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注金匱要略】

 關閉 [複製鏈接]
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4:49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甘草(三兩炙)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五味子(半升) 乾薑(三兩)半夏(半升)細辛(三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此言溢飲之治例也。


飲溢於經絡四肢。非從汗解不可。


故主大青龍以宣發之。


小青龍湯於宣發外。尤能滲泄。


故亦主之。


方論見傷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5:00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條


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十日。醫吐下之。


不愈。木防己湯主之。


虛者。即愈。實者。三日復發。復與不愈者。宜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5:16 | 只看該作者

木防己湯方


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十二枚)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5:33 | 只看該作者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方


木防己桂枝(各三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此言支飲久留之脈症治例也。


夫飲症自腸間下積。逐漸上滿。由胃而心下膈間。支撐鼓塞者。俱謂之支飲故合膈間、心下而歷言之也。


沉。為留飲之脈。緊。即弦脈之急者。蓋自其兩旁之細削而言曰弦。自其兩頭之繃急而言曰緊。與寒邪之緊不同。辨詳腹滿寒疝。虛實。就胃中之虛實而言。非指正氣也。


猶云飲外無干結者為虛。飲外有干結者為實之義。長沙蓋謂膈間支飲。抬氣上浮而喘滿。心下支飲。聚水中實而痞堅。面則因水色外浮而黑。脈則從水性下墜而沉。且水飲鼓塞。則經脈繃急。而沉中帶緊。得之數十日。則飲久而所謂留飲者是矣。


醫見喘滿痞堅。


故吐下之。


不知飲之為病。吐則膈氣愈虛。而水逆更甚。且由小腸而水歸膀胱者為正道。下則直奔大腸而中氣愈虛。水愈積矣。


故不愈也。


木防己。蔓生而中通。性寒而味辛苦。且其形色。又外白內黃者。夫蔓生中通。則走脈絡之內道。性寒則沉降。味辛則散。苦則泄。外白內黃。又上泄肺。而下泄脾胃者可見矣。


以之為主病之君。則支飲之在膈間心下。以及腸胃脈絡。豈有不盡下者哉。


但飲久必化標熱。


故以石膏之辛涼下行者佐之。


然後以人參提氣。桂枝行陽。趁水飲之下落。而胸中之陽氣。得參桂助之。


而下展有力。倘胃中但有水飲。而無干結之積聚。是謂胃邪未實。


故水飲一去。別無余累而愈矣。


然又有水飲雖滿。而曾經先結之宿垢自在者。是謂胃實。實者水去而結糞未下。則腸胃之氣。滯而難行。三日之水飲再聚。


故復發。復與原湯而並不暫愈者。以水落水起。而干結者較脹。以為水飲之依輔故也。


仍主此湯者。始終以去飲為本治也。


特去石膏者。飲新復而無化熱之標病也。


加芒硝者。所以軟堅化硬而並去其宿垢也。


更加茯苓者。恐芒硝下潤之外。其味鹹寒聚飲。


故以淡滲之品。補救其偏弊也。


長沙診法之玄微。制方之妙義。直有鬼神所莫測者乎。


客有難余者曰。本文言醫吐下之不愈。彼吐之不愈。宜矣。


子言下之不愈。 以飲歸膀胱為正道。下則直趨大腸而中氣愈虛。水愈積之故。是醫下之而不愈者。長沙以滲法愈之則得矣。


及按防己湯。並無滲水之藥。獨非從大腸而下者乎。


何以虛者即愈也。


即如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一湯。其湯後曰微利則愈。是亦從大腸而利下者。何以實者又愈也。


夫以醫下之而不愈者。長沙兩下之而皆愈。此不解者。一也。


且本衣冠文物明曰醫已下之矣。


長沙又下之矣。


安得尚有胃實者。而俟加芒硝以軟堅化硬乎。


此不解者。二也。


答曰。我固知子之所疑者。其以余注為未是也。


夫水歸膀胱為正道一語。是言去飲之常例。


故治飲者。以利小水為正法。至若水勢大張。汪洋澎湃。與其從小便吹噓滲泄之。


而耽延時日。其勢復不能減。 毋寧從大便掃除滌蕩之之為直捷痛快乎。


且小腸以上之水可滲。小腸以下之水。則水低而失膀胱之部。 非下不可。


故立甘遂、半夏、十棗、葶藶以及防己等湯。俱不得已之變方變治焉而已。我故曰。水歸膀胱為正道者。此也。


至於下藥多寒。寒則中氣愈虛。而水愈積。


故不愈。不觀防己二湯之重用人參桂枝乎。


又何疑於仲景下之。


則中氣不傷而皆愈也。


若夫攻下之理。顯而易見。苦寒趨下。鹹寒破結。醫雖以苦寒下之。


而遺鹹寒之性。


故結者未下耳。此長沙獨用芒硝之精意也。


語未及終。客唯唯而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5:49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五條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眩冒。澤瀉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6:04 | 只看該作者

澤瀉湯方


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此言支飲在心下之病症治例也。


眩者。暈眩。冒者。蒸冒。皆虛氣上衝外鼓之候。心下支飲離膈不遠。而水飲漸迫。以致氣高氣鬱。


故苦眩冒也。


澤瀉利水。而決之於溝渠。白朮培土。而防之於堤岸。則水飲下注。而浮鼓之氣自平矣。


故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6:15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六條


支飲胸滿者。厚朴大黃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6:28 | 只看該作者

厚朴大黃湯方


厚朴(一尺)大黃(六兩)枳實(四枚)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此條支飲。另有來路。與諸條之所謂支飲之由於痰飲者不同。


故其治法。亦與溫藥和之之例自別也。


蓋心肺間之膈氣虛者。不能鼓努傳送而便難。便難既久。則腸胃液短而干結。漸致胃實矣。


液短。則借資於外水而飲積心下。胃實。則不能透過結硬而下滲小腸。與寒飲之上支心下者同。


故亦謂之支飲也。


然支飲雖同。 而其所以致飲者。因胃實胸滿之故。則攻胃實之大黃。開胸滿之枳朴。其可緩乎。


此開壅水之地以治水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6:40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七條


支飲不得息。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支飲不得息。見首條倚息下。主本湯者。瀉其水飲上射之氣也。


方論見肺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6:5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八條


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


小半夏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7:04 | 只看該作者

小半夏湯方


半夏(一升)生薑(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胸寒致嘔。然嘔能提氣。嘔則陽起而善渴者常也。


故渴為嘔家欲解之候。今雖嘔而反不渴。是嘔為寒飲上逆。而不渴為內飲拒水之故。豈非心下之胃脘。有支飲乎。


半夏辛燥而降逆。生薑溫膈以祛寒。俾胸陽一展。 則飲去而嘔將自平矣。


此亦暴飲之少留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7:13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九條


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8:37 | 只看該作者

己椒藶黃丸方


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


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李氏曰。服一丸疑有誤) 此言素盛今瘦。腸間痰飲之治例也。


蓋瘦則液短。而其便必干。


故積聚停滯而腹滿。又瘦則液短。而外水必積。


故飲熱而口舌乾燥也。


夫宿垢下瘀而腹滿。積飲上燙而干燥。豈非腸間有水氣乎。


主本方者。大黃苦寒逐瘀。用之治腹滿者。實所以開行飲之道路也。


然後以去水三將。同心合力。而共收犄角之全效矣。


蓋水在腸間。防己蔓生中通。具大小腸之象。而利水性悍。以之治腸間之水。允為確當。但恐性悍之品。迫水妄行。以致上激旁滲。


故又以辛溫納下之椒目。引之順流。苦寒利氣之葶藶。押為殿後。而水飲寧復有留遺者乎。


先食而服。取其直下腸間。而不使飲食中隔也。


日三服而逐漸稍增者。但徐試之。


而以中病為度。不使峻藥過劑以傷正氣也。


口中有津液者。飲去而真氣上通。得蒸被之化也。


渴者以下。非指服丸以後而言。猶云若腹滿口舌乾燥之外。更加渴者。於本方中加芒硝半兩。夫渴與干燥有辨。干燥是內飲拒水。而飲久化熱之氣。 上熏廉泉。


故不渴而但覺干燥也。


渴則腸胃中已有結糞。而真陰短少。


故求救於水而作渴。此正將作支飲溢飲之漸。


故加軟堅破結之芒硝。佐大黃之逐瘀。即前二十四條木防己東加芒硝之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8:49 | 只看該作者

三十條


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9:02 | 只看該作者

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一斤)生薑(半斤)茯苓(六兩)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此支飲暴停之症治。從卒嘔吐、心下痞二症。診其有水也。


卒然嘔吐者。膈寒而上涌也。


心下痞者。膈虛而下逆也。


夫嘔家必渴。而其所飲之水。又因膈氣虛寒而不能下運。則膈間之有水可必矣。


眩者。暈眩。水抬氣浮之應。悸者。驚悸。水凌心火之應。與六條心下悸同。非虛悸也。


薑、半溫膈降逆。


故能成止嘔開痞之功。茯苓滲水去飲。


故能收伏氣安神之效。與前二十八條相為發明。蓋嘔而不渴。是因先有寒飲而致嘔者。卒嘔而痞。 是因先見寒嘔而致水者。症雖顛倒不同。而其能成支飲則一。


故皆主此湯。而特為加減焉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9:14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一條


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


五苓散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9:30 | 只看該作者

五苓散方


茯苓(三分)豬苓(三分去皮)澤瀉(一兩一分)白朮(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上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臍下悸。與上文之驚悸。及他處之虛悸。俱不同。殆指臍下之左右。


如彈指跳動之狀。蓋因胸膈之氣上虛。而少腹之氣。將奔迫赴之。


故其動機如此。與奔豚同候。癲。當作巔。巔眩。言巔頂上眩也。


蓋謂瘦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者。理也。


陽有餘。則臍下不應動悸。巔頂不應上眩矣。


陰不足。則津液不應上泛而吐涎沫矣。


今其人臍下有悸。則知其氣虛於胸膈。而有以招之上逆者。吐涎沫而巔眩。則知其邪實於腸間。而有以抬之上浮者。夫上虛而致臍下動悸。其不能運飲可知。下實而致涎上泛。且致巔眩。其已經積飲又可知。


故曰此水也。


五苓散方意。詳傷寒本湯。以之主此條之症。另有奧義。蓋去水固其本治。至去水以瀉膀胱。而少腹不得以有餘者上乘胸膈。其治臍下之悸者。一也。


水去而無飲氣上射。則涎沫下攝者。二也。


水去而浮鼓之氣下伏。 則巔眩可除者。三也。


且苓朮桂枝。又能填在天之清氣。以御臍下之上乘。四也。


多服暖水以取汗。既恐腸間之水。溢於經絡。復恐浮鼓之氣。未得盡平。而以微汗散之者。五也。


長沙之診法方意。入微入妙。大率如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29:45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二條


咳家。其脈弦。為有水。十棗湯主之。


此言懸飲之未及逼肺。而但以飲氣上射而咳者。其脈症治例如此也。


弦脈為陽虛外削之診。陽虛外削。則不能運飲。


故弦為水脈。久咳成家者而見此。則知其咳為懸飲在脅下。而水氣上射之應。


故曰為有水。十棗湯治懸飲。已詳二十二條。並傷寒注。其主之也宜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30:03 | 只看該作者

三十三條


夫有支飲家。咳煩。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歲。宜十棗湯。 此言支飲日久。必從中脘而旁滲為懸飲。


故其治同懸飲之例也。


支飲從腸而積滿至胃。從胃而積滿至脘。 以致從脘外滲而至胸。支架撐鼓。


故謂之支飲。支飲留久成家。其氣上射於肺。則咳。且水飲化熱。則煩。又胸中孫絡。灌滿脹滿者。多致飲高氣絕而卒死。若不卒死。延至百日。或一歲。是其中路之支飲旁滲。於脅下而為懸飲。


故支飲之勢中衰、而不死也。


因其機而治從懸飲之例。則主十棗湯為的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3 09:30:34 | 只看該作者

三十四條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實大數者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


治屬飲家。 咳者百脈振動。


故勞咳、熱咳、寒咳等症。久則多死。必無至數歲者。惟寒飲之氣上射。因而致咳者有之。


蓋胸中之陽氣有起伏。而火土之月日有平持故也。


脈。指右寸而言。脈弱者。是肺與胸中之陽氣雖微。而飲尚不高。


故其氣猶得寬展。


如囊中貯物少。而有軟和之象。其主苓桂術甘等劑。去飲填胸。猶為易易。


故曰可治。 若夫脈體內堅而實。脈形外鼓而大。脈至迫促而數。三者見一即死。況全見乎。


蓋水飲上抬。氣界逼窄。自塞臟中陰精之奧府。則實。窮走氣宇既盡之極邊。則大。地界匾短。氣機之往來俱促。則數。譬之趙宋。北兵勢大。 畏避臨安。聚臣民於彈丸。播宗社於南鄙。地促費繁。民貧賦重。此國脈實大而數之象。彼張、韓、劉、岳諸公。其醫國者。未嘗非盧扁之妙手。然亦不過苟延數主。終歸不振。而自亡於海。即長沙所謂死不治之義也。


脈虛以下。承上文而詳言脈弱之可治者。蓋自其鼓微而言曰弱。自其中空而言曰虛。以弱脈多虛故也。


冒見二十五條注。復言其脈症者。見水飲自有確據。而不必眩惑之意。曰治屬飲家。以懸飲支飲。各有治例。且見不必治咳。飲去而咳將自愈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5 09:41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