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6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1:0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對臨床分型立方的反思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的基本特點,但目前中醫學的某些教科書和臨床專著、雜誌報導等,有不少是採用以病分型立方的格式,這種方式是否符合傳統中醫辨證論治精神,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思考。


裘氏認為,目前中醫的臨床分型立方現象實際是模仿於西醫學。


西醫論病,往往從臨床發病特徵或病理學變化的具體情況,將一病分成若干型。


如將慢性腎小球腎炎分為亞急性型、隱匿型、腎病型、高血壓型、反復發作型;


將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重型、亞急性重型、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淤膽型肝炎等。


這些分型是從西醫學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出發,有助於對疾病的認識。


由於中西醫結合的宣導,這一分型治療的形式幾乎被取代了中醫的辨證論治,在中醫學論著中多將一病分成若干固定證型,列舉症狀,標明治法,規定方劑。


這對於初學中醫者可作為入門的藩蘺,近年來對於中醫科研課題設計的標準和規範亦每多採用此種形式。


其問題是,這種分型的治療形式,將博大精深的中醫學術以及復雜多變的臨床現象簡單化、機械化了,學習中醫只要掌握幾個證型和幾個方劑,臨證時按圖索驥,對號入座就可以應付了。


這種治病方法,把活潑潑的辨證論治變成呆板固定的程式,不僅不利於提高臨床療效,還有可能影響中醫學特色的發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1:4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中醫辨證論治講究的是原則性和靈活性。


所謂原則性,就是緊扣疾病的本質。


中醫學是通過「辨證求因」,即通過觀察研究機體對致病因素及外界環境的反應情況來把握疾病本質的。


所謂靈活性,即對疾病的演變過程作動態的觀察分析,既注意到疾病發展過程中邪正相爭的態勢,又關注於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病者的體質、精神狀況等對疾病的密切影響,然後根據邪正盛衰和標本緩急等具體情況,制訂出相應的治療措施。


所謂藥隨證變,法活機圓,是辨證論治靈活性的生動寫照。


而分型治療只是把病變分割成若干片斷,既不能完整把握疾病的本質,又把動態的疾病過程變成僵死不變的教條,無法體現「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治療原則,因而就會影響提高療效。


徐靈胎曾經指出:「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則效,治彼則不惟無效,反而大害,何也?


則以病同而人異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氣體有強弱,質性有陰陽,生長有南北,性情有剛柔,筋骨有堅脆,肢體有勞逸,年力有老少,奉養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憂勞和樂之別,更加天時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淺之各異,一概施治則病情雖中,而於人之氣體迥乎相反,則利害亦相反矣。


徐氏所揭示的這些內容在分型處方中就難以體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2: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再以《傷寒論》為例,裘氏認為《傷寒論》亦似一部醫案,可示人以規矩。


書中對疾病證治多作動態描述,凡發病過程中所出現的邪正消長、病機進退、症狀變化、治療反應等情況,均有生動的記載,儼如醫家之臨診實錄。


仲景所述各病證治,有不少均係前後連貫之條文,非孤立存在而可割裂,充分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精神。


如果將分型立方與仲景治病的格局相對照,分型立方與傳統的中醫辨證論治精神的距離是顯而易見的。


裘氏由衷地說,按照分型立方的辦法不妨作為臨床科研的初級階段,而如果不去進一步深究中醫學精深的義理和復雜多變的臨床現象,將使中醫學術發展的道路趨於狹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3:0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理化檢查指標與用藥依據在當前中醫臨床工作中,現代醫學診斷儀器等理化檢查已廣泛應用,這對提高診斷水準和進行療效的觀察隨訪起了一定的作用。


當然,中醫的治療也不應局限於症狀的改善和康復,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辨證施治過程中如何處理理化檢查指標與用藥依據的關係呢?


經常聽到有人說,這幾味中藥可以降轉氨酶,那幾味中藥能夠消炎,於是臨證處方不用辨證察體,信手拈來,對號入座。


倘若效不應手,便束手無策。


裘氏並不反對辨病用藥,臨床真能找到一些針對理化指標效果顯著的方藥,當然是一樁好事,但事實上是比較困難的。


裘氏說,由於中西醫學對人類生命現象審視的觀點有差異,即使名稱相同而內涵也有區別,因此我們在臨床處理具體問題時,不能套用西醫的觀點指導中藥的處方,更不能圍著理化檢查的指標轉,以致束縛了辨證的思路。


在這一方面,他是有深刻教訓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3:2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裘氏年輕時曾患西醫所說的傷寒病,發熱十餘天,請西醫多方治療,發熱未退(當時抗菌素應用尚不普遍),症無寸減。


後延寧波名醫徐余藻診治,擬河間三一承氣湯,用藥劑量較大。


一劑後熱減半,大便通,二劑熱平,三劑病癒。


按西醫觀點,傷寒病至第三周易併發腸出血、腸穿孔,故忌用攻下。


在服藥之初,曾為之疑慮,經過親身體驗,始恍然感悟中醫學名方之妙用,而西醫的論說之不可拘泥。


再如,對高血壓病的治療,用生地、珍珠母、石決明、鉤藤、菊花、黃芩等滋陰平肝熄風之屬,已成通套之法。


我們不否認這些藥物有一定的降壓作用,但此類方藥並不是對所有高血壓患者均有效果。


裘氏曾談起昔年上海一名醫曾用大劑附子、肉桂等方藥治癒高血壓的病例。


當時有人曾對其處方提出異議,但其療效是無法否認的。


裘氏在臨床上常用祛風(如羌活、防風、秦艽之屬)、補氣(如黃耆、黨參、太子參之屬)、化濕(如蒼朮、薏苡仁、茯苓之屬)等方法治療高血壓,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3:5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又如,對慢性腎炎的治療,目前中醫臨床並不限於消除水腫一症。


如何改善或消除蛋白尿等異常化驗指標,常常成為治療所追求的目標,但中醫尚無專門消除蛋白尿的定法。


裘氏在臨床治療此病時,常「置蛋白尿於不顧」,根據對本病病機的認識,採用補氣攝精,利濕泄毒等攻補兼施之法,因人制宜,隨證消息,使不少病例的臨床症狀及化驗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恢復正常。


裘氏認為,理化檢查指標可以作為診斷西醫的病和觀察中藥療效的參考,但在辨證施治時則不可受理化檢查指標的局限和約束,否則中醫治病的思路將變得狹窄,治病的方法將變得單調,反而影響療效的提高,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另外,我們在臨床上還注意到,某些在實驗室裏證明能改善理化檢查指標的中藥,當移用到病人身上時不一定能應手取效。


這些現象的實質乃是中西醫兩門學科的理論和指導治病的出發點不同。


試管的效應與藥物進入人體後的復雜變化更大有區別,中藥的治療並不單純著眼於驅除或殺滅致病的微生物來取得療效,而主要是通過調整機體整體功能的不協調來達到驅除致病因素和修復病灶的目的。


再者,中藥的治療作用往往是多元的,隨著配伍、劑量和煎煮方法的不同,其治療效應有很大差異。


在使用中藥時還要結合病者的個體特徵而作相應的權變。


因此,我們應該用中醫的理論來指導中藥的治療,那種試圖以一種固定方藥來糾正某些理化檢查指標的方法,願望雖好,但常很難盡如人意。


這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5: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臨證遣藥不囿常法在長期的醫學生涯中,裘氏博覽群書,又歷經了各種復雜病證。


他深深體會到,醫有一定之理,但無一定之法。


一個醫生掌握治病的方法越多越好,才能應變於錯綜復雜的病證。


在臨床應用時貴在一個「變」字,立方遣藥時要崇尚「精、奇、巧、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5:4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既不離於法,又不為法拘裘氏初涉臨床時,每亦循法而治,雖然也可收到一些療效,但隨著經歷漸多,面臨許多復雜疾病,常有「醫之所病病方少」之感,於是乃逐步衝破一些「套方」藩籬,而頗得其益,從而體會到治病「既要不離於法,又要不為法拘」。


他曾經治療過不少各種類型的哮喘病,對其中屬於寒飲咳喘之證,每以宣肺降氣,溫肺化飲,通陽散寒的常規療法,而獲痊癒或緩解。


對《金匱要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也有一定的體驗。


然而1970年他治療一痰飲患者,症見劇烈咳嗽,晝夜不停,氣逆喘促,痰涎如湧,病程已歷年餘。


病員形體肥胖,舌苔白膩,脈見沉弦。


遍嘗中西藥均無寸效,乃求治於裘氏。


他先後用過溫、化、宣、降以及滌、消、攻、逐諸法,也絲毫未瘥。


自歎技窮而病家以痼疾堅求繼續治療,乃不得已改用黃芩、生地、龍膽草三味,大其劑量,與服二劑,竟奏意外之功。


咳喘十減其九,痰湧之象亦除,又續服數劑而病瘳。


該病顯屬寒飲,乃投苦寒而得手,實屬「法外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6:1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又如,噤口痢在痢疾中是較為危重之症。


裘氏曾治一人利下無度,得食即吐,至粒米不進,遷延多日,形肉俱消,神氣奄奄。


前醫進人參石蓮等法,未見效果。


裘氏往診時病情已瀕危殆,遂用熟地一斤煎湯取汁代水煮藥,加以山藥、扁豆、甘草、乾薑、白朮各6克,煎汁飲服。


甫投一劑而痢瘥進食,又服二劑而病迅愈。


裘氏處方蓋師景岳胃關煎意而更化裁出之,其效實出意外。


裘氏深有體會地說,中醫治病的方法,本來思路極廣,及至後世,則條條框框漸多,而施治後反致局限。


一個醫生不僅要學兼眾長又善於化裁,更要懂得「法無常法」和「常法非法」的深刻道理,才能真正掌握中醫治病方法的真髓。


裘氏此語是發人深省的閱歷之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6:2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立法處方用藥,崇尚精、奇、巧、博中醫在臨床的很多方面有一定優勢,衡量醫生水準的高低,首先看你能否治好病。


裘氏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體驗和教訓,覺得要提高療效,立法處方用藥要做到「精、奇、巧、博」四個字。


處方貴精。


所謂「精」,即至當不易之謂。


裘氏治療過不少心臟病人,諸如心絞痛、房室傳導阻滯、頻繁性早搏以及房顫等。


臨床如表現為心陽不振,血行欠暢而見舌質淡胖,脈微細或結代者,常用仲景炙甘草湯稍事加減,藥後雖有效果,但常易反復,最後就逕用炙甘草湯原方,只在劑量上稍加消息。


有不少心臟病人,曾屢更多醫,中西藥備嘗,也曾服過炙甘草湯的加減方,均無良效。


自改服仲景原方後,症狀竟得消失或基本緩解,有的歷數載而安然無恙。


裘氏謙遜地說:「我研究仲景之學數十年,而未識仲景處方『用思之精』竟到如此驚人程度!


前人稱『仲景垂妙於定方』,良非虛語。


於此可見,古人立方之精,值得我們效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7:2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立法宜奇。


裘氏經常說:「用藥如用兵,兵法有堂正之師,有奇譎之法,用藥之道,初無二致。


他自己有一次患感冒咳嗽,連續數天,旋即咳嗽晝夜不停,徹夜不能睡眠,不得已乃處一方,用訶子30克、黃芩30克、龍膽草9克、甘草9克,又加烏梅、乾薑、細辛三藥。


藥後2小時,吐出痰涎及食物殘渣,隔半小時又大吐一次,是夜未進晚餐,即臥床安息,事出意料,這個晝夜不停的劇咳,竟得一吐而痊癒。


後遇此類病證,他常用酸苦湧泄的吐法,亦每收奇功,可見奇方非偶致,多自教訓中得來。


倘若對奇法臨陣先怯,是無法領悟此中奧妙的。


用藥在巧。


古賢有言:「大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臨床時循法度以用藥,已很可貴,至於用巧,則談何容易!


裘氏善於從古代名醫治病的經驗中悟出其巧,面對復雜的病證,獨出機抒而治癒頑屙宿疾。


裘氏曾治療一例迭經中西醫屢治不驗的白塞氏綜合徵,根據其臨床特點,先後巧從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當歸六黃湯、當歸龍薈丸、龍膽瀉肝湯等古方中化裁損益,使之逐漸轉機而終至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8:0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關鍵在博。


裘氏認為,精、奇、巧三端均以「博」為基礎,精源於博,奇不離正,巧生於熟。


所謂「博」就是要博覽群書,博采眾方。


真知灼見和高明的醫術,來自博涉廣聞,方能應變臨床。


如治眩暈,近人多囿於「陽化內風」及「無痰不作眩」之論,以天麻鉤藤飲及半夏白朮天麻湯等方為枕中鴻寶,殊不知肝陽不升,下焦虛冷,腎元虧損,更是治眩所不廢。


裘氏每用真武湯加減治療某些腎陽不振,精神委頓,眩暈輒作的病者,收到滿意療效。


因此,醫生胸中如有眾多治法,才能在臨床中泛應曲當,得心應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8: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五、治病先治心裘氏臨床強調治病治心。


嘗云:「中醫歷來重視心理治療,一個不重視心理治療的醫生,不是一個負責的醫生。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不僅主宰人的精神活動,而且對人體的物質、能量代謝活動以及抵禦疾病的能力等均有主導作用。


裘氏認為,人體本身存在著一個調控系統,具有自我調整、控制、修復、防禦能力,而這些功能的發揮,必須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滿樂觀和信心為前提,否則反而導致病情的加速惡化。


《素問?痹論》早有「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之詞。


近代醫學研究也發現,不僅大多數精神系統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聯繫,而且許多軀體病變的發生、加劇或減輕的契機,也和精神因素關係甚大。


大量的臨床事實證明,凡是具有樂觀、開朗、心情舒暢、意志堅強等良好心理因素的人,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


具有焦慮、憂鬱、恐懼等不良心理因素的人,將會干擾機體的正常功能,削弱體質和抗病能力。


《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曾有「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神不使」即指「精神不進,志意不治」。


《讀素問鈔》注云:「藥非正氣,不能運行,針非正氣,不能驅使,故曰針石之道,精神進,志意治則病可愈,若精神越,志意散,雖用針石,病亦不愈。


經文提示,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如果病者神氣已去,則縱有良藥神針,也回天乏術。


可見古人歷來強調精神治療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8:5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五、治病先治心裘氏臨床強調治病治心。


嘗云:「中醫歷來重視心理治療,一個不重視心理治療的醫生,不是一個負責的醫生。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不僅主宰人的精神活動,而且對人體的物質、能量代謝活動以及抵禦疾病的能力等均有主導作用。


裘氏認為,人體本身存在著一個調控系統,具有自我調整、控制、修復、防禦能力,而這些功能的發揮,必須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滿樂觀和信心為前提,否則反而導致病情的加速惡化。


《素問?痹論》早有「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之詞。


近代醫學研究也發現,不僅大多數精神系統疾患和精神情志因素有密切的聯繫,而且許多軀體病變的發生、加劇或減輕的契機,也和精神因素關係甚大。


大量的臨床事實證明,凡是具有樂觀、開朗、心情舒暢、意志堅強等良好心理因素的人,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加機體的抗病能力;


具有焦慮、憂鬱、恐懼等不良心理因素的人,將會干擾機體的正常功能,削弱體質和抗病能力。


《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曾有「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神不使」即指「精神不進,志意不治」。


《讀素問鈔》注云:「藥非正氣,不能運行,針非正氣,不能驅使,故曰針石之道,精神進,志意治則病可愈,若精神越,志意散,雖用針石,病亦不愈。


經文提示,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如果病者神氣已去,則縱有良藥神針,也回天乏術。


可見古人歷來強調精神治療在臨床實踐中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9:1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裘氏在臨床工作中體會到,醫生的語言、表情、態度和行為等,對病者的情緒、態度、行為以及治療的效果有著密切的關係。


經裘氏診治的大多屬於疑難雜症,其中有些被判為「不治之症」。


這類病者每多久治少效然後來此診療,有的懷抱一線希望,有的近於絕望。


從治療角度看,要取得很好的療效難度頗大,裘氏總是以滿腔熱忱撫慰病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赤誠之心感化患者的心靈,鼓勵患者樹立起對生活和治療充滿信心,然後配以適當的方藥治療。


即使面對「不治之症」,也千方百計減輕病者的痛苦。


裘氏倡用的「醫患相得法」,使許多患者獲得了新生或減輕了病痛。


裘氏常說:「治病先治心,既是一個醫療方法問題,也是一個職業道德問題。


唐代醫家孫思邈將《大醫精誠》一篇置於《千金要方》卷首,其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裘氏還說:「在我所治療的慢性病、疑難病中,雖能幸中一二,這固然是藥物的作用,但我更重視病人的心理效應。


六、關於邪正問題的見解裘氏認為,對邪正關係的認識和處理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學治病的指導思想,也是中醫學特色之一。


裘氏從中西醫學形成的歷史條件、觀察方法以及理論體系的不同,分析了它們對邪正關係的不同認識。


西醫學根據細胞病理學理論,比較注重於病原體的探求和局部病灶的形態改變,即偏重於「邪」的觀念;


中醫學雖然也注意到六淫、七情、癘氣以及痰、瘀等對機體的危害性,但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理論,著重於人的整體的元氣的作用———即「正」的觀念。


客觀事實也證明:在流行性感冒、腸傷寒等傳染病流行的季節裏,許多人群都接觸了病原體,但並非人人患病,只是一部分抵抗力較弱的人容易罹病,而另一部分抵抗力較強的人安然無恙。


現代各種預防疫苗都是通過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而起作用的,這就更加證明防治疾病對於「正氣」的重要性。


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由於邪正矛盾所產生,而正氣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09: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裘氏針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進一步分析了中西醫學對治療的指導思想和治療方法的區別:西醫學主要以消滅病原體或可能切除的病理組織作為治病的手段;


中醫學則重視調動人體自身存在的抗病能力,達到驅除病邪和修復功能的目的。


前一種方法是能夠解決一些問題的,也有它的優點,但有時往往損傷正氣而導致某些不良後果。


例如,應用各種抗菌素、化療,放療、手術等後,發生過敏、抗藥性、菌群失調、後遺症及其它醫源性疾病的情況,在臨床中時有發生。


後一種治法,則旨在調動體內一切積極因素,用自身固有的力量以祛邪愈病或者祛邪保正,一般較少發生毒副作用。


簡言之,西醫重視祛「邪」,中醫強調保護正氣。


清代醫家徐靈胎曾經說過:「診病決死生者,不視病之輕重,而視元氣之存亡。


這就是中醫治療學的主導思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10: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裘氏認為,扶正與祛邪,是對立而又統一的關係,兩者不可偏廢,但我們應該分清其中的主次關係,在臨床施治時還要衡量邪正鬥爭的力量對比,以決定先祛邪後扶正,或者先扶正後祛邪,也可扶正與祛邪同用。


總之,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般以不損傷正氣為前提。


裘氏治療某些慢性病、疑難病主張採用「養正徐圖法」、「培補脾腎法」等,收到了較好的療效。


特別是一些惡性腫瘤患者,往往初無察覺,及至發現,病屆晚期,已失去手術時機,採用放療、化療、又難以忍受其副作用以致不能完成規定的療程而被迫中止治療。


此時病者處於邪未除而正大衰的狀態,治療頗為棘手。


裘氏認為,有形之積不能速伐,無形之氣所當急扶,存得一分元氣便有一分生機,故治療從扶正著手,或補氣益血,或培元益腎,或健脾填精,或扶陰益陽,待正氣漸漸蘇復,再繼扶正與祛邪兼顧。


經用此法恆心調治,使不少病人減輕了痛苦,延長了生存期。


裘氏體會,目前採用攻伐的方藥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尚不敢斷言,但用扶正方藥可以提高機體諸多抗病免疫能力的治療作用,已被學術界所公認,深信對這方面的深入研究具有很大的潛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11:2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七、對「古方今病不相能」的看法在中國醫藥學的偉大寶庫中,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治療疾病的成方、單方、驗方,這是歷代醫家的寶貴經驗結晶。


但金元醫家張元素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之說,裘氏不為其說所囿,十分重視古方的繼承和發揚,診務余暇,喜歡研閱方書,揣摩古人的醫話醫案,從中汲取營養,為現代臨床服務。


現簡要介紹他運用古方的一些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12:1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抓住主症,隨機應用如何應用古方來治療今病呢?


裘氏的經驗是,抓住主症,隨機應用。


裘氏認為,《傷寒論》「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治療原則,也是用古方療今病的重要方法。


仲景所說的「一症」,即指主症。


查仲景書中有小柴胡湯條文十七條,主治範圍甚廣,只要抓住其主症,均可投以小柴胡湯。


如他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胃炎、膽囊炎、胰腺炎以及某些發熱病症等病例,均有良效。


又如,他以烏頭赤石脂丸合丹參飲,治癒因心陽式微,陰寒盤踞心胸,歷時五年反復發作的胸痹;


用紅藍花酒伍生脈飲加味,治療心陰虧損,血虛氣滯的心痛;


溫經湯原為衝任虛寒,月經不調而設,抵當湯則主治太陽蓄血證,他把兩方合用於治療因寒凝瘀阻而致的心絞痛,使纏綿數十載之頑疾,得以控制;


葶藶大棗瀉肺湯專瀉肺中痰熱,用治心痛的報導極為罕見,他以此方合桂枝生薑枳實湯,治療一高年心痛患者,三診痛止,照常參加工作……。


其在應用過程中始終從抓住主症著手,「有是症,用是藥」頗覺得心應手。


抓主症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之法。


所謂主症,就是能夠反映疾病病理本質的特異性脈症。


抓住了主症,就基本上把握了病變的病理本質,並可由此推演,移用於一些病機類似而疾病不同的病症。


例如,炙甘草湯原書主症是「心動悸」。


此方陰陽並調,氣血兼治,不獨可用於「傷寒後,心動悸」,就是雜病中各種「心動悸」,均可隨機應用,裘氏用治於現代多種心臟病均收到較好療效。


仲景為我們製定的方證藥法,實際上是以湯方為綱領,以主症為應用的主線,執簡馭繁,是實用性極強的辨證用方之示範。


張潔古本人也曾明白說過:「仲景藥為萬世法,號群方之祖,治雜病若神。


後之醫家宗內經法,學仲景心,可以為師矣。


可見張氏本人也是古方的崇拜和繼承者。


由此推想,所謂古方不能治今病之說,恐係後人附會潔古之讕言,我們應予以辯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1 20:12:3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貴在「精熟」,學會化裁裘氏教誨,運用古方治今病的關鍵在於「精熟」兩字。


學習古方必先領會立方原意,洞悉其中精微,才能融會貫通。


在具體應用時,又應善於化裁。


臨床上古方今病能夠完全合拍者並不少見,故在應用過程中,有時可逕用原方而奏效,有時則須把握病機以成方化裁損益而建功,仲景有「隨證治之」的明訓,足堪我們玩味。


例如,東垣當歸六黃湯原為治陰虛有火的盜汗而設,是方有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之功。


裘氏認為此方實氣血陰陽並調,方中甘柔與苦寒相伍,瀉火合育陰補氣共投,尤其是芩、連、柏三味,既可瀉火又能堅陰,丹溪用此三味組方名「大補丸」,可見全方虛火、實火兼清,決非囿於治盜汗一症。


裘氏輒用於治療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慢性腎功能不全、白塞氏綜合徵等,常根據陰虛火旺或正虛邪毒彌漫,陽熱內盛等不同情況隨機化裁,因證加減。


發現此方不僅可改善臨床症狀,而且對改善肝腎功能、糾正某些異常理化指標,均有較好的療效。


癸酉年裘氏曾治一小兒患腎病綜合徵,長期服用激素而出現柯興氏綜合徵,但尿蛋白始終未見改善。


經裘氏用方,初投他方數診不應,後改擬當歸六黃湯化裁,7劑後症減,尿蛋白從(+++)轉成(+),再7劑轉陰,遂守方調治,隨訪至今,病情穩定。


裘氏說,一個醫生要精究方藥,歷代方書洋洋大觀,任我們選用。


尤其對那些歷經千錘百煉的「名方」,更要倍加用心體察。


組方有成法,用方要知常達變,而變化之妙,存乎一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 08:31 , Processed in 0.25000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