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氏的學術思想】
主要淵源於《內經》、《素問》,又深刻吸取歷代名醫著作之精髓。
認為讀經典應從《內經》、《難經》、《傷寒》、《金匱》等入手,然後循序漸進,博覽名家著述。
婦科其基礎與內科同,然婦人之病多於男子,固有其行經、孕產、哺育等特殊生理情況,且因性情多鬱,從而產生一些特殊疾病,使其在病理、診斷、治療上與一般內科有殊。
此即所謂「醫術之難,醫婦人尤難」。
中醫學中婦科學說,其源甚古,繁茂豐厚。
《金匱》婦人病三篇,其中「婦人妊娠病脈症並治篇」闡述了妊娠出血、妊娠腹痛和妊娠水腫等症;
「婦人產後病脈症並治篇」提出了痙、鬱冒、大便難三症和對產後腹痛、發熱、嘔逆、下痢等症訂立了治法;
「婦人雜病脈症並治篇」研究了熱入血室、臟躁、經閉、痛經、漏下、轉胞、陰瘡、陰吹等症。
此三篇中所述的理法與方藥,乃後世治療和研究婦科臨床疾病之根基。
巢氏《諸病源候論》述婦人雜病二百四十三論,研究諸病之源、九候之要,是一部病理專書。
孫思邈《千金要方》婦人方治六卷,以臟腑寒熱虛實概諸般雜症,而為主方遣藥的總則。
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對婦科病作了系統的總結,認為肝脾損傷是月經病的主要病機。
薛立齋《薛氏醫案》重視先天後天,力倡脾腎兼補之說。
傅青主《傅氏女科》病立一案、案列一方,條分縷晰、言簡意賅,有獨到之經驗。
葉天士《葉天士女科全書》自調經種子以及保胎育嬰,靡不一一辨舉,雖變症萬端而遊刃有餘,實為女科之寶筏。
她沉湎於書中鑽研,然後在數以萬次臨診中實踐,再回到書裏尋找養料,使理論與實際結合。
同時強調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學,要師古而不拘古,不囿於一得之見,不執於一家一言,應博采百家之長,融會剖析,善於化裁,敢於創新。
對婦科疾病機理的探索,除奇經八脈之外,還致力於研究婦女生理病理與肝、腎、脾三臟的關係,以進一步揭示機體內部的病理實質,形成了獨到的系統的見解。
臨床上,她力究在動態中辨證施治、審因求本。
無論四診觀察或理論判斷都要從整體出發,對於各種證候作出系統的綜合以探求疾病的原因。
對病程的各個階段通過動態辨證,作出正確的診斷,掌握治療的規律和方法,從而立案處方,得心應手。
主張凡用藥處方,最宜通變,不可執滯,沒有固執一病一方、一症一藥的道理。
用藥貴在精專簡練、配伍有度,反對雜亂。
藥量應輕則輕、該重則重,醫者臨證時必須加以權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