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四】
肖××,男,46歲,門診號:1163初診日期:1977年1月29日。
患者肝痛、腹脹已四年餘,四年前因噁心厭油胃脹,穀丙轉氨酶680單位,麝濁20單位,開始中西藥治療,以後肝功能反復波動。
至1977年1月15日做肝吸蟲皮試(+),複查穀丙轉氨酶570單位,麝濁20單位,白蛋白3.34克,%,球蛋白4.32克,%/脾大肋下1.5釐米。
1月25日十二指腸膽汁引流:三管全部膽汁總量70毫升中,共有肝吸蟲卵1535個。
追詢1963年曾在北京××飯館多次吃過生魚片。
西醫診斷,①肝吸蟲病;
②慢性肝炎(穩定型)。
當時症見:肝區疼,胃疼,腹脹,尿黃,大便乾稀不調,肝掌,鼻衄,腰疼,舌質稍紅,苔白中心有裂。
脈象沉滑辨證:脾虛濕困,胃失和降,熱蘊血分。
治法:健脾和胃,涼血利濕。
方藥:黨參15克,沙蒼白朮、木香、旋覆花(包)、生儲石各9克,木瓜、冬瓜皮、茵陳各12克,赤白芍、生地炭、小薊、澤蘭各15克,草寇6克,另:烏雞白鳳丸,每午服一丸。
明礬30克、鴉膽子15克(去皮),研粉,裝一號膠囊,每次飯後服一粒(每粒約含鴉膽子183毫克,明礬365毫克,),日服三次。
上方及丸藥常服,膠囊粉劑間斷5天。
4月25日住某醫院,繼服上方湯劑、丸劑、膠囊粉劑。
4月29日複查膽汁引流:肝吸蟲卵共15個。
穀丙轉氨酶206單位,麝濁11單位,麝絮(卅),白蛋白3.23克,%,球蛋白2.76克,%。
5月11日再診,前方加百部9克,大棗10枚;
丸劑、膠囊粉劑同前,又服十天。
5月23日複查膽汁引流:肝吸蟲空泡變形蟲卵共22個/100毫升膽汁。
肝功能全部正常,繼服膠囊粉劑,10天以後複查膽汁引流:變形肝吸蟲卵18個/40毫升膽汁。
1978年3月追訪,曾二次膽汁引流未見蟲卵,肝功能全部正常。
(關幼波主治,錢英整理:臨床應用鴉膽子一得,《新醫藥雜誌》7:23,1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