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醫話】
2常用方劑析義:①金匱腎氣丸(《金匱要略》):「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
……虛火不歸其原者,亦納之而歸封蟄之本矣。
相火繫於命門,火無所附,龍雷不能安其身而出於上,且火從腎出,為水中之火。
火可以水折,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惟八味丸桂附與相火同氣,直入腎中,據其窟宅而招之,同氣相求,相火安得不引之而歸原」,故「附桂八味丸為治腎氣虛寒之正藥,亦導龍入海之妙法。
然虛陽上浮,火無所附者,必於脈象細參,或脈洪大而重按甚弱,或寸關洪大而兩尺獨虛細者宜之,否則抱薪救火,必成燎原之勢矣」。
②四逆湯(《傷寒論》):四逆湯是治療陰寒內盛,格陽於外,虛陽外越,真寒假熱證的代表方劑。
陰寒內盛,真陽衰微,非純陽之品,不足以破陰氣而振陽氣,故薑附在所必用。
附子辛甘大熱「峻補元陽,陽微欲絕者,回生起死,非此不為功」。
乾薑辛熱專散裡寒,助附子以通經散寒,大有回陽之力。
「附子以走下,乾薑以守中,有薑無附,難收斬將奪旗之功;
有附無薑,難取堅壁不動之效」。
故薑附並用,溫陽救逆,攝納無根之火。
凡用純熱寒之藥,必用甘草以緩其勢,所以方中又用炙甘草,一以調中補虛,一以緩薑附之燥烈。
附子之熱,乾薑之辛,甘草之甘,合為回陽救逆之要方,可挽垂絕之陽以引火歸原。
③通脈四逆湯(《傷寒論》):四逆湯治真寒假熱證之輕者。
若病勢嚴重,出現典型陰盛格陽證,又當用通脈四逆湯治之。
本方與四逆湯同治真寒假熱之證,但較四逆湯證更為深重,以裡寒外熱,身反不惡寒為特徵。
生氣已離,危在頃刻,恐四逆湯不足以救欲脫之元陽,故取其方而易其法,加重薑附用量,制大其服,以速破在內之陰寒,急回外越之浮陽。
④白通湯(《傷寒論》):陰盛於內,格陽於上之戴陽證,又當用白通湯。
本方即四逆湯去甘草加蔥白而成,薑附辛熱,破陰回陽。
但陰陽格拒,薑附之性,雖能益陽,不能通陽,必用通陽之品,通其陽而陰自消。
蔥白辛溫,專主發散,以通上下之陽氣,故加蔥白宣通上下,一以溫之,令陽氣得入;
一以發之,令陰氣易散,而解陰陽格拒之勢。
陰寒重證,驅寒宜速,薑附辛烈,取其驟發,恐甘草緩薑附之性,故舍甘草而不用。
如是,陰陽相通,寒去陽回,火自歸原。
⑤鎮陰煎(《景岳全書》):「陰虛於下,格陽於上……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
方中用熟地大滋腎陰,填精補髓,壯水之主,以護封蟄之本。
澤瀉能「瀉腎邪,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一開一合,此乃玄妙」。
故又用澤瀉泄腎濁,以疏水道之滯,寓瀉於補,補而不滯。
牛膝,走而能補,性善下行,「走十二經絡,助一身元氣……補髓填精益陰」,「並能引其浮越之火下行」。
所以,配牛膝,一以助熟地補腎益陰,一以引火下行而歸原。
炙甘草益氣健脾,加附子、肉桂溫腎助陽,引火歸原。
既有熟地、牛膝、澤瀉、炙甘草滋補腎陰,又有桂附引浮陽以歸腎,使陰平陽秘,虛陽不再飛越。
⑥潛龍湯(《醫醇剩義》):本方為真陰不足,陽無所附,火不歸原而設,龜板純陰,氣味厚濁,專入腎臟,有滋陰潛陽之功。
「病係腎水虛,致相火無依,非此氣柔貞靜者,不能息其炎上之火」。
故方中以龜板為主,配生地、玄參、龍齒、人參、蛤粉補腎滋陰,益氣養血,合知母、黃柏滋陰降火。
佐龍骨攝納潛陽,導龍入海,加肉桂引火歸原。
(龍瑞敏編) 極力宣導活血化瘀的中醫內科學家李明富 謝春光李勝濤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