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一、考證本草,聯繫實際,搞清了一批混亂多年的中藥品種眾所周知,中藥的應用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歷代藥物品種隨著祖國醫學的不斷演進而有很大的發展和變化。
而且我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各地對於藥物認識的程度有所不同,使用習慣和名稱也不一致,因而就產生了異物同名、同物異名等混亂現象。
這種現象的產生,自有其歷史根源和客觀因素,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必然現象,但是,面對這些復雜的品種問題,如果對情況不掌握不分析,不積極設法解決,並從而得出不正確的解答,就會直接影響藥材生產的品質和中醫的臨床療效。
從歷史上看,每隔一段時期就會湧現出一位或幾位澄清中藥品種混亂的著名中醫藥專家。
從解放以來的情況看,中藥材名實不符的混亂現象較之歷史上更為嚴重。
同一品名的藥材,在全國各個不同地區往往有數個或者十數個,甚至更多的不同品種,它們之間從植物親緣關係方面來說,有的是彼此互相接近的,有的卻是非常疏遠,甚至根本科屬不同,毫不相關。
這樣,就難以從藥效上保證達到處方用藥的要求和在生產上指導正品藥材的採集與栽培。
因此,研究中藥材復雜品種並進而澄清混亂現象,是中醫藥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謝宗萬在幾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一直緊緊抓住這一研究課題,長期致力於生藥學與本草學研究,傾注了大量的研究精力,遵依中醫藥傳統理論,深入挖掘整理歷代本草文獻,緊密結合當前用藥實際,考證澄清了近200種歷史上長期混淆不清的中藥品種,為國家藥典的修訂,《中華本草》的編纂及中藥材生產經銷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這是謝宗萬學術研究工作中最大的成就和精華。
謝宗萬長期以來總是把繼承、發掘、整理、提高的精神貫徹落實在生藥學研究工作當中。
怎樣做才能使生藥學研究既符合我國國情,又突出中醫藥特色,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為臨床、科研、教學和生產服務,這就是他多年堅持中藥材復雜品種研究,以澄清當前中藥行業存在的品種混亂問題的中心思想。
在實際工作中,他一方面重視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一方面重視調查採集,鑒定研究,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結合,特別著重把傳統的本草學與現代植物分類學和生藥學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學術風格。
據此,實事求是,具體分析,在復雜的異物同名中藥中,考證出我國歷代傳統藥用的正品中藥,區別出地區慣用品和其他錯用混用品。
從而提出澄清混亂品種的意見和鑒別真偽的方法。
《中藥材品種論述》即其多年從事中藥品種研究工作的結晶,上冊於1964年出版後受到全國同行的一致好評,供不應求,並於1985年補充修訂後以嶄新的面貌重新排印出版;
中冊載文50篇(40萬字),1984年出版問世,第二版1990年修訂完成(80萬字)1992年問世;
下冊正在編寫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