪逆於肝脾。寒主收引。津液不化。遂聚為涎沫。用半夏。乾薑之辛溫中燥濕。漿水之酸收而行之。

 

以下其逆也。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徐忠可云。

 

此論蛔病之不因寒者也。

 

故其證獨心痛吐涎。

 

而不吐蛔。然其痛發作有時。謂不恆吐也。

 

則與虛寒之綿綿而痛者遠矣。

 

毒藥不止。則必治氣治血攻寒逐積之藥。俱不應矣。

 

故以甘草粉蜜主之。

 

白粉殺蟲。蜜與甘草。既以和胃。

 

又以誘蟲也。

 

嘔吐噦。皆屬於胃。但有氣血多少之異。嘔屬陽明。多血多氣。故有聲有物。氣血俱病也。

 

氣逆者散之。

 

所以生薑為主。吐屬太陽。多血少氣。故有物無聲。乃血病也。

 

以橘紅主之。

 

噦屬少陽。多氣少血。故有聲無物。乃氣病也。

 

以半夏主之。

 

三者皆因脾虛。

 

或寒氣客胃。飲食所傷。 致上逆而食不得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19:48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

 

治嘔吐。

 

以二陳湯為主。

 

如氣滯者。

 

加白豆蔻、砂仁。熱吐。加黃連。冷涎吐。加丁香。氣升嘔。加沉香。氣不和。加木香。入薑汁少許。食頃即吐者。

 

半夏、生薑煎服。食入即嘔。橘皮、生薑煎服。食已則吐。橘皮、半夏、生薑煎服。食久而吐為反胃。脈沉無力。理中湯。

 

或三物大建中湯去乾薑。加白朮、桂心、橘皮。脈滑而實。旦食暮吐。暮食朝吐。

 

此下焦實。半夏、大黃等分為末。薑汁和丸。微利之。

 

嘔吐穀不得下。小半夏湯。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千金半夏湯。即金匱小半夏東加桂心。少氣。加甘草。夫半夏、生薑之辛。但治上焦氣壅表實。若胃虛者。

 

惟宜益胃。推揚穀氣而已。忌用辛瀉。故服小半夏湯不愈者。

 

服大半夏湯立愈。久寒胸膈逆滿不能食。吳茱萸東加桂心、半夏、甘草、小麥。酒煎服。寒吐者。

 

喜熱惡寒。肢冷。脈細而滑。用理中東加枳實。

 

或二陳加丁香、炮薑。並須微溫與服。熱吐者。

 

喜冷惡熱。煩渴小便赤澀。脈洪而數。二陳加梔、連、竹茹、枇杷葉、葛根、薑汁、蘆根汁。怒中飲食嘔吐。胸滿膈脹。關格不通。二陳加青皮、木香。未效。丁、沉、木香、砂仁、厚朴、神麯。更不效。有瘀血也。

 

當從蓄血例治。中脘素有痰積。遇寒即發。俗名冷涎泛。宜丁香、豆蔻、砂仁、乾薑、陳皮、半夏、生薑、白芥子。嘔痰而致厥者。

 

乃寒痰逆悶。謂之痰厥。薑附東加朮、半、細辛。痰滿胸喉。粥藥到口即吐。先用生薑湯下黑錫丹以鎮墜之。

 

候藥可進。則以二陳加枳、朮、砂仁、厚朴、薑汁。 虛。加人參。有一等肝火逆證。

 

亦嘔而不食。但所嘔者。

 

或酸水。

 

或苦水。

 

或青藍水。惟大小便不秘。

 

亦能作心痛。

 

此是火鬱木鬱之候。木鬱達之。

 

火鬱發之。

 

須用萸、連濃煎。細細呷之。

 

再服逍遙散。脾胃本虛。機關不利。不能運化。 而水到咽管輒便嘔出者。

 

六君子加砂仁、炮薑。使中央之樞軸轉。機關利。自不嘔矣。

 

丹溪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21:23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

 

凡嘔家禁服栝蔞實、桃仁、萊菔子、山梔。一切有油之物。皆犯胃作吐。

 

凡藥中帶香藥。行散方效。 噦者。

 

胃中虛冷。

 

或停水飲之故。胃虛宜溫胃。理中為主。停水。宜橘皮半夏湯。小便不利。 加桂心、茯苓。胃虛不食。加人參。肺胃有水。喘咳上氣。小青龍加減。

 

亦有失於攻下。胃中實熱而噦者。

 

證必腹滿。仲景云。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愈。承氣湯、豬苓湯是也。

 

噦逆屬虛熱。橘皮竹茹湯。噦而虛寒。橘皮乾薑湯。寒甚。去通草。加丁香、附子。寒熱錯雜者。

 

去甘草。加丁香、柿蒂。傷寒後胃熱嘔噦。千金通草橘皮湯。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食不下。千金蘆根飲子。春夏時行傷寒。寒傷於胃。胃冷變 者。

 

千金用橘皮、桂心、葛根各二兩。 白茅根一升。水煎服。有熱。去桂心。噦聲頻密相連為實。攻熱為主。若半時噦一聲者為虛。溫補為主。

 

如腹滿不尿。脈散頭汗。目瞪而噦者。

 

死在旦夕。 千金云。

 

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

 

先以甘草一兩水煎服之。

 

得吐。消息定。然後服余湯。便不吐也。

 

凡嘔者。

 

多食生薑。

 

此是嘔家聖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21:34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

 

〔診〕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脈陽緊陰數為吐。陽浮而數亦吐。寸緊尺澀。胸滿而吐。寸口脈數者吐。緊而澀者難治。緊而滑者吐逆。脈弱而嘔。小便復利。身有微熱。 見厥者難治。病患欲嘔吐者。

 

不可下之。

 

嘔吐大痛。吐出色如青菜色者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21:46 | 只看該作者

乾嘔

 

乾嘔者。

 

有聲無痰。然不似噦聲之濁惡而長也。

 

宜橘紅煎湯。入薑汁、白蜜少許。細細呷之。

 

胃虛。加人參。胃寒。加炮薑。胃虛濁氣上逆。吳茱萸湯。乾嘔發熱者。

 

黃芩湯。乾嘔而利者。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21:56 | 只看該作者

漏氣

 

身背熱。肘臂牽痛。其氣不續。膈間厭悶。食入則先嘔而後瀉。名曰漏氣。

 

此風熱閉其腠理。上焦之氣。 悍滑疾。遇開即出。經氣失道。邪氣內著。故有此證。千金麥冬理中湯主之。

 

肥盛多痰者。

 

澤瀉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2 16:22:09 | 只看該作者

走哺

 

下焦實熱。其氣內結。不下泌糟粕。

 

而淤濁反蒸於胃。故二便不通。氣逆不續。嘔逆不禁。名曰走哺。人參湯主之。

 

食已暴吐。脈浮而洪。

 

此上焦火逆也。

 

宜橘、半、枳、桔、厚朴、檳榔、茯苓、白朮。氣降則火自清。吐漸止。乃以人參、芍藥補之。

 

下閉上嘔。

 

亦因火在上焦。 宜枳、桔、陳皮、厚朴、檳榔、大黃、木香微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0:53 , Processed in 0.28124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