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9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4: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八卦與六十四卦兩者密切聯繫,不可分割。


古人云:「易內乃身心性命之學,外為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學。


醫生用的是「易之內」,也就是身心之易,易之交易、變易、不易。


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變化是錯綜復雜的,在人體也是一樣。


醫者明此,能為我們提供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如經絡有陰經和陽經之分,臟腑有表裏聯屬關係,人體組織結構有內有外,有上有下等都是相對的,互為聯繫。


我們不要只看到一面,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傷寒家講六經,溫病家講衛氣營血和三焦,各言其方,立論有偏,這是不全面的。


實際上六經、三焦、衛氣營血都是不可分割的,三焦屬於六經之中,六經循行於三焦之內,衛氣營血營周於三焦六經之中,三焦、六經、臟腑又得濡養於衛氣營血之內。


張景岳說:「臟腑是經絡的根本,經絡是臟腑的枝葉。


經絡臟腑、氣血陰陽的運行互相交易變化,構成了人體的生命活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4:5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七)醫易結合,相得益彰人本是由臟腑經絡、衛氣營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內經》有:「心者主血,肺者主氣,血為營,氣為衛,相隨上下,謂之營血。


衛氣營血離不開臟腑,並靠心肺推動,相隨上下,經中焦脾胃,下焦肝腎,向上向下至臟腑的最基本組織,都是臟腑經絡的功能活動,即此為《醫傳》之「生生之謂易」,生生不已,是變化之理在人身之反映,此種運行變化現象歸納為六經。


人與自然密切相關,自然界有六氣,人身亦有六氣,病情變化可隨人體形質(臟腑身體組織)、神(精神面貌)、氣(功能活動)的不同而異。


如兩患者同為感冒,陽虛者病從寒化,陰虛者病從熱化。


《內經》云:「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中見少陰;


陽明之上,燥氣主之,中見太陰;


少陽之上,火氣主之,中見厥陰;


太陰之上,濕氣主之,中見陽明;


少陰之上,熱氣主之,中見太陽;


厥陰之上,風氣主之,中見少陽。


(《素問?六微旨大論》)太陽病的特點是惡寒,太陽之上,寒氣主之,就是說太陽病必有惡寒的主症。


太陽病失治可傳至少陽,成為太陽少陽兩感症。


到少陽則化火,有寒熱往來,口苦咽乾,胸脅苦滿,耳聾等症,但並非每一經均見,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到陽明則化燥,出現高熱、大汗出、口大渴、脈洪大等症。


腑病則有大便乾燥,手足然汗出,舌苔黃燥而乾,甚至焦黑乾燥起裂紋芒刺,甚則出現譫語、狂躁。


若病傳入或直中三陰,陽虛者,病傳太陰則從濕化,而見脘腹脹滿,小便不利,舌苔厚膩等症。


傳至少陰心腎,若傷陰則有小便不利,失眠、煩躁等症,病多從熱化。


到厥陰則病多從風化,出現神經系統的症狀,如抽搐、驚厥,角弓反張,神志昏憒,不省人事等症。


雖然同屬一個致病因素,由於病人形質神氣不同,病邪就乘其虛而入,其病症就有不同之變易。


治病辨證時,必須注意到臟腑經絡之間的陰陽變易關係。


如治太陽病時,要考慮到與少陰之間互為表裏。


若患者體弱陽虛,用法不當或過重,汗出太過則傷及太陰之陽,嚴重者出現四逆湯證(制附片、乾薑、甘草),輕者則出現桂枝湯證(桂枝、白芍、甘草、大棗、生薑)。


病在下者可見真武湯證(制附片、白芍、白朮、茯苓、生薑),陰虛者,則傷及心之陰,而見心煩不寐之黃連阿膠湯或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證,傷及心陽變易為心悸等證。


所以辨證論治時,一定要考慮到陰陽、表裏、衛氣營血、氣分、血分等有陰陽交易,切勿孤立地去對待和認識問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5:1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此外,治療方面則有: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上;


病在中者傍取之,病在傍者中取之;


病在外取之內,病在內取之外;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等等。


其目的就是抓住陰陽的變易、交易、不易,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陰平陽秘,象徵病情治癒好轉。


中醫中藥治病,一般不是針對致病因素,而是強調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強調人體正氣抵禦外邪的能力。


中醫認識疾病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調查和收集病情資料,再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辨證論治。


如以病位、病因、病性進行歸納。


辨病位就是看其所中何經、何腑、何臟?


是淺在衛分、氣分,還是深入營分、血分。


從六經辨證而言,在太陽、陽明、少陽,或是傳入太陰、少陰、厥陰。


從臟腑來分,有在肺,在脾,在胃,在心,在肝,在膽,在腎,在膀胱,在大腸,在小腸等的不同。


從三焦辨證,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分。


從病因來看,有內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外因(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不內外因(物理、化學以及跌僕損傷、蟲獸傷)的不同。


其病情有虛實寒熱之別。


這樣就出現了八綱:陰陽、表裏、寒熱、虛實。


八綱的錯綜變化又形成了十六目:表寒、表熱、表虛、表實、裏寒、裏熱、裏虛、裏實、表裏俱寒、表裏俱熱、表裏俱虛、表裏俱實、表寒裏熱、表熱裏寒、表虛裏實、表實裏虛。


如果從臟腑病症來看,又有肝風心火,脾濕胃寒,腸燥脾濕,肺寒肺燥,膽火,腎熱等的不同,這些病證是錯綜復雜的,表現為易之交易,變易,發生轉化。


又如傷於濕者,濕蘊日久可以化熱,熱可灼傷津液而化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5: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內濕化燥,以熱極生寒,寒極生熱,真寒假熱,真熱假寒,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等,都是病證的陰陽寒熱虛實的陰陽交易、變易。


治法方面還有「逆者正治,從者反治」。


熱證用寒涼藥物治療為正治,反治是熱證用溫熱藥治療。


「微者逆之」,用熱藥治療寒證,「甚者從之」,治寒證於大隊熱藥中加一點寒涼藥物。


病證有寒熱虛實,錯綜復雜,用藥遣方也應變易而不同。


醫方之變易,不外乎取其陰與陽的消長變化和陰陽的互根。


如《傷寒論》有397法,113方,其法不外乎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113方乃是八法互相交易而起變化,達到治療的作用。


如麻黃湯則是汗(麻黃)法與溫(桂枝)法、和(甘草)、杏仁降肺氣相交易所組成之方。


麻杏石甘湯證,《傷寒論》原文「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則用此方治之。


但是李氏從臨床實踐體會到該方用於「有大熱,無汗而喘」者多獲良效。


用古方要理論結合實際,並通過實踐加以檢驗,這是我們應持的學習態度。


筆者常以麻杏石甘湯加銀花、連翹、菊花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治療麻疹合併肺部感染(肺炎喘嗽);


以該方加大青葉、夏枯草、板藍根治療病毒感染等,用於臨床均取得滿意效果,此為取其汗法加其他藥物「交易」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又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則是和法加下法,柴胡白虎湯則是和法加清法,逍遙散則是和法與補血健脾法,藿香正氣散、六和湯、五瀉心湯、烏梅丸等均為補瀉兼施,寒熱並用。


治法相交叉則為「易」。


總而言之,對於疾病的治療要抓住陰陽消長和互根,以易理為指導,結合天人合一,理論結合實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醫療技術水準。


明代張景岳《類經附翼?醫易義》曰:「賓嘗聞之孫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每竊疑焉。


以謂易之為書,在開物成務,知來藏往;


而醫之為道,則調元贊化,起死回生。


其義似殊,其用似異。


且醫有內經,何借於易?


捨近求遠,奚必其然?


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開,學到知羞,方克漸悟。


乃知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


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而長養百骸。


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


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


雖陰陽已備於內經,而變化莫大於周易。


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


醫易同源者,因此變化也。


豈非醫易相通,理無二致,可以醫而不知易乎?


又說:「神莫神於易,易莫易於醫,欲該醫易,理只陰陽。


故天下之萬聲,出於一闔一辟;


天下之萬數,出於一偶一奇;


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天下之萬象,出於一方一圓。


方圓也,動靜也,奇偶也,闔辟也,總不出於一與二也。


又曰:「是以易之為書,一言一字,皆藏醫學之指南;


一象一爻,鹹寓尊生之心鑒。


故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俗,係辭焉以盡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雖不言醫而義盡其中矣。


故天地之變化,觀易可見;


人之情狀,於象可驗;


病之陰陽,有法可按。


又曰:「予故曰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


學醫不學易,必謂醫學無難,如斯而已也,抑孰知目視者有所不見,耳聽者有所不聞,終不免一曲之陋;


知易不知醫,必謂易理深玄,渺茫難用也,又何異畏寒者得裘不衣,畏饑者得羹不食,可惜了錯過此生。


然則醫不可以無易,易不可無醫,設能兼而有之,則易之變化出乎天,醫之運用由乎我。


「醫之與易,寧有二哉?


然而用易者所用在變,用醫者所用在宜。


宜中有變,變中有宜,宜即變也。


強調醫易相通的理論,在明代張景岳大醫學家的闡述甚詳,實為後世學習醫學與易學的基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5:4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針灸核心,經穴療法針灸療法是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以經絡學說為核心,以針刺和艾灸為手段,遵循辨證施治的規律,對疾病進行預防和防治的一種方法。


它是通過經絡上的一定腧穴進行適當的刺激,從而起到激發經氣,鼓舞正氣,疏通經絡,祛除邪氣,調理各臟腑組織器官、氣血、陰陽的偏盛偏衰,恢復其正常的功能狀態,使疾病得以痊癒。


李氏對經絡和腧穴在針灸療法中的作用更加重視,視為核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6:0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經絡概況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內聯臟腑,外絡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


氣血運行,周流出入,形成了子午流注,換言之子午流注為經絡的代名詞。


由於經絡在循行過程中呈現陽生陰極,陽極陰生的作用,故起到「決生死」的作用。


為什麼稱為「子午流注」而不稱「卯酉流注」呢?


其實要稱「卯酉流注」、「醜未流注」、「寅申流注」等都是可以的,這是由於「經氣」的「盈、虛、消、長」而形成的「對待」。


「盈」是「滿」的意思,「虛」是「空」的意思,「長」是「加」的意思,「消」是「減」的意思。


人體精、氣、神的運轉有其一定的時間,滿時為盈,空時為虛,正如月之圓缺一樣,圓時為盈,缺時為晦,上弦為長,下弦為消,在盈、虛、消、長中產生了「數」,「數」是相差的意思,即陰陽消長,陰多陽少,陽多陰少的差異。


自然界有五運六氣(簡稱運氣),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稟受五運六氣而生成。


五運六氣的運行而產生了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等,人體五臟六腑生理功能的活動與自然界五行的相互關係即產生了經絡。


因此,經絡是人體五臟六腑精氣運行的通道,聯絡人體的網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6:1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經絡的治療範圍《靈樞》中說:「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


在臨床上,根據《靈樞》精神,應重視患者體表的某些部位所出現的體徵和症狀,由此可明確地辨證為何經、何臟腑的病變,為針灸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現將十二經的主治範圍列表如下,以作為辨證的依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6: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手經手太陰肺經:主治呼吸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6:5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7:0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手少陰心經:主治心血管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7:4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手太陽小腸經:主治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及消化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7: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手少陽三焦經:主治臟腑器官及淋巴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7:5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手陽明大腸經:主治消化系統及呼吸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8:0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足經足太陰脾經:主治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婦人經、帶、胎、產等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8: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足少陰腎經:主治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以及腦、髓等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8:4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足厥陰肝經:主治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以及生殖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8:5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呼吸系統、泌尿系統以及臟腑器官等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9:1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足少陽膽經:主治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以及淋巴系統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9:2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足陽明胃經:主治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的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59:4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督脈經:主治陽經的疾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 15:42 , Processed in 0.32812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