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血友病】
楊某,男,2歲半。
1965年11月18日初診。
患兒自半歲起,皮膚、黏膜常有紫紅色斑塊,此起彼消,關節周圍也常見,關節腫脹發硬、發熱、活動障礙。
伴有低熱、煩躁、哭鬧等。
兩三個月發作一次。
春夏尤重。
身體輕微碰傷即出血不止,需經多次輸新鮮血方能止。
辨證:陰虛火盛,脾失統攝(西醫院診為血友病)。
治法:滋補肝腎,健脾益氣,清熱涼血,佐以益陰養血,活血行瘀。
方藥:(1)胡蘿蔔於500克,小麥1000克,小米500克,共磨細粉,蒸饅頭吃。
(2)紫荊花(去蒂)40克,加麵粉少許調糊,油煎成餅,加白糖食之。
(3)丹皮25克,當歸30克,紅花22克,生地25克,仙鶴草22克,生白朮37至雞內金(炙)25克,赤芍22克,砂仁19克,玄參25克,黃精25克,何首鳥25克,天門冬22克,銀柴胡22克,遠志22克,琥珀22克,天竺黃15克,地骨皮22克,骨碎補22克,炒神麯19克,水牛角25克,共研細末,以鉤藤62克,薄荷37克,茵陳31克,旱蓮草46克,煎水取汁,打小丸,每服3克,每日三次,服藥一周,停藥一天。
1973克,8月20日:來人述及,得處方後即服藥,每年(1)方服月餘:(2)方每春服7~10天,(3)方每年配1~2料,約服3~4個月。
出血重時配合維生素K,維生素C。
數年來堅持用藥,並常服生花生米,病情明顯好轉,已能堅持上學。
止血時間與正常人相近,未再到醫院輸血以止血。
囑繼服(1)、(2)方,(3)方加熟地46克,威靈仙50克,沒藥50克,血竭37克,三七31克,茜草根62克,續斷77克,菟絲子93克,桑螵蛸62克,白羊角尖46克,胎盤一具,配丸藥繼服。
1974年11月21日隨訪,症狀明顯減輕,至今一年餘,全身未再發現出血斑塊,偶爾表皮擦破,也無出血不止情況。
(《劉惠民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