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醫話】
中西醫共存的條件在於互補。
只有在缺了誰都不行的情況下,兩者才有各自獨立存在的價值。
中醫學不應當滿足於補充醫學或替代醫學,更不局限於傳統醫學。
以上三種醫學的提法實際上是有也行、缺也行的陪襯醫學的代名詞。
這涉及到正確對待中、西醫學的問題。
從西醫學的發展歷史來看,醫學理論是在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過程中發展,西醫學中沒有永恆的真理。
從WHO對健康的定義涉及心理和社會來看,單純從系統、器官的還原論角度難以說明人的健康或疾病。
新的疾病如心身疾病、疲勞綜合徵、過勞症等不斷出現與缺乏有效治療手段表明西醫面臨著難題,包括理論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以藥物依賴為例,成癮機理在於機體內有內源性阿片樣多肽(EOP)作用於阿片受體,通過受體後多種信號傳導系統調節體內如去甲腎上腺素系統、DA系統、5HT系統、膽鹼能系統、組織胺系統、垂體—性腺系統、甲狀腺系統、AC—cAMP系統、鈣離子等離子通道系統、G蛋白家族系統等的正常功能,以保持內環境穩定。
吸毒者吸毒後,回饋抑制EOP的形成與釋放。
由於阿片受體對毒品有耐受性,故需不斷增加毒品用量。
一旦中斷,上述系統的功能產生紊亂,出現戒斷綜合徵。
國際通用的以美沙酮戒毒,就是根據受體理論,但此理論不能解釋用非麻醉藥也能戒毒的機理。
近年,若干慢性疲勞綜合徵病人,實驗室檢查全部正常,但病人卻喪失了勞動能力,現有的西醫理論也難以進行較圓滿的解釋。
這些情況似乎說明人體內部存在著一個人們尚未認識,不能用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解釋的生理調節系統。
至於中醫學,通過中醫理論進行辨證論治之後,可能對這個未知的生理調節系統發揮調節作用。
例如,中藥存在雙向調節作用,如黃耆可升降血壓、人參能升降血糖等。
現在人們發現中藥方劑還有雙重調節作用,即在治療同一病人時可以採取寒熱並用,補瀉兼施的方法,說明中藥有良好的調節生理功能的作用。
另外,中藥有千種以上,但臨床最常用的不過數十種。
它們在治療各種疾病的不同階段均有一些效果。
精神因素雖然可能是有效的原因之一,更有可能的是這幾十種中藥在調節具有非特異性功能的未知生理調節系統改變方面有作用。
為此,筆者提出一個雙鎖(Double-lock)假說:人體可能存在著調節非特異性功能和特異性功能兩大系統,即以整體為主和以局部為主的系統。
西醫主要針對局部,中醫主要治療整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兩者可以互補,難以取代。
將來,人們可能發現體內存在一個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更確切的調節系統,中藥正是通過調節這個系統在發揮作用。
這需要中醫和西醫從各自的角度進行獨立研究。
在中醫確定中藥能夠調節哪些非特異性生理功能的同時,西醫致力於尋找未知的生理調節系統。
中醫學者與西醫學者在研究中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兩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可能會出現新理論、新醫學,這也許是中西醫結合的途徑之一。
通過發揮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分頭研究來達到發展醫學科學的目標。
中、西醫從技術上的聯合開始,最終必須走向學術上的結合。
筆者的假說可能屬於子虛,班門弄斧之目的在於抛磚引玉,熱切希望海內外的學者能夠提出更好的中西醫結合的途徑及方法,來改變目前學術停滯的局面。
可以預言,如果一定要以西醫作為規範來證實或確定中醫學稱為中西醫結合,並將此作為中西醫結合的基本內容,中醫學術上的停滯、萎縮還將繼續下去。
人們很快就會面臨極不願意看到但又必然看到的現實,那就是日本漢醫在明治維新遇到的那幕悲劇的重演。
(龍瑞敏編) 勤求搏取學驗俱豐———中醫臨床文獻學家余瀛鼇 王鳳蘭程車旗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