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68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趙氏治療咳嗽常用宣、清、潤、降、和、補、澀七法,茲分述如下:(一)宣法適用於表邪未解、肺失宣和的咳嗽。


此類咳嗽有兩種情況:一是風寒束表,肺失宣發,表現為咳嗽聲重,鼻流清涕,身惡風寒,周身酸懶,無汗,舌淡苔白,脈浮有力。


治宜辛溫宣肺,成方可用三拗湯,主要常用藥物有麻黃、蘇葉、芥穗等。


二是風熱束表,肺失宣和,表現為咳嗽聲重,鼻塞咽乾,乾咳或有少量黏痰,身有微熱,無汗或有微汗,脈浮數,舌質邊紅,苔薄白。


治宜辛涼宣肺,成方可用桑菊飲變通,常用藥物有竹葉、桑葉、薄荷、淡豆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0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清法適用於素有內熱薰蒸於肺,或表邪入裡化熱的咳嗽。


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咯痰色黃而黏稠,或痰帶腥味且不易咯出。


常伴有口乾舌燥、欲飲冷飲等症狀。


治宜清涼之劑,可用瀉白散變通,常用藥物有枇杷葉、黃芩、知母、竹茹等。


清涼藥物不宜過量,中病即可。


因肺為嬌臟,苦寒太過則易化燥傷津。


但當病重之時,藥量太輕,猶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這就要權衡病情輕重,合理地選用藥物,使之恰到好處,無太過與不及之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潤法適用於燥邪傷肺的咳嗽。


臨床主要表現為乾咳無痰,或有少量黃黏痰和痰中常帶血絲,口乾欲飲,手心乾燥面覺熱,舌苔少而無津,脈細數。


多因內熱久羈化燥傷其肺陰;


或因在高溫條件下工作,汗多飲少,耗傷肺陰,釀成燥咳。


治宜潤肺清燥,可用清燥救肺湯或桑杏湯變通,常用藥物有天冬、麥冬、沙參、貝母、梨皮等。


以上是指溫燥而言,還有涼燥咳嗽症,要從病因、季節上辨識,不多贅言。


治燥咳,不要只著眼於有無痰或痰量多少,要從四診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2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降法適用於肺氣鬱閉的咳嗽。


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胸滿、氣促痰多、兩脅脹痛、善太息,多因氣鬱上逆、肺失肅降所致。


成方可用蘇子降氣湯,常用藥物有蘇子、杏仁、瓜蔞皮、萊菔子、沉香、枳殼等。


必須注意,運用降氣藥物不可太過,否則易傷正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3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五)和法適用於營衛不和或少陽氣鬱引起的咳嗽。


營衛不和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上氣,汗出惡風,胸悶氣短,舌質淡,苔薄白,脈浮緩。


多因風邪傷衛所致,成方可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少陽氣鬱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胸悶,兩脅脹痛,寒熱往來,口苦咽乾,苔薄白,舌邊紅,脈弦小數。


多因少陽轉樞失靈、氣逆犯肺所致,可用小柴胡湯加杏仁、桔梗、枳殼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4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六)補法適用於虛嗽(勞嗽)。


虛嗽有肺虛、脾虛、腎虛之別,治療則有補肺、補脾、補腎之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8:5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補肺:此法適用於肺虛咳嗽。


肺氣虛者,多因素體陽虛損傷肺氣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聲低,氣短乏力,自汗,畏寒怕冷,可用保元湯變通。


肺陰虛者,多因素有內熱,喜嗜辛燥食物,耗傷肺陰;


或房事無度,耗陰傷精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為乾咳少痰,骨蒸盜汗,五心煩熱,可用沙參麥冬湯、百合固金湯或秦艽扶羸湯,隨證投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9:0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補脾:此法適用於脾虛咳嗽。


多由脾氣虛弱,或因飲食不節、痰蝕內生,或因久瀉傷脾而使土不能生金、肺失肅降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氣短,腹脹納差,痰多清稀,可用六君子湯變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9:1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補腎:此法適用於腎虛咳嗽。


多因腎陽不足,腎不納氣,水濕上泛所致。


主要臨床表現為咳時遺溺,痰多清稀,呼吸因難,不能平臥,腰膝酸軟,亦常兼腎陰不足證,可隨證選用腎氣丸、納氣湯、金水六君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9:2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七)澀法適用於久虛欲脫之咳嗽。


多因久嗽傷肺、肺氣失斂所致,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時大汗出,氣不接續,遺溺便稀,面色白光白,精疲乏力,成方可用獨參湯、參附湯、訶子散加五味子等。


趙氏指出,運用七法的關鍵是要有準確的辨證,辨證準確,論治才能恰當。


辨證時,既要注意到主證,又要注意到兼夾證;


既要注意到肺臟疾患,又要注意到其他臟腑的病變。


論治時,既要善於運用常法,又要注意運用變法;


既要抓住一法的恰當運用,又要善於根據證情的復雜性而配合運用兩法或三法。


選用方劑時,既要有主方,又要善於變通、靈活運用。


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9:3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治風癆三法中醫學的癆症其多,是指因人體氣血陰陽虧損而致機能衰退的一類疾病。


然而論及風癆,不是太多。


趙氏認為,風癆病頗為常見,它是一多發病,並非少見病,應結合臨床實踐,加以重新認識。


顧名思義,「風癆」二字包含著「風」和「癆」的兩層含義。


「風」指病邪,是遷成風癆的致病因素;


「癆」則是指病變,也就是風入人體釀成的結果。


風為百病之長,屬陽邪,易於化熱而導致熱病,故前人有風邪「在表則表熱,在裡則裡熱,附骨則骨熱」之說。


因而,不難理解,風癆則是由於始因外感風邪,失於及時治療,以致風邪傳裡內伏,變生內熱,熱又傷陰,消耗氣血,日久成癆。


風邪從口鼻與肌表而入,鼻為肺竅,肺合皮毛,故風癆之病始在於肺,肺氣失於宣暢則咳嗽,或咯痰黏稠,或痰出不暢。


久咳不愈則耗氣傷陰,肺之氣陰兩傷,金不能生水,水不能克火,陽熱妄動則發熱,或骨蒸潮熱。


肺金受損,則木不能受其正常的制約而肝氣旺盛;


肝氣盛則犯脾,脾失健運,陽氣虧損,則肌肉消削、身困倦乏力。


正常情況下,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若脾氣已虛,則不能散精上歸於肺,肺失其所養,肺臟更虛,病情更為加重,致病程纏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9:4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肺脾二臟乃母子關係,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聯繫,病理上互為因果,是「風癆」病變的主要臟器。


因此,趙氏認為,治療風癆之病宜分三步走:一曰清肺透邪。


此法用於風癆初起、風邪尚盛、癆症欲起之時。


此時若治療得當,使邪從外入者仍從外出,不致積損成癆,多用輕清宣透之品如青蒿、知母、貝母、杏仁、桔梗等,可以適當照顧氣陰,沙參、太子參、蘆根、生地酌情選加。


二曰益氣養肺。


此法用於風癆已成、病及於肺、氣陰兩傷者。


可選沙參、太子參、麥冬、黃精、玉竹、百合、白芍等;


熱盛者,鱉甲、知母、丹皮則不可少。


此時輕透則屬禁忌,誤犯之則氣陰愈傷矣。


三曰培土生金。


此法用於風癆已由肺及脾,肺脾兩虛,病情較嚴重者。


宜選太子參、山藥、蓮肉、白朮、茯苓、大棗等培土生金之品,秦艽、鱉甲、知母、地骨皮、銀柴胡等清虛熱之品亦可隨熱之程度選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49: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五、萎縮性胃炎從肝、腎、瘀論治萎縮性胃炎,是以胃脘疼痛,病情遷延日久,進一步出現貧血、消瘦、疲乏、腹瀉等全身症狀為主的疾病,屬於中醫學「胃脘痛」的範疇。


對於胃脘痛一病,歷代醫家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見仁見智,各有不同,多數按「九痛」進行論治。


然而,鑒於萎縮性胃炎的這樣一種特殊的胃脘痛,若按「九痛」論治,則往往不能取效。


此種胃脘痛,病理變化復雜,因而病程多纏綿,病變遷延長期不愈,患者體質大都虛弱,或陰虛,或氣滯,或血瘀,或寒熱不調,或寒熱錯雜,或升降失司,或清濁相混,或虛實夾雜,或失治,或誤治,見證不一,性質各異,這就需要仔細辨證,恰當論治。


大寒大溫,大補大攻之劑,皆非所宜,應做證「攻不傷正,補不留邪」,緩中補虛,疏氣令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0: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養肝陰、疏肝木以防微杜漸「厥陰之氣上干,陽明之氣失降」,肝木擾動,先橫逆乘胃,因此,多數胃脘痛的疾病往往與肝木有關,尤其在起病之初,無不表現出肝木橫逆犯胃之證。


肝為風木之臟,性喜條達,若鬱怒所傷則氣滯橫逆,侵犯陽明胃土而出現胃脘疼痛的症狀。


氣鬱久則易化火,化火則易傷陰。


又久痛入絡,入絡則易致瘀阻。


故論治中首要注重疏肝理氣,並注意養肝之體以濟其陰,活肝之血以通其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0:1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滋腎水、強脾陰以固先後天病雖在胃,而緣由肝木之克。


脾胃均屬中州,因受肝木橫逆之干擾而失運化之職,水穀不化,氣血日衰,致使五臟六腑失之濡養,因而除胃脘痛外,常伴有消瘦、神疲、短氣、頭暈、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舌淡而暗、苔薄白、脈細微無力等一系列虛勞見症。


脾為腎之主,胃為腎之關,腎為先天,脾胃為後天,後天受損,必然導致先天之受害。


腎失脾主之健運而致腎陰不足;


水不涵木,肝木得以妄行。


因此滋腎陰、強脾胃而濟先後天,以達對肝木之制約,是立法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對此類見證,趙氏常在一貫煎的基礎上加二至丸,以倍補腎之功,再配以青陳皮、鬱金等加重調肝解鬱之品,往往能奏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0:2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通瘀滯、和絡脈以標本兼顧葉天士說:「初病氣結在經,久病血傷入絡。


萎縮性胃炎的後期,也符合這一規律。


肝氣鬱滯遷延日久,氣既被阻,血亦受累,絡脈瘀阻不通而出現氣滯血瘀的見症,一般胃脘刺痛以午後為甚,舌質暗或有瘀斑,苔薄黃,脈弦或澀,治宜活血疏滯,和絡定痛。


可選用失笑散加味,常加當歸、桃仁、香櫞皮、青皮、鬱金。


兼有中氣虛者,加白朮;


胃陰虛者,加山藥、黃精。


通過臨床實踐,萎縮性胃炎傷陰者十之八九,根據傷肝陰、胃陰、脾陰、腎陰的不同,以及受害程度的深淺,在立法選方用藥時務求恰如其分,病重藥輕則無濟於事,但也不宜過猛,急於求成,否則往往事與願違。


在調治這類疾病的過程中,需要囑病者調情志、節飲食、慎起居,並需得到患者家屬的密切配合,方可獲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0: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六、清上補下治消渴熱者清之,虛者補之。


清法是針對熱症而言,火熱之邪,或充斥表裡,或燔灼內外,或遊行上下,所到之處,無所不病。


所謂清上,即清泄在上的火熱之邪。


補法是針對虛證而言。


致虛之因,或稟賦不足,或將息失宜,或陰陽偏傾,五臟俱損,氣血頹敗。


所謂補下,即補益在下之內臟虛損。


由於疾病的錯綜復雜,寒熱相兼,虛實並見,在臨證中應詳加辨識,施治時才不致犯虛虛實實之弊。


不然會顧此失彼,收效不著,延緩病期。


因而必須綜觀病情,細審證候,洞察病機,才能立法合拍,用藥妥貼。


清上補下法,是趙氏在多年學習前人的基礎上總結的,並在糖尿病的診治實踐中運用應手、體會較深的治療法則,認為它比較契合糖尿病的病理變化過程,只要運用得當,是能夠取得滿意的療效的。


糖尿病,中醫雖無此病名,但早在先秦時代就有了類似疾病的記載。


在西元752年,古代醫家就發現了本病患者的尿「味甘甜如密」。


根據文獻記載,它應屬於消渴、消癉、風消、肺消、膈消、消中、腎消等病的範疇。


其罹患之因,極為復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0:5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中醫認為,精神刺激,五志過極,可鬱而化火,灼傷陰液;


或飲食不節,醇酒厚味,過食肥甘,蘊結中焦,可釀生內熱,化燥傷津;


或恣情縱欲,房勞過度,可致腎精虧耗;


或年老陰氣自半,腎水不足,不元虛憊,皆可發為糖尿病。


心為牡臟、性屬火;


肺主一身之治節;


胃火上燔,或心火移熱於肺,陰分受傷,肺不布津,則煩渴引飲,口舌乾燥。


胃為陽土,喜濕而惡燥,其病多從燥化,陽明熱盛,胃燥津虧,精微耗散,則消穀善饑。


脾與胃以膜相連,主四肢肌肉,為胃行其津液,陽明燥熱,必傷於脾,脾不轉輸,運化失職,則大便秘結,形體消瘦。


腎寓元陰元陽,藏精氣,主骨髓,司開合,若精氣虧虛,腎陰被耗,不元虛憊,腎不能攝納,約束無權,故小便頻數而量多,或飲一溲一,尿如脂膏或尿有甜味。


倘命門火衰,宗筋弛縱,則陽事不舉。


乙癸同源,腎屬水而藏精,肝屬木而藏血,精能生血,血能生精,若腎精不攝,血焉能化?


精血不能上注於耳目,雀目、耳聾之證出矣。


陰愈傷,則熱愈熾,日久瘀阻脈絡,熱毒流竄,輕則皮膚瘙癢,重則瘡瘍癰疽。


要之,糖尿病總屬津液代謝失常之病,在上為肺胃燥熱,在下為腎中陰陽兩虛。


肺、胃、腎三者又可互為因果,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胃為中土之腑。


水之上源不足則無力以生腎水;


腎水不足,虛火上浮,可薰蒸於胃,乃傳之肺;


胃熱可上浮以熏肺,可不行以劫腎。


肺、胃、腎之病變又與心、脾、肝密切相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1:0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並非純寒或純熱,純虛或純實,常常是虛實夾雜、寒熱並見。


因此,也不能刻板地按上、中、下三消劃分,必須結合具體的臨床表現靈活辨證,進行恰如其分的治療,或清多於補,或補多於清,或清補之法並行,這樣才能符合糖尿病的病機。


從臨床實際觀察,如表現為煩渴多飲、口舌乾燥、大便如常或秘結、小便頻數、消穀善饑,或微有因倦乏力、舌苔黃燥、脈滑數有力者,是燥熱甚於虛,多見於糖尿病的初期階段,或青壯年及素體熱甚者。


此時病變以肺胃燥熱為主,但虛象已經漸露,治療宜在清燥熱為主的同時,兼顧下虛即可。


清燥熱施以沙參麥冬飲、玉女煎、人參白虎湯等方,前者偏重於清肺,後二方偏重於清胃。


在此基礎上,少加滋補下虛的女貞子、旱蓮草之屬,可防微杜漸。


兼濕熱薰蒸者,常見汗出,不可誤認為氣虛,宜加輕清之品,如枇杷葉、竹茹、茵陳之類清熱利濕,重劑則不宜,有傷陰之弊。


凡舌苔膩者,乃濕熱之徵象,但又有陰虛一面不得不慮及,要相互兼顧,方中宜去掉麥冬、花粉、元參、玉竹,改用天冬、知母,這樣則清而不傷,滋而不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2 22:51: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表現為渴而多飲、食多消瘦、小便數甜、尿如脂膏、氣短乏力、舌質嫩紅、脈沉細滑數者,是燥熱與下虛並重,多見於糖尿病的中期階段,或中年人及體質偏虛者。


需既清燥熱,又補下虛,宜二冬湯加減化裁。


可於方中加生石膏,與方中知母、甘草(不宜多用)、人參相合為白虎加人參湯,能加重清胃中燥熱之力;


可加生地、萸肉以增強補下之功。


表現為小便頻數量多、腰膝酸軟、尿如脂膏、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舌質紅舌面光、脈象細數者,是腎陰虛,多見於糖尿病的晚期階估,若老年人及素體虛弱者。


須滋腎陰,補多於清,用六味地黃湯加收斂之品如芡實、金櫻子、蓮子。


六味地黃湯的組方原則是三補三瀉,再加上這些收斂之品,就變為補多於清了。


《金匱要略》之文蛤散,出不宜用。


陰虛日久,必及於陽,致陰陽兩虛之證。


臨床表現為小便頻、數量多,飲一溲一,尿如脂膏,腰酸困倦,面色黧黑,男子為陽痿不舉,女子則帶下清稀,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腎氣丸加萸肉、女貞子、製首烏主之,方中桂附為補腎猛將,燥烈傷陰,應易以鹿角霜、仙靈脾、仙茅,庶可溫而不燥。


此外,糖尿病還有諸多併發症,常見的如皮膚瘙癢,若屬全身性的,可於清上補下法中加地膚子;


上半身瘙癢者加僵蠶、蟬衣;


下半身瘙癢者加白蘚皮、木瓜。


苦參雖屬清熱利濕,為治皮膚瘙癢之常用藥,但對本病則不宜用,用之有傷腎之弊。


若併發瘡瘍感染,五味消毒飲則可加服。


併發高血壓而陰虛陽亢者,選加夏枯草、枸杞子、菊花;


痰濕阻絡者,加服十味溫膽湯;


兼有瘀血者,加丹皮、赤芍之屬,但必須有瘀血指徵,不可輕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3 08:53 , Processed in 0.3125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