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413|回復: 149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2-21 21:53: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書名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朝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分類 醫案 品質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8%BF%91%E7%8F%BE%E4%BB%A3%E5%90%8D%E9%86%AB%E9%A9%97%E6%A1%88%E9%A1%9E%E7%B7%A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3500 銀幣 +10 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4:50 | 只看該作者

目錄


一、傷寒、溫病類醫案


(一)太陽表實證


(二)陽虛傷寒


(三)鬱寒發熱證

(四)陽明熱病傳少陽證

(五)太少兩感證

(六)傷寒戴陽證

(七)風溫

(八)春溫

(九)暑溫

(十)暑濕

(十一)暑穢

(十二)濕溫

(十三)濕熱

(十四)伏暑

(十五)風暑

(十六)秋燥

(十六)冬溫

(十八)溫疫諸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5:08 | 只看該作者

二、內科雜病類醫案


(一)感冒

例一


薛××,男,60歲。


初診日期:1963年3月8日。


冒兩周,尚發燒,鼻塞流涕,咳嗽,咽癢且痛,大便於燥,小便正常。


脈浮微數,舌淡苔白黃膩。


屬感冒夾濕,治宜疏解。


方藥:蘇葉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殼3克,前胡3克,製香附3克,陳皮3克,炒萊菔子4.5克,薄荷(後下)3克,荊芥3克,甘草1.5克,蔥白(後下)3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5:23 | 只看該作者

3月16日二診


體溫正常,咳嗽已止,咽已不痛癢,鼻塞減輕,流黃黏鼻涕,大便軟,量少。


脈浮滑,穢苔未淨。


病勢雖減,外邪未盡,治宜疏解,兼理腸胃。


方藥如下:蘇葉6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殼4.5克,前胡3克,製香附4.5克,陳皮3克,炒萊菔子4.5克,僵蠶4.5克,炒神麯6克,甘草1.5克,豆豉9克,蔥白(後下)3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5:38 | 只看該作者

4月2日三診


藥後鼻塞減,不流涕,食納尚可,腹脹,大便不暢量少。


脈沉滑,穢苔未盡。


外邪已解,濕滯未盡,治宜和脾消滯,清利濕熱。


方藥如下:炒蒼朮6克,厚朴6克,陳皮4.5克,炙甘草1.5克,法半夏6克,蕾香梗6克,檳榔4.5克,炒枳實3克,大黃(另包後下)3克,神麯(炒)6克,生薑3片。


繼用香砂平胃丸3袋,早晚各服6克,白開水下,調理而愈。


(《蒲輔周醫療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6:0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曹×,男。


形寒骨楚,風寒束於太陽之表,腠理不得疏泄也。


不更衣七日,仲景有桂枝湯加大黃之例,今師其意。


方藥:川桂枝3克(後下),生麻黃3克,蔓荊子3克,羌活9克,生錦紋3克(挫細末分吞)郁李仁12克,杏仁泥18克,晚蠶砂9克(包),粉甘草3克(《章次公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6:14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朱××,體贏弱,素有遺精病,昨日赴席鄰村,醉酒飽食,深夜始歸,不兔風寒侵襲,次日感覺不適,不惡寒而微熱,身脹腰瘦,頭隱痛,有微汗,自煎服蔥鼓生薑湯,病未除,精神呈不振,口淡不思食,遂輿而來診。


脈細微乏力,參之前證,則屬陽虛感冒。


黨參15克,桂枝9克,酒芍甘草各9克,生薑4.5克,附子9克,大棗5枚囑服3帖再論,複診,諸證悉已,食亦略思,精神尚萎頓,脈仍微弱,陽氣衰微,仍宜溫補,處以附子湯加巴戟、枸杞、鹿膠、蘆巴補腎諸品。


(趙守真:《治驗回憶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6:33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錢×,男,39歲。


半年前曾連患感冒數次,愈後每日下午仍自發熱,不甚高,約在攝氏38度左右,時有汗出。


……迭用西藥青鏈黴素等,中藥三黃,白虎、犀角地黃、青蒿鱉甲、龍膽瀉肝、安宮牛黃、紫雪以及銀翹、荊防等湯、丸,均無效果。


……納食亦不見佳,舌絳口乾,診脈沉弦,時復冒上如駛,重取尚有抗力。


綜合症脈,詳審前後病情和方藥,似係感冒重重,積留餘邪在內,流連於氣血經隧之間,並未深入臟腑各部,是以無從檢查。


而從日哺發熱,汗跡、舌象、脈形、抗力等方面觀察,知為病邪久伏深處,有欲自尋出路之象。


擬用引藥深入,引病外出方法,進劑試服,獲效再議清除善後之方。


丹皮、丹參各6克,赤白芍各6克,細、鮮生地各9克,青蒿9克,地骨皮9克,黑芥穗9克,浮萍6克,大豆卷24克,山桅子9克,木通4.5克,銀柴胡4.5克,片黃芩9克,另:羚羊角1.8克、牛黃0.6克,共研細麵,分二次沖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6:50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前藥眼2劑,微汗,尿赤,覺熱度大減,雖有潮時,亦不定在午後,煩躁頓去,思食。


接予養陰存津肅清餘熱,以期消減殘邪,鞏固成果。


白茅葦根各12克,生地黃15克,鱉甲15克,寸麥冬9克,寒水石12克(滑石塊15克,同打布包)白薇6克,赤苓芍各9克,胡黃連4.5克,蟬衣4.5克,潤元參12克,粉丹皮9克,知母6克,炒枳殼6克,南花粉12克,草梢3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7:13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連進5劑,燒熱逐漸退淨,脈靜身涼,小便由赤而黃而清長,已無餘邪留戀。


但氣血虧損之處,應當從速補償,立丸方善後。


生熟地各30克,黨參60克,陳阿膠60克,白朮60克,當歸身30克,洋參30克,五味子30克,玉竹60克,酒杭芍60克,龜板60克,甘枸杞60克,丹參60克,綿黃耆90克,天冬30克,雲茯苓神各30克,炙草30克,右藥共研細末,煉蜜為丸,重9克,每日早晚備服1丸,白開水送下。


(施稚墨等整理:施今墨醫案,《中醫雜誌》5:328,195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7:27 | 只看該作者

例五


崔×,男,40歲。


兩脈細弱無力,形寒背部為甚,喘逆已將一年,入冬增劇,咳嗽,舌苔白膩質粉紅,不思飲水,左脅內痛,不能依左而臥,二便如常。


病屬感冒傳裏,與飲並留脅間,姑以溫運化飲,深慮足腫大喘。


嫩前胡3克(麻黃湯煮透去麻黃)粗桂枝1.5克(赤芍6克,同炒)家蘇子4.5克,白芥子1.5克,桑白皮9克,甜亭藶3克(焙)大紅棗7枚法半夏9克(粉草3克,同打)新繹屑4.5克,生海石15克(先煎)苦杏仁9克,建瀉9克,另:白蔻仁0.6克,真琥泊0.9克,二味同研,以膠囊裝好,勻兩次藥汁送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7:41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背部形寒已減,不能依左而臥,喘逆漸平,咳嗽較減,舌苔自膩而厚質繹。


病延已久,防增發熱,擬再以前法加減。


粗桂枝1.5克(赤芍4.5克,同炒)嫩前胡3克,桑白皮9克,家蘇子4.5克,甜亭藶3克(焙)逍遙丸15克(布包)鮮枇把葉9克(布包)旋覆花6克(布包)新繹屑6克,法半夏9克(粉草3克,同打)苦杏仁9克,鮮偎薑2.1克,大紅棗7枚建瀉9克,焦苡米9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7:57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咳嗽已減,寅卯時尚甚,舌苔自膩而厚,兩脈細弱,左脅之水已化,疼痛巳止,病久氣滯,中有停次,擬再以溫和化飲。


淡附片2.1克(用麵糊偎透)粗桂枝1.5克(蜜炙)生紫苑3克,法半夏9克(粉草3k同打)法制陳皮4.5克,苦杏仁9克,鮮枇把葉9克(市包)香砂枳朮丸15克(布包)鮮煨薑2.1克,大紅棗7枚生熟穀麥芽各9克,建瀉9克,冬瓜子30克,象貝母12克,連皮苓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8:17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咳嗽巳止,夜間亦未咳,惟勞動則氣短微喘,舌苔白膩,兩脈細弱。


停飲巳化,病後氣血兩虧,當宗金匱法加味。


全當歸9克(粗桂枝1.5克,同炒)法半夏9克(粉草3克,同打)炙陳皮4.5克,甜杏仁9克,鮮煨薑2.1克,大紅棗10枚香砂六君子丸15克(布包)淡附片3克(用麵糊煨透)潞黨參9克(米炒)生熟麥穀芽各9克,絲瓜絡9克,建瀉9克(馮仰曾整理,汪逢春醫案戊中醫雜誌》8:549,195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8:31 | 只看該作者

例六


男,67歲。


經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連不斷,證狀僅見鼻塞咳痰,頭面多汗,稍感疲勞,曾服玉屏風散,半個月來亦無效果。


用桂枝湯加黃耆,服後自覺體力增強,感冒隨之減少。


此證同樣用黃耆而收效不同,……。


桂枝湯調和營衛,加黃耆固表,是加強正氣以禦邪。


玉屏風散治虛人受邪,邪戀不解,目的在於益氣以祛邪。


一般認為黃耆和防鳳相畏相使,黃耆得防風,不慮其固邪;


防鳳得黃耆不慮其散表。


實際上散中寓補,補中寓疏,不等於扶正固表。


正因為此,如果本無表邪,常服防風疏散,反而給予外邪侵襲的機會。


(秦伯未《謙齋醫學講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8:48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感冒為常見病之一。


係因風邪病毒侵襲而致。


臨床分為風寒、風熱兩類。


鳳寒感冒可參考傷寒表證治法;


風熱感冒的初期與溫病衛分證治法略同,茲不—一列選醫案。


此處所選錄者,均係兼挾特殊清況,或難以處治者,可備臨證參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9:02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感冒已兩周,尚發燒,苔黃膩,乃濕性黏膩纏綿不愈之故。


證屬感冒挾濕,蒲氏在治療時根據《內經》「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而後調其內」的原則,初診治以疏解,二診硫解兼理腸胃,三診外邪已解,濕滯未盡,故治以和脾利濕消滯之法,立法處方的層次和脈絡比較清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9:1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風寒感冒外邪束表,七日來大便,表裏俱實,故用表裏雙解為法。


因其形寒骨楚,更以麻黃、羌活加強解表之力;


郁李仁、杏仁潤腸;


小量生大黃挫細末分服者,取其輕下之功,師古方意而不泥於成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9:32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素體贏弱,常有遺精,腎虛之本,感受外邪後,症見微熱、微汗、脈細微而乏力,乃陽虛外感之證。


刨&蔥豉生薑湯,單純發散,更傷陽氣,症反加重。


遂以參、附、薑、桂並用,溫陽散寒,扶正祛邪,三劑而諸證悉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1 21:59:46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證屬感冒後餘邪內戀。


患者半年前曾患感冒數次,愈後低熱不退,時有汗出,證屬正虛邪戀所致,施氏抓住深伏之邪有欲自尋出路之象,治當因勢利導,用引病外出之法,熱遂大減,繼以養陰存津,肅清餘熱,以期祛除餘邪,餘邪去,又立丸藥方補益氣血,以防後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19:0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