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8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1:11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諸證悉減,唯精神倦怠,面色青黃,由於肝盛克,脾,飲食懶進,苔黃白相間,脈息平平。


本治肝實脾之義,以六君子湯調理之。


沙參6克,白朮6克,雲苓6克,法夏6克,廣皮6克,霍香6克,砂仁1.5克,炙甘草1.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1:25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飲食增進,餘無所苦,四肢疹痕猶有未盡,改用養陰活血佐以清解之劑為治。


生地6克,丹皮6克,赤芍6至豆卷9克,稻芽9克,雲苓6克,荊芥4.5克,防風4.5克,白茅根6克,銀花6克,連翹6克,蟬蛻3克,甘草1.5克,前方服3劑,疹痕全消,神情活潑。


中間偶因飲食失檢,發現便溏,用霍香正氣丸及香砂六君子丸間日輪服6克,經旬而愈。


此證雖屬陽證,法當清解,但因歷時過久,肝脾受損,虛實互見,故本扶正法邪、標本兼治之意,使氣血調和而伏邪自去。


小兒易虛易實,用藥必須權衡輕重緩急,末期用丸藥調理,亦久病緩治勿使過劑之意。


(尚古愚等整理:王朴誠醫案,《中醫雜誌》6:405,195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1:4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葉××,女,14歲。


初診:1971年10月12日。


全身紫癜已一月半,四肢突發紫癜,兩上下肢不等丘疹樣出血點,診為「過敏性紫癜」。


給服強的松稍好轉,減至每日20毫克,全身紫癜大發。


症見:全身發疹,點點斑斑,色澤鮮紅,以下肢為甚。


脈弦細帶數,苔薄尖紅。


生地黃12克,敗龜板12克,川黃柏9克,肥知母9克,金狗脊12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30克,鮮藕節30克,烏梅4.5克,穀麥芽各9克,大紅棗6枚。


以上方為基礎,或加當歸、白芍以養血,或加紫草、仙鶴草以止血。


在服用中藥的過程中,逐漸減強的松用量,於1971年12月12日,完全停服激素,未再發。


再以八珍散加減善其後。


(張羹梅《臨證偶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1:58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益林馬德蔭藥號之子,年約十三、四,患斑疫,就餘治。


其子體材不串,周身斑點,碎小者多,其如指甲豆瓣大者,約三分之一,下部腳面為尤多,惟無苦楚煩熱等現象。


詢其大便:兩日前曾微解燥糞,余時已悟得陽症見陰之理,仍從陽治,惟現陰象者,想屬氣虛、當清其血中之毒,兼益其氣,然過分苦寒亦當戒慎。


遂以新訂之消症活命飲,酒炒大黃僅用4.5克、西洋參2.4克,令服兩劑,而大便帶黑,小溲宛若鹽鹵、斑跡漸稀,飲食亦進。


其後去大黃,參減三分之一,又服3劑,而斑竟消清,乃獲全愈。


新訂消斑活命飲:川大黃,黃芩(以上二味均用酒炒),連翹,甘草,山梔(炒黑),蘇荷,板藍根,青黛、西洋參(隔湯飩),當歸(酒洗),大生地(炒),廣鬱金,紫背浮萍,紫菊花(如無花則用根)。


(餘奉仙《醫方經驗彙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2:12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過敏性紫癜,祖國醫學多將其列入溫熱、溫疫類病範疇。


側一診為溫毒發斑,紫癜由溫毒鬱滯、熱邪入裏所致,故治以清解為大法,但由於患兒久病肝脾受損,虛實互見,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扶正法邪、標本兼顧;


醫者當隨其主症、兼症的變化以斟酌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2:5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辨證以陰虛血熱為主要矛盾,治以養陰清熱止血法。


方用大補陰丸為基本方,將原方熟地改為生地,配藕節以涼血止血;


知、柏瀉火;


龜板配合二至九(《醫方集解》方)以增強滋陰之效。


又方中用烏梅。


據近代藥埋研究有抗蛋白過敏的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3:09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原案名為「葡萄疫」,其臨床表現比較符合過敏性紫癜,餘氏治此證經驗豐富,他認為斑色紅紫者皆可治,如色紫如葡萄或蘿蔔,穢氣逼人者預後較差。


新訂消斑活命飲能清血中之毒、益血中之氣,俾氣能領血、氣行毒化。


其立方遣藥層層俱到。


但在《醫方經驗彙編》所載述的葡萄疫諸案,有的發病急暴、症勢兇險,當屬暴發型紫癜中之華-弗(Waterhouse-Friderichsen)氏綜合徵,故「葡萄疫」與過敏性紫癜又不能等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3:4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二)血友病


楊某,男,2歲半。


1965年11月18日初診。


患兒自半歲起,皮膚、黏膜常有紫紅色斑塊,此起彼消,關節周圍也常見,關節腫脹發硬、發熱、活動障礙。


伴有低熱、煩躁、哭鬧等。


兩三個月發作一次。


春夏尤重。


身體輕微碰傷即出血不止,需經多次輸新鮮血方能止。


辨證:陰虛火盛,脾失統攝(西醫院診為血友病)。


治法:滋補肝腎,健脾益氣,清熱涼血,佐以益陰養血,活血行瘀。


方藥:(1)胡蘿蔔於500克,小麥1000克,小米500克,共磨細粉,蒸饅頭吃。


(2)紫荊花(去蒂)40克,加麵粉少許調糊,油煎成餅,加白糖食之。


(3)丹皮25克,當歸30克,紅花22克,生地25克,仙鶴草22克,生白朮37至雞內金(炙)25克,赤芍22克,砂仁19克,玄參25克,黃精25克,何首鳥25克,天門冬22克,銀柴胡22克,遠志22克,琥珀22克,天竺黃15克,地骨皮22克,骨碎補22克,炒神麯19克,水牛角25克,共研細末,以鉤藤62克,薄荷37克,茵陳31克,旱蓮草46克,煎水取汁,打小丸,每服3克,每日三次,服藥一周,停藥一天。


1973克,8月20日:來人述及,得處方後即服藥,每年(1)方服月餘:(2)方每春服7~10天,(3)方每年配1~2料,約服3~4個月。


出血重時配合維生素K,維生素C。


數年來堅持用藥,並常服生花生米,病情明顯好轉,已能堅持上學。


止血時間與正常人相近,未再到醫院輸血以止血。


囑繼服(1)、(2)方,(3)方加熟地46克,威靈仙50克,沒藥50克,血竭37克,三七31克,茜草根62克,續斷77克,菟絲子93克,桑螵蛸62克,白羊角尖46克,胎盤一具,配丸藥繼服。


1974年11月21日隨訪,症狀明顯減輕,至今一年餘,全身未再發現出血斑塊,偶爾表皮擦破,也無出血不止情況。


(《劉惠民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3:56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血友病為先天性凝血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出血性疾病,患兒易見皮下、肌肉及關節出血。


此案辨證屬陰虛火盛,脾失統攝。


劉氏治以滋補肝腎、健脾益氣,清熱涼血為主,屬虛實互治之法。


處方(1)為食療方,其中胡蘿蔔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臟;


處方(2)所用紫荊花,李時珍《本草綱目》稱其「活血行氣,消腫解毒」,亦屬經驗方,處方3則以溫、清、補結合活血行瘀法,能針對主症、兼症,發揮較好的綜合療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4:18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三)解顱


張某某,男,生後34天。


1975年2月11日初診。


患兒於生後兩天即開始頭顱增大,到滿月前後更為明顯,前囟寬大,飽滿隆起,顱縫分離,頭皮靜脈怒張,精神差,嗜睡,厭食,吐乳,大便可,兩目垂視,心肺正常,舌質紅,稍淡,指紋淡滯,脈細無力。


辨證:腎氣不足,腦髓不充,病屬解顱(西醫診斷:先天性腦積水)。


治法:補腎益髓治本,行水化濕治標。


方藥:地黃丸加味。


熟地6克,山藥3克,鹿角膠9至牛膝3克,茯苓9克,淨萸肉、當歸各3克,豬苓9克,茺蔚子3克,丹皮3克,車前子9克,水煎服,每日1劑。


自服上藥起,每日尿量較多,精神、吃奶均好,不吐。


上藥連服兩周後,頭圍開始逐漸縮小,兩目已不垂視。


服至第三周後,頭圍基本正常。


前囟已平,顱縫縮小。


(《何世英兒科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4:32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解顱即小兒腦積水。


多由腎氣不足,腦髓不充所致。


故此案治以補腎益髓、行水化濕,為「上病下取」治法。


方用濟生腎氣丸去澤瀉、桂、附;


加鹿角膠、當歸、豬苓、茺蔚子。


補腎而避用桂、附壯陽,兼以利水調肝,較之古法單用補腎者,效驗有所提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4:46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小兒癲癰

 

例一


王××,男,11歲,病歷號:199884。


患兒在八年前患癲癇至今未愈。


現每年發作一至三次,多在晚間發作,發作時口吐痰沫,牙關緊閉,不省人事。


近日發作較勤,抽搐時間較長,服苯妥英鈉或注射鎮靜藥後方解。


發作後感到頭痛,睡眠不安,時有煩急;


曾在各醫院治療不效,故來門診。


辨證:痰癇。


痰熱內伏,復受驚恐,擾及厥陰所致。


治法:清熱化痰,鎮驚定搐,活血熄風。


方藥:生側柏10克,天竺黃6克,膽草6克,地龍6克,青礞石10克,橘紅6克,磁石10克,紅花3克,桃仁5克,鉤藤5克,全蠍3克,焦楂10克。


化風錠1丸,日二次。


上方加減共進36劑,症狀平穩,惟痰多,納差,舌無苔,脈弦緩,再擬前法化裁。


鉤藤5克,青礞石12克,法夏5克,桃仁5克,紅花6克,磁石10克,全蠍3克,地龍10克,化橘紅6克,膽草6克,神麯10克,炒麥芽10克,化風錠1丸,每日二次。


上方又進16劑,合化風錠20丸後,三周來門診,訴服藥後再未發作抽搐,繼續治療四個月後,用礞石滾痰丸和醫癇無雙丸交替服用,鞏固療效。


一年來門診,癰搐基本全愈。


(《趙心波兒科臨床經驗選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5:0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劉某,女,2歲。


初診(1975年4月5日):患兒平素健康,發病前一月在玩耍中曾驚叫一次。


此後兩周,夜寐中經常哭鬧,須哄拍方能入睡。


又半個多月,一天下午突然抽搐,為時數秒鐘即止。


此後抽搐發作漸頻,少者每日二、三次,多則十餘次,尤其在感冒發熱時,發作更頻。


抽搐時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牙關咬緊,兩目上翻、直視,兩手緊握,頸項強直,全身抽動,不知人事。


約一、二分鐘後、痙攣緩解,逐漸清醒,清醒後精神萎軟,無他不適。


診其脈象弦細,舌苔薄白。


病因驚恐損傷心肝,肝風內動,上擾心神,而致癲癰頻發。


治擬搜風解痙,平肝潛陽,鎮驚媳風,甯心安神。


全蠍3克,蜈蚣1.8克,天麻3克,烏梢蛇肉3克(共研細末,和勻,分三次吞服,一天服完)磁石60克(先煎)白芍15克,珍珠母3Q克,夜交藤30克,生龍齒30克(先煎)鉤藤12克(後入)麻仁12克(打)北秫米30克(包)煅龍壯各30克,炙甘草9克,淮小麥30克,2劑。


上方1劑煎四汁,和勻,在兩天中分次服完,共服四天。


藥後抽搐即被控制,其家長自行將原方續服四個多月後停藥。


1976年8月2日隨訪,癲癇年餘未發,神情活潑,智力發育正常。


《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王玉潤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5:15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疾病。


多因驚恐、清志、飲食勞倦等因素所致,《素問?大奇論》並指出此證在發病方面的遺傳因素,《諸病源候論》認為:「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


此病發作與風痰密切相關,故其治大多以豁痰宣竅、熄風定癇為主,趙氏除用豁痰法痰類藥物外,配生側柏、紅花、桃仁以通經活血;


膽草、鉤藤,磁石、全蠍等以鎮靜定搐、平肝熄風。


在治療過程中所配合的成藥,均注意到癲癇病因、病理中的風和痰的主要矛盾,方治頗具特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5:3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由驚恐損傷心肝,肝風內動、上擾心神而發。


王氏治以搜風解痙、平肝鎮驚,熄風寧神法,處方中又以蛇蟲類搜風鎮驚及重鎮平肝諸品為主,兼以柔肝扶正,諸法並用而治重肝經,其效著而鞏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5:48 | 只看該作者

五、外科、皮膚科病類醫案

 

(一)頸癰


張××,男,49歲。


門診號:312013。


初診日期:1963年12月25日。


七天前頸部生一疙瘩腫痛,診為頸部癰。


注射青黴素未效,腫勢逐漸擴大,自潰出膿。


患者自覺身熱口苦,煩躁,不思飲食,小便黃赤,大便燥結。


脈洪數有力,舌質紅、苔白厚。


檢查:頸後右上方腫起約6×4釐米,周圍組織發紅,明顯腫脹及壓痛,瘡面有多數小膿點,中心有杏核樣大小瘡口,有少量膿性分泌物。


白細胞計數22,800/立方毫米,中性粒細胞85%,淋巴細胞15%,尿糖(-)。


辨證:毒熱壅盛,氣血阻隔。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方藥:金銀藤30克,蒲公英18克,敗醬草9克,連翹12克,地丁12克,赤芍12克,炒山甲9克,炒皂刺9克,黃芩9克,丹皮9克,白芷3克,乳香6克,沒藥6克,菊花9克,瘡口處敷京紅粉軟膏,四周用化毒散軟膏外貼。


12月28日:服上方3劑後,腫勢繼續擴展至12×8釐米,膿出不暢,劇痛,夜不得寐,心煩易怒,症屬毒熱熾盛,膿毒已成而不得外泄,法宜排膿托毒,繼服前方加栝萎30克,公英30克,並於局麻下在原瘡口處行井式切開擴創深至2.5釐米,用紅粉紗條引流,外敷化毒散軟膏。


12月29日:手術後疼痛大減,腫勢漸縮小,膿液黏稠,引流尚通暢,換藥時清除膿栓及腐肉。


症見胃納欠佳,口渴思飲,大便燥結,鼻衄,口唇起皰,舌苔白厚,舌質紅,脈象弦數。


膿毒已泄,熱邪未解。


繼以清熱解毒、托毒排膿之劑。


內服12月28日方加減,換藥同前。


1月8日:瘡面膿汁減少,腫消痛減,瘡口肉芽新鮮,仍有口乾思飲,胃納欠佳,舌質紅、苔微黃,脈沉緩。


此為熱邪傷陰之象。


擬以養陰清熱,佐以和胃。


生地12克,元參9克,白芍9克,金銀花9克,天花粉9克,焦麥芽9克,橘皮6克,炒白朮9克,生甘草4.5克,石斛9克,1月14日:傷口癒合,自覺症狀消失,1964年10月隨訪時未見異常。


(《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6:03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此案毒熱壅盛,氣血痹阻。


初診時治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法,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


後因腫勢擴展,膿毒不得外泄,除內服湯方外,配合切開擴創,以紅粉紗條引流,繼續圍敷化毒散軟膏而斂。


見效的關鍵是毒熱得泄,使邪有出路,未以清熱養陰和胃法收功。


(二)子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6:17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張某,男,30歲。


1963年7月31日初診。


四個月前每在陰雨之時則感兩側睾丸隱痛,步履時亦牽引作肩,甚至不能下蹲,曾診為「睾丸炎」。


現陰囊粗大下垂,副睾丸腫脹,行動時少腹引痛,腰酸不耐久立,頭昏,小溲色黃,溺時不暢。


脈弦,舌邊尖紅,苔糙膩而厚。


辨證:肝氣失疏,濕熱交阻。


拾法:疏肝理氣,清熱利濕。


方藥:」赤白芍各6克,粉丹皮9克,櫓豆衣9克,橘葉核各9克,生棗仁15克。


赤苓12克,白蒺藜9克(去刺)梗通草4.5克,建澤瀉9克,桑寄主9克,忍冬藤9克,塊滑石9克(包煎)3劑。


二診:(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6:29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睾腫漸軟,久立則陰囊滯脹下垂,餘症同前,係濕熱蘊阻,前方去櫓豆衣、白蒺藜,加佩蘭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7 22:26:43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睾腫漸消,陰囊上束溺清、暢利。


前方加陳皮4.5克。


後又以此方去橘葉核,加製蒼朮、淮山藥、川黃柏,連服十二劑而愈。


(《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張贊臣醫案。


鄭思雄等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7:50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