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9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1:5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任脈經:主治陰經的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2:0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在臨床上,只要掌握經絡的主治範圍,對經穴的主治病症就能從經絡的主治範圍中去推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2:1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經穴的治療作用經穴即腧穴,是臟腑氣血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針灸治療疾病的刺激部位。


明代醫學家張介賓說:「經絡是臟腑的枝葉,臟腑是經絡的根本。


這種譬喻是非常中肯的。


枝葉無根本就會凋落,根本無枝葉就會腐朽,根本吸取地氣,滋養枝葉;


枝葉吸取天氣,培補根本。


經絡與臟腑的關係也是如此,經絡寓於臟腑之內,臟腑含於經絡之中,互為依存,故外而五官九竅,四肢百骸,內而五臟六腑,全身疾病都可通過經絡的聯繫表現於體表或五官九竅,或體表一定的經穴上。


針灸通過對經穴的刺激就能達到調節氣血,治療疾病的目的。


李氏在長期針灸臨床工作實踐中,總結了經穴的治療作用歸納如下:1發散表邪(解表)一切熱性疾病的前驅期,都出現有表症,如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發疹、面部浮腫、皮膚發癢等都屬表證。


臨床上可取大椎、陶道、風池、風府、曲池、合谷、外關、足三里、後谿、申脈、足臨泣等穴而獲得良好治療效果。


每次可選2~3穴,表熱用針,表寒用灸,表虛用補,表實用瀉。


如瘧疾取大椎、外關、陶道、後谿,感冒、乙型腦炎、腦脊髓膜炎取風池、風府、大椎、曲池等,都能起到發散解表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2: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消炎抗菌刺激經穴能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經穴能調節機體,使之能達到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態,同時能使病邪(致病因數,包括細菌、病毒、原蟲等)在人體中失去生存、活躍的條件而致消失。


因此,刺激經穴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是十分科學的。


如人體內臟的炎症疾病:如肺炎、腎炎、肝炎、膽囊炎、胰腺炎、胃炎、腸炎、痢疾、尿路感染等等,常可選取受病臟腑的俞穴、募穴、原穴、絡穴、郤穴、五輸穴等治療。


一切病毒、瘡瘍在未潰膿時,刺激經穴可使之消散;


已潰膿時,可使之加速癒合。


常遇冷膿包(骨結核、骨髓炎之類)病證,經常採用刺激經穴的方法而治癒。


如急性腮腺炎選頰車、翳風、外關、足臨泣等刺而用瀉法,能取得滿意效果。


慢性炎症患者,療效雖緩,但只要堅持治療,療效仍然是滿意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3: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透疹止癢刺激經穴可起到清血和營,透疹解毒,止癢的作用。


最常見的過敏性蕁麻疹,可取大椎、曲池、勞宮、足三里、血海、神闕(灸)等穴,每次選2~3穴,急性者用針,慢性者用灸或溫針,常獲良效。


其他如麻疹、猩紅熱、腦脊髓膜炎等所出現的斑疹,經針刺經穴後亦可很快消失,疾病向痊癒方向好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3:3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4療癱起痹療癱起痹更是經穴治療的特點。


腦血管意外疾患(腦溢血、腦血栓、腦栓塞、腦血管痙攣)、脊髓灰質炎及周圍性神經疾患,面神經麻痹,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肌肉疾病等,出現的半身不遂、面癱、截癱、關節腫脹疼痛、肌肉疼痛等,都可以用經穴治療,效果非常滿意。


李氏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分別選用相關的經穴治療,如病變在顏面者,取上關、下關、顴、大迎、頰車、頭維、陽白、地倉、迎香、人中、承漿、睛明等穴效果為佳。


患於四肢者,上肢以巨骨、肩、肩、會、曲池、肘、少海、外關、後谿、合谷、內關、尺澤等穴為佳;


下肢取環跳、陽陵泉、風市、足三里、髀關、伏兔、陰陵泉、絕骨、血海、梁丘、解谿、中封、商丘、申脈、照海等穴為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3:4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病在四肢者,可同時加用督脈經經穴和夾脊穴,如大椎、陶道、神道、身柱、靈台、至陽以及大椎穴到至陽穴這一段的夾脊穴(即每一椎棘突下旁開五分處),對恢復上肢癱瘓療效較顯。


至陽、筋縮、中樞、脊中、命門以及至陽到命門這一段的夾脊穴,對腹肌和腸道及腰部的癱瘓多有幫助。


命門、腰陽關、腰俞以及命門到腰俞的夾脊穴,對下肢癱瘓、麻痹和疼痛都有顯著的療效。


腦血管意外所致的肢體、顏面癱瘓、口眼歪斜等,可加頭部的穴位,如百會、四神聰、頭維、上星、通天、前頂、後頂、風池、風府等穴,其療效更加顯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4:0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興奮強心臨床上若遇見大吐、大瀉、大汗亡陽、心力衰竭等急症,用經穴治療,能回陽返本,強心固脫,顯效迅速。


解放前,抗日戰爭勝利時,我國因霍亂流行,出現很多四肢厥冷,面色晦暗如塵蒙,膚如紫靛,腹部凹陷,脈伏,形如骷髏,奄奄一息的危重霍亂病人。


李氏以肉桂、胡椒、公丁香、吳萸、乾薑、附子各等分為末,用少許填入臍中,上蓋以炒乾的食鹽,鹽上再蓋一層薑片,然後在薑片上放艾柱灸治,每次七至四十九壯,常能起死回生,使吐瀉停止。


如心衰明顯者,再加食竇穴、虛裏穴艾條懸灸,常能使心力恢復。


虛裏穴是胃經的大絡,在左乳下脈動處,虛裏穴無脈者死,應急灸之。


以上方法普遍適應於陰寒證出現的心衰亡陽症狀。


如係熱性病出現心、肺及周圍迴圈衰竭時,李氏經驗用內關、心俞或膻中、虛裏,淺刺3分,行補法,有興奮強心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4:1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6鎮靜安神心悸、怔忡、失眠、煩躁、情緒易於激動,癲、狂、癇症發作,以及癔病哭笑無常等病證,都可用經穴治療以鎮靜安神(養心安神),其效顯著。


常用的鎮靜安神穴位有大椎、陶道、身柱、神道、靈台、大陵、神門、間使、厥陰俞、心俞、百會、神庭、印堂、手鬼眼、足鬼眼等穴,每次選2~3穴,寒證用灸法,熱證用針法,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


其中鬼眼穴對癔病和陰癲證有明顯效果。


手鬼眼穴為兩少商穴,足鬼眼穴為兩隱白穴。


無論取手、足鬼眼穴,必須將艾炷放在爪甲和肌膚之中間,燃燒時要四處作火,方可生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4:4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7熄風解痙臨床上有許多疾病,如破傷風、腦炎、腦脊髓膜炎、痛證、癔病和其他腦血管疾病,都能引起抽風、搐搦。


此外,感受風寒刺激引起指端及腓腸肌痙攣,精神過勞,再感風寒之邪,引起面肌痙攣,飲食寒熱不調常會出現膈肌痙攣(呃逆)、胃腸痙攣(脘腹疼痛)。


在臨床實踐中,常以大椎、身柱、陶道、筋縮、命門、長強、申脈、後谿等穴,對全身性痙攣有效,如破傷風、痛證、癔病引起的抽搐,均可選上述穴位以熄風解痙。


腦炎、腦膜炎可選百會、頭維、太陽、攢竹、十宣、十二井穴,皆可用砭療法,有清熱熄風解痙作用。


腓腸肌痙攣可取承山、飛揚、豐隆等穴。


手指痙攣可取後谿、中渚、合谷等穴。


足趾痙攣可取申脈、足臨泣、陷谷、太衝、公孫、湧泉等穴。


面肌痙攣取風池、風府、睛明、太陽、頰車、下關、大迎、顴等穴。


手臂顫抖取孔最、郤門、少海等穴。


下肢顫抖取風市、血海、陽陵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5:0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8鎮痛疼痛的原因很多,在人體各部位都可以出現。


五臟六腑的疼痛,可取受病臟腑的俞穴(臟腑在背部膀胱經上的俞穴)、募穴、郤穴、原穴、絡穴治療。


肢體、頭面、五官部位的疼痛,可在病變部位和相鄰部位取穴,也可循經取穴。


此外,許多疾病的病變部位,並不出現疼痛,但每每在相應俞、募、郤、原、絡、井、滎、輸、經、合穴或本經其他經穴上出現壓痛點或壓痛感。


在這些壓痛點上施以針灸治療或以按摩、薄貼、角、砭等法,都可使疼痛緩解,疾病隨之好轉,這些壓痛點還可以幫助對疾病的診斷。


如闌尾穴壓痛可以診斷闌尾炎(腸癰),又可在此穴治療闌尾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5: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9止血有些疾病,常有出血症狀,如肺癆、胃腸潰瘍、痔疾、尿路感染、鼻衄、齒衄、肌衄,以及婦人崩漏等。


治療此類疾病,常以膈俞、肝俞、脾俞、腎俞為主穴,再配以患病部位有關穴位治療均能獲得滿意效果。


為什麼要以這些經穴為主呢?


血會膈俞,肝藏血,脾統血,腎納血,選這些俞穴治療,對出血症狀均有改善作用。


配以局部取穴,療效顯著。


如鼻衄配以上星、印堂;


齒衄配以大迎、頰車、承漿或地倉;


痔瘡出血配以承山、郤門;


尿血及婦人崩漏配以中極、關元;


胃腸道出血配以命門;


肌衄(皮下出血)配以血海、三陰交。


至於外傷性出血,一般應以外科處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5:3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0清腸通便清腸是指清除腸道炎症,通便則是調整大腸傳導功能,使之恢復正常。


腸炎、痢疾等疾病,可取天樞、歸來、關元、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足三里、內庭等穴,既能清腸通便,又能清腸止瀉。


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等炎症,常引起小便淋漓、澀痛等症狀,常取腎俞、三焦俞、膀胱俞、中極、水道、太谿、陰陵泉等穴以清腸通利,多獲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5:4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1溫中止瀉急性腹瀉、痢疾等疾病治療或調養不當,則可轉為慢性腹瀉或滑瀉不止。


常選關元、氣海、神闕、中極、天樞、水道、脾俞、腎俞、命門、次、長強、大腸俞、三焦俞、膀胱俞等穴,施以重灸,可起到溫中止瀉作用。


在臨證治療時可選2~4穴交替取穴治療,一般6次即可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5:5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2消症散結,療癭消瘰肝、脾腫大,內臟或各部位的炎性包塊,以及癭、瘤、瘰癧等,經穴治療有一定的效果,尤以炎性腫塊、瘡瘍、癰腫和瘰癧(淋巴結核)、痰核(囊腫)最為有效。


一般以俞、募取穴法的循經取穴法為主,再配合病位治療。


常用神燈照、隔藥大艾灸,再配合針刺與薄貼,治療一些大大小小的包塊,常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6: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3降逆止嘔嘔吐這一症狀,臨床上經常見到。


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用針灸療法刺激經穴能和胃降逆,達到止嘔的目的。


除腫瘤、腸梗阻外,不論哪種嘔吐都可選擇膻中、巨闕、上脘、中脘、不容、承滿、陰郤、梁門、膈俞、胃俞、內關、公孫等穴,每次選2~3穴,根據病情或針或灸,能收到滿意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6:3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4健脾和胃中醫所論脾胃,實際上是指整個消化系統。


胃主受納,脾主消化。


而脾胃還必須依賴命門真火的薰蒸和肝木的疏泄,才能完成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胃強則受納旺盛,食欲就會亢進,但脾弱或肝的疏泄失職,或命門之火不能薰蒸,則消化食物或吸收營養的功能不良,出現腹瀉。


吃得愈多,瀉得愈多,造成營養障礙。


如果脾強,肝的疏泄過旺,而胃的受納不佳,又會出現餓得很快,但食欲又差的症狀。


使用經穴治療其健脾和胃效果比藥物為佳。


臨床上有很多消化系統的疾病,如肝炎、胃炎、膽囊炎、胰腺炎、腸炎等,當轉為慢性時,經穴治療常比藥物治療效果好。


臨床上可選中脘、章門、期門、日月、食竇、不容、承滿、梁門、天樞、神闕、肝俞、膽俞、膈俞、腎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樞、脊中、公孫、照海、內關、足三里、內庭、太白等穴,任選2~3穴,視其疾病的虛實寒熱,以確定針瀉或灸補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6:5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5鎮咳祛痰《內經》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痰是肺中炎性分泌物,咳嗽又是肺部防禦疾病的本能。


一般鎮咳藥用得不當,便會使痰液咳不出來,痰液滯留肺部時對病症更加不利。


使用經穴治療鎮咳祛痰就沒有這種副作用。


咳嗽與痰涎雖然在病因上有外感和內傷之分,在病性上有寒熱之別,在病勢上有虛實之不同,但選用經穴治療大體上是一致的,只是針與灸的治療方法和補與瀉的手法操作不同而已。


一般選大椎、風門、肺俞、身柱、中府、天突、璿璣、華蓋、膻中、乳根以及本經五俞穴中的經穴(經渠)都有鎮咳的作用。


中脘、豐隆、脾俞、胃俞等則有祛痰作用。


臨床時任選2~3穴即可,熱病用針,寒證用灸,虛證用補,實證用瀉,或根據病情酌用拔火罐亦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7:1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6調經活血氣血不和,月經不調,是婦科常見病症,月經不調常見的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衍期、月經閉止以及崩漏等。


臨床上常選中極、關元、歸來、氣海、太衝、三陰交、合谷、血海、命門、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八等穴,每次選穴2~3穴,根據疾病的寒熱虛實,分別施以針刺或艾灸,運用補或瀉的手法。


在具體治療時還可配合相應的俞、募、原、絡等經穴治療,具有調經和血、固崩止漏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23:07:2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7固胎保產肝、脾、腎三臟不調,或正氣虧損,以及七情橫逆,常可導致滯產或流產。


李氏治療習慣性流產取百會、命門、肝俞、脾俞、腎俞、脊中等穴,每次選2~3穴,從懷孕後起,每週懸灸2~3次,可以避免流產。


至於難產、滯產、胎位不正,則以灸至陰穴治療,療效可靠。


合谷、三陰交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 18:0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