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

 關閉 [複製鏈接]
36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29:10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於岐伯曰:有病身熱汗出煩滿,煩滿不為汗解,此為何病?


(身熱煩滿,當為汗解。今不解,故問。平按:《甲乙》作病身熱汗出而煩滿不解者何也。)


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


(風熱開於腠理為汗,非精氣為汗,故身熱不解名為風也。煩心滿悶不解,名厥病也。有風有厥,名曰風厥也。)


問曰:愿聞之。


答曰:巨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裡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


(腎間動氣,足太陽所王,足太陽與足少陰表裡,故太陽先受邪氣,循脈而上於頭,得熱則足太陽上者從之受熱,即為上熱下寒,以為厥逆汗出不解煩滿之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29:25 | 只看該作者

問曰:治之奈何?


答曰:表裡刺之,飲之湯。


(可刺陰陽表裡之脈,以攻其外,飲之湯液,以療其內,此為療風厥之法也。平按:《素問》、《甲乙》湯上有脹字。)


黃帝曰:勞風為病何如?


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晚,唾出若涕,惡風即振寒,此為勞中之病也。


(勞中得風為病,名曰勞中,亦曰勞風。肺下,病居處也。強上,好仰也。冥視晚,晚,遲也,謂合眼遲視不見也。唾若涕者,唾如膿也。不用見風,見風即便振寒,此為勞中之病狀也。平按:《素問》、《甲乙》視下無晚字,即振寒作而振寒,勞中作勞風。《素問》新校正云:「楊上善云:冥視,謂合眼視不明也。」與此小異。《千金》冥視作目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0:33 | 只看該作者

問曰:治之奈何?


答曰:以救俯仰,(此病多為俯仰,故救之。)


巨陽引精者三日,中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微出青黃涕,其狀如稠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孔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


(以針引巨陽精者三日,俯仰即愈,引陽明精者五日,少陽不精引之七日,方有青黃濁涕,從口鼻中出,其病得愈。若不出者,上傷於肺,不免死也。平按:《素問》、《甲乙》中者作中年者。《素問》新校正云:「《甲乙》作中若五日。」今本《甲乙》仍作中年者五日。《千金》作「候之三日及五日中不精明者,是其症也。」與此不同。又微出《素問》、《甲乙》作咳出,如下無稠字。《素問》鼻下無孔字。《甲乙》孔作空。)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變,知不亂,病在分腠之間,巨針取之,益其不足,損其有餘,乃可復也。


(偏枯病有五別:有偏一箱不收,一也;有偏不痛,此不用並痛,二也;其言不異於常,三也;神智不亂,四也;病在分肉間,五也。具此五者,名曰偏枯病也。平按:《靈樞》知不亂作志不亂,《甲乙》作智不亂。)


痱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知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


(痱,扶非反,風病也。痱風之狀,凡有四別:身無痛處,一也;四肢不收,二也;神智錯亂,三也;不能言,四也。具此四者,病甚不可療也。身雖無痛,四肢不收,然神不亂,又少能言,此可療也。俗稱此病種種名字,皆是近代醫人相承立名,非古典也。平按:注此病,袁刻病誤作痛。)


病先起於陽,後入於陰者,先取其陽,後取其陰,浮而取之。


(療法先取其本,後取其標,不可深取也。平按:病下袁刻脫先字。浮而取之《甲乙》作必審其氣之浮沉而取之。)


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實其陰以補其不足者。


(三陽受病未入於陰至三日也。未入於陰,故氣口靜也。三陽已病,故人迎躁也。人迎,謂是足陽明脈結喉左右人迎脈者也。以諸陽受病,故取諸陽五十九刺瀉其熱氣。以陽並陰虛,故補陰也。平按:實其陰,實字原抄缺下半,袁刻作瀉,恐誤,《靈樞》、《甲乙》作實,本注云故補陰也,亦宜作實。)


身熱甚,陰陽皆靜者,勿刺也;


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則泄。


所謂勿刺者,有死征也。


(陰陽之脈皆靜,謂為陰陽交爭,是其死征,故不可刺也。非陰陽爭,宜急取之,若不泄汗,即泄利也。平按:汗下《靈樞》有出字。)


熱病七八日,脈口動喘而眩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淺刺手指間。


(七日太陽病衰,八日陽明病衰,二陽病衰,氣口之脈則可漸和,而脈喘動頭眩者,熱猶未去。汗若出急,刺手小指外側前谷之穴,淺而取之;汗不出,可深刺之。平按:《靈樞》、《甲乙》作手大指間,與楊注異。)


熱病七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熱病至七八日,二陽病衰,其脈則可漸和,而微小者,即熱甚,所以溲血口乾一日半死。脈小者,內熱消癉之候也。平按:注而微小者,袁刻而作脈。)


脈代者,一日死。


(熱病七八日脈代者,內氣絕候,故一日死。)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庸刺,喘甚者死。


(熱病已得汗,其脈當調,猶尚躁喘,且復身熱,此陰陽交,不可刺也,刺之者危。喘甚熱盛者死,不須刺也。平按:《靈樞》汗下有出字,勿庸刺作勿刺膚。)


熱病七八日,脈不躁,躁不數,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刺者,勿庸刺之。


(熱病七八日,二陽病衰,故脈不躁,雖躁不數者,至後三日,合十二日,三陰三陽熱衰,故汗出愈也。若從九日至十二日汗不出者,十三日死,計後三日者三日後也。又曰:十二日厥陰衰日,即便汗出。如其不出,至十三日為後三日,從九日後以為四日也。雖未刺之,不須刺也。庸有本為膚。平按:《甲乙》躁字不重。《靈樞》、《甲乙》上數字作散。未曾刺者,《靈樞》刺作汗,《甲乙》作未汗二字。庸《靈樞》作腠。)


熱病,先身澀,倚煩■,干唇嗌,取之以第一針,五十九刺,膚脹口乾寒汗。


(身熱甚,皮膚粗澀也。傾倚不安煩悶,唇咽乾內熱,肺熱病狀也。第一針,■針也,應肺,針頭大末銳,令無得深入,以瀉陽氣,故用之五十九刺,以瀉諸陽之氣,及皮膚脹口乾,令汗出也。平按:倚煩■干唇嗌《靈樞》作欹而熱煩干唇口嗌,《甲乙》作煩而熱煩悶唇嗌干。《靈樞》、《甲乙》取之下有皮字,九下無刺字。膚脹上《甲乙》有熱病二字。汗下《靈樞》、《甲乙》有「出,索脈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十四字。注銳字袁刻作細。)


熱病,嗌干多飲,善驚,臥不能定,取之膚肉,以第六針,五十九,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木,肝也。


(熱病,嗌干多飲,喜驚,臥不得安,肉病者,可以第六員利針。員利針應脾,故用取之膚肉五十有九,於脾輸穴以求其肉,不得求於肝輸穴也。以肝為木,克土故名也。平按:《靈樞》作臥不能起,《甲乙》作臥不能安。九下《靈樞》有目■青三字,《甲乙》有刺目赤四字。)


熱病而胸脅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於四逆筋辟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肺也。


(熱病胸脅痛,手足動,筋之病,可以第四針。應肝,故於筋間針於四逆筋辟目浸。求肝輸穴,不得於肺輸穴以求筋也,以其肺金克木肝也。索,求也。辟,筋攣也。目浸,目■淚出也。平按:而胸脅痛《靈樞》作面青胸痛。四針下《甲乙》重針字,筋辟作筋■。)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窒鼻,鼻塞也。充面,面皮起也。膚痛鼻塞面皮起,皆是肺合皮毛熱病者也。第一■針,大其頭,銳其末,令無得深入,但去皮中之病,故五十九取之皮也。平按:先膚痛,先字袁刻誤作充。)


苛軫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苛,賀多反,鼻病,有本作苟。熱病殃苛軫在於鼻,鼻主於肺,故此皮毛病求於肺輸,不得求之心輸,以其心火克肺金也。平按:軫鼻《甲乙》作鼻干。自上文熱病先膚痛至此段心也,《靈樞》、《甲乙》在熱病先身澀之上。)


熱病數驚,螈■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餘者,癲疾毛髦去,(驚螈■狂,此為血病,故取之脈。第四針者,鋒針也,刃參隅,應心,可以瀉熱出血,痼癲疾及毛髦落,皆得愈也。平按:螈《甲乙》作■。髦《靈樞》、《甲乙》作發。)


索血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腎也。


(血脈索於心輸,不得索之腎輸者,水克火也。)


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針,五十九,骨病食嚙齒耳青,索骨於腎,不得索之土,土,脾也。


一云脊強。


(身重骨痛,耳聾好瞑,皆腎之合骨熱病,故取骨第四針,鋒針也,長一寸六分,鋒其末,主瀉熱出血,故用五十九刺,並療食嚙齒耳青等骨痛。求之腎輸穴,不得求脾之輸穴,以土克水也。平按:《靈樞》、《甲乙》九下有刺字,食上有不字。青下《甲乙》有赤字。一云脊強四字《靈樞》、《甲乙》無。)


熱病不知所痛,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治。


(陽熱病者,其陽脈熱甚,陰脈頗寒也。此人熱在髓中,必死不療。平按:所痛《甲乙》作所病,下有耳聾二字,《靈樞》同。)


熱病頭痛,顳■、目■脈,善衄,厥熱也,取以第三針,視有餘不足,寒熱痔。


(熱病頭痛,顳■及目邊脈■,善衄,此為厥熱者也。第三針,■針也,狀如黍粟之銳,長二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氣獨出,故並用療厥熱寒熱痔病。平按:目■脈《靈樞》作目HT■脈痛,《甲乙》作目脈緊。厥熱下《靈樞》、《甲乙》有病字。)


熱病體重腸中熱,取之以第四針,於其輸及下諸指間,索氣於胃絡得氣。


(體重腸中熱,胃熱病也。第四針,鋒針也。此胃熱病,以鋒針取胃輸及手足指間八處胃絡,以得氣為限也。平按:輸《靈樞》作■,《甲乙》作俞。)


熱病挾臍痛急,脅胸滿,取之涌泉與陰陵泉,以第四針,針嗌。


(挾臍痛,脾經熱病也。胸脅滿,腎經熱病也。可以鋒針取此二穴也。平按:《靈樞》、《甲乙》痛急脅胸滿作急痛胸脅滿,嗌下有裡字。)


熱病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泉、大都、太白,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踝上橫脈以止之。


(熱病汗出及脈順不逆可令汗者,取魚際在手大指本節後內側,太泉在掌後陷者中,大都在足大趾本節後陷中,太白在足內側核骨下陷中,此之四穴並是手足太陰療熱之穴,故皆瀉去其熱,還於此穴補取。其汗出太甚,取踝上橫脈,量是足太陰於踝上見者,可取之以止其汗也。平按:《靈樞》、《甲乙》太泉作太淵,本書系避唐諱作泉。踝上作內踝上。注及脈順,及字袁刻誤作反。)


熱病已得汗而脈常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


其得汗而脈靜者,生。


(熱病得汗熱去,即須脈靜,而躁盛者是陰極,無陰故死。得汗脈靜者熱去,故脈靜而生也。平按:《靈樞》、《甲乙》常躁盛作尚躁盛。)


熱病者脈常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


脈盛躁得汗靜者,生。


(熱病不得汗脈常盛躁者,是陽極盛脈,故死。得汗脈靜者,生也。平按:《靈樞》常作尚。)


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


(顴,鼻左右高處也。平按:《甲乙》不可刺者有九作死候有九,赤下無噦字,注云:「《太素》云:汗不出,大顴發赤者,必不反而死。」與本書稍異。)


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


(目是五臟之精,五臟之氣和,則目精必明也。)


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


五曰,汗不出,歐下血者,死;


(平按:歐下血《甲乙》作嘔血。)


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


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平按:汗不出《甲乙》作汗出。)


八曰,髓熱者,死;


九曰,熱而者,死。


熱而■者,腰折螈■齒噤■也。


(折,腰強反折也。■,故介反,開口難,齒相切也。平按:《靈樞》■作痙。《甲乙》腰下有反字,螈作■,■作■。《外台秘要》亦作■。)


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此九死征,故不可刺也。)


所謂五十九刺者,兩手外內側各三,凡十二■;


五指間各一,凡八■;


足亦如是;


頭入發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


更入發三寸邊五,凡十■;


耳前後口下者各一,項中一,凡六■;


巔上一。


(■,干軌反,傷也。《素問》熱輸五十九穴,其經皆指稱其穴。此《九卷》五十九刺,但言手足內外之側,及手足十指之間,入頭發際一寸,左右合有十六處,更入三寸,左右合有十處,耳前後口下項中有一,巔上有一,合有七處,更不細指處所,量謂刺之以去其熱,不定皆依穴也。又數刺處,乃有六十三處,五十九者,以舉大數為言耳。平按:巔上一下《靈樞》有「囟會一,發際一,廉泉一,風池二,天柱二」十五字,《甲乙》同,注云:「《甲乙經》原缺此穴,今按《靈樞》經文補之。」據此則《甲乙》原文與本書正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1:07 | 只看該作者

五臟熱病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九第三十二《刺熱》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一。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痛,手足躁,不安臥,(肝脈足厥陰環陰器,故熱小便黃也。上行挾胃,故身熱多臥臥不安也。肝動,語言也,故熱爭狂言及驚也。其脈屬肝絡膽,故脅痛也。肝脈出足上,連手厥陰,今熱,故手足躁也。平按:脅痛《素問》作脅滿痛,《甲乙》作胸中脅滿痛,安上均有得字。)


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金以克木,故庚辛甚也。甲乙木王,故大汗也。余四仿此。加氣逆者,則庚辛死也。平按:注王袁刻作旺,加作如。)


刺足厥陰少陽,其頭痛員員,脈引沖頭。


(足厥陰、足少陽表裡行臟腑之氣,故刺之也。厥陰上額與督脈會於巔,故頭痛員員脈引沖頭。員,都耕反,頭切痛也。平按:《素問》、《甲乙》頭上有逆則二字。)


心熱病者,先不樂,數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煩俯喜嘔,頭痛面赤無汗,(心主喜樂,熱病將發,故不樂數日乃熱。手少陰脈起心中,挾咽系目系,手太陽至目內外■,故熱甚心痛煩■喜嘔頭痛面赤無汗也。平按:《甲乙》無卒痛二字。喜《素問》、《甲乙》作悶善。注內外■,袁刻脫外字。按手太陽脈支者,上頰至目銳■,別者抵鼻至目內■,故云內外■也。)


至壬癸甚,丙丁大汗,氣逆則壬癸死,刺手少陰太陽。


(手少陰太陽,此心臟腑表裡脈也。)


脾熱病者,先頭重顏痛,心煩欲嘔,身熱,熱爭則腰痛不用,腹滿泄,兩頷痛,〔脾腑之陽明脈,循發際至額顱,故頭重顏痛(一曰頰,足陽明亦循頰也)及兩頷痛。足太陰脈注心中,故心煩也。足陽明下循喉嚨下膈屬胃絡脾主肌,故欲嘔身熱腹滿泄也。足陽明之正,入腹裡屬胃,故腰痛不用也。平按:顏痛心煩《素問》作頰痛煩心顏青,新校正云:「《甲乙》、《太素》云:脾熱病者,先頭重顏痛。無顏青二字。」與此同。不用《素問》、《甲乙》作「不可用俯仰」五字。〕


甲乙甚,戊己大汗,氣逆則甲乙死,刺足太陰陽明。


(平按:太陰袁刻誤作太陽。)


肺熱病者,先淅然起毛惡風,舌上黃,身熱,熱爭則喘咳,痹走胸膺背,不得太息,頭痛不甚,汗出而寒,(肺主毛腠,內熱,淅然起毛惡風也。肺熱上熏,故舌上黃也。肺主行氣於身,故身熱也。肺以主咳,在於胸中,故熱爭喘咳,痹走胸膺,此為熱痹,痛行胸中,不得太息也。肺熱沖頭,以肺脈不至,故頭痛不甚也。有本為堪,言氣衝甚,故頭痛甚也。冷汗雖出,無發熱也。平按:淅然起毛《素問》作淅然厥起毫毛,《甲乙》作■然厥起皮毛。惡風《素問》、《甲乙》作惡風寒,痹均作痛。不甚《素問》作不堪。)


丙丁甚,庚辛大汗,氣逆則丙丁死,刺手太陰陽明,其血如大豆,立已。


(肺熱之病,取肺大腸表裡輸穴。出血如豆,言其少也。恐泄氣虛,故不多也。)


腎熱病者,先腰痛■,苦渴數飲食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寒且,足下熱,不欲言,其項痛員員淡淡,(腎足少陰脈上■內,出■內廉,貫脊屬腎絡膀胱,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故熱病先腰痛■、苦渴數飲也。足太陽脈別項,本支行背,合有四道,以下合■貫■,至足小趾外側,故身熱項強痛而足寒且■也。足少陰起於足心,故足下熱也。從肺出絡心,故熱不欲言也。淡,徒濫反,動也,謂不安動也。平按:其項痛《素問》、《甲乙》作其逆則項痛。《素問》淡下有然字。《甲乙》無淡淡二字。)


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


(平按:《素問》太陽下有「諸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出也」十一字,與下重復,新校正云宜刪去。)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平按:《甲乙》顏下有頷字。)


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其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次言熱病色候也。五臟部中赤色見者,即五臟熱病之征,熱病已有,未成未發,斯乃名為未病之病,宜急取之。平按:注熱病之征,袁刻征作微。)


熱病從部所起者,至其期而已;


(部所者,色部所也。假令赤色從肝部起,刺之順者,相傳還至肝部本位,病已也。平按:《素問》、《甲乙》期上無其字。袁刻部下有中字,注從肝部起,脫部字。)


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


重逆則死。


(刺之不順其氣,傳之三周而已。若刺之更反,死矣。)


諸當汗出者,至病所勝日,汗大出。


(病之勝者,第七日,是病所勝也。又如肝病至甲乙日,是病之勝日也。平按:病《素問》作其。)


諸治熱病,已飲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寒多,身寒而止。


(諸病熱病,以寒療之,凡有四別:一,飲寒水使其內寒;二,刺於穴令其脈寒;三,以寒衣使其外寒;四,以寒居令其體寒。以四寒之,令身內外皆寒,故熱病止也。平按:已《素問》作以,《甲乙》作先。居寒多《素問》、《甲乙》作居止寒處。)


熱病先胸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手太陰,病甚為五十九刺。


(足少陽脈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過季脅下外輔骨之前下抵絕骨循足跗下至趾間;手太陰上屬肺,從肺出腋下,故胸脅痛手足躁,刺此二脈也。平按:痛下《甲乙》有滿字。手太陰《素問》、《甲乙》作補足太陰,王注云:「補足太陰之脈,當於井滎取之。」新校正云:「足太陰全元起本及《太素》作手太陰。楊上善云:手太陰上屬肺,從肺出腋下,故胸脅痛。」又引《靈樞?熱病》之文,以此決知作手太陰者為是。)


熱病先手臂痛,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


(手陽明行於手表,太陰行在手裡,故手臂痛,刺此陰陽表裡二脈取汗也。平按:先《素問》、《甲乙》作始。《素問》汗出下有止字。)


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


(項太陽者,足太陽從巔入腦還出挾項以下挾脊,故熱病始頭首,刺此太陽輸穴出汗也。平按:刺《甲乙》作先取二字。汗出下《素問》有止字。詳自上節熱病先手臂痛至本節而汗出,《甲乙》編次在後。此節下《素問》有「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十五字,新校正云:「此條《素問》本無,《太素》亦無,今按《甲乙》添入。」與本書合。)


熱病者,先身重骨痛,耳聾好瞑,刺足少陽,病甚為五十九刺。


(足少陽脈起目銳■,絡身骨節,入耳中,故熱病先身重耳聾好瞑,所以取此脈之輸穴者也。有本為足少陰也。平按:《素問》、《甲乙》足少陽作足少陰。)


熱病先眩,胃熱胸脅滿,刺足少陰少陽太陽之脈,(足太陽起目內■,上額交巔入腦;足少陽起目銳■,下胸循脅裡;足少陰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故眩胃熱胸脅滿,刺此三脈者也。平按:胃熱,胃《素問》、《甲乙》作冒。)


色榮顴,骨熱病也,(赤色榮顴,此之三脈皆生於骨,故此三脈為病,有赤色榮顴者,骨熱病也。平按:《素問》王注謂太陽合火,故見色赤。新校正云:「楊上善云:赤色榮顴者,骨熱病也。與王注不同。」榮未夭日,令且得汗,待時自已,赤色未夭之日,且得汗者,至勝時病自得已也。平按:夭《素問》作交,日作曰,王注云:「曰者,引古經法之端由也。」令《素問》、《甲乙》作今。新校正云:《甲乙》、《太素》作榮未夭,下同。)


與厥陰脈爭見者死,期不過三日,其熱病氣內連腎。


(足太陽,水也。足厥陰,木也。水以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陽水色見時,有木爭見者,水死。以其熱病內連於腎,腎為熱傷,其數至三日故死也。平按:《素問》、《甲乙》病下無氣字,腎下有少陽之脈色也六字。《素問》王注云:「病或為氣,恐字誤也。若赤色氣內連鼻兩旁者,是少陽之脈色,非厥陰色。何者?腎部近於鼻也。」新校正云:「詳或者欲改腎作鼻,按《甲乙》、《太素》並作腎,楊上善云:太陽,水也。厥陰,木也。水以生木,木盛水衰,故太陽水色見時,有木爭見者,水死。以其熱病內連於腎,腎為熱傷,故死。本舊無少陽之脈色也六字,乃王氏所添,王注非,當從上善之義。」據此則本書足證《素問》王注之失。)


少陽之脈,色榮頰,筋熱病也,榮未夭日,令且得汗,待時自已,與少陰脈爭見者死。


(足少陽,膽脈也。足少陽部在頰,赤色榮之,即知筋熱病也。當榮時且得汗者,至其木時病自已也。少陽為木,少陰為水,少陽脈見之時,少陰爭見者,是母勝子,故肝木死也。平按:筋《素問》作前,王注云:「頰前,即顴骨下近鼻兩旁也。」新校正云:「《太素》、《甲乙》前字作筋,楊上善云:足少陽部在頰,赤色榮之,即知筋熱病也。」死字下《素問》有「期不過三日」五字,王注云:「少陰脈來見,亦土敗而木賊之。」新校正云:「詳或者欲改少陰作厥陰,按《甲乙》、《太素》作少陰,楊上善云:少陽為木,少陰為水,少陽色見之時,少陰爭見者,是母勝子,故木死。王作此注亦非。舊本及《甲乙》、《太素》並無期不過三日五字,此是王氏成足此文。」據此則本書之存,足糾正《素問》王注不少也。)


三椎下間主胸中熱,(《明堂》及《九卷》背五臟俞,並以第三椎為肺俞,第五椎為心俞,第七椎為膈俞,第九椎為肝俞,第十一椎為脾俞,第十四椎為腎俞,皆兩箱取之,當中第三椎以上無療臟熱,故五臟俞及候五臟熱,並第三椎以下數之。第三椎以上與頰車相當,候色。第三椎下間肺俞中間,可以瀉熱也。平按:《素問》、《甲乙》三椎上有「熱病氣穴」四字。)


四椎下間主膈熱,五椎下間主肝熱,六椎下間主脾熱,七椎下間主腎熱。


(四椎下間,計次當心,心不受邪,故乘言膈也。次第推之,下間各主一臟之熱,不同《明堂》通取五臟之輸者也。平按:膈《素問》作膈中,《甲乙》作胃中。腎熱下《素問》、《甲乙》並有「榮在■也」四字。)


榮在項上三椎陷者中,頰下逆椎為大瘦,(從肺輸以上,三椎在項,故曰項上三椎,即大椎上陷者中也。當頰下迎椎,故曰逆椎。逆,迎也。是為頰下。當椎前有色見者,腹有大瘦病者也。平按:《素問》、《甲乙》無榮在二字。《甲乙》陷上有骨字。《素問》、《甲乙》逆椎作逆顴,大瘦作大瘕。)


下牙車為腹滿,(下牙車色見者,腹滿病也。)


椎後為脅痛,(大椎左右箱為椎後,有色見者,脅痛也。平按:椎後《素問》、《甲乙》作顴後。)


頰上者膈上者也。


(頰以上無椎可準,故頰以上有色者,主膈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1:33 | 只看該作者

五臟痿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二第四十四《痿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四。


又自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至足痿不用,見本書卷十第二《帶脈》篇。


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


(痿者,屈弱也。以五臟熱,遂使皮膚、脈、筋、肉、骨,緩痿屈弱不用,故名為痿。然五臟之熱,使人有痿何如也。)


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脂肉,腎主身之骨髓。


(欲明五臟之痿,先言五臟所主也。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平按:《素問》、《甲乙》脂肉作肌肉。注欲明袁刻作欲知。)


故肺氣熱葉焦,則皮毛膚弱急薄著,則生痿辟。


(肺熱即令肺葉焦干,外令皮毛及膚弱急相著,生於手足痿辟不用也。平按:《素問》肺下無氣字。膚《素問》、《甲乙》作虛。《甲乙》焦下復有焦字,著下復有著字,辟作■,下同。)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而不任地。


(心主血脈,心藏氣熱,令下血脈厥逆而上。下脈血氣上行則下脈虛,故生脈痿,樞折腳脛■緩不能履地。平按:《素問》■作縱。《甲乙》挈作■,■作腫。)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膜干則急而攣,發為筋痿。


(攣者筋寒急。有熱膜筋干為攣,如筋得火,卷縮為攣,伸為■,故為筋痿也。平按:《甲乙》膽下有熱字,《素問》、《甲乙》筋膜干三字重,急上有筋字。)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脾胃相依,故脾熱則胃干燥,故肉不仁,發為肉痿也。)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腎在腰中,所以腎氣熱,腰脊不舉,骨干,熱煎髓減,故發為骨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1:55 | 只看該作者

問曰:何以得之?


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有所失亡,所求不得,發則肺喝,喝則肺熱葉焦,故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辟,此之謂也。


(肺在五臟之上,是心之蓋,主氣,故為臟之長也。


是以心有亡失,求之不得,即傷於肺,肺傷則出氣有聲動肺葉焦,五臟因肺葉焦熱,遂發為痿辟也。


平按:《甲乙》失亡作亡失。


袁刻亡誤作已。


喝《素問》、《甲乙》作鳴。


故下《素問》有曰字。


《甲乙》無「故五臟因肺熱葉焦,此之謂也」十二字。又注肺在袁刻誤作肺上。)


悲哀太甚,胞絡絕,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脈痹,傳為脈痿。


(胞絡者,心上胞絡之脈。心悲哀太甚,則令心上胞絡脈絕,手少陽氣內動有傷,心下崩損,血循手少陽脈下,尿血,致令脈虛為脈痹,傳為脈痿。平按:《素問》、《甲乙》胞絡絕三字重,脈痹均作肌痹。《素問》新校正云:「楊上善云:胞絡者,心上胞絡之脈。詳經注中胞字俱當作包,全本胞作肌。」)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者,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施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使內。


(思想所愛之色,不知窮已,無涯之心,不遂所愿,淫外心深,入房太甚,遂令陰器施縱也。陰為諸筋之宗,故宗筋傷則為筋痿,婦人發為白淫。經曰者,已說之經,引之為證也。使內者,亦入房。平按:《素問》、《甲乙》施作弛,生於使內作生於肝使內也。)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


(漸,漬也。濕處停居相漬,致肌肉痹而不仁,遂使肉皆痿■也,名曰肉痿也。平按:《甲乙》相濕作傷濕。)


有所遠行勞倦,而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明氣內代,則熱合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者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生於大熱也。


(勞倦逢於大熱,渴則陽明內代者,陽明主穀,其氣熱盛,復有外熱來加,陽明之脈內即代絕,內外熱盛,下合水腎,水不勝火,故骨枯髓竭。骨枯髓竭,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平按:《素問》、《甲乙》內代作內伐。《素問》合於腎作舍於腎。《甲乙》髓虛作髓空,發為骨痿作熱發為骨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2:12 | 只看該作者

問曰:何以別之?


(五臟痿有外內,何候知其別異也。)


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


(白是肺色。毛,肺之所主也。)


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


(赤是心色。絡脈,心之所主也。絡脈脹見為溢也。平按:《甲乙》赤作青。)


肝熱者,色蒼而爪枯;


(蒼,青也。青為肝色。爪,肝所主也。)


脾熱,色黃而肉濡動;


(黃為脾色。肉,脾所主也。平按:《素問》、《甲乙》濡作蠕。)


腎熱者,色黑而齒■。


(當為槁,色黑齒枯槁也。黑為腎色。齒,腎所主也。故毛敗、脈溢、爪枯、肉濡動、齒槁者,即知五臟熱痿也。平按:■《素問》、《甲乙》作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2:34 | 只看該作者

問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主潤宗筋。


宗筋者,束骨肉而利機關。


衝脈者,經之海也,主滲灌溪穀,與陽明合於筋陰,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


(陽明胃脈,胃主水穀,流出血氣,以資五臟六腑,如海之資,故陽明稱海。從於臟腑流出,行二十八脈,皆歸衝脈,故稱衝脈為經脈之海。是為衝脈,以陽明水穀之氣,與帶脈督脈相會,潤於宗筋,所以宗筋能管束肉骨而利機關。宗筋者,足太陰、少陰、厥陰三陰筋,及足陽明筋,皆聚陰器,故曰宗筋,故陽明為長。若陽明水穀氣虛者,則帶脈不能控引於足,故足痿不用也。平按:《素問》、《甲乙》束骨肉,無肉字;經之海作經脈之海,本書《帶脈》篇同;筋陰作「宗筋陰陽」四字。氣街《甲乙》作氣衝。)


黃帝曰:治之奈何?


答曰:各補其滎而通其輸,調其虛實,和其逆順,則宗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日,則病已矣。


黃帝曰:善。


(五臟熱痿,皆是陰虛,故補五臟陰經之滎。陰滎,水也。陰輸是木,少陽也。故熱痿通其輸也。各以其時者,各以其時受病之日調之皆愈也。平按:輸《素問》、《甲乙》作俞,筋脈上無則宗二字,受日作受月,王冰注云:「時受月,謂受氣時月,如肝王甲乙,心王丙丁之類,皆王氣法。」不若此注之明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3:05 | 只看該作者

瘧解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第三十五《瘧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五,又見《靈樞》卷十二第七十九《歲露論》,又見《巢氏病源》卷十一《瘧病諸候》,惟編次稍異。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瘧者,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何也?


(■者,有云二日一發名瘧,此經但夏傷於暑至秋為病,或云■瘧,或但云瘧,不必日發間日以定■也,俱應四時其形有異以為■耳。因腠理開發,風入不泄,藏蓄合於四時,而發日之辰又異,其故何也?平按:■《素問》巢氏作■。《素問》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夫瘧疾皆生於風,其以日作以時發何也?與此文異。《太素》同今文。」並自■者有云至以為耳,全引楊注,惟注中俱應四時作但應四時。又注■者下袁刻脫有云二字。巢氏作「瘧者,夏傷於暑也,其病秋則寒甚,冬則寒輕,春則惡風,夏則多汗者,然其蓄作有時。」)


岐伯曰:瘧之始發,先起於豪毛,伸欠乃作寒■,寒■鼓頷,腰脊痛,寒去則外內皆熱,頭如破,渴欲飲。


(寒瘧發狀,凡有七別:一起豪毛謂毛立,二為伸欠,三為寒,四腰脊痛,五內外熱,六頭痛甚,七渴飲水。寒瘧之狀,有斯七別也。平按:豪毛《素問》、《甲乙》作毫毛,巢氏作毫末,寒■二字俱不重。《素問》、《甲乙》脊下有俱字。渴欲飲《素問》作渴欲冷凍飲料,《甲乙》作渴欲飲水,巢氏作頭痛而渴欲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3:30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何氣使然?


愿聞其道。


(請問寒瘧發之所以也。)


岐伯曰: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也。


陽並於陰,則陰實而陽明虛,陽明虛則寒■鼓頷,巨陽虛則腰脊頭項痛,三陽俱虛,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


(寒氣藏於腸胃之外,皮膚之內,舍於營氣,至於春時,陰陽交爭,更勝更衰,故虛實相移也。三陽俱並於陰,則三陽皆虛,虛為陰乘,故外寒。陰氣強盛,盛故內寒。內外俱寒,湯火不能溫也。平按:腰脊《素問》、巢氏作腰背。)


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欲飲。


(陰極則陽盛,陽盛則外熱。陰極則陰虛,陰虛則陽乘,故內熱。外內俱熱,甚於栗炭,冰水不能涼,故渴而欲飲也。平按:欲飲《素問》、《甲乙》作故欲冷凍飲料。)


此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營氣之所舍也。


(此言其日作所由也。皮膚之內,腸胃之外,脈中營氣,是邪之舍也。平按:此得之《素問》、《甲乙》作此皆得之。)


此令人汗出空疏,(平按:汗出空疏,《素問》無出字,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汗出空疏,《甲乙》、《太素》並同。」)


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乃得之以浴,(平按:乃得之以浴,《素問》乃作及,《甲乙》作得浴二字。)


水氣舍於皮膚之內,與衛氣並居。


衛氣者,晝日行陽,此氣得陽而出,得陰而內薄,是以日作。


(邪舍營氣之中,令人汗出,開其腠理,因得秋氣,復藏皮膚之內,與衛氣居。衛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邪氣與衛俱行,以日日而作也。平按:晝日行陽《素問》作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甲乙》同,惟晝下無日字。而出《素問》、《甲乙》作而外出。是以上《素問》、《甲乙》有內外相薄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4:0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其間日而作何也?


岐伯曰:其氣之舍瀉,內薄於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


(其邪氣因衛入內,內薄於陰,共陽交爭,不得日日與衛外出之陽,故間日而作也。平按:瀉《素問》、《甲乙》作深。注入內下原重內字,袁刻脫。交爭下袁刻有「不得出」三字。)


黃帝曰:善。


其作日晏與其日早,何氣使然?


岐伯曰:邪氣客於風府,循KT■而下,衛氣一日一夜大會於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至於風府則腠理開,開則邪入,邪入則病作,此以日作稍益晏者也。


其出於風府,日下一椎,二十一日下至■骨,(因衛氣從風府日下,故作也晏晚也。■,丁禮反,尾窮骨也。平按:《素問》、《甲乙》KT■作膂,一椎均作一節。二十一日《素問》作二十五日。)


二十二日入於脊內,注KT■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日益早。


(邪與衛氣下二十一椎,日日作晚,至二十二日,邪與衛氣注於督脈上行,氣上高行,故其作也早。平按:二十二日《素問》作二十六日,注KT■之脈作注於伏膂之脈。《甲乙》、巢氏伏膂作伏沖。《素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二十五日作二十一日,二十六日作二十二日,《甲乙》、《太素》並同。)


其內薄於五臟,橫連膜原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偕出,故間日乃作。


(偕,俱也。膜原,五臟皆有膜原。其邪氣內著五臟之中,橫連五臟膜原之輸,不能與衛氣日夜俱行陰陽,隔日一至,故間日作也。平按:膜原《素問》、《甲乙》作募原,《素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募作膜。《太素》、巢元方並同,《舉痛論》亦作膜原。」又《甲乙》衛氣作營氣。《素問》偕出作皆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4:18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夫子言衛氣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入,邪入則病作。


今衛氣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作奈何?


(項發際上風府之空,衛氣之行,日日而至。若下二十一節,復上方會風府,日作則不相當,通之奈何也?平按:注若下二十一節袁刻作若其下一節。)


岐伯曰:風無常府,衛氣之所發也,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即其府高已。


黃帝曰:善哉。


(無常府者,言衛氣發於腠理,邪氣舍之,即高同風府,不必常以項發際上以為府也。故衛氣發腠理,邪舍之處,其病日作也。平按:《素問》岐伯曰下有「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故邪中於頭項者,氣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至手足而病。衛氣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八十八字。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甲乙》、《太素》自此邪客於頭項至下則病作故八十八字並無。」氣之所舍即其府高已《素問》作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也,新校正云:《甲乙》、巢元方則其府也作其病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4:3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夫風之與瘧也,相似同類,而風獨常在,而瘧得有休者,何也?


(因腠理開,風入臟內,至時而發,名之為瘧。然則風之與瘧,異名同類,其瘧日有休時,風府常在未愈,其意何也?平按:有休者《素問》、《甲乙》作有時而休者。)


岐伯曰:經留其處,衛氣相順,經絡沉以內薄,故衛留乃作。


(經絡停留之處,衛氣過之,經脈與衛氣相順,故經脈內薄停處,衛氣亦留,衛氣與風留處發動為瘧,所以其風常在,瘧有休作也。)


平按:經留其處《素問》作風氣留其處,《甲乙》作風氣常留其處。


衛氣相順《素問》、《甲乙》作「故常在瘧氣隨」六字。


沉以內薄《甲乙》作次而內傳。


故衛留乃作《素問》、《甲乙》作故衛氣應乃作。


袁刻留作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4:56 | 只看該作者

三瘧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第三十五《瘧論》篇,與上編相接,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五,又見《巢氏病源》卷十一《瘧病諸候》,惟編次先後略異。


黃帝曰:瘧先寒後熱何也?


岐伯曰:夏傷於大暑,汗大出,腠理開發,因遇夏淒滄之小寒,寒迫之,(平按:小寒寒迫之《素問》作水寒二字,新校正云;「《甲乙》《太素》水寒作小寒迫之。」據此,則本書下寒字疑衍。)


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病盛矣。


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


(夏遇小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至秋復傷於風。先遇於寒,故先寒也。後傷於風,故後熱。此為寒瘧也。平按:病盛矣《素問》《甲乙》作則病成矣。後熱下《素問》、《甲乙》有「病以時作,名曰寒瘧」八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5:41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先熱而後寒何也?


岐伯曰: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故先熱而後寒,亦以時作,名曰溫瘧。


其但熱而不寒,陰氣絕,陽氣獨發,則少氣煩■,手足熱而欲歐,名曰癉瘧。


(此二種瘧,略示所由,廣解在下。平按:《素問》、《甲乙》絕上有先字,歐作嘔。《素問》煩作煩冤。)


黃帝曰:夫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


今熱為有餘,寒為不足。


夫瘧之寒也,湯火不能溫也,及其熱也,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餘不足之類也。


當是時,良工不能止也,必須其時自衰,(平按:《素問》作必須其自衰,《甲乙》作必待其自衰。)


乃刺之,其故何也?


愿聞其說。


岐伯曰:經言無刺■之氣,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其為病逆不可治。


(此言病發盛時,不可取也。平按:■之氣,氣字《素問》、《甲乙》作熱,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熱作氣。」)


夫瘧之始發也,陽氣並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無氣,故先寒■。


陰氣逆極,則復出之陽,陽與陰復並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熱而渴。


夫瘧氣者,並於陽而陽勝,並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


瘧,風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


(平按:「瘧,風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素問》作「瘧者,風寒之氣不常也,病極則復。」王注云:「復,謂復舊也。言其氣發至極,還復如舊。」至字連下文病之發也作句。新校正云:「《甲乙》作瘧者,寒風之暴氣不常,病極則復至。全元起本及《太素》作瘧,風寒氣也,不常,病極則復至。至字連上句,與王氏之意異。」)


病之發也如火熱,風雨不可當也。


故經言曰:方其盛時,勿敢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


此之謂也。


(此言取其衰時有益者也。平按:《素問》、《甲乙》熱字上有之字,下有如字,盛時下無勿敢二字。新校正云:「《太素》作勿敢必毀。」與此同。)


夫瘧之未發也,陰未並陽,陽未並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已,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此言取其未病之病,未盛之時也。平按:《素問》、《甲乙》邪氣乃已作邪氣乃亡,別本亦作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5:58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善。


工之奈何?


早晏何如?


(晏,晚也。療瘧之要,取之早晚何如也?平按《素問》工作攻。)


岐伯曰:瘧之且發,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末始,陽以傷,陰從之,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後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直往而取,未得並者也。


(此言療之在早,不在於晚也。夫瘧之作也,必內陰外陽,相入相並相移乃作。四肢為陽,臟腑為陰。瘧之將作,陽從四肢而入,陰從臟腑而出,二氣交爭,陰勝為寒,陽勝為熱。療之二氣未並之前,以繩堅束四肢病所來處,使二氣不得相通,必邪見孫絡,皆刺去血,此為要道也。陽以傷者,陽虛也。陰從之者,陰並也。平按:《素問》、《甲乙》陽以傷,以作已;後見之作審候見之。直往《素問》作真往,新校正云:「真往《甲乙》作其往,《太素》作直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6:14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病不發,其應何如?


(瘧病有休有作,其應何氣也?平按:《素問》、《甲乙》病作瘧。)


岐伯曰:瘧氣者,必更盛更虛,隨氣所在。


病在陽則熱,脈躁;


在陰則寒,脈靜;


極則陰陽俱衰,衛氣相離,則病得休;


衛氣集,則復病。


(瘧氣不與衛氣聚,故得休止。若瘧氣居衛,與衛氣聚者,則其病復作。故病不發者,不與陰陽相並故也。平按:隨氣所在《素問》作當氣之所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6:4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夫瘧之作,遲數不同。或不間日,謂一日一發也。或有間日,隔日而發也。或間二日,三日一發也。或至數日一發,四日以去有一發也。諸間二日以去溫瘧,人多不識,不以為瘧,宜審察之,以行補瀉也。)


岐伯曰:其間日者,邪氣與衛氣客於六腑,而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


(瘧氣衛氣俱行,行至六腑,穀氣有時盛衰,致令二氣相失,數日乃得一集,集時即發,故至數日乃作也。平按:而時相失《素問》作而有時相失,《甲乙》作而相失。)


瘧者,陰陽更勝,或甚或不甚,或渴或不渴。


(陰盛寒甚不渴,陽勝熱甚故渴也。平按:或渴上《素問》、《甲乙》有故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7:5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論言夏傷於暑,秋必■瘧,今瘧不必應何也?


(夏傷於暑,秋必■瘧。今瘧之發,不必要在秋時,四時皆發,其故何也?平按:《甲乙》無論言二字。■瘧《素問》作病瘧,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並《陰陽應象大論》俱作■瘧。」注不必要在秋時,要字袁刻作應,亦通。)


岐伯曰:此應四時者也。


其病異形者,反四時者也。


(或夏傷於暑,或冬傷於寒,以為瘧者,至其發時,皆應四時,但病形異也。)


其俱以秋病者寒甚,以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KT■風,以夏病者多汗。


(KT■,於路反,畏KT■也。言同傷寒暑,俱以四時為瘧也。秋三月時,陰氣得勝,故熱少寒甚也。冬三月時,陽生陰衰,故熱多寒少也。春三月時風甚,故惡風也。夏三月時溫熱甚,故多汗也。平按:《素問》、《甲乙》無俱字,KT■均作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6 22:38:10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夫溫瘧與寒瘧各安舍?


舍何臟?


(問寒溫二瘧所居之臟也。平按:《素問》夫下有病字,各安舍舍何臟作而皆安舍舍於何臟,《甲乙》作其在何臟。)


岐伯曰:溫瘧者,得之冬中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平按:寒下《甲乙》、巢氏重寒字。)


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得出,因遇大暑,腦髓鑠,脈內銷澤,(平按:邪氣不得出《甲乙》作不能出,《素問》作不能自出。脈肉銷澤《素問》、《甲乙》作肌肉消,巢氏作脈肉消釋。)


腠理發泄,因有所用力,邪氣與汗偕出,(平按:因《素問》、《甲乙》作或,偕作皆。)


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內出之於外,如是則陰虛而陽盛,則病矣,衰則氣復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


(此言溫瘧所舍之臟,謂冬三月時,因腠理開,得大寒氣深入,至於骨髓,藏於腎中,至春陽氣雖發,亦不能出,在內銷於腦髓,銷澤脈肉,發泄腠理,有因用力汗出,其寒氣從內與汗俱出,是則陰虛,陰虛陽乘,內盛為熱,故先熱也;熱極復衰,反入於內,外陽復虛,陽虛陰乘為寒,所以後寒,故曰溫瘧也。平按:則病矣《素問》作陽盛則熱矣,《甲乙》作陽盛則熱衰矣。又注陽虛陰乘,別本無陽虛二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1:02 , Processed in 0.31251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