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7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1:5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四、湧泉治頭痛明代高武所編《針灸聚英》有《肘後歌》一首,其中指出:「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臨床治療腎虛頭痛、肝陽頭痛,均有良好效果。


由於腎經上貫肝膈,肝脈上額交巔,腎與膀胱相為表裏,膀胱上額交巔入絡腦,腎脈貫脊通督脈,督脈入絡腦。


腎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同源,二者相互資生,如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則肝陽偏亢,陽主升,循經上熏於頭,故巔頂痛。


針刺湧泉滋腎水而降肝火,引熱下行,上病治下,故可治療頭痛。


即王太僕「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1:5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五、通里開音《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以及歷代各家針灸專著均言通里能治暴喑,因其本穴屬心經之絡脈,心經經脈,從心係,上挾咽,復從心係卻上肺。


絡脈通里,別而上行,入於心中係舌本。


舌為心之苗,言為心之聲,心氣通於舌,心肺脈氣相通,肺為聲之門,會厭為聲之戶,寒邪客於會厭,或因肺熱鬱遏,金實不鳴;


或因陰虛久咳傷肺,金破亦不鳴,故皆無音。


針刺通里,通心氣,清心熱,開肺氣,養肺陰,故可開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2: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六、廉泉開音廉泉是任脈、陰維脈之會穴,又名本池、舌本,五臟經脈皆會於咽喉,連舌本。


穴位雖屬任脈,亦與腎關係密切。


《靈樞?根結》:「少陰結於廉泉」。


張隱安注《靈樞?五癃津液別》云:「腎主藏津液,所以灌精濡孔竅者也。


所謂廉泉者,津液之竅也。


言此穴主生津液,津液為廉潔之液也,以少陰經脈結聚於此,其液不絕如泉故名。


又因穴居結喉,上緣凹陷處,其處有缺,不能盛水,亦曰廉泉。


任脈上絡會厭,會厭者,聲音之戶也。


言者聲音之機也。


喉嚨者,氣之上下也。


《素問?宣明五氣論》篇指出:「搏陰則為喑。


即指外邪搏擊於心肝脾肺腎五臟陰經之脈,則陰氣受傷,故聲為之喑啞。


針刺廉泉,生津養液,固護陰氣,調理舌本,疏通氣機,故可治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3:1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七、後谿止盜汗明代高武《針灸聚英》卷四上《百症賦》中載有:「後谿治盜汗之多出。


卷四下《西江月》載有「盜汗後谿先砭」。


因汗為心之液,心主血,汗血同源;


心合小腸,小腸為心之腑。


後谿屬小腸輸木穴,木生火,小腸經脈絡心,經別入腋走心,心亦屬火,汗為陰液,盜汗為心陰虛所致。


陰虛而生內熱,內熱過盛則迫液外泄。


心在時為午,午後屬陰,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故心陰虛則夜間盜汗。


針刺後谿通調心氣,固護心陰,養心血,降心火,退熱養陰。


心之陰陽平衡,盜汗自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3:2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八、至陰轉胎催產宋代醫家張杲在《醫說》中指出:「至陰灸難產,張文仲(唐代醫家)灸婦人橫產先手出,諸般符藥不捷,灸婦人足小指尖三壯,炷如小麥大,下火立產。


《壽世保元》記載:「治胎衣不下。


《類經圖翼》指出:「死胎,胎衣不下,子鞠不能下,至陰三棱針出血,橫者即轉直。


歷代醫家相沿應用至陰轉胎催產,其理安在?


因為至陰屬足太陽經井穴,足太陽經脈氣曲折回還,通任脈、督脈,又與腎經相表裏,腎經與衝脈相並,一源三歧,皆起於胞中,任主胞胎,衝為血海,腎主藏精,此數經脈氣失調,則出現孕育胎產諸病,針刺至陰調經氣,通胞脈,運胞宮,故能轉胎催產。


據近代研究大量資料表明,針刺至陰有加強子宮收縮作用,故能轉胎催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3: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九、泄瀉證治泄瀉一病,在《內經》中稱為「濡泄」,宋以後始名「泄瀉」。


泄,水滲漏也,其勢也緩;


瀉,水下流也,其勢也急。


總之,泄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而言。


發病季節多是長夏秋初,因其兼暑夾濕,故又名暑濕瀉。


其病機多由飲食不潔,過食生冷,夏令暑熱炎蒸,濕熱交阻,清濁不分,擾亂腸腑,傳化失司而成本病。


其治常以清化濕熱,通調腑氣,分清降濁為法。


楊氏經驗,常選中脘、天樞、足三里、神闕、陰陵泉針灸同施。


以上穴位,前三穴用28號毫針針刺,直刺15寸,重瀉手法,每5分鐘提插撚轉行針一次,留針半小時;


神闕直刺15寸,出針後用艾卷重灸20分鐘,局部潮紅為度。


必要時神闕、天樞加拔火罐。


一般患者1~2次,最多3次,則可獲愈。


如曾治病員廖某,女,42歲,農民。


兩天前於田間鋤草,炎天暑熱,離照當空,汗出心煩口渴,因喝涼水一碗,繼而出現腸鳴腹痛,以臍周為甚,腹瀉水樣便,一日接連10餘次。


四診所見,飲食大減,脘腹飽滿噯氣,口渴尿少而黃,肛門灼熱,精神倦怠,四肢軟弱,痛苦面容,體溫正常,脈濡緩,白膩苔,舌質淡紅,尚未服藥,要求針灸治療。


擬用分利濕濁,通調腸腑為法。


取上述穴針刺艾灸同用,當即腹痛腸鳴減輕,囑其翌日定來複診。


因家事繁冗,未來診治。


第三日即登門拜訪,即說針灸後第二天,諸症消退而痊癒。


現已出工參加勞動。


根據治腑者治其合的道理,取胃之合穴足三里,調理腸腑,和中止瀉;


用脾之合穴陰陵泉,分利小水而實大便;


中脘是胃之募,腑之會,募屬陰,陽病治陰,而又是手太陰、少陽、足陽明、任脈之會,刺之以暢中和胃,升清降濁;


神闕溫針,化濕濁而止瀉,天樞為大腸之募,有通調腸腑,分清別濁之功。


數穴合用,共收清利濕邪,調理腑氣,濕去熱清,泄瀉自止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3:4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十、面肌痙攣證治中醫稱本病為「面風」,或「眼瞼動」。


指一側面肌不規則的陣發性跳動。


手足三陽之筋結於面頰,足陽明、太陽之筋結於目之上下網,其發病之因,緣由風寒之邪入侵筋脈所致。


風為陽邪,其性輕揚主動,善侵人之上部,寒為陰邪,其性凝閉收斂。


如若人體正氣先虧,外邪乘虛入侵,致使筋脈發生拘急牽引,故眼胞顏面筋肉發生跳動而成。


本病論治,應宜通經活絡,熄風止痙為其大法。


《百症賦》載:「目兮顴大迎。


《針灸大成》說:「眼瞼動,頭維、攢竹。


因此,我們通常選用手足三陽經穴為主,處方如下:①陽白、顴、地倉、合谷;


②絲竹空、承泣、人中、頤中。


以上兩組處方,循經遠近相伍,交換治療,每日一次,重瀉透刺手法。


如攢竹透魚腰,顴透大迎,地倉透迎香,頤中透人中等。


一般留針一小時,每3分鐘提插撚轉催針一次,3~10次即可獲愈。


如治病員羅某,男,38歲,會計。


因左側面肌跳動兩月就診。


四診所見,患者兩月前無原因左側眼瞼、面肌、唇口皮膚肌肉陣發性抽動,每日發作5~7次,每次抽動5~6分鐘,即自行停止。


發作時面肌向左傾斜,眼珠作脹,面部有拘急緊縮感,無麻木疼痛,晝作夜止。


檢查,一般情況良好,唯左側面肌痙攣,脈象舌苔無明顯異常。


曾遍服中西藥物,均告無效,故前來要求針灸治療。


遵古「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訓,陽明經脈氣血俱多,循面、環唇、挾口,故取承泣、地倉、合谷調經氣以潤宗筋;


手足少陽經上面而至目銳眥,故取陽白、絲竹空疏風止痙,因少陽屬膽為甲木主風故也;


人中通任督,調理陰陽經氣;


頤中活血通絡為經驗要穴。


以上各穴針瀉久留,共奏祛風通絡之功,而獲風熄痙止之效。


本例患者針後當即停止跳動。


次日複診病情顯著好轉,今日晨起只跳動兩次,眼脹消失,繼針二方。


三日複診,已完全停止跳動。


計針3次而痊癒,一月後隨訪,未再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3:55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針罐刺血方處方:攢竹、人中、腎俞、委中(窩靜脈)。


操作:以上各穴常規消毒後,雙攢竹用鋒針刺血約1ml;


人中用28號1寸毫針向鼻中隔刺8分深,提插撚轉重瀉手法,留針半小時,每5分鐘催針一次;


腎俞出針後加拔火罐,留罐15分鐘,以局部紫紅色為度。


然後患者手扶靠背椅,立正姿勢,暴露窩靜脈,醫者右手持鋒針,左手遏其回流,以穩、准、快的手法刺破一點,其血流出,血色由烏變紅自然停止為度。


最後讓患者做彎腰活動3分鐘治療完畢。


主治:急性腰扭傷。


方解:以上處方循經遠近相伍,每日或間日一次。


人中屬督脈經穴,腰為腎之腑,其脈挾脊抵腰中,入循於膂絡腎;


委中、腎俞、攢竹屬足太陽經穴,其脈亦挾脊抵腰中。


四穴針罐刺血同施,對氣滯血瘀之急性腰扭傷,確具特殊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4:05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疏解外邪方處方:主穴:合谷、風門、大椎、太陽。


輔穴:鼻阻加迎香;


發熱加曲池;


喉痛加少商;


畏寒加大椎艾條灸。


操作:先針雙合谷,直刺1~15寸,行提插撚轉強瀉手法,留針20分鐘,每3分鐘催針一次,得微汗則止;


風門雙側向脊柱斜刺15寸,得氣後出針並加拔火罐,留罐10分鐘,以皮膚紫紅色為度;


大椎直刺15寸,提插撚轉瀉法,針感直抵肩背,風寒者20分鐘;


太陽直刺1寸,或點刺出血03毫升。


迎香向鼻根透刺15寸,曲池直刺15寸。


以上各穴均須留針20分鐘,提插撚轉瀉法,以得氣為度。


每3分鐘催針一次加強針感,取微汗方止。


主治:因風寒暑濕所致之各型感冒。


方解:合谷屬手陽明原穴,發汗解表;


風門屬足太陽、疏風宣肺解表;


大椎屬督脈諸陽交會之處,實衛固表,疏風散邪;


太陽為奇穴,疏散上焦風邪而止頭痛,四穴同施,共奏疏風解表發汗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4:14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九寶降氣湯處方:蘇子15克、麻絨12克、薄荷10克、腹皮12克、陳皮10克、桑皮12克、桂枝10克、法夏10克、冬花15克、炙枇杷葉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飯後半小時溫服。


主治:積年病喘,秋冬輒劇,不可坐臥者。


方解:方中用蘇子肅肺,與麻絨相伍共奏降氣平喘之功;


桂枝、薄荷宣肺解表,溫中化飲;


炙枇杷葉、冬花化痰降氣、止咳平喘;


陳皮、法夏燥濕除痰,腹皮理氣寬中,以助陳夏之功。


本方尤妙在於上述溫藥之中,兼用一味苦寒之桑白皮,以清鬱閉之痰熱。


全方宣肅並舉,散降同用,對於痰濕素盛,復被風寒,肺氣壅塞之咳喘證尤為適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4:23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四、桑菊平肝湯處方:桑葉10克、菊花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黃芩10克、夏枯草20克、牡蠣30克、鉤藤15克、石決明30克、天麻15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飯後半小時溫服。


主治:高血壓頭痛、眩暈等。


方解:方中用桑葉、菊花甘苦微寒,輕清宣散,泄上擾之肝風;


黃芩苦寒,清肝膽之熱,據近代研究,此藥有降壓、鎮靜、解熱的作用;


生地涼血滋陰,除肝木血熱;


白芍養血斂陰、平肝緩痛,可治血虛肝旺之高血壓,更療肝陽上僭之頭暈目昏;


夏枯草泄熱,能散厥陰之鬱火,善治頭痛、目痛、眩暈;


牡蠣、石決明鹹寒質重,能益肝陰,潛浮陽;


鉤藤輕清透熱,平肝熄風;


天麻甘平,安眩熄風;


甘草調和諸藥而緩苦寒之性。


諸藥合用,以滋潛為主,兼予疏泄,使浮陽下潛,鬱熱得泄,則頭痛、眩暈自止。


加減運用:失眠、多夢加棗仁15克,夜交藤30克;


頭痛甚者加刺蒺藜15克,懷牛膝15克;


血壓偏高,倍用石決明以加強鎮潛之力;


心煩易怒加麥冬2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4:33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五、溫經止痛散處方:川烏90克、草烏90克、麻黃60克、乾薑60克、白芷60克、肉桂30克、細辛30克、羌活60克。


用法:以上諸藥共480克,置於鍋內,微火烘脆,共為細末,加60度白酒適量致藥物濕潤,做成藥餅趁熱敷貼於患部,至局部及全身發熱或微汗出為度;


或加60度白酒適量,炒熱,用紗布包裹做成藥枕或藥袋,置於患部,外以電吹風熱熨,使藥力直透肌腠筋骨;


或循經外熨,以局部覺熱為度;


或浸泡成藥酒揉擦患部至發熱為度。


主治:經久纏綿難愈之寒濕痹痛,頑固性頭痛,脘腹冷痛,骨質增生,全身關節拘攣疼痛,腰背胸脅痛,痛經,疝痛,扭傷,陰疽,癱瘓,痿證等一切寒邪所致之痛證,均有良效。


方解:方中用川烏草烏大辛大熱,能通十二經脈,純陽燥熱,其性溫通,走而不守,外通皮腠而除表寒,內達下元以溫痼冷,善祛表裏之風寒濕邪,專搜筋骨陰霾之邪氣;


麻黃辛溫,發汗解表,可散在表之寒邪,能通皮腠之血脈,主治頑麻冷痹;


細辛辛溫走竄,散風寒而止痹痛,治風寒濕邪所致之百節拘攣疼痛;


白芷、羌活辛溫散風止痛,取風能勝濕之義;


乾薑辛熱燥烈,溫中散寒,逐風燥濕除痹,善除臟腑經絡沉寒痼冷;


肉桂辛熱純陽之品,獨取其能溫、能行、能化痰飲,有散寒止痛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4:42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六、龍蛇夏馬膏處方:龍膽草100克、蛇泡草100克、夏枯草100克、馬齒莧100克。


用法:採集上藥四味新鮮者,洗淨泥砂,切碎搗爛如泥,做成1~2釐米厚藥餅,視病變部位大小敷貼於患部,每日2次,每次4~6小時。


每日更換新藥2次。


主治:一切陽實火熱之紅腫疼痛,疔毒癰腫,瘡癤丹毒,流火,風濕熱痹等症,未潰即散,已潰即消。


方解:四藥性味苦寒,均具強力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軟堅散結,瀉火涼血,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和廣譜抗菌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4:5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七、白冰膏處方:白附子、白芷各60克,冰片2克。


用法:上藥共研為極細末,乳缽內研至無聲為度,加入白甘油適量,調成糊狀裝瓶。


每日用少許搽面。


主治:雀斑、黃褐斑。


方解:方中用白附子解毒散結;


白芷祛風;


冰片清熱;


白甘油潤膚養顏。


三藥合用,共奏解毒散結,化瘀消斑之功。


一般堅持搽用1~15月後,效果較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5:0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八、艾參湯處方:陳艾100克、苦參、蒜泥、白礬、荊芥、薄荷、白芷、地膚、白鮮皮各60克,花椒30克。


以上10味藥物煎水洗患部,日三次。


主治:濕疹、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癢疹、風疹、瘙癢症、牛皮癬、銀屑病等。


方解:方中用陳艾、花椒、白礬、地膚、白鮮皮止癢、燥濕;


配以苦參、蒜泥清熱解毒;


荊芥、薄荷、白芷疏風清熱。


諸藥相伍,標本兼顧,效力突出,善治風濕癢疹,無一不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5:0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九、潤膚膏處方:鮮白芨30克、鮮桑皮30克、鮮豬板油30克、冰片1克。


用法:取上藥鮮者四味,置於清潔之石臼內,反復搗爛如泥,充分混合均勻,藥膏即成。


根據病損部位大小,用紗布包裹適量藥膏,棉線紮緊,反復揉搽患部,一日3~4次。


主治:由血虛風燥所致之手足皸裂皴口、肌膚甲錯、蛇皮癬、魚鱗癬等。


方解:白芨、桑皮斂瘡生肌收口;


豬脂潤膚斂瘡;


冰片解毒散風止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5:1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十、加味生脈飲處方:沙參30克、麥冬20克、五味8克、大力15克、桔梗10克、前胡15克、黃芩10克、冬花15克、杏仁10克、百合20克、知母12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用上藥1劑,放入砂罐內,分三次煎服。


每次摻水500毫升,煎15分鐘,煎至300毫升,成人每次溫服300毫升。


主治:氣陰兩虛,肺燥咽乾少痰之久咳。


方解:沙參、麥冬益氣養陰生津,潤肺止咳;


百合、知母清燥潤肺止咳;


大力、桔梗、杏仁、前胡宣肺利咽,止咳化痰;


冬花潤肺止咳化痰,寒熱虛實均宜;


五味收斂肺氣;


甘草調和諸藥。


本方十二味配伍合度,共奏養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


(羅永芬路紹祖編) 善調氣血和脾胃的臨床學家翟濟生 張玲張士賢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5:29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翟濟生老中醫係我國近代著名中醫學家施今墨老先生的優秀學生,本世紀30年代即以第一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於華北國醫學院。


翟氏行醫已60年,他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全面繼承了施今墨先生的學術思想和豐富的醫療經驗,並身體力行,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有所創新,處處體現出獨具匠心。


翟氏在臨床上熔冶各種有效的辨證方法於一爐,尤強調氣血辨證,在治療上注意和脾胃以調氣血,自成一家,對多種內、婦、兒科病證有卓越的療效,足堪效法。


翟氏主張中西結合,既繼承前人的優秀傳統,又吸收當代研究成果,尤其是現代西醫學研究中藥學的優秀成果,在自己的實踐中形成特色,這種治學的方法是頗值得我們玩味的。


編完本文,除了對翟氏的學術成就感到欽佩之外,我尤覺得翟氏對醫患之間關係的認識是翟氏為人為醫之道的精華,加上他對中醫學各種養生之道的繼承,均注重身體力行,故雖已85歲高齡仍老當益壯、思維敏捷,並仍60年如一日地為廣大患者不辭辛勞地奔走,自覺樂在其中,讀者應能從翟氏的楷模中受到應有的啟迪而受用終身。


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


———顏無《存學編?卷二?性理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5:40 | 只看該作者

翟濟生


男,現年85歲,山東省沂源縣人。


翟氏自幼家境貧寒,父母雙亡,靠個人奮發圖強,孜孜不倦,勤工儉學,於1927年考入山東醫專。


30年代初又考入華北國醫學院,以品學兼優取得第一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翟氏從醫60年,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成績卓著。


1992年開始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並被列為國家級名老中醫。


翟氏曾師承我國近代名醫、華北國醫學院院長施今墨老先生,受施老先生數十年耳提面命的教誨,深得其傳。


翟氏一生致力於施今墨先生學術思想和醫療經驗的繼承傳播和發揚光大的工作,現任施今墨醫藥學術研討中心理事長。


翟氏既繼承師傳,又善探索創新,在識病、治病、預防疾病上提出許多獨到見解,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施氏治胃十法和治咳八法,在心腦血管疾病上更是有新建樹。


他治學嚴謹,精勤不倦,85歲仍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在醫苑這片沃土上。


他曾參加編寫《施今墨臨床經驗集》、《論中醫改革的道路》等著作,撰寫論文10余篇,書寫帶教日誌近百篇。


他矢志發揚祖國醫學,對學生循循善誘,無私奉獻,誠朴可敬,有著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


他還利用時間參加臨床科研,先後與同仁堂藥研所開發了施今墨老先生的「抗老防衰」對藥的研治、研用工作,因有崇高的威望和信譽被同仁堂藥研所聘為顧問,並再次合作進行了臨床「牛黃清心丸」的療效判定工作,在中醫藥科研領域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近來再度與同仁堂合作開發「心腦爽」中成藥的研製工作。


翟氏主張辨證「以陰陽為總綱,以虛實、寒熱、表裏、氣血為目」,宣導治療內科疾病「以健脾和胃為先導」的理論,臨床擅於運用「氣血相關論」、「氣機升降論」辨識疾病根源,治以「溫通順補」、「調理氣血」等諸法。


在臨證用藥上以對藥、炭藥、溫補藥為特色,創立了專方治專病的「溫中養胃湯」、「溫胃制酸湯」治療萎縮性胃炎,「脫敏定喘湯」治療頑固性咳喘證,「甯心安神湯」治療功能性心律失常等。


他長年堅持在臨床第一線,與患者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並在為患者熱情服務的過程中,總結出各種患者心理治療的多種方法。


翟氏數十年苦心鑽研,精求古訓,並能博採眾長,推陳出新,還善於借鑒西醫的科學診療手段及現代醫學研究中醫中藥的新成果,發展中醫,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水準。


翟氏有中醫內科、婦科、兒科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經驗,尤以治療咳喘病、脾胃病、心腦血管疾病為專長,療效顯著,是一位經驗豐富、技藝卓絕、著名的臨床專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6:15:5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辨證重視以氣血理論為基礎中醫臨床強調辨證論治,常以八綱辨證為常論。


翟氏強調:「綱與目是主從關係,所謂『綱舉目張』,善張綱者引其綱,萬目俱張。


中醫辨證應以陰陽為綱,表裏、寒熱、虛實加上氣血為目。


重視氣血辨證是翟氏臨床辨證的特色。


氣血辨證古已有之。


古人謂:「人之一身皆受氣血之所循行。


氣主溫煦,血為濡潤。


氣由血載,血由氣運,兩者共同調節以維持人體陰陽平衡,這是氣血的正常生理過程。


氣血流暢與氣血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本條件,氣血辨證是治病中的必要環節,又是施治中的重要依據,翟氏對此十分重視。


他一生致力於氣血辨證的研究,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他認為「諸多疾病的病機中,常在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層次上影響到氣血的正常運行,不論是急性、慢性疾病,都可能造成氣血紊亂」。


張景岳曾說:「而凡病之為虛為實為熱為寒,至其變態莫可名狀,欲求其本則正一氣字足以盡之,蓋氣有不調之處即病本所在之處也。


明確指出氣為百病之源。


血的正常循行除了在氣的推動作用下,正常循行於脈管之中外,各臟腑的協調運動也很重要,肝藏氣脾統血,心主血脈,肺朝百脈。


如果任何一臟功能失調,都可導致血運的異常而致病。


氣血在生理上密切相關,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形成了氣血辨證的理論基礎。


辨證本身就是中醫臨床思維過程的方法論,是中醫的精髓,在幾千年的不斷發展中,中醫辨證的方法不斷完善。


翟氏以陰陽辨證以定病之屬性;


以臟腑辨證以定病位之所在;


以表裏虛實、寒熱氣血辨證以分析病之所由來。


這種新的思維方法以綱舉目,以目析病,層次分明,拓寬了臨床的治療思路,進而提高了臨床治療水準。


他特別重視氣血辨證的滲入,如對於臨床難治的慢性咳嗽,翟氏多辨為肺氣失宣,陰氣不足。


氣在人體氣機升降出入運動中佔有主導地位,氣機不暢,則影響肺氣推動布散之功能失常,陰氣虛損不能潤養肺衛,氣化失常,則升降失司,氣道失養受阻,肺氣上逆則咳嗽不止。


又如在慢性胃脘痛證中,翟氏認為「不通則痛」是由於臟腑氣機的鬱滯,寒則凝,日久則影響血絡通暢,「氣為血帥」,氣滯則血不行,根據「百病皆生於氣」的病機原理,胃脘痛的發生和發展,無非是氣機失調所致的氣滯血瘀或脾胃虛寒所致的氣虛血衰為致病的主要因素。


又如心腦血管之疾病,更突出了氣血辨證的理論,「心主血脈」是氣血運行之大主,因氣滯、寒凝於心,而心脈不通,血脈瘀阻,氣滯導致血瘀而誘發心痛。


《景岳全書》言:「凡人之氣血,猶源泉也,盛則流暢,少則瘀滯,故氣血不虛則不滯,虛則無有不滯。


提出氣血虛衰,氣機無力推動血液運行,則血行遲滯,形成瘀血,經脈不通,而腦失所養,常呈腦失神明之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4 17:33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