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注金匱要略】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8:12:38 | 只看該作者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大黃(三兩)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甘草(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此表熱日久不解。熱傷胃液。以致內實之腹滿也。


言病腹滿之人。發熱已十日不解。則津液熱傷。是症已可據。其脈浮而且數。夫浮為在表。以應發熱。數為在腑。以應胃熱。是脈又可據。飲食如故。則所進不少。是水穀又可據。其腹滿之為胃實無疑。然因發熱十日所致。且其脈尚浮數。則又不得遺表熱。而單攻腹滿。是宜主厚朴枳黃三物。援承氣湯之例。攻症之腹滿。並責其脈之數。桂甘薑棗四物。援桂枝湯之例。解症之發熱。並責其脈之浮也。


於承氣去芒硝者。因飲食如故。則知胃為經表之移熱。而非邪入中土之候。


故不使鹹寒者損胃陽也。


於桂枝去芍藥者。因已有厚朴之降。大黃之沉。少留其走表之性。


故不使酸斂者。過牽其發散也。


嘔者。下氣上逆。半夏降逆。


故加之。


下利無積滯。而腹滿又為虛痞矣。


大黃傷胃陽。能令虛痞益甚。


故去之。


胃陽虛寒。則下陰上塞。


故腹為之虛滿。生薑能填胸中胃中之陽。排降陰逆以消滿。


故寒多者加之。


曰寒多者加至半斤。則原方之桂甘薑棗。不但解表。並亦填其中氣。而助下運之機者乎。


仲景之方。真常山之蛇也。


此承六條中寒喜欠。清涕出。發熱等句。而言其變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8:14:24 | 只看該作者

十條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中去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8:15:32 | 只看該作者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粳米(半升)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此承七條中寒下利而言。


故直接此人肚中寒。而曰腹中寒氣也。


陰陽相搏。


故雷鳴。寒邪凝斂。


故切痛。胸為太陽之部。脅為少陽之部。實邪上凌陽位。


故逆滿也。


嘔吐者。胃中陽氣。為寒所逼。而有欲遁之象。夫腹為陽明之署。雷鳴切痛。以及嘔吐。是其本症。合胸脅而並見逆滿。則太少二陽之署。幾幾乎有陰寒蔽塞之勢矣。


故主附子之大熱。交於守中之甘草。溫胃之粳米。而引至陽明之腹。蓋以扶陽者勝陰也。


然後以大棗填上焦。半夏瀉陰氣。而胸脅自平。嘔吐自止矣。


七條曰中寒。其人下利。以裡虛也。


蓋先以裡虛。遂中寒而下利。 後以下利。遂寒逆而裡益虛。


故見種種之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8:17:01 | 只看該作者

十一條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8:57:39 | 只看該作者

厚朴三物湯方


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內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 此及下條。當從上文作一節。蓋腹中寒氣之症治。上文已完。此又因上文之症。旁及風寒入腹而化熱者。與下卷十六篇吐衄門病患面無血色一條同例。金匱之省筆。多用此法。細讀前後三條之文氣自見。言下利裡虛。固宜大溫大補如彼。若雷鳴等症全具。其人痛而便閉者。則又以氣不下通。而實熱之邪勢由上逆。


故見種種急切之候也。


厚朴降氣。枳實泄氣。大黃下氣。則閉者下通。而諸症自息。豈止痛止云乎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3:05 | 只看該作者

十二條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


當下之。


宜大柴胡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3:17 | 只看該作者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半夏(半斤洗)黃芩(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大黃(一兩) 枳實(四枚)芍藥(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以一升三服計之。


則再煎下。 當有取三升三字。) 若雷鳴等前症具。而按其心下滿痛。心下為胃之應。按之滿痛。是有形之積聚在胃。


故為內實而當下之也。


但不主大小承氣。及調胃等湯。而獨任大柴者。以前症之胸脅逆滿。及嘔吐等候。系陽明腑實。因而溢出少陽之部者居多。


故以柴半黃芩為主。降少陽部署之逆。所以治脅滿。並止其嘔吐也。


以薑棗填太陽部署之氣。使下焦不得上犯。所以治胸滿。並止其雷鳴切痛也。


然後以大黃之寒下。枳實之消散。總托於酸斂之芍藥。而並力下趨耳。此豈大小承氣及調胃等湯所能勝任者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3:26 | 只看該作者

十三條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


宜大承氣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3:38 | 只看該作者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芒硝(三合)枳實(五枚炙)厚朴(半斤去皮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一二沸。 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腹滿時減。以陽氣有起伏。陽起則陰伏。


故其滿有時或減。此為虛痞。若腹滿晝夜並不減動。及些小減去而不足言減。猶曰算不得減。此為胃脘漸下漸實之應。


故與腹滿不減者同。宜大承下之而無疑也。


李注大謬。 方論見傷寒注本方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3:50 | 只看該作者

十四條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大建中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4:10 | 只看該作者

大建中湯方


人參(二兩)乾薑(四兩)蜀椒(二合炒去汗)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此亦口鼻及腹臍所中之寒也。


寒從皮毛經絡襲入。則先見表症。


如頭痛、惡寒、發熱等類。而後入裡。或止病表而不入裡者亦有之。


詳傷寒論中。寒從口、鼻、腹、臍襲入。則先見裡症。


如腹滿、嘔痛、下利等類。而後出表。或止病裡而不及出表。遂致不救者比比也。


條中曰心胸中大寒云云。備言裡症而不及表症一語。


故知為口鼻及腹臍所中之寒。而未及出表者也。


痛嘔當指胃脘而言。寒氣切責陽位。


故痛。胃陽不能自安。


故嘔。中土虛寒。失運飲化食之用。


故不能飲食也。


腹中寒冷之氣。上衝胸分。言病者之自覺也。


陰陽相搏。腹皮鼓起。出見如有頭足之狀。言旁人之可外見也。


陰寒之邪。上則抬高陽氣。而令陽位逼側。


故上痛不可觸近。下則直入少腹。而與濁陰凝冱。


故下痛不可觸近也。


夫心胸中大寒。與上下痛而不可觸近。由於腹中寒氣。上充下滿之外。而其余氣。猶見之於外鼓。而至皮起如有頭足。則中焦脾胃之真陽虛極。


故令陰寒上肆下橫如此。 是不得不大建其中氣。而以扶陽者勝陰矣。


誠以乾薑、蜀椒。大辛大溫。大辛散寒。大溫聚氣。加之甘平峻補之人參。充滿薑椒之性。而鼓動之。


然後以米汁所成之甘膠。微火煎配以為使。蓋取米扶胃氣。甘守中宮。遂覺辛甘溫暖之神。融成一片。化工春氣。其與惟王建中。妖氛自息者。同功合德。此仲景命名之深意也。


至其湯後曰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又曰當一日食糜。溫覆之。


經曰。大氣一轉。其氣乃散。所中之寒。其意欲如服桂枝湯之法。將解於陽回之自汗乎。


若但云恐中寒挾食。


故飲粥食糜。恐感寒復寒。


故令溫覆。則猶得其淺而未得其深者也。


門人問曰。


如法服大建中而不得自汗。所中之寒。將何所解散乎。


並何變症耶。答曰。此問亦不可少。夫臟腑與經絡相通。口鼻及腹臍所感之寒。脾胃先受之。


及中焦陽氣一轉。則內邪托出經絡。 且從陽氣之化。而發為表熱者。常也。


此條之症。因中氣虛微。不能載出。


故不一見表症。服大建中而解於自汗。中氣大振。一箭透重鎧之力也。


倘服此而不汗。


如強努之末。不穿魯縞。將內症消。而發為表熱。變桂枝加附子湯。或麻附細辛湯等症居多。否則不發表熱。脾家實。腐穢當自去。解於自下利者。亦十之一二也。


本門是論腹滿。每條當尋腹滿處。腹中寒上衝。及上下痛而不可觸近。俱有腹滿在內。不可不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4:21 | 只看該作者

十五條


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


以溫藥下之。


宜大黃附子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4:36 | 只看該作者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炮)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裡。進一服。 此從首條不滿、必便難。兩疼痛。此虛寒從上衝等句。而申言之也。


人身之心胸。即天之太虛。其兩脅、即天之四垂也。


心胸之真陽充滿。有如日光暄赫。陰氛自化。不特太虛清明高遠。即天之四垂。云消翳淨。古詩晴川歷歷漢陽樹。頗能道出神境。復何胸滿脅滿之病乎。


惟如首條趺陽脈微弦。微則陽光失德。弦則地氣冒明。


故曰法當腹滿者。嵐浮氛起。直上以塞太虛之象也。


否則、微為干健不施。弦為坤順失正。


故曰不滿必便難。兩疼痛者。云斜氣橫。旁分以陰四垂之象也。


知此。則首節與本條。及各條之症。其病機偏正高下。可會其全神矣。


蓋謂五臟中。惟肝居至陰之下。其性陰寒善逆。本臟中陽神秉政。則沖和調暢。


故動則主生。而化則為道。若其臟真之陽自虛。則陰寒之性。上逆而為禍矣。


陽明之氣虛。從胃外而上犯胃脘。則為腹滿等症。 少陽之氣虛。從膈旁而斜穿兩。則為脅滿等症。太陽之氣虛。從胃外而上侵宗氣。則為胸滿等症。夫腹滿胸滿。除實症用下外。


凡下寒上衝者。已立附子粳米。及大建中之法。其少陽之氣虛。因而旁穿兩。以致脅下偏痛。並膈氣微而不能傳送。先見便難。後則氣浮於上而發表熱。其脈緊弦。緊則為寒為痛。弦則主肝主逆。緊從弦斷。則寒而致痛者。由於肝臟陰寒之氣上逆可知。


故曰寒也。


因便難而蒸為表熱者。宜下之以通其便難之氣。則經絡之熱可解。膈氣微而招陰臟之寒逆者。宜溫之而填其上焦之氣。則逆痛可下。溫藥下之。


兩不相背矣。


蓋大黃之苦寒。與附子、細辛之辛熱相偶。膈氣喜附子、細辛之溫。卻暗得大黃以下瀉其逆滿。賊陰親大黃之性。卻誤吞附子、細辛而自化其陰翳。譬之帝王。德禮相成。恩威並濟。譬之天地。春雷不怒。 伏雨長生之道也。


至其煎法服法。另開生面。與尋常略不相同。尋常利藥。必先煎大黃以為主。而後入諸藥。 使隨其攻下之性。此獨同煎。其不注意用下。一也。


尋常作三服者。多曰日三服。此獨令如人行四五裡。即進一服。其罔顧慮並力峻下二也。


蓋以首節便難二字。不過因陽微不能傳送。而難於便。與內實便閉者不同。 又此方以溫藥牽製大黃之性。而不十分寒下故耳。門人曰。夫子以本文為申言首條之症。本文雖無便難字樣。然以脅下偏痛及發熱二症。便公然下以溫藥。其為申說首條似矣。


但首條言脈曰趺陽微弦。此條雖亦言弦。卻曰緊弦。而並不言微。恐作承首條之語。或失之牽強耶。抑其中另有奧旨乎。


答曰。首條兼言主虛。


故曰微弦。此條單言客實。


故曰緊弦。且微弦。尚有主在。緊弦。則客代主人矣。


由微而進於緊。即奧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4:50 | 只看該作者

十六條


寒氣厥逆。赤丸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5:06 | 只看該作者

赤丸方


茯苓(四兩)半夏(四兩洗)烏頭(二兩炮)細辛(一兩) 上六味。末之。


內真朱為色。煉蜜丸如麻子大。先飲食。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


以知為度。(方內止四味。其曰右六味。則六字為四字之訛耶。抑本方失去二味耶、愚竊傷寒直中厥陰及少陰諸方之意而擬補之。


或可加乾薑桂枝乎。


蓋乾薑散寒愈厥。桂枝通陽、止逆故也。


敢存此以質高明。) 厥。謂寒戰。


如頭振齒介及渾身筋惕之類。此出於肝。肝中陽氣自虛。又或為外寒所逼。微陽深伏至陰之下。 而逆陰自動。譬之嚴冬。真陽在泉。日光陰晦。陰風忽起鳴條走葉之象。


故厥還者必發熱。以陽氣伏而必起。 陽起則陰伏也。


厥不還者死。陽絕不能自還。


故主死耳。四逆者。四肢逆冷。輕則在脛腕。重則至肘膝。此起於胃。胃中飲食所生之精悍。由脾肺而貫手足之四末者為順。胃為客寒所中。或肝腎之賊陰犯之。


或停食貯飲等類。皆能使胃系塞。而其陽自伏。不能外貫手足而逆冷。


故曰逆也。


若各因其邪而分別治之。


令胃中之精悍一通則愈。此厥逆之所由分也。


然厥症必兼四逆。以肝木之陰邪。能賊胃氣。


故言厥者。必曰厥逆。四逆之重症。亦有見厥者。以胃陽自虛而見伏。遂下招肝木之外侮。


故言逆者。亦間曰四逆而厥云。要之因厥而逆。則重在厥。厥愈而逆自通。因逆而厥。則重在逆。逆通而厥亦自愈。然則成氏謂厥甚於逆。自是定論。王履乞乞議之。


真盲人觀劇。而妄述於婦人女子之前也。


蓋謂肝腎之虛寒上衝。而真陽下伏。因寒戰及頭振齒介等症而厥。遂致木邪乘土。又趺陽負於少陰。而胃氣中阻不貫手足而逆。此責在肝腎之虛寒。


故當以治厥為本。厥而致逆。不必責陽明之胃。前所謂厥溫而逆自通也。


赤丸溫下焦之陽。其主之也。


不亦宜乎。


烏頭為隔年之老陽。較附子之性頗緩。而為下行旁行之品。且附子側子。俱其所生。老陽之氣堅定。性緩。則不致水火相激。而厥逆愈張。下行旁行。則直達肝腎。附側為其所生。則又能通臟真之氣。而生之長之矣。


陰氣上逆。寒飲必升。


故用茯苓淡滲之。


且即從小便而下瀉其逆也。


半夏降上焦之逆。細辛通經絡之陽。


故用以為佐焉。


真朱、即水銀所燒之朱而不雜假者。水銀為至陰之類。燒以為朱。則色紅性重。取直走下焦而通陽氣。


故內此以為色焉。


酒性溫而通經。蓋溫以愈厥。通經以愈逆。


故以之為下藥之使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5:18 | 只看該作者

十七條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5:36 | 只看該作者

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二升。煎令水氣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再服。不可一日再服。 腹痛。指臍之上下而言。即下文繞臍痛是也。


脈弦而緊。就下文衛氣不行。不欲飲食觀之。


當單指陽明。不概六部而言。以腹痛屬陽明病。


故就其部位診之。


是知篇首趺陽二字。一直貫至終篇也。


弦從浮見。緊從按得。 故以而字斷之。


且下文言緊。即曰沉緊者此也。


疝者。氣病也。


五臟俱有之。


然腎為水臟。肝居至陰之下。


故二臟病此者獨多。夫陰臟貴陽氣。陽腑重陰津。此陰陽各喜配偶之性情。倘本臟之真陽自虛。則陰氣與客寒外濕。兩相暗召。而伏結於杳冥。若他臟及別腑之陽氣各勝。則如太平之世。非無匪類。而潛蹤鄉曲。不為民害。倘陽明之氣虛。則如本條之症。而入犯中州。


故腹臍為病。少陽之氣虛。則如次條之症。而旁據兩輔。


故脅下為病。太陽之氣虛。則如三條之症。從腹及脅。而又外侵邊鄙。


故為手足不仁。及身體疼痛等症。甚至陰氣上浮陽位。留連不去。變成假熱。


如四條之脈症。不下其寒。幾幾乎有懷宗流寇之禍矣。


故其字從山。山之為物。陽上實而陰下虛。其卦為艮。陰下連而陽上斷。其變為澤。


故晴明之候。清泉白石。艮止於覆盂。而陰晦之時。冷霧寒云。兌張而吐氣。此古人命名為疝。而從山之意也。


仲景謂腹痛之人。診其陽明之脈。舉之見弦。而按之得緊。弦為肝脈。又為氣削之應。夫衛氣者。陽明腑中穀氣所化之精悍為之也。


今見肝脈。是土受木邪。 其氣削弱。不能行其精悍。而出為衛氣。可知。


故即當惡寒。緊為病脈。亦為寒診。是雖應腹中之痛。而寒氣在胃。則胃陽之不能化物。又可知。


故不欲飲食也。


蓋胃中正氣略勝。則陰臟之邪下伏。胃中正氣略負。則陰臟之邪復起。


故邪正相搏者。是寒疝之所以為病也。


胃當臍之內。


故其症繞臍而痛。以下又從邪正相搏句而申言之。


蓋正勝。則有時不發。若發。則陰邪上乘。而虛陽上遁。


故白汗出。肝腎之逆陰起。而胃陽中伏。不但不行衛氣而惡寒。且手足厥冷而逆矣。


其脈沉緊。沉為在裡。沉緊為在裡之臟氣陰寒。大烏頭煎。其可已乎。


以老陽堅定之性。用甘緩之蜜。熬以為煎。而盡去其水氣。不特柔以濟剛。恐水氣易滲。蓋欲其留連胃中。獨扶陽明之意也。


白汗。諸經無此名。江浙鄉語呼大汗為白浮汗。道家黑白者。陰陽之別名。亦太極之圖象也。


意者。黑滿而白虧。其陰盛而格陽上浮之謂乎。


錄此備考。亦禮失而求諸野之意云爾。愚謂白與自頗形似。 白汗者或自汗之訛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5:49 | 只看該作者

十八條


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6:03 | 只看該作者

當歸生薑羊肉湯方


當歸(三兩)生薑(五兩)羊肉(一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成一斤。痛多而嘔者。加橘皮二兩。白朮一兩。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痛。詳已見。少陽之氣虛。疝氣從腹而旁穿兩脅。以致脅痛。並脹滿而裡氣急切者。皆陽位不受陰邪之應。羊肉甘溫補氣。為胃家之所喜。佐以辛溫之生薑。不特功能散寒。且溫胃而提其氣以溫肺。然後使以苦溫氣重之當歸。從胸注脅。蓋又領肺金之暖氣。以達肝膽之鄉。因而遂消其寒疝者也。


疝雖陰臟之邪。然必合客寒以為內結上衝之勢。寒多。謂客寒獨重也。


生薑既能溫臟陰而使下消。尤能散客寒而使外出。本方之外。加至十一兩者。其亦通陽氣以資自汗。而驅客寒外散乎。


疝氣逆甚。則痛多而嘔。橘皮香細而氣散。 味辛而性溫。為走肝消逆之品。


故加之。


凡逆甚者必由膈虛。白朮填上焦之空。


故亦加之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06:16 | 只看該作者

十九條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9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