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發作期】
首當「清熱化痰,控制感染」周氏認為,急性發作期一般指痰熱壅肺型。
多由感受外邪,而使痰濕化熱,痰熱壅肺所致。
也即西醫所謂「感染」。
可見「痰濕化熱」是感染的重要標誌,也是肺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
他指出:感染常是肺心病急性發作的誘因。
心肺功能不全,多由感染激發或加重。
因此,感染、肺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是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的三大基本矛盾,其中尤以感染
為主要。
按急則治標的原則,此時當以清熱解毒、控制肺部感染為主。
如果肺部感染能夠有效控制,則心肺功能也能隨之好轉。
說明控制感染是急性發作期的治療關鍵。
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應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以排痰為主。
痰出不利,感染難以控制,因此,使痰排出通暢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環節。
當然,排痰、止咳、平喘之法,不論急慢性肺心病,都是必然要用的治療原則,但是也要根
據病情的寒熱、虛實、輕重、緩急、主次、先後等化裁適宜,用藥得當。
根據周氏的經驗,排痰之法應在辨證的基礎上,較大劑量應用千金葦莖湯,對痰液的排出大
有助益。
痰多不易排出,可應用大隊利肺、化痰、平喘之品,如半夏、杏仁、桑皮、紫菀、冬花、白
前等,以利痰液通暢排出。
若痰少而黏稠,咯出不易,亦可酌加甘寒苦潤,潤燥化痰之品,如沙參、麥門冬、知母等,
可使痰液增加,由稠變稀,容易咳出。
也可用單味藥竹瀝水20~30毫升,日二次,猴棗散06克,日2~3次,對喉中痰涎
壅盛者有良效。
另外,清熱解毒之法,亦是控制感染所必用。
西醫抗生素仍以青鏈黴素為首選,而中藥則多用銀花、連翹、蒲公英、魚腥草、大青葉、敗
醬草、黃芩等。
它們具有較強的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可根據病情選用。
須知,肺心病既是本虛標實,因而即使在急性發作期以瀉實治標為主時,也不要忽視治本的
原則。
應在清熱解毒的基礎上,輔以培補脾腎之品,如太子參、黃耆、五味子、淫羊藿等。
同時,因肺心病急性發作,必然具有嚴重的血脈瘀滯證候,因此也要輔以活血通脈之品,以
促進血液迴圈,如當歸、丹參、地龍、鬱金、赤芍等。
根據以上臨證思路和遣方用藥原則,周氏製定了急性發作期常用基本處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