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靈樞識】

 關閉 [複製鏈接]
1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2:59:48 | 只看該作者

三陰之上


甲乙。之、作交。馬云。補三陰之上者。


補三陰交。乃足三陰血氣之所交。宜補之。


因有二穴。故用二補字。及有一皆字。張志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0:09 | 只看該作者

熱行

 
馬云。候針下熱行。乃止針。張云。陽氣至而熱行。熱行則泄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0:30 | 只看該作者

轉筋於陽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0:50 | 只看該作者

卒刺之

 
馬云。卒、猝同。凡手足之外廉。皆屬陽經。若轉筋於陽。則治其陽經。凡手足之內廉。皆屬陰經。若轉筋於陰。則治其陰經。皆當猝然刺之。


張云。卒、病也。


故不必拘於時日。但隨其病而卒刺之。


志云。卒、猝同。淬刺者。


燒針劫刺。以取筋痹。簡案、樓氏綱目亦作淬、蓋本於經筋篇。亦當備一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1:20 | 只看該作者

】 

 
張云。徒、但也。


有水無風。故曰徒水。簡案、馬云。徒、但也。


上文言風水者。


有風有水也。


此曰徒水。則有風無水也。


若無水。則下文何得云 盡乃止。必是字之誤。志云。徒、眾也。


土為中央之灌溉於四旁。土氣虛。則四方之眾水。反乘侮其土而為水病也。


此解尤為牽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1:58 | 只看該作者

環穀

 
馬云。按各經無環穀穴。止足少陽膽經有環跳穴。今曰下三寸。意者風市穴乎。


理亦甚的。張同。志云。環穀者。


取手足之分肉。以瀉其水也。


溪穀有三百六十五穴。會肉之大會為穀。大會者。


手足股肱之大肉也。


簡案、據志注。則三寸二字。竟不穩妥。

 
馬云。?、直也。


已刺而直其針以納之。


張云。筒、箭室也。


已刺而筒之。


而內之。


入而復之。


以盡其?。謂用針如箭之歸筒。出入頻復。開通其道。以盡其水也。


志云。? 、筒也。


以如筒之針而內之。


入而復出。簡案、筒之義。諸注未明。九針論。圓針筒。其身如是。?、筒同。又樓氏綱目載本節文云。筒針、針中有空竅。如筒出水也。


今據志以筒釋之。


蓋此似言以筒納針孔內。使水自筒中泄出者。


世有用此術得效者。


然不可妄施。張云。針要曰。凡水氣。


惟得針水溝。若針余穴。水盡即死。是又不可不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3:13 | 只看該作者

必堅來緩則煩俯 來急則安靜

 
馬云。必欲盡去其水。水力盡時。其肉必堅。且水來緩。則內必煩悶。來急。則內必安靜。張云。?在膚中。其候必堅。志云。水腫於肌肉。則浮而軟。水盡則肉必堅矣。


余與馬同。簡案、徒?以下。其義未詳。甲乙文有異同。然亦未明晰。錄左備考。甲乙云。徒水先取環穀下三寸。


以排針刺之而藏之。


引而內之。


入而復出。以盡其水。必堅束之。


束緩則煩悶。束急則安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3:31 | 只看該作者

飲閉藥

 
馬云。必飲通閉之藥。以利其水。防其再腫。志云。謂水乃盡。當飲充實脾土之藥。勿使水之復乘也。


簡案、馬為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3:49 | 只看該作者

方飲無食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4:08 | 只看該作者

百三十五日


張云。藥食不宜相混。混則難於取效。水腫既消。當忌傷脾發濕等物。


至一百三十五日之外。方保其不復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4:31 | 只看該作者

著痹不去

 
張云。痹論云。濕氣勝者為著痹。謂其重著難動。故云不去。若寒濕相搏。久而不已。當猝取足陽明之三裡穴。溫補胃氣。則寒濕散而痹可愈也。

沈亮宸曰。溪穀、屬骨。此承上文肌腠未盡之水。流於關節則為著痹。故取陽明之三裡。從腑以瀉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5:19 | 只看該作者

骨為干

 
馬云。此句與上下文不相蒙。意者乃經脈篇之說簡歟。沈亮宸云。此承上文而言。骨之為病。


在骨之髓節也。


干者、如木干之堅勁。是故溫瘧之邪。藏於骨髓。濕痹之氣。流於關節。其骨如干。而不受邪之所傷。簡案、今仍馬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3:05:37 | 只看該作者

腸中不便

 
張云。小腸不便者。


不能化物。大腸不便者。


不能傳道。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故當取足陽明之三裡穴。邪氣盛則瀉之。


正氣虛則補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6:40 | 只看該作者

癘風者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7:07 | 只看該作者

無食他食

 
甲乙。素、作索。銳針針三字作吮一字。惡氣之氣作血。馬云。癘、癩同。此言刺厲風之法也。


按、素問風論云。癘者有營衛熱腑。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骨空論、長刺節論。皆謂之大風也。


張云。食得其法。謂之方食。無食他食。忌動風發毒等物也。


介按、癘風即癩病。又名麻風。屬於慢性傳染病。故凡傳染之後。要過數年。方才顯露。其病狀則遍體麻木不仁。甚至四肢周身。逐漸毀滅。先由手指。繼而足趾。終至鼻柱。均現毀壞。面上狀若頑癬。搔破則流稠水。其未破之處。皮膚片片脫落。奇癢難當。此病可分二種。如面部臀部四肢等處。俱發紅色結節。繼即潰穿。


後且知覺麻痹。毛竅脫落。容貌奇丑者。


斑紋癩也。


如初則神經過敏。發神經痛。後則知覺漸次脫失。營養障害。神經肥濃。面部麻痹者。


神經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7:26 | 只看該作者

腹中常鳴 氣上衝胸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7:49 | 只看該作者

三裡

 
甲乙。常、作雷。上、作常。志云。此邪在大腸而為病也。


大腸為傳導之官。病則其氣反逆。是以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張云。九針十二原篇曰。肓之原出於脖?。即任脈之下。


氣海也。


巨虛、上廉、三裡。皆足陽明經穴。按、本輸篇曰。大腸屬上廉。此以邪在大腸。故當刺巨虛、上廉。


若下文之邪在小腸者。


則當取巨虛、下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8:08 | 只看該作者

小腸控睪


(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8:55 | 只看該作者

以調之

 
甲乙。熏肝下有肺字。簡案、據下文刺太陰。甲乙似是。沈亮宸云。控睪引腰脊。上衝心者。


小腸之疝氣也。


張云。控、引也。


睪、陰丸也。


小腸連於小腹。若其邪盛。則厥逆自下上衝心肺。熏於肝胃。引於腰脊。下及肓臍睪系之間也。


取肓原以散之。


散臍腹之結也。


刺太陰以予之。


補肺經之虛也。


取厥陰以下之。


瀉肝經之實也。


取巨虛、下廉以去之。


求小腸之所屬也。


按其所過之經。謂察其邪之所在以調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14:09:15 | 只看該作者

長太息

 
志云。膽氣欲升。故長太息以伸之。

 
張云。心虛貌。簡案、馬釋為靜。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1 22:5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