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一、崇尚易水學派重視調理臟腑易水學派,是由研究和闡發臟腑病機證治為主要內容的醫家組成。
以張元素為首創,李東垣為中堅,王好古、羅天益等著名醫學家的參與,逐漸形成的。
強調調理臟腑功能,闡明臟腑病證機理,提高辨治內傷雜病的能力。
尤其以李東垣《脾胃論》最為突出,他不僅闡明了脾胃病機,解決了氣虛發熱的問題,還進一步揭示出脾胃功能狀態在許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疾病過程中,傳變與轉歸的關鍵意義,指示調理脾胃對全身整體功能的重要意義,強調這是對全身各類疾病的治療都應首先考慮的關鍵問題。
韋氏在對眼病的診治中,著重從全身臟腑功能來考慮,特別重視脾胃的調理與保護。
指出李東垣所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緣稟受於脾,上貫於目……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胃氣既病則下溜……清氣不升則九竅不利」等著名論斷,是眼科臨床應特別注意的。
故對內、外障眼病的辨證,每多注重脾胃情況,作為擬定治法的依據之一。
屬脾胃為患者,自當調治脾胃。
一些眼病其病機主要矛盾雖不在脾胃,在治療中也應時時注重調治中土。
認為中氣旺則氣血充盛,升降有序,臟腑和諧,有利於眼病的康復。
對單純以涼藥治目疾之論給予批評,如青光眼、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病變等內障眼病的分析中,均提出脾氣虛弱是其中重要的證型之一。
對急性卡他性結膜炎、鞏膜炎等白障眼病,雖以清熱解毒為主,卻常加炒白朮、山藥、麥芽以助運化。
治療角膜病,常用石決明、赤石脂,但採用布包煎煮去渣,以防藥末傷胃,且常加白朮、神麯等調理脾胃之品,以護胃氣。
特別強調:「久病常服中藥,藥之寒熱溫涼走竄滋膩之偏難免損及脾胃,故治眼病不知顧及脾胃者,是治之失著。
調理脾胃形式多種多樣,每因人、因病而定。
調治中土為主者,補脾健胃,益氣升陽,溫中健脾,利濕醒脾,補脾攝血等酌情選用;
屬兼顧中州者,或將調中之品佐於組方之中,或另開丸藥輔佐治療,或分段施治,或病後專調脾胃等。
對起病緩慢的內障眼病,認為多數因肝腎不足所致,治療又當補益肝腎為要,以逐漸充養精血,緩取療效。
每用枸杞子、熟地、當歸、女貞子、白芍等養血滋陰、固本培元之品,使精血充沛,上榮於目,達到治療目的。
總之,韋氏在眼科臨證中,強調全身整體功能的協調正常,臟腑之間生克制化有序,崇尚易水學派,尤其注重脾胃,把中醫臟腑辨證的內容,靈活巧妙施用於眼科臨床之中,使之成為自己學術上的重要觀點,這對當今眼科臨床重視局部,忽視整體的趨勢,有其重要學術和實際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