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錡】
字子玉,男,漢族,1923年9月29日出生於湖南省衡南縣。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研究員,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和中醫辨證理論方法研究專家。
15歲時,歐陽氏隨其伯父歐陽履欽學中醫,甫學成,履欽先生外出任教,鄉里患病者就醫,經歐陽氏醫治,多能獲效,且不分貧富、不計遠近,有求必應,求醫者逐日增多。
履欽先生為湘南名醫,藏書甚豐、勤於著述,對從學要求甚嚴,常謂「行醫非學醫之終止,乃學醫之繼續」。
歐陽氏從小受其薰陶,行醫以後仍不忘讀書,故學與術與日俱增。
22歲即參加原考試院中醫師考核合格,當時已將讀書臨床心得整理為《內科辨證學》,送原中央國醫館審閱,焦易堂館長為之題詞,稱「臨床必讀」。
《內科辨證學》於1951年在上海《新中醫藥》雜誌全文發表後,得到中醫界的贊許。
自此,歐陽氏遂確定以「辨證的理論方法」為其研究方向。
他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總結出治療神經衰弱、煩躁失眠的桑椹養肝湯;
治療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消積二金散;
治療咽喉炎的清音利咽片;
治療晚期癌症的消癌止痛膏;
治療慢性風濕病的通絡熄風湯;
治療前列腺炎的小薊分清飲;
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疏肝散結湯等等,都本著病證結合的用藥原則,提出每個方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便於推廣應用。
疏肝散結湯已批准為新藥「乳核內消液」投產,不但深受患者歡迎,並在繼續進行預防乳腺增生病惡變的研究。
他在全國中醫期刊上發表過不少文章,介紹某些病辨證分型、分期的治療經驗,使讀者能學以致用。
70年代,他開始中醫藥防治腫瘤的研究,通過研究,他發現惡性腫瘤患者舌苔變化與病情轉變的關係,主張解毒養陰以防止舌苔花剝光剝引致病情惡化,對部分晚期癌症病人起到了減輕痛苦、延長壽命的作用。
並提出白血病、鼻咽癌、胃癌等以舌苔變化為主要指標的統一辨證用藥方案,均為全國有關腫瘤會議所採用。
因醫療和教學之需要,繼《內科辨證學》之後,歐陽氏又先後撰寫出版了《傷寒金匱淺釋》、《中醫內科證治概要》、《證治概要》、《雜病原旨》等書。
《傷寒》《金匱》是中醫的經典。
50年代,歐陽氏在中醫進修教學中就對二書作了全面探討。
《傷寒金匱淺釋》用簡明淺近的語句和現代的學理,逐條加以整理注釋,並在每段或每篇之後,根據辨證論治的精神把篇段的含義、治療作了扼要的分析、比較和總結。
教學實踐證明,《淺釋》確有助於對《傷寒》《金匱》二書的全面領會。
為便於掌握辨證的理論方法,《中醫內科證治概要》詳細敍述了每一症狀的發病機制,再分別敍述每一證候的主要症狀(含舌苔脈象)及與其他類似症狀的鑒別,從而指出各證的辨證要點及處方用藥。
由於本書綜合歸納得條理分明,既有助於提高中醫理論,也便於臨床參考運用。
在60年代西醫學習中醫高潮時,深受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的歡迎。
《傷寒金匱淺釋》1980年在香港宏業書局再版。
《中醫內科證治概要》經日本東京創醫會學術部譯成日文,1967年出版,1976年再版,日本幾所講習所已作為教材使用。
為輔導《金匱》專業研究生學習與臨床,《雜病原旨》一書深入闡發仲景辨雜病的三個環節,提出《金匱》辨雜病不單以臟腑經絡為綱,而應是臟腑病、新感卒病、邪結為病「三綱鼎立」。
這一思想,經研究生在醫療實踐中運用,認為確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證治概要》一書,是《中醫內科證治概要》的補充和完善,本書的總論在全面探討、系統總結前人辨證理論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三型二十一證互為綱目的辨證方法」,經各地中醫在醫療實踐中運用,不少來信反映:這一方法不但對辨析疑難雜病有所幫助,並能若網有綱、執簡馭繁,真正掌握了辨證的要訣。
本書一版再版,前後7次印刷發行,仍暢銷不衰。
歐陽氏通過對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反復學習,認為中醫雖有朴素的辯證法思想,但必須以現代哲學思想為指導研究提高。
他說:「中醫不但有完備的理論體系,並且在進行理論概括時,能把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結合起來運用,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思維方法,在邏輯思維上是相當成功的。
他發表了《中醫臨床思維方法初探》的文章,並撰寫出版了《中醫臨證思維》一書。
由於他意識到研究理論思維的重要性,故長期潛心於中醫辨證理論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並使中醫的辨證理論方法向前深入發展了一步。
如他提出的辨證只有主症才能作為定量依據,才能掌握證與證之間的品質變換關係的觀點及辨別疑難雜證的三大關鍵、辨證求衡四法等等,對後學啟發實多。
他還發現辨證施治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並指出只注意證候之同,忽視疾病之異,辨證方法也會停滯不前,因而設計出病證結合的臨床實驗研究方法。
縱向結合以病為主,以病統證,歐陽氏指導內科研究生趙志付、洪淨運用這一方法進行慢性乙肝和Ⅱ、Ⅲ期高血壓的臨床研究,初步總結出兩病的辨證用藥經驗,獲得較為理想的近期療效。
橫向結合,以證為主,以證統病,湖南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運用這一方法,並按主症辨證及主症分級定量記分,研究製定出了中醫肝病常見證候的統一辨證標準,並表示相同證候見於不同疾病中的差異,不斷取得成果。
他所承擔的衛生部下達重點科研專案「中醫病名診斷規範化研究」,也是從探討中醫認識疾病思維方法入手,在理清思路、確定規範原則和範圍的基礎上,組織骨幹,通力合作,終使幾千年遺留下來的中醫病名(包括證名)不統一的局面得以初步澄清。
以此為基礎,又主編和撰寫出版了病證專著《臨床必讀》和《證病結合用藥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