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慎齋遺書】

 關閉 [複製鏈接]
4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5:57:02 | 只看該作者

吐而四肢冷


尺脈短少,六脈浮大無根,多凶少吉。


吐而大便閉,胃氣傳送不得也,不治。


嘔而且吐,檳榔下氣二三次不愈,不治。


嘔而渾身作脹,肝氣實也,不治。


吐而無脈者,不治。


吐而有出氣無入氣者,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1:14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婦嘔吐半月,諸藥不效,勢已危矣,但氣未絕耳。


診之脈俱內掉,左手尺中全無。


曰:


此獨可生,陽氣未絕,故左尺獨安也。


用沉香、烏藥等分,人參、甘草減半為末,生薑切片淡鹽腌之,蘸末含化,下痰碗許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1:22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身體肥大,每日食雞一頓,只下午嘔吐清水,晚食肉一頓,始安。


診之,寸脈大於尺脈數倍,尺沉而澀,此陰盛陽隔,上焦火盛故能食,丹田虛寒故嘔吐。


用半夏一錢,沉香三分,梔子五分,人參、炮薑各一錢,附子三分,溫下清上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1:29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孕婦吐逆,點水不入,脅下痛甚則厥,脈左關尺洪,右關平,右尺革。


此因腎燥不能生木,木枯生火以侮脾土,脾挾肝邪,上行於肺,故嘔吐而痛也。


若無胎,只須瓜仁、天麥二冬、半夏、柴胡、肉桂則愈;


今則不宜,用生地以滋腎血,歸身使血歸肝以制火,白芍除土中之木,甘草緩上炎之火,砂仁理氣安胎,黃芩平傷肺之邪火,大棗和中。


二三帖後,火熾稍平,用杜仲、續斷、芩、連、蘇、桔、炮薑,斂火安胎。


守此勿易,自厥止而愈也。


要知嘔吐脾胃有傷,則歸、地均在所禁,今則水枯火熾,故以滋陰者,培其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1:41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吐瀉腰痛,欲食而不食。


此木邪乘土,胃火熾而心嘈似飢也。


火在中焦,上干於肺而吐,下流大腸而瀉,肺與大腸為表裡,大腸既不固,肺又不生腎,則水傷而腎痛矣。


用蒼朮、白朮以和胃,苓、梔平火。


茯苓、山藥補脾肺,白芍平肝,蘇梗通氣,則火平濕去而安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1:52 | 只看該作者

自下


自下久而不愈,保元東加白朮、茯苓、松花煎服,或加附子。


凡瀉皆宜四君子湯。


傷食暴瀉胃苓湯;


夏月濕熱瀉,小便不利,五苓散;


瀉青水,裡急後重,香連丸;


久瀉四君子加白芷、黃 ,吐加炮薑,去白芷;


久瀉滿悶,補中益氣湯去歸身,加附子;


身熱加羌活、防風,風能勝濕也。


每日清晨瀉,四神丸;


腎泄,五味二兩,吳萸五錢,為末,陳米湯下,兼灸氣久瀉自汗,潮熱畏寒,建中東加人參、茯苓。


潮熱非補不愈也。


清晨久瀉自汗,潮熱夢遺,湯;


其余泄瀉五苓散。


兼腹脹痛,鹽湯調服探吐之;


身熱自汗,熱湯下;


利熱水,冷水下;


口渴,人參湯下。


泄瀉發熱困倦,宜氣分中補血,保元湯、四君加白芍、松花。


久瀉傷腎,大人小兒,不拘吐瀉,皆宜補脾,雖有雜證,不必治之,後用參苓白朮散加木香、砂仁、豆蔻調理。


久瀉恐有鬱火,加黃連少許,小兒有積加四君子,無過於此。


凡瀉宜四君子湯。


熱加松花,寒加炮薑,渴加葛根、五味,表熱表虛加白芷、黃 。


瀉有白泡,且作聲響,濕熱在小腸也,平胃散加炮薑。


平常溏泄,用紅米、黑豆二味,炒熟煎服效凡吐瀉水食不下,米穀不化,俱屬寒證,宜理中湯。


煩躁作渴,出黃如糜,酸惡臭氣,皆屬熱證,宜燒針丸。


無氣不足,臟寒泄瀉,肉果四兩,木香一兩,茯苓四兩,炮薑一兩,附子一兩,共末,薑汗丸,蓮心湯下五、六十丸。


脾泄,五更起泄是也;


若寅卯泄作響,名肝泄;


半夜子時瀉,名腎泄,腎司二便也。


用杜仲一兩,生薑一兩,同炒干,五味、肉果各一兩,補骨脂一兩,吳萸二錢,共末。


生薑煮棗肉丸。


腎虛作瀉,熟地、生薑各一兩,同煮搗餅焙乾,山藥、茯苓各一兩,共丸。


脾瀉,白朮一斤切片,大棗八兩,白朮一層,棗一層,入罐內,水煮爛,搗成餅,晒乾,再架松花四兩,炒黃,米糊丸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00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夜間去後方覺腹寬,不去作脹。


心部脈洪,肝部浮,腎脈緊。


此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腎水被肝木吊動,其泄在腎。


補腎不若補脾,脾溫腎亦堅也。


用芡實、山藥、茯苓各一錢,人參五分,熟地四分,益智仁三分,煎服。


丸用五味二兩,吳萸四錢,棗肉丸,白湯下三十一人善飲,酒醉,清晨作瀉,腹腿痛,骨節痛,濕熱在內也。


用白朮、茯苓、豬苓、羌活、北味、澤瀉、秦艽。


一帖即止,隨發隨服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08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春日患泄瀉霍亂三年,每發服理中湯病愈。


藥止後,胸中痛若刀割,略吃一味,不謹即下一點疼痛三四日,泄瀉如紅曲肉湯,用養血藥,半年後腹痛六日,用四君子加附子、炮薑、白芍,兼灸氣海穴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16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六脈沉陰,重按又無力不清,腎虛也。


胃脘痛即瀉,痛一陣,瀉一陣,腎之脾胃虛火浮於上也。


補脾則腎水虧,滋陰則水來侮土,治法惟溫腎即可溫脾。


三十年來未生子,腎寒可知。


腎主骨,骨脛痛,腎虛之驗也。


用地黃湯、補中益氣東加減;


丸方用山藥、茯苓各二兩,補骨脂、小茴香、熟地、杜仲、北五味各一兩,人參七錢,陳火肉骨灰一兩,吳萸五分,一人久患脾泄,熱在腎故也。


用白朮八兩,茯苓五兩,元米五合,同入豬肚內,煮熟搗成餅,晒乾為末,米糊丸,沉香三錢為衣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23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泄瀉,心脈微洪,肝腎脈俱虛,單治泄瀉,恐土來克水。


用白芷三錢,升動胃氣;


五味止泄而平水土,米糊丸,午前清米湯下五十丸。


小兒瀉不止,四君子加減不效,乃濕熱內郁,宜理脾涼腎。


白朮一錢,松花五分,二味末,白糖調服;


或用水煮白朮一兩,炒紅曲一兩,陳火肉骨灰一兩,共細末,白糖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31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人當臍痛,痛則大便泄,此是脾虛,腎水犯上,寒在腎也。


宜溫腎則水安,升胃氣則土旺,而痛不作,瀉從何來?


用白芷七錢,北五味、鹿茸、人參、炮薑各一兩,元米糊丸,白湯一小兒作瀉,服利藥太過,致渾身發熱,喜臥冷地。


蓋因腎虛泄瀉而肝火起,胃中亦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38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婦命門脈弱,責其無火,雞鳴將作泄,腹響飽悶,此腎虛不納氣也。


用補骨脂四兩補命門棗肉丸以益氣濃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49 | 只看該作者

驗案


一婦泄瀉,兩尺無神,此腎燥不合也。


一醫用茯苓、益智即發暈,因用肉蓯蓉三錢以潤之,北五味八分以固之,人參一錢以益氣,歸身八分以養其血,白芍、甘草以和其中,炮薑二分以安其腎。


二帖效,十帖愈。


丸即前方加倍蜜丸。


(張東扶曰:


腎燥不合。


四字妙極。


凡物潤則堅密無縫,燥則破綻有痕。


腎開竅於二陰,腎耗而燥,其竅開而不合,真至理也。


張東扶曰:


余因慎齋「腎燥不合」之語,因思滑精一證,理亦同情。


蓋腎屬水,水虧則燥,水燥則無以滋養肝,木無水養,則燥而生火,腎既失其封蟄之職,不合而開,肝遂恣其疏泄之性,因開而泄,愈泄則愈燥,愈燥則愈開。


然則遺泄一證,當極甚及久之後,徒清火無益也,徒兜澀無益也,必也用潤藥以潤其腎,則燥而不合者可以復合,而且肝得所養,火亦不熾,何致疏泄之性一往一返哉!


立方之法,潤腎為主,而兼用清肝補肝之藥,尤當有效,愿又遺精一證,其初起時有所思想而致。


當以清心為主,清肝火為輔,補腎水為佐,澀藥可無用也。


既久之後,腎水必虧必燥,便當以補腎補肝為主,清肝火次之,清心火又次之,而兼用澀藥,仍不必以澀藥為君也。


若大泄不禁,玉門不閉,或當暫以澀藥為君,而兼用重補肝腎之味,稍佐清火之品,亦理之所宜然,又必兼用升提之藥,庶乎周到而可奏功於俄頃也。


此所論遺證,蓋指多欲及腎虛一流說,其有因濕熱痰等因致此者,則又不得概以腎燥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2:58 | 只看該作者


正瘧疾多頭痛,病退起床,似無病也。


似瘧疾,寒不甚,熱不深,亦有寒少而熱極輕者有頭痛,一日一次,不思飲食,口不知味,倦怠無力,自汗身熱,身痛作脹,寒熱間作而無太過,亦有熱極而汗,汗至頸或半身而還者,病退不能起床,啞噥不識,雜病多端,難以盡述,作正瘧治之不死變勞,一二三年而愈,禍仍無已。


正瘧疾作止有時,非若少陽傷寒往來之無定也,小柴胡湯正治之方。


無汗求有汗則止,有汗求無汗則愈。


得之於冬,邪舍於腎,藏之於心,熱縈於肺,太陰也,少氣煩冤,手足熱而嘔,脾也。


先寒後熱,謂之寒瘧;


先熱後寒,謂之溫瘧。


二者不同,治從乎中,少陽也,渴者燥勝,不渴者濕勝。


又經云:


夏傷於暑,秋生 瘧。


夏暑汗不出者,秋生 瘧,此夏時有傷陽氣,以致少陽陽氣不舒,皆少陽虛也。


四時之瘧,當順其時令,夏氣上行,秋氣下行。


先寒後熱,太陽陽明,白虎東加桂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3:06 | 只看該作者


天氣上行,宜用下行,不宜瀉肺,宜瀉相火,頭來加川芎,背來加桂枝,腰來加年膝,腳來加木瓜、苡仁,俱用小柴胡為主,兼五苓散。


食傷加青皮、草果;


身體作脹無汗,人參敗毒散;


有汗遍身疼痛,補中益氣東加黃 。


久病補而不愈者,作虛損治之,腰足冷痛,二陳加桂、附,一日一次,傳於陰分,宜八珍二陳加柴胡數帖,待傳陽易截,不然變勞。


久病日日邪熱不退,莫過於益氣東加附子,或十全大補湯。


腹脹泄瀉,莫忘脾胃,宜加四君子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3:13 | 只看該作者


太陽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 然,熱止汗出難已,羌活生地湯、小陽明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白虎東加桂枝少陽令人體解,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則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小柴胡湯。


凡有太陰令人不樂,好太息,多寒熱,汗出,病至乃喜嘔,嘔出乃衰。


四君子東加陳皮、貝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3:20 | 只看該作者


少陰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而處,病難醫。


小柴胡東加細辛。


厥陰令人腰痛,少腹痛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癃也,便數,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


延胡苦楝湯,苦柏一兩,苦楝二分,附子、桂心各二分,熟地一錢,飢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3:28 | 只看該作者


夫瘧者,因外感風寒、暑濕,內傷飲食、勞役。


或飢飽、色欲過度,以致脾胃不和,痰脘,蓋無痰不成瘧。


脾胃屬土有信,去來不失其時,若移時或早或晚者,是邪無容地,將自好也。


一日一發者,受病淺易治;


間日發者,或二日連發住一日者,或間二日者,皆難治。


凡瘧疾初發,寒多熱少者,但寒不熱者,桂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3:35 | 只看該作者

二陳湯


肉桂 丁香 陳皮 半夏 柴胡 黃芩 渴加炮薑,寒加附子。


熱多寒少者,但熱不寒者,白虎東加桂枝。


甘草八分,石膏八錢,知母一錢半,桂枝四分,元米一撮,一二帖必效。


如前藥不能取效,用六君子加柴胡、黃芩,血虛加當歸、白芍。


瘧疾俱宜分利和解,柴胡、半夏、黃芩、甘草,虛加人參,有汗加黃 ,溫熱太重加五苓散利之,骨蒸加知母,服至四五帖必愈。


或農夫瘴氣發瘧,宜常山飲吐之,倘吐而不愈,作內傷施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7 16:03:43 | 只看該作者

常山飲


常山 檳榔 知母 貝母 水煎,露一宿,來晨溫服。


瘧有發於夜者,有一二月不愈者,用首烏五錢,青皮二錢,丁香一二錢截之。


服之不愈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柴胡(表虛不用) 黃芩 歸身(作泄不用) 白芍 噯氣加神麯,口鼻出血加丁香,腹痛加炮薑,煎服。


夫瘧氣者,並於陽者陽勝,並於陰者陰勝,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蓋瘧者,是傷於暑,熱氣而並於經中之氣分也;


並於陰者,衛中之寒邪,下而並於經中之血分也。


氣為陽為熱,營中之熱邪並之,兩熱相合故發熱;


血為陰為寒,衛中之寒邪並之,兩寒相合故寒。


曰陽勝、陰勝,雖本經之陰陽爭勝,是氣有以鼓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0:42 , Processed in 0.250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