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50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6:32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為春溫後繼發盜汗,蓋溫為陽邪,纏綿不愈最易傷陰,王肯堂有「大病後,陰氣未復,遺熱尚留」而為盜汗之說。


故用當歸六黃湯滋陰液、降邪火,佐以清潤斂汗之品而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7:11 | 只看該作者

(五十四)無汗症


蔣某,男,28歲,初診日期:1977年7月12日。


患者自幼就有汗閉症,暑天煩熱難忍,伴有低熱,精神疲乏,口乾,肢麻甚則作痛,浚多而清。


歷年來服中西藥未效。


刻診:肌膚乾燥,脈弦細而數,滿舌裂紋、苔剝,體溫37.4℃辨證:肺氣、肺陰不足,不能宣散皮毛,汗源亦少。


治法:益氣養陰,清燥潤肺。


方藥:生石膏30克(先煎)玄參12克,知母9克,雞蘇散30克(包煎)太子參15克,生地12克,葛根9克,山藥9克,桑白皮12克,阿膠9克(烊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7:32 | 只看該作者

7月22日複診


服前藥7劑後,皮膚潮濕,有出汗感,其他諸症盡減,脈弦細不數,效不更方,洽從原法,再服7劑。


服藥14劑後,汗閉症痊癒,暑天炎熱汗出溱溱,肌膚濕潤,低燒也退。


(《上海老中醫經驗選編》金壽山醫案,張玉萍等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9:03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無汗症係指暑熱之際飲熱奔跑,陽氣蒸發,當汗不汗之證。


有全身無汗。


半身無汗或局部無汗之別。


多因肺氣不足,不能宣散皮毛,汗不得出,或因心肺陰虧,汗源匱乏,無汗可發。


若因寒邪束表,衛陽被遏,腠理閉塞,汗不得出,則屬邪客為害,又當別論。


本案自幼即有汗閉,病發時煩熱難忍,伴有低燒,證屬肺氣虛不能宣散皮毛,因其肺陰不足,汗源匱乏。


故為汗閉。


方從清燥救肺湯化出,清燥熱、補氣陰以治其本,佐葛根、薄荷解肌疏表以治其標,標本兼顧,奏效頗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9:51 | 只看該作者

(五十五)夜遊症

 

例一


姜××,男,42歲。


病經四載,1974年因每夜外游,家人務必鎖門,經治後夜遊已不發作,近傾夜寐驚叫吵鬧。


辨證:肝火挾痰,蒙閉清竅。


治法:豁痰、平肝、通竅。


方藥:霍香9克,龍膽草2克,陳膽星9克,遠志6克,僵蠶9克,製半夏9克,陳皮6克,竹茹9克,茯苓12克,代儲石30克,桔梗5克,生紫菀5克,乾菖蒲5克,另服白金丸90克,每晚3克,礞石滾痰丸45克,每晨1.5克,上藥加減連服三個月,夜遊已三年未再發,一度稍覺頭暈,續服溫膽湯加杞菊、真珠母、壯蠣、白芍。


桑椹子等調治而釋。


(《黃一峰醫案醫話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0:31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男,27歲。


1967年秋初診。


(其母代訴)十幾年來,患者不斷在夜晚入睡之後,突然起床,不論冬夏都穿好衣服鞋襪,不言不語,也不開燈,便下床活動。


有時掃地,有時擦擦桌椅,別人叫他,他也不答,約10~20分鐘,他又脫衣而睡,次日問他,他說未曾起床,日子久了,習以為常,曾診為夢遊症。


住在二樓,他一人獨居一室,半夜起床後,常常先生火爐,然後開門,拿上桶擔,下樓挑水,回來又把門關好,將水倒入缸裡,又把鐵壺灌滿,放在火上,有時隨即復睡,有時把水燒開(? ),灌熱水瓶,從未發現他吃喝過,乾起活來輕手輕腳,從不碰撞。


所以別人很難發覺,有時問他,仍一無所知。


患者自訴,除感經常頭暈,有時心煩外,別無不適。


但察其神色似有萎靡,表情略呈淡漠,寡語少言,目光無神,從無癲癇發作及癔病史,歷經治療效果不著。


舌邊、舌尖紅而少苔,脈細弦而稍數。


辨證:肝陰不足,腎氣上逆,火擾心神,傷陰生痰,以致魂不隨神而動。


治法:養血安神,清熱法痰。


方藥:以酸棗仁湯加減。


炒棗仁30克,柏子仁15克,合歡皮12克,夜交藤12克,川芎10克,知母12克,茯神12克,生龍骨12克,生牡蠣12克,朱砂末1.5克(分二次衝)水煎服,5劑。


藥後複診,症脈似無改變,原方再進5劑,囑其家人細為觀察。


服藥10劑後,自述頭暈,心煩大減,其母說,夜仍起床活動,但不外出,仍以原方稍變用量,續給5劑。


服藥後,據稱已不每夜起床活動,但過二至三夜仍犯一次。


不過時間似短,活動亦少。


囑將上方連服半月。


再來複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1:58 | 只看該作者

又診


稱經細觀察,近一周來,再未犯病,精神較前亦佳,有時還主動找人說話。


遂囑可間日服藥:劑,繼服10餘劑,以鞏固療效。


翌年夏季,其母告知患者已十月有餘,未再復犯。


《楊作楳,《臨症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2:29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本症係因經常夜間外出行走、操作,隨後仍能入睡,毫不自覺而得名。


黃一峰氏認為本症大多屬於「癲癇」範疇。


由於思慮太過,肝木不得疏泄,肝氣被鬱,脾氣不升,氣鬱痰結,阻蔽神明而致。


或認為係因肝陰不足,腎氣上逆,火擾神明,傷陰生痰,以致魂不隨神而動。


夜間屬陰,心神當以守舍而入睡,其所以夜間動作、行步,乃魂亦有所主,並無神昏妄動之意。


例一屬於前者;


例二屬於後者,其病機相同之處在於有「痰」。


前賢有云「怪病責之於痰」,而怪病之治亦當從治痰入手。


例一證屬肝火挾痰,蒙蔽清竅,治以豁痰平肝通竅之劑,方用溫膽湯加減,神識不清者加白金丸(自礬、鬱金),痰火偏盛者加礞石滾痰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3:12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源於肝陰不足,龍雷之火升騰,方用酸棗仁湯,養血安神,清熱除煩,另加龍骨牡蠣養陰鎮逆安神,效果均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3:33 | 只看該作者

三、婦產科病類醫案

 

(一)月經先期、後期

 

例一


王女,平素經先期,掌心熱,陰虛肝熱不能藏血也。


地黃12克,牛膝9克,山藥9克,萸肉9克,阿膠9克,丹皮9克,澤瀉9克,赤苓9克,車前子12克,炒續斷9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5克(《章次公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3:5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李××,女,27歲。


初診日期:1972年5月19日。


主訴:月經後錯、行經腹痛二年餘。


現病史:1970年底開始月經後錯8、9天,色黑紫有血塊,經行小腹疼痛,下肢瘦軟。


結婚1年多未孕,測基礎體溫為單相型,西醫診斷為無排卵性月經,婦科檢查,子宮前傾前屈,大小、活動均正常。


苔薄白,脈細緩。


辨證:血虛腎虧,下焦寒冷。


治法:養血補腎,溫暖下焦。


方藥:當歸9克,炒白芍9克,川芎3克,熟地12克,覆盆12克,菟絲子12克,山藥15克,巴戟天9克,荔枝核9克,7月5日複診時稱:於5~6月間共服上方20劑,6月27日行經,血量增多,基礎體溫為雙相,說明已有排卵現象,月經週期正常,量中等,色正,血塊減少,無腹痛。


(《劉奉五婦科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04:33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陳××,女,39歲。


1973年5月24日初診。


1963年起月經後期,40余天一行,經量澀少,歷程三天,伴有凝塊,每行經前一、二天自覺寒熱,腹痛噁心。


現月經逾數天未行,寒熱又作,少腹疼痛,腰酸,脈細弦,舌質淡,苔薄白。


辨證:厥陰氣滯,寒溫不化,營衛不調。


治法:和血調營。


方藥:毛柴胡4.5克,小桂枝6克(後入)枯黃芩6克,泡吳萸4.5克,北乾薑4石克,香藁本6克,元胡索9克,煮半夏9克,秦當歸6克(後入)川芎6克,淡茯苓12克,京丹參12克。


次診:服3劑後,於5月30日月經來潮,量中等,未見寒熱,今值經行第三天,少腹微痛,舌脈如上。


上方加蘇梗4.5克,香附9克,服3劑後,觀察三個月,經期均無寒熱發作。


(《孫浩銘婦科臨床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1:55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月經先期多熱,後期多寒。


熱證以清熱涼血為主,寒證以溫經為大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2:19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月經先期,章氏抓住「掌心熱」的症候特點,診為陰虛肝熱,故治以滋陰補肝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2:3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為月經後期,常錯後八九天而經色黑紫、有血塊,西醫診為無排卵性月經。


劉氏診為血虛腎虧,下焦虛寒,治以養血補腎,溫暖下焦法。


方治標本兼顧,最後獲得月經期正常(有排卵)的滿意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3:05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月經後期兼有寒熱,少腹痛,腰酸,診為厥陰氣滯,寒濕不化,營衛不調。


治以和血調營,溫寒行氣。


其方治即滑伯仁所說的「辛散苦溫血藥」對經行愆期和經前、經行寒熱均有良效。


清?寶輝認為:用行氣藥於散寒方中,其效倍捷(見《醫醫小草》)。


從例三的治效,大致可以看到這個學術理論的實踐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3:26 | 只看該作者

(二)痛經

 

例一


林氏,20歲。


據云每月經胱,預先胸骨、乳房脹痛,胃呆作嘔,納食不進。


經將至,則小腹發劇烈疼痛,面唇脫色。


病已三年,經中西醫診治未效。


授以行氣化瘀法。


當歸6克,白芍6克,香附6克,延胡6克,青皮3克,烏藥4?5克,柴胡3克,川楝6克,丹參9克,桃仁6克,牛膝6克,囑於月經前七日,服藥至行經時,諸疼如失……。


(《劉鐵庵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3:57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蔡女正值經行,驟逢拂逆,從此經少而少腹脹痛。


古人謂木不條達,正對此等症候而言。


全當歸9克,白芍9克,丹參9克,柴胡9克,雲苓12克,薄荷尖3克(後下)甘草2.1克,生薑3片另:五靈脂、香附、莪朮、肉桂各6克,研未,每服1.5克。


(《章次公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5:11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痛經以月經前後或行經中少腹部疼痛伴有腰酸痛為主症,臨床又以氣滯血瘀為常見病理。


另有寒濕凝滯,氣血虛弱,肝腎虧損等情況,鬚根據不同的病閨、病理確立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9:15:42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為氣血瘀滯,肝氣鬱結,治以行氣化瘀疏肝法,是痛經較常見類型的一種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6:34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