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一、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雙重調整治療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已為人所周知。
實際上,在調整功能方面,中藥的雙重調節作用,更有研究的必要。
國內文獻近年關於採用寒熱同用、補瀉兼施的方法治療疾病的報告甚多。
古人雖有寒熱並用的烏梅丸、補瀉兼施的地黃丸,但畢竟是少數。
現在,在臨床上採用雙重調整(如寒熱同用、補瀉兼施)的治法屢屢見效。
筆者經常採用這種方法。
舉例如下:例1:李某某,女,38歲,患者於1996年5月30日就診,病史為消渴8年,CT報告為垂體占位病變。
本年1月開始飲水增劇,終日飲水不止(臨睡前需飲兩暖壺),排尿甚多,其他治療無效,故來求治。
當時病人瘦弱,除飲多溲多外,尚有疲乏無力,頭內覺熱,頭暈且痛,食少,腑行間日一次,脈沉細,舌淡紅苔白等。
辨證為陰虛火旺,用六味地黃湯加味。
7劑後複診,病人自述藥後頭痛嘔吐,七日大便一次,飲多食少如前,脈沉細,舌淡紅,苔薄黃。
鑒於頭熱,暈痛及便秘增劇,劇渴如前,因此進行變通,在白虎湯四大症狀及承氣湯腹部滿實症狀不夠明顯的情況下,採用白虎與調胃承氣湯合方。
處方為:生石膏60克、知母10克、生軍10克、元明粉6克、枳實15克、生草8克、蔓荊子10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4劑。
6月10日複診時,自述藥後腹瀉數次,頭痛已除,渴減飲少,食欲增加,舌脈如前。
由於病人形體瘦弱,在處方中去大黃、元明粉。
6月13日複診時,自述腹瀉雖除,飲水又多,方中又加入硝黃二藥。
6月17日自述飲水減少,進食增多。
自此持續門診至7月11日,體力增,進食多,飲水基本正常,帶藥20劑回家。
1997年3月來京檢查,CT報告垂體病變縮小,病人已於去年8月恢復工作。
這是一個通大便以澀小便的通因通治的病例,在滋腎養陰無效的情況下採用陽明經腑同治的雙重調整方法獲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