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特色】
大黃蟲丸為虛勞「乾血」而設,是方在大隊活血化瘀藥中佐以大劑乾地黃養血補虛,寓補於瀉。
裘氏認為,生地一味除滋陰養血外,也有活血行瘀作用。
此方對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化代償期,以血瘀和症積為主症者,較為適宜。
但此方祛瘀之品較多,補虛扶正不足,其立意在於祛瘀以生新,所謂「去病即所以補虛」。
從臨床實際情況看,慢性肝炎、肝硬化純以血瘀證表現者較少,往往或夾有肝脾不和,或伴見肝腎不足,或兼氣血兩虛,或夾雜濕熱之邪,故單用化瘀活血藥似嫌不足;
再者,這類病者的凝血功能大多不佳,或伴有程度不同的衄血等症狀,若過用化瘀破血之品攻伐,令氣血受戕,或導致出血。
裘氏經驗,師大黃蟲丸組方之意,佐以扶正藥物,不僅可提高祛瘀的功效,而且有防止出血的可能。
具體加減,如見肝脾不和者,加柴胡、白朮、白芍、黨參、枳殼;
肝腎不足者,加熟地、龜板、鱉甲、女貞子、黃柏、山茱萸、巴戟天;
氣血兩虛者,加黃耆、黨參、當歸、丹參、大棗、杞子、雞血藤、甘草;
伴有出血者,加仙鶴草、旱蓮草、丹皮、側柏葉等。
當歸六黃湯的組方,寓有深意。
裘氏認為此方用黃耆、當歸、生熟地黃,補氣養血益陰,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瀉火堅陰,故實際是一則補瀉並重、陰陽兼調的方劑。
對慢性肝炎、肝硬化出現氣陰兩虧、邪熱內盛之證,甚為合拍。
如肝絡瘀滯明顯者,可酌加延胡索、川楝子、丹參、鬱金、柴胡等行氣活血、化瘀止痛之品;
血虛症狀明顯者,可配合首烏、雞血藤、阿膠等養血;
肝腎陰虛明顯者,佐以女貞子、旱蓮草、杞子、牡蠣、龜板、鱉甲等滋肝腎之陰;
濕盛者,加蒼白朮、砂蔻仁、厚朴、藿香、佩蘭、茯苓、米仁等化濕祛濁。
裘氏體會,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機是虛實兼夾,一貫煎寓瀉於補,大黃蟲丸寓補於瀉,當歸六黃湯補瀉並重,以此三方為基礎,結合氣血陰陽之偏頗,濕熱、邪毒、瘀血之兼夾,隨機權變,可望收到較好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