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6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5:4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氣也者,獨非人之根本乎。


由於氣病所形成的病症是相當廣泛的,《證治匯補?氣證》說:「氣之為病,生痰動火,升降無窮,燔灼中外,稽留血液,為積為聚,為腫為毒,為瘡為瘍,為嘔為咳,為痞塞,為關格,為脹滿,為喘呼,為淋瀝,為便秘,為胸脅脹疼,為周身刺痛,久則凝結不散,或如梅核窒礙於咽喉之間,咳咽不下,或如積塊攻衝於心腹之內,發則痛絕。


如從廣義的範圍來看,則更可以說明各種疾病的產生無不與氣有關。


早在《素問?舉痛論》就說「百病生於氣也」。


《景岳全書?諸氣》論述說:「夫百病者皆生於氣。


正以氣之為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則無所不病。


故其在外則有六氣之侵,在內則有九氣之亂,而凡病之為虛為實,為熱為寒,至其變態,莫可名狀,欲求其本,則只一氣字足以盡之。


蓋氣有不調之處,即病本所在之處也。


這裡概括論述氣的幾類常見病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5:5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氣虛:是由於正氣不足,不能正常發揮氣的各種作用,臟腑機能減退所形成的一類病機。


引起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於飲食失調,水穀精微不充,以致氣的來源不足,如《靈樞?五味》說:「故穀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二是由於大病或久病之後,年老體弱,以及煩勞過度等,以致臟腑機能減弱,氣的化生不足。


這類原因在臨床上則為常見。


「氣者,人之根本也。


(《難經?八難》)氣對人體具有溫煦、防禦、固攝、氣化等重要的作用。


正氣虧虛,就會因氣的作用不能正常發揮而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如《幼科準繩?心臟部二》說:「凡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白光白,飲食減少,四肢倦而睡臥安靜,便清自調,虛證無疑。


由於氣虛不能榮於上則頭暈目眩。


氣虛不能化生水穀精微,形體失養則體倦乏力。


肺氣不足則聲低懶言。


脾氣不足,失於健運則飲食減少。


衛氣虛弱,表衛不固則為自汗,以及易受外邪而致感冒。


衛氣虛弱,以致營衛失和,則見惡寒,發熱。


《醫門法律?虛勞脈論》說:「衛虛則惡寒,榮虛則發熱耳。


當緩調其榮衛,俾不相亢戰,則寒熱自止。


正氣虧虛,鼓動運行之力不足,以致氣血不能榮於色,充於脈,則表現面白,舌質淡,脈虛無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0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氣陷:屬於氣虛病機中的一種,但以氣虛下陷為主要特點。


主要由於先天稟賦不足,久病體虛,老年體衰,飲食損傷以及煩勞過度所致。


尤其是久病瀉、痢、婦女生育過多及產後失於調養等更易發生。


氣陷與脾的關係最為密切,脾居中焦,其氣主升,脾氣受損則升舉無力以致氣虛下陷。


在臨床上,除可表現頭暈目眩,倦怠乏力,面白,舌質淡,脈虛無力等氣虛的共同症狀外,還可見腹部墜脹、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的病症。


中氣下陷,脾胃運化失常,則表現食少,腹脹肛墜,泄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清陽之氣應在上,今反在下,即因其衰弱不能升舉,以致下陷而飧泄無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氣脫:亦屬於氣虛病機之一,並為氣虛中的病情嚴重,情況緊急者。


為大汗,大瀉,大失血,津液大泄以及中風、厥證等病情嚴重的一種病理變化。


氣的功能發揮,有賴於血及津液的正常,當血液或津液大量損耗時,就會發生「氣隨血脫」或「氣隨液泄」的病變。


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當氣虛至脫絕,便見氣息低微,眩暈昏仆。


氣虛則無力推動陽氣及津血布達臟腑、經絡及軀體,故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微弱。


氣脫固攝無力,津液外泄,故見汗自出,甚至汗出如珠。


《景岳全書?厥逆》篇說:「氣虛卒倒者,必其形體索然、色清白、身微冷、脈微弱,此氣脫證也。


《非風》篇又說:「凡非風卒倒等證,無非氣脫而然。


何也?


忽為汗出者,營衛之氣脫也;


或為遺尿者,命門之氣脫也;


或開口不合者,陽明經氣之脫也;


或口角流涎者,太陰臟氣之脫也;


或四肢癱軟者,肝脾之氣敗也;


或昏倦無知,語言不出者,神敗於心,精敗於腎也,凡此皆衝任氣脫形神俱敗而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氣鬱:屬於氣運行障礙的一種病變。


一般多指肝氣鬱結。


主要由於憂思鬱怒,情志不舒所致。


情志內傷雖為引起氣鬱的病因,但易患氣鬱者,常有本身臟氣虛弱的內在因素。


正如《雜病源流犀燭?諸鬱源流》說:「諸鬱,臟氣病也。


其原本於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鬱之病生焉。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能疏達氣機,發洩壅滯。


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則表現為精神抑鬱,胸悶不舒,兩脅脹滿或串痛。


肝木之於脾土,本為制勝之臟,肝氣鬱結之後,橫逆乘脾犯胃,使胃失和降,脾失健運,則見脘悶,噯氣,吐酸,腹脹,泄瀉等症。


在氣鬱的基礎上,由於病機的發展變化,常繼發血鬱、火鬱、痰鬱、食鬱、濕鬱等多種病變。


正如《丹溪心法?六鬱》說:「氣血衝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


氣鬱日久,影響及血,以致血循環不暢,脈絡阻滯,則成血鬱。


表現胸脅刺痛,痛有定處,舌有瘀點或瘀斑等。


氣鬱日久化火,以致肝火上炎則成為火鬱,表現性情急躁,口苦咽乾,目赤耳鳴,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等。


氣機鬱滯、使津液的運行不暢而結成痰涎,形成痰鬱。


若痰氣交阻於胸膈之上,則表現胸中窒悶,咽中有物作梗,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亦即形成所謂的「梅核氣」。


憂思氣結傷脾,以及肝鬱橫逆侮脾,都會使脾失健運,不能消磨水穀以及化水濕,飲食停滯則成食鬱,表現納差,腹脹,胸脘痞悶,吞酸噯氣等症;


水濕內停阻滯中焦成濕鬱,表現食少噯氣,脘腹脹悶,便溏腹瀉,苔膩等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2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氣滯:是由於氣的運行不暢,因而在某一臟腑、經絡或某些部位產生氣機鬱滯的病變。


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感受外邪,閃挫勞傷,以及痰飲、瘀血阻滯等多種原因,都會使氣機運行不暢而導致氣滯。


氣滯與氣鬱兩者均屬氣機鬱滯、運行不暢的一類病變,此為相同之處。


不同之點在於,氣鬱因情志內傷所致,主要病機為肝氣鬱結。


而氣滯則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其病變可分別涉及多個臟腑經絡。


氣在人體的運行連綿不止,環周不休。


氣機阻滯之後,就會因氣血運行障礙,鬱滯不通,而在病變臟腑或部位出現脹悶、疼痛。


身體各處均有發生氣滯的可能,其中以肺、脾胃及經絡的氣滯較為常見。


肺氣壅滯,失於宣降,則見胸脅滿悶,胸背疼痛,咳嗽,氣促,痰多等症。


脾胃氣滯,中焦壅塞,升降不利,則見腹部脹滿,噯氣,吐酸,便秘等症。


經絡氣滯,營衛受阻,表現受阻部位的經絡、肌肉、關節脹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氣逆:是由於氣的升降失常,當降不降,或升發太過所致的病變。


升降是氣的基本運動形式之一,有升有降,升降相對平衡,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一個必要條件。


它具體地體現於各個臟腑功能活動以及臟腑之間的協調關係,如肺既宣發又主肅降;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


心火下降,腎水上騰,水火既濟等。


其發生病變,在臨床上以肺、胃、肝的氣逆較為多見。


肺氣以下行為順,若因感受外邪,或痰濁壅肺,使肺氣不能宣發、肅降,肺氣上逆則表現為咳嗽,喘促。


胃主降濁,亦以下行為順,若因感受外邪,或飲食、痰濁積滯,或胃寒積飲等損傷胃腑,均可使失其和降,遂上行而見呃逆,噯氣,噁心,嘔吐,反胃等症。


肝氣本疏泄條達,若傷於鬱怒,勢必升發太過,肝氣上逆而見性情急躁,頭痛,眩暈甚至昏厥等症。


若肝氣橫逆,乘侮脾胃,使胃失和降,脾失健運,以致脘悶,納差,噯氣,吐酸,腹脹,腹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4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血病病機血液的運行由心所主;


血液的生成及統攝有賴於脾氣的健旺;


血的貯藏及調節則有賴於肝。


所以血病的病機常和心、脾、肝三臟有密切關係。


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血的運行除賴氣的推動外,尚需津液的運載,津液虧耗亦會引起血液運行不利。


如《讀醫隨筆?自齧狂走是氣血熱極而非祟也》說:「血猶舟也,津液水也」,「津液為火灼竭,則血行愈滯。


因此,對於血的病變,尚需考慮其與氣和津的關係。


血的病機,歸納起來主要有血虛、血溢(出血)、血瘀、血厥及血熱等幾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6:5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血虛:是由於營血虧虛,使臟腑、經絡、組織等失於濡養的病變。


常因脾胃虛弱,營養不良,水穀精微不充,以致生化之源不足;


或因思慮勞傷,損傷過度以及寄生蟲證,或因於大出血以後,都是造成血虛的重要原因。


由於血虛不能上榮於面,頭目失於滋養,故見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


由於心血不足,血不養心,則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經脈失於濡養則見手足發麻,肌肉動。


血不養肝,肝氣鬱滯則脅痛。


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還可表現為視力減退。


婦人則衝任空虛,以致月經不調甚至或閉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7: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血溢: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脈絡損傷或血液妄行;


以致血液溢出脈外,是為血溢的病變,亦稱為出血。


引起出血的原因比較廣泛,諸如感受外邪,損傷脈絡;


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滋生濕熱,迫血妄行,或損傷脾氣失其統攝之能;


勞倦過度,損傷心脾,氣傷則無以攝血;


陰傷則虛火內生,迫血妄行;


情志過極、鬱怒傷肝,肝火上逆乘肺,或橫逆犯胃;


以及跌墮墜,脈絡損傷等,都是臨床最常見的。


邵新甫在《臨證指南?吐血》中說:「若夫外因起見,陽多,蓋犯是證者,陰分先虛,易受天之風熱燥火也。


至陰邪為患,不過其中一二耳。


若夫內因起見,不出乎嗔怒鬱勃之激傷肝臟,勞形苦志而耗損心脾,及恣情縱欲以賊腎臟之真陰真陽也。


總之,無論內傷外感,只要損傷脈絡,都有造成出血的可能。


其所以然者,正如《景岳全書?血證》所說:「血本陰精,不宜動也,而動則為病。


血主營氣,不宜損也,而損者為病。


蓋動者多由於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於氣,氣傷則血無以存。


血熱之中,又有實火及虛火的不同。


如感受六淫中之風、熱、燥、火等邪,裡熱亢盛或濕熱蘊結,情志怫鬱所化生的火熱等均屬實火。


如肺、肝、腎、胃等的陰精不足,致陽氣失所養,亢而為熱,則屬虛火。


當火熱熏灼及氣虛不攝的病機發生在不同的臟腑經絡時,就會引起鼻衄、齒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等血證,並有相應的症狀表現。


一般說來,出血初期多為實火;


經過反復出血,由於血液虧損太甚,不足以養陽,陽氣浮越,則又呈現虛火。


所以陰虛火旺及氣虛不攝既是引起出血的病機,往往又是出血導致的病理結果。


若氣損及陽,不僅正氣不足,而且陽氣虧虛,氣虛陽弱,不能統率固攝血液,以致形成虛寒性的血證,這類病機在部分吐血、便血患者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7:1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血瘀:是血液運行不暢,瘀積凝滯,或離經之血停積體內的病理變化。


凡跌撲損傷,各種出血,情志內傷,外邪侵襲,津液虧耗,以及久病正虛等都可以導致血瘀。


隨瘀積部位和病及臟腑的不同,血瘀在臨床上可以發為多種多樣的病變和症狀。


比較常見的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7:2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疼痛。


《本草求真?痛》說:「痛者,氣血不通之意。


即血行鬱滯或瘀阻,因不通而引起疼痛。


血瘀疼痛的特點是痛如錐刺,痛處固定,久痛不愈,痛而拒按或兼腫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7: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發熱。


血瘀發熱屬內傷發熱的範疇,可以表現為全身或局部,自覺或他覺的發熱。


因瘀積部位,病程及耗傷氣血陰陽的不同情況而有多種發熱類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7:4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咳喘。


瘀血阻滯氣道,妨礙氣機出入,即令氣壅而為咳為喘。


嚴重時由於瘀閉肺脈,令水溢痰生而致咳逆喘息不得臥。


如《丹溪心法?咳嗽》說:「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


《血證論?咳嗽》亦說:「人身氣道,不可有壅滯,內有瘀血則阻礙氣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為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7:5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心悸怔忡。


瘀血阻滯心脈,血運不暢,心失所養而發生心悸怔忡。


如《血證論?臟腑病機論》說:「血虛則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8:0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健忘。


瘀血阻滯,血脈不暢,使心神失養而致健忘。


《血證論?健忘》說:「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8:1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癲狂。


瘀血停積,神機阻滯,精神失常而發生癲狂。


《醫林改錯》認為癲狂是由於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氣不接所致。


《讀醫隨筆》亦認為凝痰瘀血阻塞心氣,使神機停滯而為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8:2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7)肢體感覺或運動功能失常。


由於血脈瘀阻,經隧不通,以致肢體麻木疼痛,甚至癱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8:3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8)黃疸。


肝膽血脈瘀滯,疏泄失常,膽汁外溢而發生黃疸。


《張氏醫通?黃疸》說:「以諸黃雖多濕熱,然經脈久病,不無瘀血阻滯也。


《讀醫隨筆?黃疸黑疸》說:「黃之為色,血與水和雜而然也,總須兼用化血之品一二味,為其已壞之血不能復還原質,必須化之,而後無礙於新血之流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9:58: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9)癰瘡。


濕熱、火毒等邪侵犯人體,導致敗血留滯,血瘀肉腐而形成內、外癰證。


如《景岳全書?外科論證》說:「凡瘡瘍之患,其為病則無非血氣壅滯,營衛稽留之所致。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癰疽總論歌》概括說:「癰疽原是火毒生,經絡阻隔氣血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9 12:56 , Processed in 0.10936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