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注金匱要略】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6:38 | 只看該作者

十九條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朮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6:50 | 只看該作者

麻黃加朮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七十個去皮尖)白朮(四兩)甘草(一兩炙)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渣。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天地當五六月時。地氣上浮。階潮礎潤。不得天氣泄而為雨。則燥蒸鬱冒者。濕之象也。


天地之燥蒸鬱冒解於雨。與人身之煩疼解於汗。其理同也。


外火攻之。


則經絡關節之濕。因火逼而內入於臟腑矣。


此洒物之濕聚於下。蒸物之氣浮於上之義也。


主麻黃加朮湯者。濕氣能塞毛竅。


故濕家每皆無汗。用麻黃者。所以疏衛表之云翳也。


桂枝善行營氣。得東方風木之正。所謂風以燥之也。


五臟惟肺最惡濕。且其臟與皮毛相合。


故皮毛受濕。肺管先為之不利。加杏仁者。所以通肺竅也。


白朮性溫。與甘草同用。則善理脾胃土氣。土得甘溫。 則蒸濕於上而為汗。此治外濕之正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7:0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條


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於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


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7:13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方


麻黃(半兩去節湯泡)杏仁(十個去皮尖炒)薏苡仁(半兩)甘草(一兩炙) 上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煮八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 病者。即濕病也。


一身盡疼、發熱。詳已見。日晡為陽明經氣之旺時。有自振以推濕出表之勢。而濕邪不受其驅逐。遂相持於太陽陽明之界。


故劇也。


風濕三句。見本篇五條注。主麻杏薏甘湯者。甘草屬土。為內主脾胃。 外主肌肉之藥。以之為君。蓋欲其由脾胃以達肌肉之意。薏苡甘溫。善燥中土。且趁甘草浮緩之性。則能從下從裡。而熏蒸其濕於在上在表也。


杏仁通利肺竅。以引其機。為薏甘熏蒸之接應。麻黃發越毛孔。以開滯郁之障。譬之驅賊。薏甘為內室之傳呼。


杏仁為中途之援引。麻黃直開大門以放其去路耳。與前條麻黃加朮湯同意。特其制之大小略殊。並少桂枝一層症候而已。上條曰濕家。則為病既久。非小劑可愈者。


故大其制。此條曰病者。則其濕尚淺。


故不必用大劑。以過傷其氣。且麻黃加泡。杏仁加炒。止用其輕清之氣。而已足矣。


又本條較前條。多日晡而劇一症。日晡而劇。為肌肉當王時。而有自振之氣。則營分尚未受濕。


故不必用桂枝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7:27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一條


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7:42 | 只看該作者

防己黃湯方


防己(一兩)黃(一兩一分去蘆)白朮(七錢半)甘草(一兩) 上銼麻豆大。每抄五錢匕。生薑四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黃半兩。 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氣上衝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三分。服後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後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瘥。 此條。病則雙名風濕。症則頗似單風。湯意卻又全治單濕。仲景心細如發。學人透得此關。則入木三分矣。


蓋汗出當風。是汗郁於風而成濕。


如上條所云。


故曰風濕。則風濕之病。濕為本而風為標矣。


夫郁濕化熱。濕熱與虛陽相並於外。


故脈見浮。虛陽外並。則陰無健主。而坤呈地象。


故身重。脈浮身重。系虛陽為濕熱熏蒸。


故汗出。汗出。則毛竅疏洞。


故惡風也。


濕家必由汗解。汗出而濕自去者。常也。


今脈浮、身重、惡寒如故。則知汗出。 為虛陽自越。而濕邪自在也。


濕邪自在。


故主防術甘草以燥之。


虛陽自越。


故君黃以斂之耳。雙言風濕者。 兼及其標也。


脈症頗似單風者。得標之病也。


單治濕邪者。專責其本也。


按四分為一兩。一分當是二錢半。 方中黃一兩一分。為一兩二錢五分也。


方後加減之三分。即正方白朮之七錢半。以銖數計之。


一分得六銖。古人以二十四銖為一兩也。


後仿此。五錢匕。謂以一錢之匕首。五抄其藥也。


喘為濕邪傷肺。而肺竅不利之應。


故加麻黃以發之。


胃不和者。濕氣滯脾。能使胃中脹。或雷鳴溏泄之類。芍藥酸斂。下行入臟。能引防術溫燥之性。下入脾中。使之溫中以燥土。


故加之。


氣上衝者。胸中陽氣虛餒。而下氣乘上之應。桂枝甘溫。 能填胸分之陽。


故加之。


細辛辛溫而香細。善達下焦氣分。寒能召濕。陳寒者必積濕。加此者。亦猶加芍藥之義也。


如蟲行。言上身。


如冰。言下體。坐被繞被。總以溫暖為熏蒸去濕之法耳。微汗瘥。當兼小便言。蓋腰上之濕解於汗。腰下之濕解於小便利。


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7:57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二條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若(傷寒論多其人二字)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傷寒論多枝字)加白朮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8:11 | 只看該作者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附子(三枚炮去皮切八片)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傷寒作水六升。煮二升。以後方諸藥減半之水數計之。


則此方之三升一升。恐為錯誤。當從傷寒為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48:25 | 只看該作者

白朮附子湯方


白朮(二兩)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兩炙)生薑(一兩半切)大棗(六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一服覺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即是術附並走皮中。逐水氣。未得除故耳。 此條頭一症。系風寒兼濕。第二症。系單寒兼濕。然俱在太陽經表。而不干腑臟者也。


身體指軀殼而言。煩疼為熱因。以風為陽熱。寒濕二邪。俱能化熱故也。


陽主健用。濕主沉滯。陽虛而濕邪中之。


沉滯而失其健用。


故不能轉側也。


不嘔者。內無寒也。


不渴者。裡無熱也。


蓋謂傷寒至八九日。已過六七日自愈之期。即宜見表邪入裡之候。乃外不見解。裡不見傳。加之脈浮為在表。浮而且虛。則虛從浮斷。是為表無陽氣。更兼澀脈。澀為濕診。明系表陽虛微。不能送邪出表。以致濕與風寒相搏。


故日久不解。而亦不傳也。


是則表陽虛微。為病之本。風寒與濕。為病之標。


故君附子至三枚者。一以溫陽。一以散寒。一以驅濕也。


加於桂枝湯中者。桂枝行營衛之氣。風從汗解。而寒濕亦與之俱去矣。


獨去芍藥者。以為在經表。不欲其酸斂也。


下文三句。緊頂傷寒八九日六句。猶言前症具而脈既如此之人。若大便堅硬。又為寒燥津液。


如水凍冰之象。平脈所謂陰結者。是也。


小便自利。為肺與小腸。氣微而不能提守之應。桂枝行津泄氣。


故去之。


白朮苦溫。能滋脾胃肌肉之陽液。 以消客濕。


故加之。


冒者。軀殼浮虛散大之貌。詳傷寒注。減諸藥於前方之半者。前方注意在汗。猶之以風雨解潮濕。利於疏爽。


故大其制。此方注意在濕。猶之以旭日解寒濕。義取熏蒸。


故半其制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1:14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三條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 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1:27 | 只看該作者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二兩炙)附子(二枚泡去皮)白朮(二兩)桂枝(四兩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一本有解能食汗出五字)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此條當重看風字。症則以汗出惡風為主。蓋以風為本。而濕為標者也。


故方意君桂枝者。一則取其行營衛之汗以解風。隨便令其領術附以解濕也。


濕流關節而能化熱。風又為陽熱之邪。兩熱相持於骨節。


故煩疼也。


風火之性。以動而張。


故掣痛。風濕鼓滿於骨節之上下。


故不得屈伸。並不可近也。


風邪疏衛表。


故汗出。濕邪滯肺竅。


故短氣。小便不利者。風濕以熱相得。而氣機浮壅也。


惡風者。汗出表疏。畏風所襲也。


表疏惡風。


故不欲去衣。微腫者。風濕阻其經氣之應。此因風為重。


故於甘草術附。溫脾燥濕之外。不得不尊桂枝以解其風濕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1:40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條


太陽中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 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數下之。


則淋甚。 即下條所云中熱是也。


人身之陽氣。托根於命門。分光於臟腑。各從其本經。而熏蒸於在上在外。乃於皮腠之間。與太陽之氣。匯成一片。而包裹於軀殼之表。是為衛氣。衛氣周密。不特以陽拒陰。寒邪不能入。即熱邪亦不能入者。裡氣充。而外氣不敢犯故也。


此條是臟腑之陽虛。而衛氣衰薄。


故邪得以熱傷其表氣也。


熱傷其表氣。


故發熱。衛氣衰薄而受傷。


故惡寒也。


陽主輕清。陽虛而且見傷。


故身重。疼痛者。熱邪逼其經氣。 而不得上浮外鼓之應。夫太陽之脈宜浮。夏月之脈宜洪。今見弦細芤遲。弦細為減。減者瘦削之義。是陽氣之不能充其脈體也。


遲為在臟。是臟陽氣微。


故不能健應於脈至也。


芤者。無陰之診。陽生於陰。明系陰精短少。而熱之邪充之。


故以芤見。陽氣因之而弱。


故以弦細與遲同見也。


太陽外主皮毛。內通小便。小便已。則膀胱氣空。而皮毛之氣。爭赴空處。


故洒洒然毛聳也。


手足、為陽氣之充。陽虛且病。


故不能貫於四末。而逆冷也。


勞則神浮。神者火也。


火浮。


故身熱。口開者。虛陽為邪所逼。有下陷而不能收攝其唇口之象。板齒為督脈之所入處。督脈兩界於太陽。而與之為合。太陽傷。


故督脈熱於所入而燥也。


發汗。則陽益虛。


故惡寒甚。 溫針。則外火與邪相襯。


故熱甚。數下之。


則氣機奪於後陰。而膀胱之治化不能傳送。且邪因虛下沉。


故淋甚者也。


本經不列方。以鄙意擬之。


炙甘草湯滋陰以實其芤。合四逆湯扶陽以益其弦細與遲之脈。陰陽充暢。邪或解於自汗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1:53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五條


太陽中熱者。是也。


汗出惡寒。身熱而渴也。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2:06 | 只看該作者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石膏(一斤碎)知母(二兩)甘草(二兩)人參(三兩)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熱在內。


故蒸其液出而為汗。又逼其陰出而惡寒也。


身熱者。熱外蒸皮腠之應。渴者。熱內鑠陰津之應。此系太陽陰精短少。而大熱傷其津液之症。


故主白虎。以救大熱。白虎加參。以救大熱所傷之津液耳。湯意見傷寒本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2:18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六條


太陽中。身熱。疼重。而脈微弱。此以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2:30 | 只看該作者

一物瓜蒂湯方


瓜蒂(二十個銼) 以水一升。煮五合。去滓。頓服。 此亦陽虛、而熱傷氣之症也。


身熱。為太陽中之本症。疼重。即下文水行皮中之候。蓋疼為熱因。重為濕因。濕熱相搏。


故疼重也。


微弱為陽虛之診。若陽氣充足。邪不能相犯。即或犯之。


便於渴飲涼水中。送為汗解矣。


豈有身熱疼重之症乎。


今以脈微弱審之。


則知身熱疼重。始以陽虛而受熱於前。復以陽虛而不能運涼水於後之應。


故直斷之曰。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主瓜蒂湯者。瓜蒂苦寒。苦則能令胃系急而不下。寒則能拒熱之邪內侵。且此藥善涌。涌則開提陽氣。能使微弱之脈自振。將水氣運為自汗。而身熱疼重。俱可盡解。是去行水之權。只用一涌以提其陽氣、而已足矣。


其言一物者。不欲以余藥牽制其性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2:44 | 只看該作者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論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


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時。


如寒無寒。


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痢。


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 其脈微數。每溺時頭疼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時頭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頭眩者。三十日愈。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始見。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後見者。各隨症治之。


百合病者。宗氣血脈。百不合之病也。


以百不合之病。而合之以百合。以藥名病。猶云柴胡症。桂枝症之義。


故曰百合病也。


百脈者。百骸之血脈。就上中下三焦而言。一宗者。一身之宗氣。就心肺之夾空而言。然氣主乎血。血抱乎氣。嘗有夫唱婦隨。君令臣供之妙。若陰血一傷。則其氣自為渙散。而氣血失合一之用。


故悉致其病也。


是則氣原無病。所病者。惟是血不足以副之。


故見夫若無家。君幾失國之象。下文欲食、欲臥、欲行、欲飲食、或有美時。及無寒無熱等。一半、俱陽氣未病之候。而不能食、不能臥、不能行、或飲食有不用。而且食聞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2:56 | 只看該作者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及如熱等。一半症候。俱陰不能為陽以贊厥成耳。默默。神機以失依而有消阻之狀。口苦者。陽浮於上也。


小便赤者。陽陷於下也。


藥不對症。


故不能治。蓋行諸藥者。以脾胃之陰陽相得。然後能使之內走臟腑。外達經表耳。今陽有餘而弛。陰不足而縱。陽弛。


故得陽藥則劇吐。陰縱。


故得陰藥則劇利也。


如有神靈。指預知暗識之類。蓋陰不能宅陽。而魂離神蕩。往往有在家而預知行人之至。靜臥而潛通竊議之言者是也。


此條神機不守。為百合病之最重者。俗解頂上文之得藥吐痢為言。則謬甚矣。


身形如和者。陽氣無病之應。脈微數者。 陰血干熱之應。陰短陽長之人。每當溺時。則膀胱一空。而陰氣下流。其陽熱愈浮於上。


故頭痛六十日。為六氣轉換之候。五行之鬼氣。滿則必移。而平氣接之。


是為子制其鬼也。


故期其愈。若頭不痛。但淅然及溺快。而但頭眩者。其陰虛陽浮之候。遞減而愈期亦各較速也。


其症。統指欲食至頭眩等症而言。未病而見。謂不因他病而自成百合病者。即下文第五條百合地黃湯症是也。


病四五日三項。謂不論新舊。先因他病而致虛陰氣以成此病。即下文二條之百合知母湯。三條之百合滑石代赭湯。四條之百合雞子黃湯等症是也。


或有問余者曰。子何以知此症之陽氣無病。但病陰虛而陽自渙散也耶。答曰。以本篇方意知之。


諸方中用藥。 俱就上中下而峻補其陰。至於氣分。但用百合一味以招來收攝之而已矣。


見諸方下。客首肯而去。 百合病見於發汗後者。百合知母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3:09 | 只看該作者

百合知母湯方


百合(七枚劈)知母(三兩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後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百合病發汗後者。猶言發汗之後。因而成百合病也。


發汗。則心肺之陰液大傷。而上焦神氣。有懶散不完之象。


故見首條諸症。知母滋陰清熱。善走肝腎。肝為心之母。腎為肺之子。合子母而兩補心肺之陰精。然後以形象心肺。瓣瓣朝宗之百合。收攝其神氣而抱攏之。


則知母滋陰以調百脈。百合斂陽以歸一宗。針鋒逼對矣。


先必別煎者。各完其性也。


然後合和者。相與有成也。


煎用泉水者。取其上泛而流長。蓋上泛之性歸宗。流長之性貫脈也。


百合病見於下之後者。滑石代赭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2 23:53:21 | 只看該作者

滑石代赭湯方


百合(七枚劈)滑石(三兩、碎綿裹)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碎、綿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渣。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 取一升。去渣。後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溫服。 百合病下之後者。猶言因下後而成百合病也。


下後。則脾與肝腎之津液大傷。而下焦神氣有懶散不完之象。


故見首條種種等症也。


滑石甘寒鎮重。甘能聚氣。寒能養陰。鎮重。則能令招攝神氣之百合。下斂三陰散亡之氣。分別水穀。又其治下後之余事也。


下後。必多陰氣上逆。


故加代赭以鎮之耳。 百合病見於吐之後者。百合雞子黃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42 , Processed in 0.29687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