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7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7:2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類中風包括中虛、中氣、中食、中寒、中火、中濕、中暑、中惡等病證。


這類「類中風」的主要病證,現在一般歸屬於「厥證」,為避免互相混淆起見,亦未使用類中風的病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7:3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關於外風、非風及內風外風、非風、內風實則標誌著對中風病因認識的三個發展階段。


如前所述,金元以前認為中風係外風入中;


金元以後逐漸認識到中風是由內因所致,明代張景岳提出:中風「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原非外感風寒所致」(《景岳全書?非風》),因此承劉河間、李東垣之意,以「非風」之名命名本病,免使醫家誤為風邪致病。


至清代尤怡認為:「設無肝風,亦只為他病耳,寧有卒倒、偏枯、歪僻、牽引等症哉?


(《金匱翼?中風統論》)此後肝風之說經張伯龍、張山雷及其他醫家的進一步發展,成為現代所說的內風學說。


張山雷認為:若用景岳非風一名,雖然否定了外風,但也抹煞了內動的風陽,故以「內風」命名較為妥當(《中風詮》)。


由此可知,外風———非風(非外風)———內風,足以表明祖國醫學對中風病因學的認識發展過程。


但鑒於中風之名使用已久,已成為一個有固定涵義的疾病名稱,而內風是一個病因病機的名稱,除中風外,內風尚可導致其他病症,且中風的病因也不僅內風一項,故就病名來說,仍以「中風」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7:4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虛勞又稱虛損,是以臟腑虧損,陰陽氣血不足為主要病機的多種慢性衰弱證候的總稱。


虛勞涉及的內容很廣,可以說是中醫內科範圍裡最廣的一種病證。


臨床辨證診斷時,應著重將虛勞與虛證及肺癆相鑒別。


虛勞和內科其他病證中的虛證證型雖然在臨床表現、治療方藥等方面有類似之處,但兩者是有區別的。


虛勞的各種證候,均以出現一系列精氣不足的症狀為特徵。


而其他病證的虛證則各以其病證的主要症狀為突出表現。


例如眩暈的氣血虧虛型以眩暈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


水腫的脾陽不振型則以水腫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現。


另外一點區別是:虛勞一般都有比較長的病程,病勢纏綿;


而其他病證的虛證類型雖然也以久病屬虛者居多,但亦有病程較短而呈現虛證者,如泄瀉一證的脾胃虛弱型,以泄瀉為主要臨床表現,有病程長者,亦有病程短者。


關於虛勞與肺癆的關係,《濟生方?五勞六極論治》已指明了兩者的不同,《景岳全書?虛損》對兩者的區別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蓋虛損之謂,或有發見於一證,或有困憊於暫時,凡在經在臟,但傷元氣則無非虛損病也。


至若癆瘵之有不同者,則或以骨蒸、或以乾咳,甚至吐血、吐痰……」就其要點來說,肺癆為「癆蟲」侵襲所致,具有傳染性,以陰虛火旺為其病理特點,以咳嗽、咯痰、咳血、潮熱、消瘦為主要臨床症狀;


而虛勞則由多種原因所導致,不傳染,分別出現氣、血、陰、陽虧虛的多種臨床症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8: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虛勞辨證應以氣、血、陰、陽為綱,五臟為目。


《雜病源流犀燭?虛損癆瘵源流》說:「雖分五臟,而五臟所藏無非精氣。


其所以致損者有四:曰氣虛、曰血虛、曰陽虛、曰陰虛」,「氣血陰陽各有專主,認得真確,方可施治。


一般說來,病情單純者,病者比較局限,容易辨清其氣、血、陰、陽虧虛屬性和病及的臟腑。


但由於氣血同源、陰陽互根、五臟相關,所以各種原因所致的虛損往往互相影響,由一臟而累及他臟,使病情趨於復雜和嚴重。


治療虛勞,以補益為基本原則。


《素問?三部九候論》說:「虛則補之。


如何補?


必須根據病理屬性的不同,分別採用益氣、養血、滋陰、溫陽的方法;


再結合五臟病位的不同而依法選方用藥,以加強治療的針對性。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辨證論治要點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8: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氣虛:臨床上最常見,尤以肺、脾氣虛為多。


氣虛可單獨出現,也可和其他虛損同時並見,而成為氣血兩虛、氣陰虧虛和氣損及陽的證候。


「氣者,人之根本也。


(《難經?八難》),氣對人體具有溫煦、防禦、固攝、氣化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氣虧虛以致氣的作用不能正常發揮,而出現神疲乏力、短氣懶言、語聲低微、頭暈、自汗、食少等症,並由於鼓動運行之力不足,致氣血不能榮於面、充於脈,而面色少華、舌淡脈弱。


氣虛的治療應補氣益氣。


《三因方》中加味四君子湯(四君子湯加黃耆、扁豆)對肺、脾氣虛是一個配伍得當的方劑。


自汗較多者可加浮小麥、煅牡蠣固表斂汗;


大便溏薄加苡仁、淮山健脾滲濕;


心悸、氣短,動則尤甚者,加五味子、玉竹益氣養心;


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或白帶清稀者,加杜仲、續斷、菟絲子、山茱萸等益氣固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8: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血虛:以心、脾、肝血虛較為多見。


由於血具有滋潤、濡養全身各臟腑組織的作用,所以血虛主要為失於濡養的症狀,如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舌指甲色淡、脈細等,心血不足,血不養心則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肝血虧虛,肝失所養則見脅痛、視物模糊、筋脈拘急或肌肉動。


婦女肝血不足,衝任空虛,則月經不調甚或閉經。


補血養血是血虛的治則。


但由於血為氣之母,故血虛均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氣虛症狀,且補血不宜單用血藥,應適當配伍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的目的。


《脾胃論》說:「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藥,血自旺矣。


《蘭室秘藏》的聖愈湯是治療血虛的一個常用方劑。


方中以四物湯補血養血,配合參、耆益氣生血。


心血虛加丹參、龍眼肉、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


肝血虛加製首烏、枸杞子、雞血藤增強補養肝血的作用;


視物模糊加枸杞子、楮實子、決明子養肝明目;


肝血虛兼脅痛,或筋脈拘急加木瓜、絲瓜絡、鬱金舒筋通絡。


此外,歸脾湯具有良好的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作用,是治療心脾血虛的常用方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8:4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陰虛:五臟的陰虛都比較常見。


病情較重者可見氣陰兩虛或陰陽兩虛。


「陰虛則內熱」,陰虛主要表現為潮熱、五心煩熱、面潮紅、口乾、舌紅少津、脈細數等。


肺陰虛者,常見乾咳、痰少質黏、咽燥、失音;


心陰虛者,常見心悸、失眠、心煩不寧、口舌生瘡等症;


脾胃陰虛者,常見口乾唇燥、胃脘灼熱隱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等症;


肝陰虛者,常見頭痛、眩暈、目乾澀、視物昏花、肢體發麻、筋惕肉等症;


腎陰虛者,常見腰酸膝軟、兩足軟弱、眩暈耳鳴等症。


滋養陰精是治療陰虛的基本治則。


肺、胃陰虛可用沙參麥冬湯;


心陰虛用天王補心丹;


肝、腎陰虛則常用杞菊地黃丸為基礎方。


潮熱甚者,可加銀柴胡、地骨皮、秦艽、鱉甲清退虛熱;


盜汗,加牡蠣、浮小麥、糯稻根斂汗。


其他則可根據症狀的不同而分別在前述方劑的基礎上酌情加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8:5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陽虛:常由氣虛進一步發展而成。


以心、脾、腎的陽虛為多見。


陽虛則生寒,症狀比氣虛為重,以裡寒證為其特點。


表現為倦怠嗜臥,少氣懶言,形寒肢冷,面色淡白,小便清長,舌質淡胖,脈虛弱等症。


益氣溫陽是治療陽虛的基本治則。


心陽虛者,兼見心悸、怔忡、心胸憋悶疼痛、脈細弱或沉遲等症,治療以保元湯為基礎方。


心陽虛衰、運血無力、血脈瘀滯而見心胸疼痛者,加鬱金、川芎、丹參、三七活血定痛;


形寒肢冷、脈遲者,酌加附子、巴戟、仙茅、仙靈脾、鹿茸等溫補陽氣。


脾陽虛則兼腹中冷痛、腸鳴泄瀉,可用附子理中湯溫中健脾。


冷痛較甚者,加高良薑、製香附溫中止痛;


腹瀉,加肉豆蔻、補骨脂溫脾澀腸。


腎陽虛兼腰脊酸痛、遺精陽痿、小便清長等症,可用右歸丸溫補腎陽。


遺精,加金櫻子、桑螵蛸、蓮須收澀固精;


五更泄瀉,當合四神丸溫脾暖腎、澀腸止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0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對虛勞的治療還要注意三個問題:一要重視補益脾腎在治療虛勞中的作用和地位。


因脾胃為後天之本,水穀、氣血生化之源,正如《中藏經》說:「胃者,人之根本也。


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


腎為先天之本,內寄真陰真陽,是生命的本元,正如《景岳全書?真陰不足論》說:「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五液充則形體賴以強壯,五氣治則營衛賴以和調,此命門之水火,即十二臟之化源。


二要治其致虛的原因。


對於虛中夾實及兼感外邪者,當補中有瀉,祛邪以扶正,防止因邪戀而傷正。


三要將藥物治療與生活調攝及飲食調養密切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更好的療效。


虛勞的證候繁多,中醫藥對屬於虛勞的多種病症有較好療效,值得深入學習和研究。


以氣、血、陰、陽的虧虛為綱,以五臟的虛證為目,這確是對虛勞辨證論治的關鍵所在。


因此可以說,虛勞證候多,重在分綱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0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人類健康需要傳統醫藥(一)傳統醫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傳統醫學是相對於現代醫學而言,傳統醫學有悠久的歷史,為保障人類的健康發揮過並繼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且是現代醫學形成和發展的一個源泉。


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或地區,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


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傳統醫學體系是:埃及醫學:古埃及以其金字塔和獅身人面相等古建築著稱於世,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它的醫學也源遠而流長。


據說古埃及醫生分工頗細,有眼醫、牙醫、頭痛醫、腹病醫、手足醫等。


根據埃伯斯紙草文的記載,除了前述的醫師之外,還有含咒語者、畫符者,也屬醫生之列,可見當時醫巫相混狀況之一斑。


古埃及醫學也曾影響到後來的希臘醫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巴比倫醫學:巴比倫,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意即兩河———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方),文明起源相當早,而且有過非同尋常的繁榮,醫學同樣有大的發展。


18世紀後半葉在努佛發掘出無數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後來被翻譯成功,證明是西元前3世紀左右的一部很有系統的治療手冊,其中收錄有許多治病的藥方,包括使用罌粟、亞麻仁、甘草根、沒藥、肉桂、阿魏、顛茄、明礬、硝石等藥物。


巴比倫文明早已中斷,但其醫藥知識部分地保存下來,並影響到後來的希臘醫學和阿拉伯醫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2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印度醫學:古印度最早的醫學又稱為「吠陀醫學」,因為那時期的醫學都反映在幾種宗教經典《吠陀》(意為「知識」)中,例如《梨俱吠陀》(又譯《贊誦明論》)、《阿婆吠陀》(又譯《禳災明論》),《阿輸吠陀》(又譯《壽命吠陀》、《生命經》等)。


尤以後者為古印度醫學之圭臬,該書分「八醫」(「八科」),即拔除醫方、利器醫方、身病醫方、鬼病醫方、小兒醫方、解毒劑論、長壽藥科、強精藥科等,可謂包羅廣泛。


古印度醫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即「三原質論」,它認為人體由「氣」「膽」「痰」三種原質組成。


後來,古希臘四體液學說傳至印度,又經佛教教義的改造,即成為所謂「地水火風」四大學說。


遺憾的是,古印度文明在西元1世紀後漸趨衰落,醫學也是如此,其後來的發展就很微小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希臘醫學:大約自西元前7~6世紀,希臘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樣:「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工業的更大規模分工成為可能,因而才造成了古代世界文化希臘文化繁榮的條件。


如果沒有奴隸制,也就不會有羅馬國家;


而沒有希臘、羅馬所奠定的基礎,也就不會有近代的歐洲。


醫學的情況亦是如此,希臘醫學成為近代歐洲醫學的淵源,首先是因為古希臘社會的變革。


在廣泛的交往中,古希臘人有機會學習到巴比倫、埃及等處已經高度發展起來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希臘醫學的發達與集錄許多古老文明國家的醫藥傳統有關。


古希臘醫學的發達,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自然哲學的繁榮發展,而且許多自然哲學家同時又是醫生。


他們提出的四元素理論,逐漸擴延到生物學和醫學,成為醫學病理理論———「四體液學說」。


正是這種自然哲學和醫學經驗相結合而形成的醫學新理論,使古希臘醫學擺脫了巫術迷信的控制,發展成為西方醫學基礎。


其後,即在希波克拉底等著名醫學家的創造性努力下,希臘醫學達到了全盛時期。


希波克拉底被譽為西方醫學的奠基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4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中國醫學:中國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


中國醫學歷史悠久、經驗豐富、理論完整、文獻浩瀚,對許多藥物的認識、針灸的應用、疾病的治療,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它不僅只在歷史上,而且至今仍然發揮著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健康服務的巨大作用,是當今世界保存和發展得最完整的傳統醫學。


中國醫學並且對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等國的醫學發生過重大的影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9:52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膽蛔湯 組成:茵陳15~30克、鬱金12克、白芍12克、枳殼12克、木香9克、甘草9克、烏梅15克~20克、川椒3~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4~6次服。


功能:疏肝利膽,安蛔定痛。


適應症:膽道蛔蟲症(即蛔厥證)。


加減法:①對疼痛發作不頻繁者,均宜加入驅蛔藥,安驅並進。


可加檳榔12克、使君子20枚(去殼、嚼服)、苦楝皮12克、鶴虱9克(選用其中兩種即可)。


②噁心嘔吐者,加半夏12克、陳皮6克、生薑3片,以和胃降逆。


③大便秘結者,加大黃9~12克(後下)、芒硝9~12克,以通腑瀉熱。


④腹痛劇烈者,可配以針刺療法,常能收到較好的止痛效果。


可選用膽囊穴(在陽陵泉下03~07cm)、陽陵泉、內關、中脘、足三里、丘墟等穴,用瀉法,留針15~30分鐘。


⑤熱象顯著,苔黃、脈數,腹痛持續,右上腹壓痛較明顯,腹壁肌肉緊張者,加蒲公英30克、連翹、黃芩各15克、梔子12克,以清熱解毒,清肝利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40:0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熱咳方 組成:銀花藤15~30克、矮茶風15~20克、魚腥草15~20克、連翹15克、黃芩15克、前胡12克、紫菀12克、桔梗9~12克、杏仁9~12克、甘草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4次服。


功能: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適應症: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等病的咳嗽而辨證屬於熱證者。


加減法:①兼惡風、頭痛、發熱等風熱表證時,加蔓荊子、薄荷辛涼解表;


②氣緊胸悶,加厚朴、麻黃寬胸平喘;


③兼見胸脅疼痛,心煩易怒,脈弦者,加青黛、海蛤殼、桑白皮清肝瀉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40:1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胸痹心痛方 組成:黃耆15~30克、丹參12~18克、川芎12克、莪朮12克、鬱金12克、紅花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適應症:胸痹、心痛,及西醫診為冠心病者。


加減法:①胸部窒悶,痰多苔膩者,加瓜蔞、薤白豁痰散結;


②短氣乏力,倦怠懶言,舌淡脈弱者,加黨參、白朮、黃精;


③畏寒肢冷,脈遲者,酌加菟絲子、鹿茸、仙茅、淫羊藿。


(羅永芬編) 中醫外科名家陸德銘 萬華毛佳琳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40:23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陸德銘,浙江平湖人,生於1935年。


1962年畢業於上海中醫學院,曾先後任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外科醫師、副院長,上海中醫學院、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衛生部政策與管理專家委員會第一屆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上海分會副理事長等職。


1993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名中醫,現任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


鑒於陸氏的學術成就和工作業績,1988年被收入美國傳記學會《世界著名領導者辭典》、1990年被收入英國劍橋世界傳記中心《世界名人辭典》。


陸氏生性敦厚、敏思,早年深受導師中醫外科大家顧伯華教授青睞,續其薪傳。


他長期從事中醫外科臨床研究及教學工作,對乳房病、甲狀腺病、癰疽、皮膚病、蛇咬傷、急腹症等疾病的治療積有豐富的經驗,並有不少建樹。


其《漿細胞性乳腺炎瘺管期的中醫治療》,1986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甲等獎;


《調攝衝任法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症臨床與實驗研究》,1992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主要著作有《中醫外科學》(規劃教材)、《實用中醫乳房病學》、《中醫外科診療圖譜》、《實用中醫外科臨床手冊》等。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


———孫思邈(《千金要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40:34 | 只看該作者

陸德銘


1935年出生,浙江平湖人。


1956年考入上海中醫學院,1962年畢業。


曾在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任外科醫師、副院長,上海奉賢縣齊賢公社衛生院院長;


1984年至今,先後擔任上海中醫學院常務副院長、院長,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院長等職。


還先後任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臨床一所乳房病研究室主任、國家教委重點學科龍華醫院中醫外科學科帶頭人、《上海中醫藥雜誌》主編、衛生部政策與管理專家委員會第一屆委員、上海市高教局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上海中醫學院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上海分會副理事長、上海市中醫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氣功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全日本氣功學會名譽顧問等。


1986年晉升為教授、主任醫師,1988年成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名中醫。


陸氏的學術思想和成就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被收入1988年美國傳記學會《世界著名領導者辭典》、1990年英國劍橋世界傳記中心《世界名人辭典》及《當代中國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等。


陸氏大學畢業前在中醫外科實習時仰慕導師、中醫外科大家顧伯華教授的醫術和醫德,便萌立雪之心,顧氏見其敦厚、敏思,許為中醫外科棟樑之材。


時值1960年中央衛生部號召著名老中醫帶徒傳經,乃招為門下,1962年大學畢業後留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中醫外科,任醫師,侍診於顧氏,治學甚恭,精讀了《外科正宗》、《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旁及西醫《外科學》、《皮膚病學》,參合臨床,正名、纂要、鉤玄。


在瘡瘍、皮膚病、肛腸病、乳房病、急腹症等各科分科領域內全面繼承顧氏中醫外科學朮、臨床操作經驗。


對良性乳房腫塊的治療尤有心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40:43 | 只看該作者

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


陸氏首次將乳癖分成肝氣鬱滯型、衝任失調型辨證論治,用益腎調衝任法取得顯著療效。


陸氏還提出:乳腺增生的衝任不調見症乃是婦女週期性激素失調所致。


於是指導研究生從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證實了他的推斷,關鍵是排卵前期雌二醇和黃體生成素水準低下。


用中藥「乳塊消」調整週期性激素失調,拮抗異常雌激素的刺激,從而恢復乳腺組織的正常結構,獲得滿意的療效,其對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學和治療學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陸氏對顧伯華老師1958年在國內首先報導的「慢性復發性伴有乳頭內縮的乳暈部瘺管」的臨床研究,提出了該病的成因是由於乳腺管先天性異常,乳頭內縮畸形所致的學術觀點,並指導研究生從實驗研究探明了與雌激素有關;


結合臨床、病理研究,確認本病即漿細胞性乳腺炎的瘺管期;


提出該病與其他乳房疾病,特別是乳腺癌的鑒別診斷;


在治療上將單純性瘺管的掛線手術改革成切開術,縮短了療程,減輕了病人的痛苦。


陸氏為本病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陸氏曾響應領導號召,深入農村醫療第一線,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提出毒蛇咬傷分風毒、火毒、風火毒的中醫辨證和清熱解毒、通腑利尿的總治則及其加減法,特別是根據蛇咬牙痕等對中毒程度與預後關係的估計,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遂以毒蛇咬傷專家蜚聲滬、江、浙一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9 09:19 , Processed in 0.21875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