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68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1:2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七、慢性腎功能衰竭從脾胃論治慢性腎功能衰竭,是腎臟排泄、分泌功能嚴重障礙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候群。


多種慢性腎臟病,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是內科臨床常見的危重症之一,目前尚缺乏令人滿意的治療手段。


趙氏從事腎病的臨床專題研究,有機會接觸了不少腎功能衰竭患者,根據本病的病因、病機特點及臨床表現,以中醫學的脾胃學說為指導,運用健中運、和脾胃的基本法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中醫學雖無「腎功能衰竭」的病名,然在歷代的醫學文獻中,類似的記載卻十分豐富。


早在《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有「關格」、「癃閉」、「噦逆」、「水腫」等近似病證的描述。


《諸病源候論?關格大小便不通候》中,更為詳盡地記述了「關格」一病的病因、病機、證候特點,並明確地指出本病的嚴重性,確屬難能可貴。


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藏真陰、寓真陰,為三焦之源,故「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五臟之陰,此非不能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1:3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腎病遷延不復,更加失治、誤治、飲食勞倦、七情相蕩、寒暑交侵,必然導致腎氣衰敗,從而引起機體的陰陽失調,水火失濟,五臟六腑機能活動偏盛偏衰的病理變化。


命火衰則腎不蒸化,火不生土則脾不運化,土不生金則肺不宣化……終致上下不並,三焦痞隔,升降出入之機失調,氣化功能障礙,濕濁水毒瀦留體內,水因氣壅,氣因水閉。


正如《素問?湯液醪醴論》所說:「五臟陽以竭也……精孤於內,氣耗於外……氣拒於內,形施於外。


濕濁水毒之邪,或上蒙清空,或下閉決瀆,或寒化傷陽,或熱化傷陰,致成本病病機中陰陽俱損、氣血雙虧、虛實互見、寒熱錯雜的復雜變化。


然證雖萬變,皆不離「脾腎衰敗,濕濁壅滯」之宗。


趙氏常以「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胃為生化之源」、「中運乃升降之樞」等基本理論為指導,抓住調理脾胃、斡旋中運這一關鍵而標本兼顧,俾驅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滯邪,初步取得了改善症狀,緩解病情,不同程度的改善腎功能而延緩或阻止腎衰的發展,制止出血傾向,提高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含量,控制穩定血壓等效果,使一些患者得以帶病延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1:4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慢性腎功能衰竭與脾胃的關係1.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主運化水濕,腎功能衰竭患者,大都具有腫滿的見症。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必然導致機體物質代謝的嚴重紊亂;


而中醫學的基本理論認為,脾腎在人體的物質代謝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水穀的納化,精氣的產生與轉輸等,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得濡養。


同時,代謝過程中的廢水濁物,又通過脾之轉輸、肺之肅降、三焦之決瀆、膀胱之氣化而排出,從而維持機體的「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這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說:「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精闢地論述了水液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這一過程雖然是通過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協同作用來完成的,但脾胃的運化轉輸、散精排濁的功能,確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環節,從而也就說明,諸種水濕腫滿之證與脾胃功能失調的密切關係。


蓋脾主濕而惡濕,一方面脾失健運則水精不布,滯而為濕;


另一方面,水濕瀦留,也必然困脾害胃,導致中運不健,水濕氾濫。


因此,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證候大多表現出既有精氣不布而產生的虛的一面,又有濕濁水毒瀦留壅滯而導致的實的一面,即本虛標實,虛實夾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1:5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脾為腎之主,腎為胃之關。


《素問?水熱穴論》云:「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


又《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其主脾也。


腎為胃關,脾為腎主,決定了脾胃與腎在生理、病理過程中休戚與共的密切關係。


腎氣的蒸化,是脾胃受納、運化水穀精微、傳導排泄水液糟粕的原動力,是關門之正常開合啟閉的主宰。


若腎氣衰敗,敗關門失司,火不生土,水濕不得蒸騰運化,必然反侮脾土而成氾濫無制之勢,從而出現少尿、無尿、嚴重蛋白尿和高度水腫,抑或小便清長、夜尿頻仍之變。


是故《靈樞?五癃津液別篇》說:「陰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有瀉,津液不化,水穀並行腸胃之中,別於回腸,留於下焦……水溢則為水脹。


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先天促後天,後天養先天。


脾之所以為腎之主,一方面是指脾胃化生精氣以保腎;


另一方而是指土能制火,即脾胃以其升降轉輸、運化水濕的功能,保證腎臟水火既濟的生理狀態。


若脾胃虛損,化源不濟,腎精失充,則腰膝酸軟,神疲懈怠。


水不涵木,木少滋榮,陰濁上逆,多致血壓增高、腦轉耳鳴。


土不制水,腎邪反侮,水濕氾濫,形不與衣相保。


這正是病理過程中的腎病殃脾和治療學上腎病治脾的理論依據。


因此,《素問?診要經終論》指出:「少陰終者……腹脹閉,上下不通而終矣。


太陰終者,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善嘔……不逆則上下不通,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


說明少陰終則脾氣絕,故腹脹閉上下不通,太陰終則腎氣泛,故面色黑而死,這與終末性腎衰臨床上多表現為脾腎衰敗、脹閉嘔噫、上下不通的證候特點是十分相契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2: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脾胃為生化之源舉脾賅胃,皆屬中土;


脾居中央,化生精氣營血而源源不斷地溉濡四旁。


是故《靈樞?邪客篇》云:「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呼吸焉。


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衛氣者,出其悍氣之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之間,而不休者也。


說明脾胃之生理功能,主要在於受納、腐熟、運化水穀精微之氣,上奉心肺,化氣生血。


在外則充養肌膚皮毛,在內則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使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得滋養,腑精神明,生氣不竭。


據臨床所見,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多因脾氣衰敗而生化不及,穀不生精,血失化源而致隊陽俱損、氣血兩虧、身體極度羸弱、血漿蛋白及血色素下降,血不榮心而驚悸失眠、面色白光白無華、舌體胖嫩、舌質暗淡、脈細無神。


脾主統血,全賴乎氣,氣不攝血則便下黑糞、鼻衄、齒衄、皮膚出血點及紫癜……脾氣衰敗,陽和不敷,血氣失於溫煦而瘀滯不行,又往往成為腎性高血壓的主要形成機理。


因此,臨證從扶養脾胃入手,不僅可使羸弱之病體得以康復,且可強健中運、輔土制水,達到祛邪之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2:1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中運乃升降之樞脾胃位居中央,職司健運斡旋、交通上下、溉濡四旁。


水穀入胃,其精微上輸心肺以滋養周身,其水液糟粕下輸膀胱傳導於大腸,從而維持「清陽出上竅,濁陰走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的氣化功能。


若脾胃被傷,樞機滯塞,則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清濁相干,輕則嘔、泄、痞、脹,重則腫滿、關格。


因此,臨證凡遇機體升降之機障礙所引起的諸種病變,皆可區別不同情況,運用斡旋中運的方法獲得療效。


是故尤在涇在《金匱要略心典》一書中指出:「中者,脾胃也……中者,四運之軸,陰陽之機也,故中氣立則陰陽相循,如環無端而不及於偏……是故求陰陽之和者,必於中氣,求中氣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機制,總由脾腎衰敗,升降之機失調,三焦決瀆不利,濕濁壅滯,尿素氮、肌酐等代謝產物瀦留,而致噦逆不食,腹滿月真脹,便結或便溏。


濕濁久鬱化熱薰蒸於上,則苔膩口臭;


鬱蒸肌膚,則皮膚瘙癢,出現尿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2:2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慢性腎功能衰竭從脾胃論治的臨床運用如上所述,「腎衰」一病本虛標實、寒熱錯雜的病機,每使臨證者攻補兩難,治療束手。


趙氏每於復雜紛紜的病情中,抓住健運脾胃、斡旋中焦、調整升降之機的方法,以香砂六君子湯、旋覆代赭湯、新加黃龍湯、小柴胡湯互相配合,加減化裁,因熱利導,使中毒症狀得以緩解。


嘔吐劇而大便不爽或閉結者,酌加焦大黃;


嘔吐劇而大便溏者,加大劑伏龍肝包煎;


濕濁化熱、脘痞劇吐者,先以黃連溫膽湯苦降辛開、宣通中焦升降之機;


胸脅苦滿、嘔吐不食,可與小柴胡湯和解之法,然後健脾益腎,扶正培本;


陽和不敷、血脈瘀滯而血壓升高者,用健脾益氣、活血化瘀之劑,每獲良效;


腎氣衰敗、下元虛憊之證候明顯者,應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選用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益腎藥物,如仙靈脾、菟絲子、枸杞子、川斷、女貞子、旱蓮草、巴戟、桑螵蛸、桑寄生、沉香等。


因為此類患者,多屬病程綿長、氣血雙虧、陰陽俱損、虛實互見、寒熱夾雜,故不適用大量辛熱燥烈、滋膩蠻補之品。


否則,每多引起血壓上升,NPN升高,出血傾向加重等不良後果。


鑒於「腎衰」病機的特點,臨證用藥時應注意:清熱勿過苦寒,以防傷陽;


祛濕勿過滲利,以免傷陰;


滋陰勿滯膩,益陽忌溫燥。


總以「保胃氣、存津液」為施治原則。


尿毒癥的基本病理特點是以脾腎氣衰、濕濁留滯、精氣化生不足為主。


因此,根據《內經》「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素問?臟氣法時論》)的基本精神,除了恰當的藥物治療而外,飲食上的調理也是很必要的。


現代醫學認為,尿毒癥患者,限制食入蛋白質,不僅可減少氮質分解代謝產物的瀦留,還可減少因蛋白質分解而產生的有機酸類的積聚。


因此,提倡每日蛋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20~30克,應挑選具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類食物,如雞蛋、牛奶、豆將等,從而保證人體每日蛋白質代謝的需要。


並增加蛋白質的利用,減少病體蛋白分解。


這與中醫在飲食上要求宜進清淡之品,避免重濁厚味滯留害胃的觀點是一致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2:3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八、慢性布魯氏桿菌病治從血痹虛勞慢性布魯氏桿菌病(以下簡稱慢布),係由急性布魯氏桿菌病未獲徹底治療轉變而成。


「慢布」具有病程纏綿、時輕時重、反復多變等特點,目前尚無特效療法。


所以,罹患此病很難徹底治癒,患者痛苦極大,影響勞動與健康。


1969年冬,趙氏有機會參加山西稷山縣「慢布」的普查普治工作,對此病有一些初步認識。


近幾年又在京治了幾例,多有心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2:4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辨證要點「慢布」是以多汗、乏力、周身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俗稱「懶漢病」。


其多汗,常見大汗淋漓,汗出如洗,但很少因汗出而出現脫水現象;


其乏力,常伴見貧血,軟弱無力,有類似神經官能症症狀,易於誤診;


其周身關節酸痛,肌肉及骨痛,甚至關節強直,與風寒濕熱痹相似。


因此,對「慢布」的確診,除根據臨床症狀外,還要結合現代醫學的一些檢查布魯氏桿菌病的指標以及病史等,才能作出正確診斷。


臨證時再辨別寒熱虛實、氣血臟腑的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2:5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辨虛實「慢布」病程長達兩年以上,病久多虛,以虛為主,故以多汗、神疲為主症,但常出現虛中夾實。


若夾肝風內動,可見四肢抽搐,甚則暈倒;


若夾濕邪困脾,可見腹脹納差,便溏苔膩;


若邪熱鬱結肝膽,可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若寒舍於腎,可見不肢酸痛,步履艱難,屈伸不利。


此皆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0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辨寒熱「慢布」常見寒熱夾雜。


若長期低熱,發熱如翕翕狀,多汗,惡風,為營衛不和;


寒熱往來,口苦、咽乾、目眩、為邪鬱少陽。


因患者稟賦之差異,或從熱化而傷陰,出現陰津不足之證;


或從寒化而傷陽,出現肢冷畏寒的陽虛證;


或因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而出現暈厥仆倒現象;


或上熱下寒出現虛痞而泄瀉的症狀,等等。


這些證候的出現均與身體素質和兼證有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1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辨氣血臟腑「慢布」病程長,多見氣血同病。


或營衛俱虛,汗出惡風;


或氣虛則短氣;


或血虛則心悸;


或氣血俱傷則神疲肢乏,面色萎黃。


若脾虛則病濕阻氣,腹脹納差;


若肝旺則病頭暈易怒。


若舌質淡而體胖,則病多在脾在氣;


舌質紅而體瘦,則病多在肝在血。


氣血痹阻,則關節強直疼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2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治療原則「慢布」大抵可按血痹虛勞病論治。


宜遵循「調和營衛、和解少陽、健脾益氣、柔肝熄風」等治則。


無論表現虛實寒熱如何錯雜,虛證總歸是本證,故治療應以補虛為主。


但補虛之中不可峻補,只可於調中求補,要視虛實寒熱的不同情況而予兼顧。


如調和營衛、宜少佐辛散;


和解少陽,要兼顧疏肝利膽,健脾益氣,宜少配芳化;


柔肝熄風,要寓用潛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辨證論治概要1.營衛不和證低熱久久不退、多汗惡風,常兼神疲乏力、肌肉關節麻痹疼痛、舌質淡苔薄黃、脈寸口關上微弱而尺中小緊。


治以調和營衛法,黃耆桂枝五物湯加減。


心悸脈不整齊者,加丹參、菖蒲、生龍牡、遠志以強心利尿、安神養血;


脾濕納差、食後腹脹者,加枳實、白朮以消痞除滿,健運中州;


肝膽濕熱明顯者,加柴胡、黃芩以疏肝利膽;


關節煩疼難以屈伸者,加防已、防風、威靈仙以祛風散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邪鬱少陽證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勞累和情志抑鬱病發尤甚,兼見口苦、咽乾、目眩、喜歎息、舌尖紅、苔多薄黃、脈沉弦小數。


宜和解少陽、疏運樞機,以小柴胡湯加減變通。


若氣機鬱滯明顯,腹脹泛惡者,加枳殼、桔梗以升降氣機;


兼表虛明顯、汗多惡風者,加黃耆、防風以益氣護衛;


兼肝氣鬱結,少腹疼痛者,加當歸、川楝子以養血平肝;


肝鬱化火兼有血虛之證者,可加當歸、白芍以護肝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脾虛氣滯證食後腹脹、納差便溏,兼見神疲乏力、怕冷喜溫、舌多淡紅、舌邊有齒痕、苔白或白膩、脈緩或細。


治用健脾行氣法,擬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變通。


若以脾陰虛為主,見口渴不欲飲、舌邊紅、苔薄黃者,以山藥、扁豆、沙參易白朮、黨參、甘草、免其壅補。


若邪從熱化、胸悶苔黃膩者,可再加黃芩、黃連、藿香、厚朴以苦溫燥濕。


若濕邪困脾、苔白膩脘痞泛惡者,加蒼朮、陳皮、蔻仁、藿香以芳化。


總之,脾以守為補,胃以降為補,貴守貴通,是為治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3:5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肝風內動證四肢抽搐,甚則暈厥,移時稍蘇,或一日三五次發作,或半月發作一二次,伴目瞀耳鳴、怔忡不寧、寐寢不安、汗出如洗、舌紅苔黃、脈細數。


治用柔肝熄風法,方選自擬柔肝熄風湯(枸杞、菊花、夏枯草、桑寄生、白蒺藜、首烏、當歸、白芍、牛膝、玄參、鉤藤、地龍、珍珠母)。


若血熱吐衄,加丹皮、赤芍活血涼血;


抽搐眩暈、脈弦有力者,加生龍牡、鱉甲以重鎮潛降;


肝腎陰傷、舌絳而乾、五心煩熱者,加女貞子、旱蓮草以培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4:1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歷節疼痛證關節肌肉劇烈疼痛,肢節屈伸不利、酸軟氣弱,或麻木不仁,兼見畏寒喜溫、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以養肝腎、益氣血法。


方選獨活寄生湯變通。


痹痛日久、固定刺痛不移者,可加地龍、土鼈蟲以活血通絡;


血虛甚者,宜加重四物湯用量,以養血熄風;


氣虛甚者,加重參耆術草用量;


肝腎俱虛者,牛膝、杜仲、寄生等品可倍之。


據臨床所見,上述辨證中尤以營衛不和、邪鬱少陽、肝風內動者為多見。


由於邪從體化、病隨人異,因而證候常虛實寒熱錯雜出現,故臨證時不可用簡單的分型辨證去機械地硬套,而應根據證的變化,隨其標本虛實、臟腑相兼的不同形症,進行調治,才能提高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4:2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治法用藥特點1.善調營衛氣血,貴在條達「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


舉氣以賅衛,言血以賅營。


「慢布」病程多長,可由營衛不調而病及氣血失和。


氣血貴流通而惡鬱滯,和則俱和,損則俱損,因此,重在調達氣血。


因肺主氣屬衛,偏表則和其肺氣,故用黃耆桂枝五物湯以協調營衛;


偏邪鬱少陽,則和解少陽樞機,以平寒熱,使氣機運轉,則血脈流暢,營衛調和,小柴胡湯變通,調氣血以和肝膽。


唐容川說:「小柴胡原是從中上疏達肝氣之藥,使肝氣不鬱,則暢行肌腠,而營衛調和。


(《血證論?吐血》)若肝旺血熱,或氣虛血瘀,宜清肝涼血,或者益氣化瘀。


總之,調整營衛氣血之偏,才能達到邪去正安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4:3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權衡脾胃升降,潤燥得宜「脾以升則健,胃以降為和」,脾升胃降,為機體中運升降之樞。


「慢布」因脾失健運之常,可致胃不降濁,清濁失司,治宜權衡脾胃升降。


脾陽不振,升理清陽,香砂六君子湯增減;


胃陰不足,治宜濡潤,益胃湯變通。


若濕邪困脾,宜從寒濕、濕熱證以分別治之;


寒濕宜溫化,濕熱宜清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3 09:15 , Processed in 0.12500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