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7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1: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鉤體病恢復期中,若餘熱未盡而見頭目不清,微熱微咳者,可用桑菊飲辛涼清解;


因肺胃陰傷而見心煩、口乾、微熱者,可用沙參麥冬湯養陰潤燥;


因脾虛氣弱而見納呆食少,神疲體倦者,可用六神湯健脾益氣,方中用四君子湯補氣,以淮山藥、扁豆加強健脾之作用。


鉤體病是暑濕合化,濕熱蘊蒸所致的一種急性外感熱病,其中尤以熱邪起主導作用。


早診斷、早治療、早休息是治癒本病的重要措施。


清熱、解毒、除濕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法則。


由於本病易於耗傷氣陰,內陷營血,耗血動血,故常需應用養陰清營、涼血止血、清心開竅之品。


中醫藥對本病的輕、中症患者,一般均有較好的療效,但對危重病人,尚需中西醫結合進行搶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1: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冠心病的辨證論治李氏從臨床實踐出發,對冠心病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歸納出一套冠心病的辨證論治方法,在臨床工作中取得良好療效。


冠心病屬於中醫學胸痹、胸痛、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病範疇,中醫對其辨證論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系統的理論。


從病因病機看,本病的發生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年老體虛等因素密切有關。


其病機有虛實兩方面:實為寒凝、氣滯、血瘀、痰濁痹阻胸陽,阻滯心脈;


虛為心脾腎虧虛,功能失調。


其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陽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多見。


其病位以心、腎為主,波及於脾。


在冠心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存在著臟腑內虛與邪實為患這樣一對矛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1:2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臟腑內虛既是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內在基礎,又是內生邪實的發病原因。


臨床上,臟腑內虛以心腎為基礎,又分別有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心氣(陽)虛與脾腎(命門)之氣(陽)虛緊密相連,心陰虛與腎陰不足息息相關。


在臟腑內虛的基礎上,可使陰陽氣血津液失調,變生氣滯血瘀痰濁等內生邪實,痰瘀阻閉,心脈不通,復加勞累、情緒、受寒、飽食等誘因發為心痛。


內生邪實進一步加劇臟腑陰陽氣血的紊亂,耗傷正氣,可使心痛的病情繼續發展,則:①瘀血閉阻心脈,心胸猝然大痛而成為真心痛(類似心肌梗塞);


②心氣不足,心陽阻遏,鼓動無力,則致心動悸,脈結代,或脈遲(類屬心律不齊及病態竇房結綜合徵);


③心腎陽衰,水邪氾濫,淩心射肺,則致咳喘水腫(類似心力衰竭)。


因此,臟腑內虛與邪實內生往往交互為患,因虛致實,因實致虛,形成虛虛實實的惡性病理迴圈,成為貫穿冠心病發生發展變化全過程的基本病機所在。


對冠心病的辨證應著重辨明其標本虛實的情況。


本虛的常見順序為:氣虛(心、腎);


陽虛(心、腎、脾);


陰虛(心、肝、腎)。


標實的常見順序為:血瘀;


痰濁;


氣滯;


寒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1:3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在臨床上少數冠心病患者僅有胸悶憋氣等症狀,並無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現象,這類患者辨證應屬氣滯;


若患者在胸悶憋氣的基礎上兼有疲乏、氣短等氣虛表現時,則當屬氣虛,不再診為氣滯。


對本病的治療,一般發作時以治標為主,緩解後則標本兼顧。


祛邪治標常用活血化瘀、辛溫通陽、泄濁豁痰;


扶正固本常用益氣、溫陽、滋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1:4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常見的臨床證型有:(1)心脈瘀阻:症見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瘀斑、脈澀。


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臨床常選用丹參、川芎、赤芍、紅花、鬱金、降香、三七、當歸、延胡、薑黃、莪朮。


代表方劑如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冠心Ⅱ號方(丹參、川芎、紅花、赤芍、降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1:5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痰濁壅塞:症見胸膺窒悶疼痛,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舌苔厚膩,脈滑。


治以通陽泄濁,豁痰散結。


臨床常選用瓜蔞、薤白、半夏、枳實、厚朴、桂枝。


代表方劑如瓜蔞薤白半夏湯(《金匱要略》)加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2: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陰寒凝滯:症見胸痛徹背,感寒痛甚,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舌苔白,脈細。


治以辛通溫陽,開痹散寒。


常可選用蘇合香、檀香、冰片、高良薑、蓽撥、細辛。


代表方劑如冠心蘇合丸(《中國藥典》蘇合香、冰片、檀香、青木香、乳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2: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心氣不足:症見胸悶胸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遇勞尤甚,倦怠懶言,面色少華,舌質淡,脈弱。


治以益氣養心,活血通絡。


臨床常選用人參、黨參、黃耆、白朮、黃精、五味子等補氣藥結合活血化瘀藥治療。


代表方劑如生脈散(《千金要方》)加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2: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陽氣虛衰:症見胸悶、短氣,甚則心痛徹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膝乏力,面色蒼白,唇甲色淡或青紫,脈沉細或沉遲。


治以益氣溫陽,活血通絡。


臨床常選用附子、乾薑、肉桂、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肉蓯蓉、補骨脂、菟絲子、鹿茸等溫陽藥並結合益氣及活血化瘀藥進行治療。


代表方劑如參附湯(《婦人良方》)合右歸飲(《景岳全書》)加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2: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6)心腎陰虛:症見胸痛,心悸,盜汗,心煩不寐,腰酸膝軟,耳鳴頭暈,舌質紅,或有紫斑,脈細數或細澀。


治以滋陰活血,養心益腎。


臨床常選用玄參、生地、麥冬、天冬、女貞子、旱蓮草、龜板、石斛等養陰藥結合活血化瘀藥進行治療。


代表方劑如左歸飲(《景岳全書》),可加丹參、川芎、鬱金、紅花活血通絡。


心悸、心煩不寐者,加麥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棗仁等以養心安神;


陰虛陽亢而見頭暈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熱者,加製首烏、鉤藤、石決明、牡蠣、鱉甲等滋陰潛陽。


李氏認為,中醫藥對冠心病的主要治法可概括為「三通、三補」,三通即活血通絡,豁痰通陽,芳香溫通;


三補即補氣、補陽、補陰。


其中活血通絡為本病最基本的治法,最常用的一通;


而兼痰濁阻閉者可配伍豁痰通陽;


心痛較劇及呈現寒象者,可配合溫通。


三補之中以補氣為最常用的一補,因陽虛多由氣虛進一步發展所致,故溫陽的同時常需結合補氣;


而部分病例兼見氣陰兩虛,則補陰的同時需與補氣並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2:4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通、三補」可作為治療冠心病的綱領,提綱挈領方可執簡馭繁,知常達變。


在具體運用時強調辨證論治,謹守病機,明辨虛實,分清主次,通補並用,標本兼治,從而打斷臟腑內虛,邪實內生的惡性病理迴圈,調節臟腑陰陽氣血津液之功能,改善臨床症狀,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存品質,延長生存時間。


中醫藥對冠心病的主要治法治法常用藥物適應證候備註活血通絡丹參,川芎,赤芍,紅花,鬱金,降香,三七,當歸,延胡,薑黃,莪朮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質青紫或有瘀點瘀斑,脈澀結代本病最常用的一通豁痰通絡瓜蔞,薤白,半夏,枳實,厚朴,桂枝胸膺窒悶,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苔厚膩,脈滑兼痰濁阻閉者用之芳香溫通蘇合香,檀香,冰片,良薑,蓽撥,細辛心痛較劇,胸痛徹背,感寒痛甚,面色蒼白,四肢不溫,苔白,脈沉細心痛較劇及現寒象者用之補氣人參,黨參,黃耆,白朮,黃精,五味子倦怠懶言,短氣乏力,遇勞更甚,自汗,舌質淡,脈弱乏力為三補中最常用的一補補陽附子,乾薑,肉桂,淫羊藿,仙茅,巴戟,肉蓯蓉,補骨脂,菟絲子,鹿茸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蒼白,唇甲淡白,脈沉細或遲陽虛多由氣虛發展所致補陰玄參,生地,麥冬,天冬,女貞子,旱蓮草,龜板,石斛心悸盜汗,心煩不寐,腰膝酸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或細澀部分病例可與氣虛同時出現三、癌症的中醫藥治療概要(一)中醫對癌症治療原則就其本質來說,癌症屬於正虛邪實、邪盛正衰的一類疾病,所以治療的基本原則是扶正祛邪,攻補兼施。


正如《景岳全書?積聚》在論述積證的治療原則時說:「治積之要,在知攻補之宜。


而攻補之宜,當於孰緩孰急中辨之。


凡積聚未久而元氣未損者,治不宜緩,蓋緩之則養成其勢,反以難制,此所急在積,速攻可也。


若積聚漸久,元氣日虛,此而攻之,則積氣本遠,攻不易及,胃氣切近,先受其傷,愈攻愈虛。


扶正主要是根據正虛側重的不同,並結合主要病及臟腑而分別採用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治法。


祛邪主要是針對病變採用理氣行氣、活血化瘀、化痰散結、清熱解毒等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2: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中醫藥治療癌症的特點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既重視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又吸收抗癌中草藥研究成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由於本病的治療難度甚大,常需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


中醫藥治療癌症具有如下主要特點:①具有較強的整體觀點:能從患者全身的特點加以考慮,而不只是局限於癌腫病灶本身;


②具有改善症狀的效果:與手朮、放療、化療等治癌的方法不同,因癌腫引起的各種症狀,在服用中藥後,常可獲得一定時間的改善;


③有利於勞動力的恢復:應用中醫扶正祛邪方藥治療腫瘤的結果表明,在穩定病灶、延長生存期及改善生存品質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


④增強其他療法的療效,減輕放療、化療的毒副作用;


⑤副作用少:按中醫傳統的辨證用藥,一般沒有副作用,沒有骨髓抑製方面的副反應,對消化道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癌症的辨證論治李氏認為,對癌症的辨證論治需要掌握的主要原則是:正確處理局部與整體的辯證關係。


腫瘤的發生、發展與機體抗癌能力互相制約,互為消長。


所以,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不但要注意癌灶的消除,而且更要重視機體的抗癌能力。


癌灶的消除或控制可以改善全身狀況,而全身狀況的好轉,抗癌能力的增強又可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浸潤與轉移;


八綱、臟腑、氣血三大辨證互參,全面、正確辨證;


分清輕重、緩急,靈活變通。


腫瘤在臨床表現上錯綜復雜,特別是晚期病人,腫瘤原發部位的症狀,浸潤、轉移症狀及併發症摻合在一起,給辨證施治帶來很大的困難。


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分清標本、緩急,並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靈活變通施治,才能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肝氣鬱滯證:症見胸悶不舒,胸脅作痛,脘腹脹滿,噯氣呃逆,或伴嘔吐,食欲不振,或吞咽梗阻不暢,或腹部竄痛,腹鳴,或兩乳部作脹,心情憂鬱,易怒,舌苔薄白或薄膩,舌質淡紅,脈弦細或兼數。


治宜疏肝理氣降逆。


常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方。


常用的疏肝理氣藥有鬱金、香附、柴胡、蘇梗、枳殼、青皮、陳皮、砂仁、砂殼、橘核等;


和胃降逆藥有半夏、沉香、降香、旋覆花、丁香、柿蒂等。


臨床上食道癌、賁門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及甲狀腺癌等患者,常見本證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氣滯血瘀證:症見內有積塊,痛有定處,肌膚甲錯,唇甲紫暗,舌質紫,或有瘀點瘀斑,脈象細澀。


治宜理氣活血化瘀。


常用桃紅四物湯、膈下逐瘀湯等方。


常用藥物如丹參、川芎、紅花、赤芍、劉寄奴、淩霄花、三棱、莪朮、蘇木、鬼箭羽、鐵樹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2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脾虛痰濕證:症見脘腹滿悶、納差、噁心嘔吐、咳嗽痰鳴、浮腫、大便溏薄、白帶多、四肢無力、懶於行動,舌苔白膩,舌質淡,有齒印,脈滑或細緩。


治宜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常用參苓白朮散、平胃散、溫膽湯等方。


常用的益氣健脾藥如人參、黨參、黃耆、白朮、茯苓、淮山藥等;


燥濕藥如蒼朮、厚朴、半夏、蔻仁、砂仁等;


利濕藥如豬苓、茯苓、車前草、澤瀉、石葦、瞿麥、茵陳、冬瓜皮、木通等;


芳香化濕藥如藿香、佩蘭、蔻仁、砂仁、杏仁等。


化痰散結藥如半夏、浙貝母、全瓜蔞、皂角刺、海浮石、生牡蠣、海藻、昆布、夏枯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3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陰虛內熱證:症見五心煩熱,虛煩不寐,耳鳴頭昏,午後潮熱,咽乾盜汗,或乾咳無痰,或痰少而黏稠,時或痰中帶血,或腰膝酸軟,面紅烘熱,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治宜養陰清熱。


常用百合固金湯、一貫煎、大補元煎等方。


常用藥物如西洋參、北沙參、生地、天冬、麥冬、石斛、玄參、天花粉、玉竹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4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熱毒熾盛證:症見發熱,口乾咽燥,喜涼惡熱,便乾尿赤,或頭痛,鼻流膿涕或血,或痰黏稠,或咳吐膿血痰,或帶下呈米泔色,有惡臭味,少腹作脹。


舌質紅或暗,或有瘀點瘀斑,舌苔黃而乾,脈弦或滑數。


本證型多提示邪氣亢盛,病情發展快而險惡。


另外,放射治療的病人,受放射線的影響也常有本證的表現。


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五味消毒飲、普濟消毒飲等方。


常用藥物如銀花、連翹、蒲公英、野菊花、大青葉、板藍根、半枝蓮、白花蛇舌草、龍葵、黃連、黃柏、黃芩。


熱毒傷陰時,宜加養陰清熱藥(詳見陰虛內熱證);


熱毒鬱結而致瘀血內阻者,加活血化瘀藥(詳見氣滯血瘀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3: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6氣血兩虧證:症見消瘦乏力,面蒼神萎,氣短心悸,四肢酸軟,動則汗出,納差,舌質淡,苔少或薄白,脈細弱。


治宜補氣養血,滋補肝腎。


常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聖愈湯等方。


常用補氣藥如人參、黨參、黃耆、白朮、茯苓、淮山藥等;


補血藥如當歸、熟地、製首烏、阿膠等;


滋補肝腎藥有山萸肉、女貞子、枸杞子、杜仲、續斷、桑寄生、肉蓯蓉、菟絲子、旱蓮草、淫羊藿等。


本型多見於腫瘤病程已長,正氣耗傷嚴重者,或手朮、化療、放療後所致的正氣虧損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22:34:0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以上分證論治,是為便於臨床參考掌握而設。


實際上,腫瘤病因復雜,病種繁多,臨床表現不一。


即使同一種病,也因人而異;


即使是同一患者,又有不同的演變過程,所以治法不是固定不變的。


應根據中醫理論,從整體觀念出發,因人制宜,辨證施治。


李氏認為,多種中草藥經臨床及實驗研究初步證實有較好的或一定的抗癌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並在臨床中結合上述辨證論治的方藥加以選擇應用,以提高療效。


常選用的藥物如: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紫草、青黛、丹參、三棱、莪朮、藤梨根、苦參、蒲公英、瞿麥、菝葜、重樓、鐵樹葉、野菊花、土茯苓、夏枯草、皂角刺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9 10:44 , Processed in 0.2343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