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27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3: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發展中國醫學,離不開研究中醫古籍,包括經史子集諸書中與醫學有關的古籍。


考諸《四庫全書》著錄與各家書目,醫藥書籍的作者每多依託。


以《隋志》為例,冠以黃帝之名的有黃帝八十一難經2卷,黃帝針灸蝦蟆忌1卷,黃帝針經9卷,黃帝流注脈經一卷,黃帝素問9卷,黃帝素問8卷,黃帝素問女胎1卷,黃帝養胎經1卷,黃帝十二經脈明堂五藏人圖1卷,黃帝明堂偃人圖12卷,黃帝甲乙經10卷等。


一個黃帝能寫出如此多的著作,真是叫人想信也無從信起。


然而這些書名出自權威性的國家書目,由此可以想見《隋志》前後的一些醫籍作者的可信程度。


如果把偽書當成真書,我們研究中醫的立足點就在可以移動的砂堆上,由此得出的中醫如何如何的結論豈能確實?


2000年來,對許多問題的研究,均於模糊之中,不能不說偽書起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3:1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辨偽包括:①成書年代:撰修年代(撰著、修訂、校注等),抄錄年代(手稿、重抄),刊刻年代(原刻、重訂等)。


②書名真偽。


③撰修者真偽(原著者、修訂者、校注者)。


④刊行者真偽。


⑤序跋真偽。


梁啟超在論及辨偽的必要性時,提出史實、思想與文學三個方面,其中以史實、思想與中醫古籍關係尤為密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3: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史實方面梁氏提出,如《漢書?藝文志》中所載眾多的黃帝、神農著作是真,則中國文明與世界文明發展情況大有區別。


外國的文明隨歷史發展而進化,中國則為退化。


外國文明的黃金時代在近世,但中國文明的黃金時代卻在遠古。


若相信神農、黃帝著書,則殷墟甲骨、流砂遺簡全屬偽造。


否則為什麼黃帝著作如此光輝燦爛,易讀易懂;


而商、漢兩代的文字卻是佶曲聱牙,令人無法卒讀呢?


這種歷史退化的觀點在古代醫家著作與現代中醫界內均可找到。


有人慨歎中醫今不如昔。


以漢代華佗、扁鵲、淳於意為例,醫術真是高明極了。


三指有隔垣之照,二豎無膏肓之遁。


他們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均可使現代的醫師望塵莫及,使我們很自豪,但反過來,我們又很慚愧,因為自漢以後,歷經隋唐五代以至宋元明清和現代具有這些望診、切診和治療絕技的醫家實屬罕見。


這說明我們和我們的前輩有負於岐黃、扁鵲了。


其實我們不必如此冤屈自己和老師,因為我想「予之不善,未若是之甚也」,只是因為我們把富有想像力的傳說當成歷史事實而已。


進化系統的攪亂,使我們得出錯誤的結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3:3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古代的經學家、哲學家不乏持有退化觀點的,如北宋的邵雍根據《易傳》關於八卦形成的解釋並摻雜道家之說,提出象數之學(也叫先天之學),認為天地萬物皆有消長,有終始。


按照他所說的先天圖的迴圈變化,他從古代的三皇五帝(注:三皇有六種說法。


①天皇、地皇、人皇。


②天皇、地皇、泰皇。


③伏羲、女媧、神農。


④伏羲、祝融、神農。


⑤伏羲、共工、神農。


⑥伏羲、燧人、神農。


五帝有三種說法。


①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②太嗥、伏羲、炎帝、神農、少嗥。


③少吳、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根據這些不同說法也可說明為傳說)出發,提出「皇、帝、王、霸」四個時期的歷史退化論。


《莊子?繕性篇》中云:「古之人……陰陽和靜,鬼神不擾,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3:4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人雖有知,無所用之,此之謂至一……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


德又下衰,及神農黃帝始為天下,故安而不順。


德又下衰,及唐虞始為天下……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充分反映了莊子的復古思想。


上述的退化觀點在醫學著作中並不少見。


如《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就是明顯的例子。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朮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


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3:5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在中國醫學史方面,有著若干不符事實的記載。


《左傳》、《國語》、《通志》都提到醫和說:近女色以生巫。


但在《左傳》、《搜神記》中還說春秋時有名的秦國良醫醫緩為晉侯治病,晉侯夢見兩個鬼商議對付醫緩的方法。


醫緩給晉侯診病後,說的情況果然與夢中一樣。


即「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這是不折不扣的神話。


又如張仲景於長沙太守任期寫出《傷寒論》一事。


張的醫名在漢代低於華佗,因漢書未給他立傳。


不作官的華佗尚且有傳,實際意味著張可能未做官。


晉代皇甫謐於《甲乙經》序中雖然對他的醫術大加推崇,並未提出張曾做官。


至唐代甘伯宗的《名醫錄》,張才變成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


這種前人不知,而後人卻知道得如此詳盡,核諸史傳無法證實的說法不能不使人考慮張任長沙太守之說恐屬無稽。


再如《銀海精微》,舊提唐代孫思邈撰,但不見明代以前書目。


銀海一詞首見於蘇軾的雪詩「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王安石也有目為銀海之說,故宋以前無銀海之詞。


《千頃堂書目?卷14醫家類》有銀海精微二卷,屬明代不知撰人。


故所謂孫思邈著,實為妄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4:0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學術思想方面讀古醫籍,不能忽略時代背景與當時的社會思想與學術情況。


如果此書內容與當時的學術水準及個人思想有矛盾,應當加以質疑。


例如《內經》,如認為它反映戰國的學術水準,就是誤認歷史。


又如有人據《傷寒論》自序中有「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認為仲景著《傷寒論》時曾參考《素問》、《難經》兩書,但如將《傷寒論》內容與此二書進行比較,大相徑庭。


參考二書而不取其內容,如《難經》論脈為寸關尺,《傷寒論》卻非如此;


《素問》的理論也不見於《傷寒論》,可見不一定參考這兩本書。


以《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來比較,《傷寒論》中以傷於寒邪為主要內容,傷於風邪次之。


而《金匱要略》第一篇即為「夫人秉五常,因風氣而生長。


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


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客氣邪風,中人多死……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乾忤經絡。


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將風列為百病之長。


兩者思想截然矛盾,難以使人相信《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同一作者的作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4:1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以上兩點,可以說明為什麼要對醫書進行辨偽。


中醫古籍在歷代的戰亂中已經大量丟失,整理研究面臨巨大困難。


但是,要想發展中國醫學,不能不研究它的歷史,找出中國醫學發展的規律。


只有真正瞭解中國醫學的形成與發展,瞭解它與當時社會環境及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繫,才能總結歷史經驗,摸索發展規律,為進一步發展中國醫學提供穩固的基礎。


早在建國之前,就有人從事中國醫學史的研究工作。


但是,或因史料、實物的殘缺,或因傳統思想的束縛,並非百分之百均屬可信。


近年發掘出來的一些文物,正不斷地向舊說法進行衝擊。


以中國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為例,通行的觀點基本是:形成的時期為自春秋戰國至漢末,所持理由不外乎《內經》、《傷寒論》這兩部最重要的經典著作的成書年代分別為春秋戰國西漢時期與東漢末年。


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古史中的因年代久遠而產生自然的演變,或因後人的某些需要而進行偽造的情況,不可能不波及中醫學。


根據社會學、考古學方面的知識,醫學的發展必然與社會發展相聯繫,而且要隨社會的進化而進化。


但是,根據目前的中國醫學史,中國醫學在社會進化的同時,至少在某些方面出現退化(如關於扁鵲、倉公、華佗等人的醫術,迄今無與倫比),這種違反進化規律的怪現象,應予深思。


我們應當把中醫經典著作的內容與成書年代弄清楚,還它們以本來面目,以利於中國醫學的發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4:2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在研究醫學古籍方面,不審時代、不考源流、不察體例,妄據誤本來臆斷作者與內容,實為發展中醫的障礙。


應當指出,對醫學古籍進行辨偽之目的不是否定這些書的價值。


辨出的偽書或摻入的、修改的部分可以反映出作偽時代的醫學水準,還有科學價值。


但如以該書所偽託的時代來得出該時代的醫學已經發展到了那個水準的結論,那就是錯誤的。


澄清醫學發展源流與古代醫家成就是我們進行辨偽的中心任務。


考古層次學的出現,是近代考古學產生的標誌,是近代考古學方法論的一個支柱。


現在一般認為,如無層位學,即無近代考古學。


17世紀後期,地層學出現斯坦諾定律。


講最早的地層首先形成,最晚的地層最後堆積。


這種地層學於19世紀中期被移植到考古學中。


考古層位元學講文化層次依次疊壓,逐漸形成,時間有序,故此與進化論有理論上的淵源關係。


考辨中醫古籍,應當充分利用考古層位學的知識來避免走彎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4:3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現行《傷寒論》成書時代的質疑1985年8卷3期的《北京中醫學院學報》曾刊載了我的質疑,從宋代林億校書前的古代文獻、六朝前醫家治傷寒的情況、醫方進化的脈絡、現存張仲景方四個方面來探索《傷寒論》的成書時代。


此處不贅,現從以下幾個方面繼續探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5: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從《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諸書中有關內容來看現行《傷寒論》與張仲景的關係1《千金要方》:一般認為,孫思邈在撰《千金》時未見到張仲景的著作。


如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云:「孫思邈為千金方時……獨傷寒未之盡,似未盡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論。


後30年作千金翼,論傷寒者居半,蓋始得之。


這種說法並非沒有商榷余地,現舉數例如下:(1)書中引用張仲景的論述與現行傷寒論之異同:孫氏在此書的序中,兩次提及仲景。


前為推崇仲景醫術,云:「漢有倉公仲景,魏有華他(注:疑作佗)……用藥不過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無不愈者。


後為仲景自序的前半部,與現行本幾乎完全相同,云:「張仲景曰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而(注:成本無此字)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


崇飾其末,而(注:成本無此字)忽棄其本。


欲(注:成本無此字)華其表而悴其內。


皮之不存,毛將安附……舉世昏迷,莫能覺悟。


在卷一序例,治病略例第三中載「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夫欲視死別生,固亦(注:成本作「實為」)難矣」,還是現行本自序內容,但未說明出處。


後面又有「仲景曰凡欲和湯合藥針灸之法,宜應精思。


必通十二經脈,知三百六十孔穴,榮衛氣行,知病所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5: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卷一序例,診候第四中又載「張仲景曰:欲療諸病,當先以湯蕩滌五臟六腑開通諸脈,治道陰陽,破散邪氣,潤澤枯朽,悅人皮膚,益人氣血。


水能淨萬物,故用湯也……」。


此段共262字,論述用湯或丸的適應症,以及可汗不可汗、可下不可下、可灸不可灸等。


在以上的幾段文字中,一段可見於現行本仲景自序,但孫氏未說明引自仲景。


其他明確提出引用仲景論述的三段中,僅有一段見於現行本序,還有兩段不知出於何處。


由此可見,孫氏曾見張仲景著作,但該著作與現行《傷寒論》的面貌必非全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5: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書中關於傷寒病的論述及治傷寒的方藥:卷九傷寒例中,引載小品方、華佗、王叔和、陳廩丘等四家關於傷寒病的病因、分類、病機、治法、用藥與治療禁忌等論述,惟獨不及張仲景。


但在方劑方面,卻有不少與現行本相同。


列舉如下:發汗散第四五苓散。


發汗湯第五桂枝湯,麻黃湯,大青龍湯,甘草湯(林億等注:仲景方去蜀椒)。


升麻湯(林注:仲景無桂心,有鱉甲……肘後與千金同)。


宜吐第七瓜蒂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5:4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宜下第八大承氣湯,抵當丸,抵當湯。


發汗吐下後第九竹葉湯(即現行本的竹葉石膏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小青龍湯,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梔子湯(即梔子豉湯),玄武湯(即真武湯),葛根黃連湯(即葛根黃芩黃連湯),茯苓湯(即苓桂朮甘湯)大陷胸丸,大陷胸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白虎湯。


傷寒雜治第一赤石脂禹餘糧湯,麻黃升麻湯勞復第二枳實梔子湯,燒散。


百合第三百合地黃湯,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知母湯,百合病經月不解變成渴者方(即百合洗方),百合病變而發熱方(即百合滑石散)。


傷寒不發汗變成狐惑病第四赤小豆當歸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5: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傷寒發黃第五桂枝加黃耆湯,小半夏湯,黃耆芍藥桂苦酒湯(即耆芍桂酒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茵陳湯(即茵陳蒿湯),枳實大黃梔子豉湯(即梔子大黃湯),消石礬石散溫瘧第六鱉甲煎丸,蜀漆散,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


上述方劑,可見於現行本《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本。


其中,見於現行本的方劑約30個。


另外,書中尚有60條左右的論述傷寒病的條文,與現行本大致相同或完全相同,如「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桂枝湯治中風,其脈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風,淅淅惡寒,翕翕發熱,鼻鳴乾嘔方」等。


據上所述,《千金要方?傷寒例》論傷寒病時列舉諸家之述而不及仲景,書中列出不少現行本的條文與方劑時也未提到仲景。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孫思邈見到了張仲景的著作,但在張仲景的著作中並無傷寒病的系統理論,包括現行《傷寒論》中的「傷寒例」與六經辨證等。


否則,孫氏對此是不可能略而不述的。


此外,書中列出與現行《傷寒論》相同的條文與方劑,是否出自仲景之手亦屬可疑。


雖然在《千金要方》中,僅有少數條文與方劑有引用來源如卷九傷寒上的丁季辶回雄黃丸、崔文行解散與陰毒湯條內的「仲景云,此陰毒之候」,多數並無出處;


但若參閱《外台秘要》這本引方有出處的醫書,可以發現一些方劑並未出自王燾見到的張仲景傷寒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6:0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應當指出,《千金要方》卷九傷寒上的「江南諸師秘仲景要方不傳」十一字,列代均認為屬孫氏未見到仲景著作的鐵證,實際可能為後人攙入。


因為:①如認為這十一字表明孫氏未曾見到張仲景著作,那麼《千金要方》中就不可能引用張仲景所述。


②如認為此屬孫氏未見到張仲景有關傷寒病的著作,那就證明了書中與現行傷寒論相同或相似的數十條條文及桂枝湯等數十個方劑與張仲景的關係不大。


③如認為張仲景的《傷寒論》由於秘而不傳,故別人不曾見到,但孫氏卻有幸獨睹。


那麼,所謂著《千金翼方》時才見到張仲景《傷寒論》的說法立即成為泡影,而且也解釋不了《千金要方》卷九?傷寒例中為什麼只提小品、華佗等而一字不提張仲景?


此十一字出現突兀。


前為方論,後是灸法,實屬不倫不類,酷似有人在讀書時,將自己的看法寫在書中,以後被誤抄入正文。


若屬有意寫入,似應列入卷首或卷末為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6: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外台秘要》:王燾撰《外台秘要》的時間,晚於《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


他居於館閣,掌握資料較全,故從《外台秘要》書中所引的傷寒資料,可以得知唐代傷寒學的一般情況。


列舉如下:(1)此書多處引述張仲景《傷寒論》的條文與處方,並明確提出張仲景《傷寒論》十八卷,可見當時已有張仲景的傷寒著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6:5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全書共四十卷,卷一、卷二為傷寒。


將傷寒病列於首卷,足資當時對傷寒病的重視。


在這兩卷中,卷二根據傷寒病的不同表現,分為二十一類加以敍述,如傷寒中風九首、傷寒結胸方七首等。


其中既有張仲景《傷寒論》方,也有其他諸家之方。


限於篇幅,不擬贅述。


卷一內容實堪耐人尋味,現將書目抄錄如下:諸論傷寒八家合一十六首論傷寒日數病源並方二十一首肘後方七首深師方四首小品方四首集驗方五首千金方六首千金翼方一十三首崔氏方一十五首一方附張文仲方十首古今錄驗方八首雜療傷寒湯散丸方八首在諸論傷寒八家中,王燾列舉陰陽大論、王叔和、華佗、陳廩丘、范汪、九卷、小品、千金八家。


引用方書則為肘後方、深師方、小品方、集驗方、千金方、千金翼方、崔氏方、張文仲方與古今錄驗方九種。


由此可見:(1)在論傷寒諸家中,除王叔和、華佗、陳廩丘、小品四家與孫思邈所引相同外,僅增加千金、范汪、陰陽大論與九卷。


可見自孫思邈至王燾,對於在傷寒病方面進行理論闡述的醫家或醫書,具有比較一致的認識,沒有把張仲景列於其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7:0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在治療傷寒的方書中,王燾於目錄中列出九家,亦無張仲景《傷寒論》一書。


該書卷一引張仲景《傷寒論》方九首,僅占該卷引用各家方劑的10%左右。


卷二共載方260個以上,引張仲景方約63個,多數仍為其他各家的方劑。


這說明在王燾時代,張仲景《傷寒論》雖已被人所知,但無論在理論或方劑使用方面,均未處於被人公認的統治地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9 00:07: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在《外台秘要》中,論傷寒病的傳變與治法悉本《素問?熱論》。


雖也引用《諸病源候論》的內容,實未脫《素問》的窠臼。


如云「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藏,故皆可汗而解」,對陽明病、少陽病均用此法。


至於三陰篇,書中提出,太陰病可吐而愈;


少陰、厥陰為病,皆可下而愈。


這種「病在三陽用汗法、病在三陰用吐下法」的論述,與《素問?熱論》中的「未滿三日者(注:指三陽病),可汗而已;


其滿三日者(注:指三陰病),可泄而已」完全吻合,而與現行《傷寒論》中六經病的治療原則有著很大不同。


這說明在王燾時代,並不流行現行《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0 03:1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