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7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7:3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症見:兩脅疼痛,脅下瘀積(肝脾腫大),觸痛明顯,腹大如鼓,腹水量多,全身浮腫,飲 食不進,牙齦出血,小便不利,舌質暗淡,脈弦而澀。


診斷:西醫為肝硬化失代償期,中醫辨證屬虛瘀交錯,血瘀肝硬,脾腎兩虛,水津不化。


治以培補脾腎,祛瘀化症,利水消腫。


基本處方:淫羊藿20克、仙茅20克、女貞子20克、黃耆20克、鱉甲30克、丹參2 0克、莪朮9克、大腹皮20克、豬茯苓各20克、澤瀉20克、白茅根30克。


水煎服。


並加服「舒肝消積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


連續服藥3個月,腹脹腹水消除,衄血已止,諸症悉減,肝功能已接近正常。


以後在此方基礎上加減繼續服藥半年,於1989年3月6日化驗,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為 弱陽性外,肝功能、蛋白電泳、血小板計數已完全恢復正常,脾臟回縮,諸症悉除,患者自覺無任何不適,並 能堅持上班。


隨訪兩年,患者仍斷續服中藥,但病情穩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7:4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該患者為肝硬化失代償期,按周氏治療肝病經驗,中醫辨證應屬虛瘀症積型。


其腹水形成一由脾腎兩虛,腎虛不化,脾虛不運而致水液瀦留,此因虛而致;


一由肝失條達,氣滯血瘀,血不歸經,津液外滲而成腹水,即所謂「血不利則為水」,此又 由瘀所致。


虛與瘀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終於導致症情復雜,險象叢生的危急重症。


所以周氏對該患者的治療仍遵循「全面兼顧,整體調節」的宗旨,採取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予培補脾腎、祛瘀化症、利水消腫之品。


方中黨參、白朮、黃耆、淫羊藿、仙茅、女貞子、五味子等扶正培元,以補益脾腎,根據實 驗提示,此類藥有利於血漿蛋白的提高,可促使肝細胞功能恢復,此為扶正之一面;


以丹參、莪朮、鱉甲、大腹皮、豬茯苓、澤瀉、白茅根等行氣祛瘀、通脈利水,此又為祛邪 之一面。


再配合服用周氏所研製的「舒肝消積丸」,諸藥配合,相得益彰,起到攻邪而不傷正,補虛 而不戀邪的效果。


從本病例的治療可以看出周氏治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腹水,始終掌握攻補兼施的原則。


重用培元補虛,補益脾腎之品,以增強機體抗邪能力,恢復肝功能,即所謂「扶正以祛邪」 。


對活血祛瘀藥物的運用,周氏善於輕重藥物並用。


以當歸、丹參、赤芍、延胡索等輕緩藥物為常用之品。


還常輔以三棱、莪朮等重品以破血祛瘀、磨削症積,以增強化症消積效果。


祛瘀藥與行氣利水藥同用,這又是周氏治療各型肝硬化腹水所常遵循的用藥準則。


故上方在大隊利水藥中佐一味行氣藥大腹皮,更能起到通利水道,消除水腫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7:5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冠心病治驗韓某某,女,62歲,1988年8月22日初診。


患者自訴1986年初,心前區經常發悶、憋氣、喜長歎,去某醫院作心電圖檢查,診為「 冠心病」。


以後病情逐漸加重,每遇勞累、情緒激動或飲食不節時均可誘發,發作時,除胸悶加重外, 還伴有陣發性心前區疼痛,有時向左腋下放射,出汗,不能活動,發作時間可持續數分鐘。


服用硝酸甘油片可獲暫時緩解,但不能根治。


近日來發作較為頻繁,伴失眠、心悸、疲乏無力,血壓時有偏高。


查患者形體較胖,顏面略白光白,語言低微,手心微汗,脈細弦略滑,苔薄白,質淡略暗。


諸症合參,證屬氣虛、陽虛,寒凝氣滯,痰濁內生,血脈瘀阻。


治以宣陽通痹,理氣活血。


以自擬的心痹一號加減:瓜蔞9克、半夏9克、赤芍15克、川芎9克、丹參20克、紅花 9克、鬱金15克、降香6克、桂枝6克、生山楂20克、澤瀉9克、黃耆20克、淫羊藿15克、三七粉3 克(沖服)、延胡索20克。


水煎服,連服10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8:0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89年9月2日,二診。


服藥後,自感胸悶、憋氣明顯減輕,心前區疼痛的程度和頻率均減。


但活動後仍有氣短,心悸感覺。


自汗、大便乾,苔脈如前。


治療:原方去澤瀉,加郁李仁20克、酒軍6克,繼服一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8:1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89年9月9日,三診。


自訴胸悶、憋氣已消除,勞累後心前區時有疼痛,但一過即逝,大便已通暢。


治療:上方去酒軍,繼服一個月。


半年後隨訪,除勞累後稍感氣短外,諸證皆除,心前區疼痛再未發作。


為了鞏固療效,患者仍間斷服用原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8:2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冠心病」屬中醫「胸痹」範疇。


根據周氏經驗,本病基本病機多為本虛標實。


該患者表現心悸,氣短,心前區疼痛,動則加重,並伴神疲乏力,易汗,脈沉細等,皆為氣 虛、陽虛之證。


氣虛不運則血脈瘀滯,心脈痹阻;


心陽不振,脾陽不運則寒凝血瘀、痰濁內生。


可見痰濁與瘀血皆為在本虛基礎上產生的標實。


痰濁和瘀血閉塞心脈,不通則痛,從而產生心前區悶痛不適。


故治療時,周氏採取心痹一號為基本方,加減化裁,以達標本兼顧,通補兼施,綜合治療之 目的。


方中重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品赤芍、丹參、川芎、紅花、鬱金、延胡索、三七粉等,以 冀達到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狀態。


本病例所用活血藥物量大力專,可見周氏對冠心病的治療,是非常重視活血化瘀藥物的作用 的。


方中瓜蔞與半夏同用,目的是通調肺氣,祛痰化濁,以希進一步改善肺循環,提高心肺功能 。


這也是周氏治療冠心病重視心肺氣血並重治療原則的具體體現。


根據冠心病「本虛標實」「氣虛血瘀」的病理共性,方中以益氣健脾補腎之黃耆、淫羊藿, 以及通陽溫經之桂枝、沉香,以達扶正培本、散寒止痛之目的。


上方諸藥配伍合理,針對性強,所以能切中病情,取得良好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9:0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痹證治驗刁某某,女,61歲。


1990年6月17日初診。


自訴患「類風濕性關節炎」10餘年。


每因勞累或遇寒冷後均可誘發,每次發作後服中藥數劑可緩解。


兩個月前,因不慎感邪,諸證又起。


全身關節疼痛,腰部和兩膝關節處尤甚,活動受限。


夜寐時輾轉反側,腿腳無處放,影響睡眠。


伴畏寒、乏力、納差。


曾在其他醫院服中藥10餘付,無明顯效果。


觀其處方,主要以耆桂五物湯加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之品。


檢查:年老體弱、形體消瘦、背部微駝。


兩手指關節均有不同程度之變形,曲伸不利,且有壓痛。


脈沉細、苔薄白、質淡。


諸證合參,當屬痹證後期,氣血已虧,腎精不足,氣血失和,閉阻不通。


治以益氣養血,補腎溫陽。


佐以疏風祛濕,活血通絡。


處方:桂枝9克、黃耆20克、當歸9克、丹參20克、雞血藤20克、延胡索20克、制 附片9克、桑枝20克、羌獨活各9克、細辛4克、黨參20克、炒白朮20克、川斷20克、巴戟天20克 、熟地9克、全蟲10克。


水煎服。


連服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9:1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7月24日二診。


訴服藥後,諸證較前好轉。


關節痛,腰痛均減輕,夜寐能安。


納食較差,原方加砂仁9克、焦三仙各9克,繼服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9: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8月1日三診。


諸證明顯減輕。


關節粗大變形雖無明顯改變,但已無壓痛,活動也能自如。


囑其以原方繼服一個月,以鞏固療效。


〔評析〕根據周氏經驗,臨床上痹證分為二大類,一類是風、寒、濕三種外邪合而侵襲人體 所致之「風寒濕痹」;


一類是濕熱留滯關節而致之「熱痹」。


本例當屬風寒濕痹。


但由於患者病史已達10餘年,久病傷氣,氣血雙虛,且年事已高,腎精已虧,故臨床表現 為本虛標實、以本虛為主的證候特點。


全身關節疼痛,是由於外邪久羈,營衛氣血阻滯不通。


諸關節變形,乃因久病及腎、精虧骨無所充盈,骨質疏鬆、破壞或增生而致。


腰膝酸困、畏寒乏力、納差,皆為虛羸不足之證。


患者日前服耆桂五物湯雖屬對證,但因疏於補腎、強筋壯骨之品,故效不明顯。


周氏以益氣養血、補腎溫陽治本為主,兼疏風祛濕、活血通絡、溫陽散寒止痛為原則,在耆 桂五物湯益氣、養血、和營基礎上,重用川斷、巴戟天、熟地等補腎填精;


以制附片助陽散寒、辛通開閉;


更加全蟲搜風通絡。


如此,諸藥配合,相輔相成,使營衛和調,氣血疏通,關節通利,而終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5:59:5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肝病辨治芻言余所言之肝病,乃指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條達所致之脅脘脹痛,脅下症 積,腹脹腹水,食積食滯,飲食減少,面色黧黑,身體虛羸諸症。


此概屬中醫之脅痛、症積、鼓脹等疾病範圍,係西醫肝臟系統慢性疾病。


慢性肝病,多表現肝強脾弱,邪實正虛,虛實夾雜之特點。


診治中,必須辨析確當,掌握要領。


脅痛,脅下症積,多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脾腫大等。


肝失疏泄條達,致氣滯血瘀、脅下症積(肝腫大),此為邪實,予以攻補兼施之法,始為切 當。


對此,古人早有明訓。


《內經》云:「因其重而減之」、「堅者削之」、「血實宜決之」。


李中梓謂:「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張潔古亦謂:「養正積自消。


脅下症塊,肝脾腫大,為血瘀而成積,必予舒肝理氣、祛瘀削堅,乃治此病之重要原則。


但在祛瘀泄實的基礎上,亦要兼顧正氣,輔以健脾益氣、調養氣血之品,以增強機體的抗邪 能力,即所謂「扶正以祛邪」,這又是中醫治肝病必須從整體出發所應遵循的治療方法。


舒肝理氣宜用柴胡、香附、鬱金、枳殼;


養血柔肝宜用當歸、白芍、枸杞、沙參;


祛瘀削堅宜用丹參、延胡索、三棱、莪朮、鱉甲、牡蠣;


健脾益氣宜用黃耆、台參、白朮、雲苓、雞內金、砂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0:5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956年,余曾治侯某,男,43歲。


於1956年3月間自覺右脅下疼痛,經東北某醫院檢查,診為慢性肝炎疑似合併肝癌,家 人為此苦惱,患者又拒絕一切檢查。


要求中醫治療。


余診時,見患者形體消瘦,面色黧黑,兩脅脹悶疼痛,右脅為甚,觸之有症塊(肝脾腫大約 肋下四橫指,質硬),脘腹月真脹,納食不佳,體倦神疲,舌質暗淡,脈沉弦。


余認為,證屬肝鬱日久,氣血瘀滯,積聚不散而為症,形消體倦乃氣血虧損之象。


擬調肝化症、補脾益氣、攻補兼施之法。


處方:柴胡9克、炒白芍20克、丹參20克、鬱金15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黨參 9克、炒白朮9克、黃耆20克、三棱9克、莪朮9克、鱉甲20克、砂仁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服藥10餘劑,症狀好轉。


後又在此基礎上加減化裁,又連續服藥30餘劑,身體逐漸恢復,諸症亦隨之消失,經檢查 肝腫大已縮至肋下二指,質較前變軟,脾已摸不到,西醫各項化驗均正常。


以後又服中藥數十劑。


兩年後隨訪,情況良好。


鼓脹一病,亦屬慢性肝病範圍。


《內經》云:「鼓脹何如?


……腹脹身皆大,大與腹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鼓脹命名,是形容腹脹如鼓,腹皮繃急。


而這裡腹脹又兼見「色蒼黃,腹筋起」之徵,這說明此腹脹的發生,非純因氣滯,還兼有血 瘀、積水等綜合因素形成。


色蒼黃,腹筋起,狀似蜘蛛(腹壁靜脈曲張),為血瘀;


腹脹如鼓,為氣滯、水停所致;


色黃為脾土衰敗之徵。


此病後世亦有稱之為蠱脹。


一般多見於肝硬化、血吸蟲等疾病所出現的腹水體徵,是肝功能進行性惡化的結果。


可以看出,此病亦表現出邪實正虛的特點,血瘀肝硬,腹水瀦留,此為邪實;


肝木乘脾,脾虛失運,此為正虛。


故治療此病,亦宜調肝祛瘀,補脾利水,採用攻補兼施的原則。


《金匱要略》曰:「血不利則為水。


此說明肝病所致腹水,除脾虛不運的原因外,還由肝失疏泄條達,氣血瘀滯,血不循經,津 液外滲,水液瀦留而成。


因此治療肝硬化腹水,除補脾利水外,還須通過活血祛瘀,消除血脈瘀滯,以達到利水消腫 的目的。


這就是《內經》所謂「去菀陳」的治療原則。


可見活血祛瘀法,不僅對消除肝硬變血瘀有利,而且亦可起到通脈利水的作用。


行氣祛瘀之藥如前所述,其健脾利水之品可用五皮飲、台參、白朮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1:3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972年曾治趙某,男,48歲。


患慢性肝炎已8餘年,近年來腹部脹滿,日漸腹大,西醫診為肝硬化腹水,曾住院治療服用 利尿劑,繼則抽腹水二次,其腹大不減。


苦於無術,轉請中醫邀余為診。


診見,腹大如箕,臍眼外突,青筋暴露,臂、頸、胸等處均見蜘蛛痣,面色黧黑,輕度浮腫 ,脘痞納呆,泛惡欲嘔,呼吸氣促,疲倦乏力,形體瘦削,兩脅脹痛,可觸到症塊(肝腫大約季肋下二橫指, 質硬;


脾腫大約四橫指)。


尿少而赤,舌苔黃糙膩,舌質暗淡有瘀斑,脈沉弦。


證係肝失條達,血瘀成症,肝強脾弱,血不利則為水,脾陽虛則濕聚,水不去而瀦留於內, 故有腹水之患。


治宜舒肝化瘀,補脾利水,攻補兼施,標本同治。


處方:柴胡9克、當歸9克、炒白芍20克、丹參20克、鬱金15克、三棱9克、莪朮9 克、香附9克、黨參9克、炒白朮9克、大腹皮20克、豬苓15克、茯苓皮15克、澤瀉15克、白茅根2 0克。


水煎服。


服藥10劑,小便增多,腹圍漸減,知饑能食。


在此基礎上加減化裁,又連服20餘劑,諸症悉退,肝功能亦恢復正常。


根據余40多年的臨床經驗,治療慢性肝炎,針對邪實正虛的特點,要始終掌握攻補兼施的 治療原則。


在活血祛瘀方面,我通常是輕重藥物並用,以當歸、白芍、丹參、鬱金、延胡索等輕緩藥物 為常用之品,還輔以三棱、莪朮等重品以破血祛瘀,磨削症積,如此以增強化症消積的效果。


祛瘀藥與行氣利水藥同用,這又是我治療肝硬化腹水所常遵循的用藥準則,往往收到滿意的 效果。


從整體著眼,兼顧正氣,培補脾氣,這是中醫治療肝病所獨具特點的治療原則,它既可以起 到攻邪而不傷正、補虛而不戀邪的效果,又可增強機體的抗邪能力,達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1:5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諸氣鬱,皆屬於肺」之辨析凡是由於氣病引起的呼吸喘急,胸部痞悶之證,都屬於 肺病範圍。


肺的病機何以多表現肺氣不利?


是因肺司呼吸,而主一身之氣。


如《素問?六節藏象論》謂「肺者氣之本」,《素問?調經論》謂「肺藏氣」,後世醫家謂「 肺者氣之本,肺氣降則諸氣皆降」。


可見,肺氣以降為順。


所以,在臨床上,肺的病變,主要表現肺氣不利而引起肺氣上逆與鬱滯的病理反應。


肺氣上逆則呼吸喘急;


肺氣鬱滯則胸部痞悶。


不論喘急與痞悶,均是肺失肅降所致,所以在治療上,均應以降肺利氣為主,肺氣降則諸氣 皆降。


故凡降肺之藥皆利氣,而利氣之藥皆降肺,就是這個道理。


在臨床上,肺氣不利所表現的病證,不外虛實兩端。


肺氣實引起的喘急、痞悶,其病機為肺氣有餘,氣滯痰壅,肺失肅降。


其症狀特點,表現痰涎壅盛,呼吸粗迫,咳聲有力,病程短,是其鑒別要點。


肺氣虛引起的喘急,痞悶,其病機為肺氣不足,肅降無力,腎失納攝。


其症狀特點,表現呼吸氣短,氣息不續,咳聲低微,病程長,是其鑒別要點。


故凡屬肺病,不論肺虛、肺實,均可導致肺氣不利而出現喘急、痞悶的症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2:0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在治療上,總的來講,不能離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治療原則。


但須知道,因肺的病變不論肺虛、肺實均應考慮肺氣不利這一病理特點。


因此,治療上凡屬肺的病變,均應考慮降肺利氣的治療原則,這是不容忽視的。


所以,肺實所致的咳喘、痞悶,固當以降肺利氣、開洩氣機為主;


即屬肺虛所致的咳喘、痞悶,亦應在補肺的基礎上,佐以利肺調氣之品。


只有補中有利,補利兼施,才有利於肺氣的通調和降,消除咳喘、痞悶的症狀。


所以在臨床上,肺虛的病證,很少純虛,多表現虛實夾雜或虛中夾實。


比如肺陽虛所致的咳喘,肺陽虛是本,而肺陽虛所致之寒飲不化,痰濁阻滯,是邪實為標。


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


因此,在治療上,既要考慮其虛補肺益氣溫陽以治其本,又要考慮佐以蠲飲化痰利肺之品以 治其標,這樣標本兼治,補利兼施,才能增強治療效果。


這既有利於緩解病情,消除咳喘症狀,收到短期效果;


而又有利於扶正培本,恢復肺陽,鞏固長期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2:2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崩漏小議血熱、氣虛、血瘀三者往往是崩漏最基本、最重要的機理。


熱者清之,虛者補之,瘀者消之,是其基本法則。


血熱堤決,迫血妄行,則宜清熱、涼血、止血之品如生地、熟軍炭、鹽知柏、益母草、生側 柏、生地榆、大小薊等,此多見於月經過多,經行超前,白帶夾血等。


中虛氣陷,衝任不固,勢必成崩。


當以補氣為主。


參、耆為必需之要藥,佐以升舉固澀,升其下陷,澀其氣血下脫也。


以補中益氣湯加赤石脂、禹餘糧之類。


方中應重用參、耆。


有瘀血阻其新血、積而成崩者,則宜用化瘀之中有止血、止血之中有化瘀,如雞血藤、益母 草、三七之類。


以達到祛瘀不傷正、止血不留瘀。


診斷血瘀一般以有無小腹痛為主要依據。


臨床上最常見的崩漏證,要算是西醫所謂的「功能性子宮出血」了。


該病往往因卵巢功能失調引起子宮內膜不正常反應,以致出現月經週期縮短,經期延長,經 量過多,體倦乏力,面色白光白等症。


多屬「中虛氣陷型」。


治療當以補脾固腎,益氣攝血為主。


常用歸脾湯加減治之。


處方示例:黨參15克、炒白朮9克、黃耆20克、熟地15克、益母草20克、烏賊骨3 0克、川斷15克、補骨脂20克、五味子20克、阿膠珠9克、艾葉炭9克、陳棕炭9克、側柏炭9克、仙 鶴草20克。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2:3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談胃與腎的關係腎為先天之本,陰陽水火之宅,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之腐熟水穀,化生氣血津液,須賴腎陽的溫煦、生化與腎陰的濡潤、滋養作用。


而腎中所藏的精氣,亦有賴水穀精微的不斷補充與化育。


因此,在生理上,腎與脾胃有著先天與後天的關係,兩者相互資助,相互促進,以維持人體 的生命活動。


在發生病變時,亦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脾為濕土、喜燥惡濕,胃為燥土、喜潤惡燥。


單從腎與胃的關係看,主要表現在水液代謝與陰液的滋生濡潤上。


腎陰乃一身陰液之源,胃之所以能維持其濡潤不燥之特性,須賴腎陰以滋之。


而腎為胃之關,腎中陰液又來源於胃。


水飲入胃,歷經三焦,下達於腎,腎才得蒸水化氣,內寄水火。


因此在臨床上,凡屬津液乾燥、陰津不足的病證,皆與胃腎有關。


《素問?宣明五氣論》謂「腎惡燥」,後人謂「胃為燥土」,就是說兩臟的病變多從燥化,而 且有著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關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3:2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般來講,肺胃津虧,其證轉輕,腎陰虧損,病情較重。


常見外感邪熱入裡,傷津化燥,輕者表現肺胃津虧,症見口燥咽乾、渴飲、燥咳、苔黃燥等 。


治以甘寒滋潤之品,如麥門冬、沙參、石斛等。


方用益胃湯。


重者熱邪深入下焦,耗陰劫液,腎陰虧涸,症見口燥咽乾,唇焦齒槁,舌質乾絳等,治以鹹 寒增液之品,如阿膠、生地、元參、龜板、鱉甲等。


方用三甲復脈湯。


可見,胃與腎的關係失調,主要表現陰虛不滋,化燥傷陰。


但在臨床上,實際是關係肺、胃、腎三臟。


一般謂上燥則咳,屬肺燥,中燥則渴,屬胃燥,下燥則結,屬腎燥。


但也須知道,三者的燥證所見,雖有先後輕重之分,但往往相互影響,交錯混雜。


如口燥咽乾,既可見於胃津不足,亦可見於腎陰虧涸。


因此在治療上,往往考慮輕重藥並用,甘寒潤胃、鹹寒滋腎相互配合運用,這樣既可起到杜 漸防變之效果,又可體現中醫綜合兼顧的組方原則。


另外也應知道,潤胃滋腎方法的運用,其範圍是很廣泛的,不論外感熱證,內傷勞熱都可應 用。


運用得當,效如桴鼓。


當然有時也要同其他方法配合應用,始為得當。


余曾治金某某,1989年因罹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入院。


當時病人高燒,體溫40℃以上,經連續輸血4300ml、化療等效果不顯。


已下病危通知。


家屬邀余會診。


症見:體溫40℃,面色白光白,兩顴泛紅,精神委頓,神識恍惚,語言低微,口腔有多處 黏膜潰瘍,皮膚有散在血斑。


訴口乾口渴不欲飲,心悸氣短,眩暈。


腰膝酸軟,乏力不支。


舌質淡紅而乾,苔黃糙,脈細數。


中醫辨證,證係氣血虛損,復感外邪,邪熱熾盛,灼陰劫液。


當內外合治、滋腎益胃,以滋化源;


益氣養血、清解祛邪。


處方:生地30克、元參20克、阿膠9克(烊化)、龜板30克、沙參15克、麥門冬9 克、太子參20克、黃耆30克、山萸肉30克、枸杞15克、丹參15克、雞血藤20克、銀花20克、連 翹15克、板藍根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青蒿9克。


水煎服,日服三次。


連續服藥3劑,感染控制,壯熱已退。


但仍有低熱。


顯然是邪熱雖退,陰津未復,陰不濟陽,餘熱遺留。


治以滋腎益胃,調養氣血。


處方:生地20克、元參15克、龜板30克、阿膠9克(烊化)、沙參20克、石斛20 克、太子參20克、黃耆20克、枸杞15克、山萸肉20克、女貞子15克、丹參20克、雞血藤20克、 青蒿9克、地骨皮9克、大棗10枚。


水煎,日服三次。


連續服藥20劑,體溫恢復正常,諸證好轉。


以後的治療,針對氣血兩虛,突出培補脾腎,調養氣血,兼顧甘咸滋潤。


在上方基礎上,隨證加減。


另外,以人參研粉吞服,早晚二次,每次各服15克。


3個月後,血象基本正常,出院在家堅持服中藥治療,一年後隨訪,病情穩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3:4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經驗方一、消症利水湯組成:柴胡9克、茵陳20克、丹參20克、莪朮15克、黨參15 克、炒白朮20克、炙黃耆20克、淫羊藿20克、醋鱉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豬茯苓各 20克、澤瀉20克、白茅根20克。


劑型:湯劑。


用法:每日服1劑。


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一小時,浸透後煎煮二次。


第一次煎沸後改文火煎30分鐘,第二次煎沸後改文火煎20分鐘,然後將二次所煎藥液混 勻,總量以500ml為宜。


分三次服完,時間為早、中、晚飯後20分鐘到半小時溫服。


連服10劑可停藥一天。


3個月為一療程。


適應證:由於本方具有培補脾腎,祛瘀化症,利水消腫之功效,故可適用於肝硬化代償失調 所出現的水腫、鼓脹、肝脾腫大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3:5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培元生血浸膏組成:黨參20克、黃耆20克、黃精20克、淫羊藿20克、補骨脂2 0克、巴戟天20克、山萸肉20克、枸杞20克、女貞子20克、丹參15克、雞血藤20克、五味子15 克、龜板30克、鹿角膠9克、熟地20克、紫河車一具。


劑型:浸膏或湯劑。


用法:上藥紫河車、龜板、鹿角膠粉碎成小塊,以酒浸泡後提取濃縮成浸膏,其他藥物水煎 後過濾濃縮成浸膏。


混合兩種浸膏製成。


口服,一次8克,一日三次,飯後服,或遵醫囑。


3個月為一療程。


1個月進行觀察。


適應證:由於本方具有溫陽益氣、補腎填精、養血和營、大補氣血之功能,故適用於各種原 因引起的貧血。


包括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化療或放療後骨髓抑制引起的貧 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以及大病之後引起的身體虛羸、氣血虛損不足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6:04: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舒膽消炎衝劑組成:柴胡30克、茵陳50克、敗醬草30克、生軍12克、金錢草3 0克、青皮30克、檳榔30克、鬱金30克、延胡索30克、赤芍30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枳 實20克、雞內金20克、使君子肉30克、梔子20克。


劑型:衝劑。


用法:上藥混勻,共為粗末,水煎濃縮,製成浸膏顆粒衝劑。


口服,一次8克,一日二次,早晚飯後服。


或遵醫囑。


適應證:由於本方具有消炎、利膽、退黃、化石、排石、驅蛔等功效,故適用於急慢性膽囊 炎、膽結石、膽道蛔蟲、黃疸(包括膽道梗阻性黃疸、黃疸型肝炎)。


(李俊輝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9 17:09 , Processed in 0.68750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