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39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09:0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七情致瘀:以怒思為多。


怒則氣逆,思則氣結,兩者均致氣機運行失和,鬱滯不通。


明龔廷賢《壽世保元》曰:「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瘀血既成,阻滯脈絡,而發痹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09:1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跌僕外傷:跌僕外傷形成瘀血,清沈金鼇《雜病源流犀燭?跌僕閃挫流源》對此論述較為確切。


其曰:「忽然閃挫,必氣為震,因所壅而凝集一處,氣凝則血亦凝矣」。


婁氏明確指出:「瘀血致病的病機,即因閃挫暴力,引起局部經絡組織損傷,血行不暢或血溢脈外,留滯局部,而致局部筋脈失養,抗禦外邪能力下降,風寒濕邪乘虛而入,加重脈絡閉阻,導致痹證。


臨床因外傷瘀血致痹者並不少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09: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飲食所傷:此為形成痰濁的重要原因。


多由暴飲暴食、恣食生冷、過食肥甘、飲酒過度等形成。


臟腑學說認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


由於暴飲暴食,如《素問?痹論》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恣食生冷、肥甘、傷陽助濕;


飲酒過度則濕熱內生。


脾胃損傷,濕邪困阻,水濕停聚,化為痰濁。


痰濁阻滯經脈,發為痹病。


如華佗《中藏經?五痹》曾曰:「血痹者,飲酒過多」,「肉痹者,飲食不節,膏粱肥美之所為也。


儘管痹病的病因可歸納為正虛、邪侵、瘀血(痰濁)三大因素,但其三者又有諸多具體原因所致,而這些具體原因則直接或間接地作為痹病的病因。


所以說,痹病的病因具體言之又相當復雜,其包括稟賦不足、久病大病之後、產後、勞逸過度、氣候異常、居處環境欠佳、起居不慎、七情、飲食、跌僕外傷等諸多因素,而綜之又不外虛、邪、瘀三者。


婁氏提出痹病的虛邪瘀病因說,言簡意賅,較全面、準確地概括了痹病的病因,使人們對痹病病因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貫穿於婁氏痹病臨床的全過程,對闡釋痹病病理,指導痹病預防和治療,有撥雲除障,提綱挈領之功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09:3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虛邪瘀病理說虛邪瘀作為痹病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於機體後,其孰輕孰重、先後緩急等不同,可引起機體發生不同的病理改變,而表現出不同的痹病證候。


以此解釋痹病發生、發展、傳化的機理,形成了婁氏的虛邪瘀病理說。


其具體內容如下:(一)發病機理1正虛是痹病發病的內在因素:在痹病的發病機理中,一般說正氣虧虛是發病的內因,起決定性作用。


當正氣虧虛之時,外來風寒濕熱之邪才可乘虛侵襲肢體,使經絡氣血閉阻不通,而發痹病。


對此前賢論述較多,如宋嚴用和《濟生方?痹》曰:「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正虛在痹病的發病機理中主要表現為四種情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09:4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營衛不和:《素問?痹論》曰:「榮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衛者,水穀之悍氣也,其氣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不與風寒濕氣合,故不為痹。


「逆其氣」即指破壞了其正常的運行規律和功能,也即營衛不和。


營衛不和,必致腠理疏鬆,藩籬不固。


如清林佩琴《類證治裁?痹症》曰:「諸病……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滯,久而成痹。


(2)氣血虧虛:漢張機《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曰:「少陰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氣血為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氣血虧虛,機體失於濡養,則抗邪、防禦、適應能力低下,外邪乘虛侵及,而發痹病。


當然,就痹病言,氣血虧虛所發痹病,是通過營衛衰弱反映出來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09:5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臟腑衰弱:主要責之肝、脾、腎三臟功能衰弱。


因肝主藏血,主筋;


腎藏精,主骨;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


若肝、脾、腎虛損,則肌肉筋骨失榮,而風寒濕熱之邪乘虛入侵,閉阻經絡氣血,痹病則生。


臨床上雖某一臟腑虛弱可致痹病,但較多的是臟腑之間相互影響,共虛為痹。


臟腑虛弱發痹的機理,乃氣血營衛之功能虛弱,防禦外邪能力低下,外邪乘虛入侵而致。


根據「至虛之處,便為受邪之處」的理論,其發病往往直接深入其所主的筋骨肌肉,或直接犯及臟腑,引起筋痹、骨痹、肌痹,或肝痹、腎痹、脾痹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0:0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陰陽失調:為臟腑、氣血、營衛等相互失調的概括。


其作為痹病的發病機理之一,常有陽盛、陰盛、陽虛、陰虛等。


陽盛,即陽熱亢盛,俗有「氣有餘便是火」、「無火不招風」說。


此易感熱邪,或感寒也易化熱,導致熱痹。


如清尤怡《金匱翼?熱痹》曰:「熱痹者,閉熱於內也……,臟腑經絡先有蓄熱,而復遇風寒氣客之,熱為寒鬱,氣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熱,則癖痹熱而悶也。


其他,陰盛多與外界寒濕之邪相召而發痹病;


陽虛必見衛陽虛弱而感外邪;


陰虛則陽亢,得痹易化熱傷津而成虛熱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0: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邪侵是痹病發病的重要條件:正邪是相對的,在強調正虛的同時,也不能否認在一定條件下,邪氣致痹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起主導作用。


臨證可見身體強壯之人,長期工作在高寒地區,則易得痹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0:2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不通」是痹病發病的病理關鍵:「不通」是指經絡氣血運行不利,甚則閉塞不通。


痹病始作主要為外邪侵襲所致:「風為六淫之首,風襲肌表,擾亂經氣,經氣盛滿,則壅而不通」;


寒為陰邪,《靈樞?經脈》曰:「寒氣入經而稽遲,澀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


濕為水氣所化,其性黏滯,易阻遏氣機,致經脈氣血不通;


火(熱)為陽邪,充斥經絡,傷津灼陰而脈絡不通。


臨證又往往諸邪「合而為痹」,所以痹病初起,以邪氣充斥閉阻經絡,「不通」為病理關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0:3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發展機理在痹病的發展過程中,其病理為「虛邪瘀」相互搏結,「不通」、「不榮」並見。


主要有四種情況。


1邪隨虛轉,證分寒熱:風寒濕熱之邪侵襲人體後,其寒熱的轉化,一般和體質的陰陽盛衰有關。


如《素問?痹論》曰:「痹……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其寒者,陽氣少,陰氣多,與病相益故寒也;


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


因此婁氏臨證常將痹病分為偏寒、偏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0:4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邪致瘀痰,相互搏擊,「不通」尤甚:痹病既得,風寒濕熱之邪充斥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日久瘀血痰濁內生,瘀痰為有形之邪,瘀痰又滯經絡,壅遏經氣,與邪相搏,致經絡氣血「不通」尤甚,臨床見痹病病情漸趨嚴重,疼痛、腫脹、重著加劇,甚則骨節屈伸不利,畸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0: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邪正交爭,因邪致虛,「不通」「不榮」並見:一般說既病之後,正氣尚能與邪抗爭。


邪正抗爭,可加重正氣損傷。


如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汗出而耗氣傷津;


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濕易傷脾,致氣血乏源,陽氣難展;


熱耗氣傷津動血;


瘀痰內阻,易局部失養,出現虛實夾雜證候。


實則「脈滿」而「不通」,虛則失養而「不榮」,故言「不通」、「不榮」互見。


臨證常見久痹不愈者,除肢體疼痛、腫脹、屈伸不利等症狀外,往往兼見倦乏無力,肌膚乾燥,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甚則肌痿等。


治療必須攻補兼施,通榮相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1:0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虛致瘀痰,相互為患,交結難解:痹病或因虛所致,或因痹久正虛,陽虛為必然,陽氣虧虛則經脈失於溫煦、鼓動,邪不得行,津不得布,津血停滯,為瘀為痰;


陰血虛則虛熱灼津,經脈失濡,血黏不流,為瘀為痰。


如清林佩琴《類證治裁?痹症》也曰痹久「必有濕痰敗血,瘀滯經絡」。


同樣,瘀痰又可進一步導致正虛。


在痹病的發展過程中,正因為虛、邪、瘀互致,「不通」、「不榮」並見,形成惡性循環,使痹病病理錯綜復雜。


此時治療上打不破這種惡性循環,痹病勢必向縱深發展,纏綿難愈,變證叢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1: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傳化機理痹病久痹不已,逐漸加重,則出現相應的傳變和演化。


其傳變和演化的依據,仍與虛邪瘀有關。


病理也不外「不通」、「不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1: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傳變機理:痹病臨床以肢體疼痛等症狀為主,但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也必然通過機體的連絡結構,及生命活動性物質的改變而影響整個機體。


在痹病的發展過程中,往往出現以經絡氣血為樞機的病理傳變,具體途徑有三條:一為五體間傳變。


痹久正虛,而由皮膚影響肌肉及血脈筋骨等。


如皮痹不已而成肉痹,肉痹不已而成脈痹,脈痹不已而成筋痹,筋痹不已而成骨痹。


二為表裡相傳。


如《素問?痹論》曰:「骨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腎;


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


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心;


肌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脾;


皮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肺。


三為臟腑間轉變。


如《素問?玉機真藏論》曰:「肺痹,發咳上氣。


弗治,肺即轉而行之肝,名曰肝痹。


以上傳變,為痹病向縱深發展,病多沉重,治療也難。


其中,五體痹轉變及臟者,形成五臟痹。


其由五體痹不已,而五臟精氣逆亂復「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氣」而成。


六腑痹病是在飲食不節,起居失宜,胃腸被傷的基礎上,風寒濕邪乘虛從各腑之俞穴侵入體內,成腑痹。


臨床上,肢體痹也可始終累及於肢體部位而不傳變,也可外邪直中,引起臟腑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1:3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演化機理:痹病,尤其頑痹後期,外邪已處於相對次要地位,病理已演化為以正虛或虛實夾雜,「不榮」或「不通」、「不榮」互見為主。


「不榮」為主者,因於久痹,精氣血津液虧損,皮肉脈筋骨及臟腑組織失於溫潤榮養(也存在瘀痰閉阻,新血不生之「不榮」)。


就臟而言,以脾、肝、腎虧損最為典型。


臨床可見痹病數年不愈,對氣候、環境變化反應敏感,肌肉關節酸疼無力,時輕時重,動則加劇,或見筋惕肉,肢體麻木,肌肉萎縮,面色白無華,心悸,氣短,自汗,食少便溏,或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關節屈伸不利,甚則痿廢。


「不通」、「不榮」並重,即本虛標實之證。


這裡「不通」乃頑痰死血及病邪膠結,深入筋骨,阻塞經絡而成。


同時,正虛無以溫養濡潤經絡,也致「不通」。


「不榮」主要因正氣大虧,組織失榮。


此兩者遠比發病、發展機理中的「不通」、「不榮」為重。


臨證多見於頑痹、骨痹、腎痹、鶴膝風等,以骨節腫大變形,身體羸弱為特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1:4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痹病主症辨析痹病患者,由於其感邪性質、正氣強弱、瘀(痰)之程度等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


婁氏依據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疼痛、重著、麻木、屈伸不利、關節腫脹變形、皮膚頑厚為痹病的主要症狀。


不同的病人之間,其臨床表現是千差萬別的。


上述主症並不是一概地都表現在所有病人身上,而且各個症狀在不同的病人身上表現的程度,先後順序也不同。


這些千差萬別的表現,是由不同的病因病理所決定的,這正是每個痹病病人個性特徵的表現。


不同表現的痹病病人,其治療用藥極不一致。


婁氏在分析痹病病人的主症,探討其與治療的關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有效地指導著痹病臨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1:5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疼痛疼痛為痹病最常見的症狀,可緣於多種原因。


其病理關鍵不外乎「不通」、「不榮」兩者。


「不通」為引起疼痛的基本病理。


金李杲《醫學發明》首先提出「不通則痛」。


就痹病而言,主要由於外邪或瘀(痰)凝結,阻滯經絡,氣血不得行散所致。


如外邪者:風善行數變,風入經絡,氣血逆亂不通而走竄痛;


寒主凝滯,寒客經絡,氣血收引凝結不通而冷痛、拘緊痛;


濕性黏滯趨下,濕滯經脈,經氣流行不通而肢體重著酸痛,下肢明顯;


暑熱急迫,熏灼經脈,鼓迫氣血,經氣壅塞不通而熱痛。


就瘀痰者:瘀為血凝,痰為濕聚,瘀痰阻絡,則見刺痛或沉重腫痛。


「不通則痛」多屬實證,痛多拒按,以脹痛、掣痛、刺痛為主。


因外邪者,多見於痹病初期;


因瘀(痰)者,多見於痹病中後期。


「不榮」即機體組織失於溫潤榮養。


「不榮則痛」《素問》有涉及,曰:「陰氣竭,陽氣入末,故卒然而痛」。


「不榮」所致的疼痛,可因氣血、陰陽、機體組織之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兼症。


但總以隱痛、鈍痛、酸痛、痛處喜按為主。


多為痹病的中後期,治療當以榮潤為主。


由於在痹病的病理變化中「不通」與「不榮」往往夾雜出現,相互為用,臨證遇疼痛者,必須辨清孰之為主。


「不通」為主者,當行宣通大法。


「不榮」為主者,當行扶正養榮,或通榮兼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2:0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重著重著,指患者自覺肢體沉重,酸困不適,若負重物,為痹病常見症狀,古有「體重」、「重墜如負千金」等。


導致肢體「重著」的病因病理主要為濕勝、腎虛兩種情況。


濕勝:《張氏醫通》曰:「身重多屬於濕。


濕有內、外之分。


外濕由涉水淋雨或感受霧露之氣,居處潮濕,濕侵肌膚而得;


內濕由脾運失常,津液失布,留滯局部而得。


濕為陰邪,其性重著黏膩,痹阻肢體經絡,則肢體「重著」。


腎虛:《素問》曰:「痹在於骨則重。


骨為機體的支架和運動的基礎。


腎主藏精、生髓,骨賴髓養。


腎精虧虛,骨失髓養,支撐無力,而患者肢體沉重。


臨床屬濕勝者,有頭重如裹、發熱惡寒、身痛等表證;


或有納呆、倦怠乏力等脾虛證。


屬腎虛者,以腰膝重困為主,見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無力等。


當然,濕勝、腎虛也可相互為患,引發「腎著」等證。


對痹病患者以重著症狀明顯者,應細辨其因,隨證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6:12:1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麻木麻木在痹病中較多出現,但常常兼有疼痛,是其有別於它病的關鍵。


麻:是感覺異常,即「非癢非痛,肌肉之內,如千萬小蟲亂行,或遍身淫淫如蟲行有聲之狀,按之不止,搔之甚,有如麻之狀」。


木:是肌膚感覺若失,「木不癢不痛,自己肌肉如他人肌肉,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之厚」。


《醫學入門》曰:「蓋麻猶之痹,雖不知痛癢,尚覺氣微流行……木則唯不知痛癢,氣亦不覺流動也。


痹病出現麻木的病因病理:①氣虛失運。


氣虛則行血無力,外衛不固,易招外邪,邪擾正虛,經脈肌肉失養而成。


正如《蘭室秘藏》曰:「如繩縛之久,釋之覺麻木而不敢動,良久則自已,以此驗之……乃氣不行。


②血虛不榮。


血虛則經脈空虛,皮毛肌肉失養。


如《醫學原理》曰:「有因血虛無以榮養筋肉,以致經隧澀而作麻木者。


③風濕痹阻。


風濕之邪客於肌表經絡,氣血受阻,肌膚失養而成麻木。


如《宣明論方》曰:「痹乃風寒濕三氣相合……或走注四肢,皮膚不仁。


④瘀(痰)痹阻。


瘀(痰)留於經隧、關節、肌肉,阻遏氣血,不通而或麻或木。


如《張氏醫通》言:「麻則屬痰、屬虛,木則全屬濕痰死血。


臨床根據兼證,辨別不難。


對痹病患者出現麻木或以麻木為主要臨床表現者,應先辨明是氣虛失運,或血虛不榮,或風濕痹阻,瘀(痰)阻滯所致。


不同病因病理機制引起的麻木,其臨床治則,方藥選用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2 18:45 , Processed in 0.2968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