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二)無脈症】
患者女性,27歲,初診日期:1959年4月5日。
患者於1957年1月間忽然右手不能活動,雙足發麻,曾住院檢查,發現腕部脈沉伏,右臂血壓180/130毫米汞柱,服降壓藥後,右手逐漸能動,其他症狀好轉出院。
1958年4月間忽然口喑不能言而心中了了,再度住院,血壓同上,又服西藥降壓藥8~9天,恢復說話而出院。
嗣後經常頭痛、失眠,手冷無力,不能上班工作,屢治一年來仍無少愈。
西醫診斷無脈症。
診其脈象左伏右沉細,舌質暗紅,苔薄膩,口渴,煩躁,頭痛失眠,手冷無力,右臂血壓150/130毫米汞往,左臂血壓不能測到,月經3~4月一潮,亦無定期。
1957年結婚。
未曾懷孕。
先予平肝熄風,涼血降逆為治。
方藥:乾生地12克,甘菊花6克,青葙子9克,夏枯草9克,酒白芍6克,粉丹皮3克,北沙參6克,鉤藤9克,川芎3克,當歸4.5克,川牛膝4.5克,4月12日:前方連服7劑,煩躁稍減,手冷未除,乃於前方去當歸、沙參,加海藻、昆布各9克,藉以散結軟堅。
連服14劑。
4月26比複診時左脈仍伏,右脈軟起,舌苔仍膩,頭痛差減,乃去菊花、青葙,加元參9克,以去其浮游之火,連服14劑。
5月10日:前方加減共服35劑,頭痛失眠,煩躁諸症悉除,而脈象仍無明顯好轉,擬予活血逐瘀,軟堅通絡之劑,緩法圖治。
方藥如下:全當歸30克,川芎30克,酒白芍30克,蘇木12克,牛膝9克,紅花12克,丹皮30克,鉤藤3Q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香附30克,麝香0.6克,上共研細未,煉蜜為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丸,空腹用蔥頭、生薑煎湯嚼服。
6月14日,病情脈象無甚變化,原方去鉤藤再增疏肝通竅之品,如柴胡30克,枳殼、細辛各12克,當歸加至60克,蘇木加至18克,麝香加倍,蜜丸服法如前。
7月19日,左脈始出,但仍沉細而澀,右脈接近平脈,夜眠又感欠安,乃於前方去柴、枳、辛、附,加行血安神之品,如丹參30克。
桃仁15克,棗仁、柏子仁各30克,遠志、菖蒲各15克,蜜丸服法如前。
8丹23日,經期比前提早,約40天左右一潮,夜眠較安,前方去遠志、菖蒲,加青木香30克,以調氣,蜜丸服法如前。
開始半日工作。
10月4日,左脈已出,仍較沉細,右脈如平,右臂血壓140/90~100毫米汞柱。
左臂血壓仍不易測到,經來微有酸痛,前方去柏子仁、蘇木,加生蒲黃、五靈脂各15克。
蜜丸服法如前。
11月8日:左脈已出,右脈如平,夜眠已安,右臂血壓130/90~100毫米汞柱,左臂血壓仍不易測到。
前方去棗仁再服。
以後按前方加減,曾使用過於生地、旱蓮草、女貞子等。
至1961年2月26日,諸症悉除,左臂血壓已能測到為90/80毫米汞柱。
5月2日複診,左脈仍沉細,右脈如平,舌有薄苔,血壓左臂90/70毫米汞柱,右臂95/70毫米汞柱。
前方生地改熟地,加阿膠30克,砂仁15克,減麝香至0.6克。
蜜丸連續再服。
8月20日,右臂血壓114/78、左臂100/70毫米汞柱,月經30天左右一行,症狀全消,停藥觀察,整日上班工作。
隨訪至1962年7月17日,患者毫無所苦,繼續整日上班工作。
(朱顏:無脈病一例報告,《中醫雜誌》1:11,1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