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48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48:28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詹××,男,31歲。


患牡瘧20餘日、、每日午後即作,寒戰發抖,頭痛體困,雖時值三伏,仍寒戰踡臥,棉被毛毯加身亦不足以禦其寒,冷汗自出,厭食胸悶,噁心欲吐,四肢厥冷,面青白,舌淡微青,苔白膩,六脈安細,兩尺尤弱。


方藥:黑天雄120克(開水先煎透)炮薑30克,炙草9克,厚朴9克,燒草果1個(去殼)蒼朮15克,炒常山6克,草寇6克,浮小麥15克,大棗5個(酒燒)複診:上方服2劑後,諸症悉解,惟病久正氣大虛,以辛溫助陽,健脾補氣之品調理善後。


方藥如下:黑天雄45克(開水先煎透)潞黨參15克,自術15克,炮薑15克,法半夏9克,燒烏梅1個陳皮9克,炙草9克,茯苓9克,燒草果1個(去殼)大棗5個(酒燒)(《李繼昌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48:49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黃××,男,19歲。


曾患痎瘧,左脅下疼痛有痞塊,日漸增大如拳,輕按漉漉有聲,將有年餘,小溲黃,近且莖痛。


診視左關弦結,右較軟弱,舌苔灰自。


此由寒濕凝緊,氣血留滯於胸脅。


「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兩脅痛引小腹。


如因瘧疾而起,其邪結為症瘕,名曰「瘧母」。


肝病及脾,脾臟腫大,左右相移,治脾即所以治肝。


法當消積化痞,疏肝軟脾。


制鱉甲15克,雲茯苓10克,酒白芍10克,金鈴子(醋炒)10克,生牡蠣10克,製香附7克,山楂炭7克,延胡索(醋炒)7克,醋青皮5克,廣木香3克,北柴胡3克,油安桂1克,甘草梢2克,複診:脅痛減輕,小溲仍黃,莖痛,大使搪薄,積塊頑硬。


原方去牡蠣、楂炭,加酒炒黃芩、左金丸(分吞服)助脾以制肝。


三診:硬塊軟縮,脅痛可任輕按,小浚時莖痛亦減輕,睡眠後,腹內枳氣轉動不寧,此肝氣散漫不收,脾機受制之故。


按複診方改金鈴子7克,去黃芩、甘草梢,加當歸身10克、山萸肉5克。


續服多劑,塊痛消失。


(《李聰甫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49:06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瘧疾多因感受瘧邪所致。


是一種以間歇性寒戰、高熱、出汗為特點的病症,大多休作有時。


早在《內經》中已有專論闡述。


由於兼感病邪的不同和患者體質的差異,以致陰陽有所偏盛,故臨床有一日一發、二日一發。


或三日一發等不同證型。


其熱多寒少者稱為溫瘧;


但熱不寒者稱為癉瘧,寒多或但寒不熱者稱為牡瘧,反復發作脅下有結塊者稱為瘧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49:33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為正瘧,間日而發,證屬痰濕久蘊,脾為所困,少陽樞機不和,故用清脾飲加減,蠲化痰濕,和解樞機。


方中烏藥、威靈仙為葉氏經驗用藥,用於正瘧尤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49:5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為癉瘧,但熱不寒為其臨床特點,患者素有伏熱,津氣已傷,腠理空疏,邪熱伏於膚內分肉之間,熱為陽邪,而平旦至日中又為陽中之陽,兩陽相合,故發作有時,陽氣盛則但熱不寒,熱熾津傷。


故用甘寒生津,救陰清熱之劑,以忻其熱,繼以歸芍六味湯養血益陰善其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0:17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為牡瘧,但寒不熱,四肢厥冷。


患者陽氣素虛,脾為陰邪所困,寒邪久伏少陰,加之飲冷貪涼更傷其陽,陰霾益盛,宗仲景四逆湯加味,使之陽長陰消,伏邪外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0:41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為瘧母。


證由寒濕凝聚,氣血留滯胸脅所致。


治以消積化痞疏肝軟脾之劑。


乃遵《內經》「大積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之理,故久瘧體虛,一般不用峻劑,以免傷耗氣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1:17 | 只看該作者

(五十一)顫抖、震顫

 

例一


王××、女。


患者沉默,偶或呆笑,所答非所問,口唇及四肢顫抖不休,有低熱,據護者說:前夜自言自語,下床走到別人床上,吵鬧整晚。


當歸9克,白芍9克,遠志3克,鉤藤15克,磁石9克,丹皮9克,朱茯神9克,龍膽草6克,龍齒9克,天麻9克,僵蠶9克,服藥24劑,言語仍稀、顫抖輕微,記憶稍減退,顱神經檢查陰性,四肢運動,梢不靈活,肌張力稍增強,腱反射增高。


二診:原方加玉竹9克,銀花9克,10劑。


精神狀態完全正常,言語清楚,腱反射仍有增高,上肢肌張力仍有輕度增加,並有輕度顫抖。


三診:記憶稍差,言語稍不清,一般情況佳良。


龍齒12克,朱茯神9克,龍膽草6克,珍珠母30克,天麻9克,全蠍3支棗仁9克,白芍9克,玉竹9克,鉤藤15克,天竺黃6克,當歸9克,銀花9克,10劑。


四診:睡眠欠佳,四肢感覺乏力。


珍珠母30克,朱茯神9克,移山參3克,龍齒9克,生地15克,全蠍5支棗仁9克,鉤藤9克,山藥9克,天竺黃3克,合歡皮9克,10劑完全復原。


(姜春華醫案,《中醫雜誌》4:56,1959)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2:03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王××,女,52歲,門診號:77/8475,初診日期:1977年3月10日。


左手足震顫已八年。


始於左上肢,以後發展至左上下肢震顫抖動,但以手指部震顫最嚴重。


經神經科檢查診為震顫麻痹(帕金森氏病),服用各種中西藥未顯效。


症見:左手足震顫,不能自主,行動緩慢,振振搖搐,納穀不佳,睡眠不酣,口乾便堅,脈弦細,苔薄膩,質偏紅。


震顫麻痹者,筋之病也。


肝主筋,肝血充盈,才能淫氣於筋;


筋之病故屬肝與血也。


治擬平肝柔肝,養血熄風。


生熟地各12克,全當歸9克,赤白芍各9克,花龍骨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生黃耆12克,潞黨參12克,製首烏12克,枸杞子9克,川石斛12克(先煎)懷牛膝12克,單桃仁9克,杜紅花6克,玄精石18克,仙靈脾18克,上方加減服至1977年6月以後,左下肢震顫已明顯好轉。


(張羹梅《臨證偶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2:20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顫抖或震顫係指肢體肌肉跳動發抖為主的證候。


多因肝血虛、肝風內動,風動則肢搖,故見顫抖或震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2:35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西醫診斷為亞急性腦炎,原案命題「顫抖」,治以養血潛鎮,清熱熄風之劑,療效尚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2:4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診為震顫麻痹,肝血虛,血不養筋則肢搖震顫,治以平肝柔肝,養血熄風,雖未痊癒,但症狀明顯好轉,尚有參考價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3:04 | 只看該作者

(五十二)無脈症


患者女性,27歲,初診日期:1959年4月5日。


患者於1957年1月間忽然右手不能活動,雙足發麻,曾住院檢查,發現腕部脈沉伏,右臂血壓180/130毫米汞柱,服降壓藥後,右手逐漸能動,其他症狀好轉出院。


1958年4月間忽然口喑不能言而心中了了,再度住院,血壓同上,又服西藥降壓藥8~9天,恢復說話而出院。


嗣後經常頭痛、失眠,手冷無力,不能上班工作,屢治一年來仍無少愈。


西醫診斷無脈症。


診其脈象左伏右沉細,舌質暗紅,苔薄膩,口渴,煩躁,頭痛失眠,手冷無力,右臂血壓150/130毫米汞往,左臂血壓不能測到,月經3~4月一潮,亦無定期。


1957年結婚。


未曾懷孕。


先予平肝熄風,涼血降逆為治。


方藥:乾生地12克,甘菊花6克,青葙子9克,夏枯草9克,酒白芍6克,粉丹皮3克,北沙參6克,鉤藤9克,川芎3克,當歸4.5克,川牛膝4.5克,4月12日:前方連服7劑,煩躁稍減,手冷未除,乃於前方去當歸、沙參,加海藻、昆布各9克,藉以散結軟堅。


連服14劑。


4月26比複診時左脈仍伏,右脈軟起,舌苔仍膩,頭痛差減,乃去菊花、青葙,加元參9克,以去其浮游之火,連服14劑。


5月10日:前方加減共服35劑,頭痛失眠,煩躁諸症悉除,而脈象仍無明顯好轉,擬予活血逐瘀,軟堅通絡之劑,緩法圖治。


方藥如下:全當歸30克,川芎30克,酒白芍30克,蘇木12克,牛膝9克,紅花12克,丹皮30克,鉤藤3Q克,海藻30克,昆布30克,香附30克,麝香0.6克,上共研細未,煉蜜為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丸,空腹用蔥頭、生薑煎湯嚼服。


6月14日,病情脈象無甚變化,原方去鉤藤再增疏肝通竅之品,如柴胡30克,枳殼、細辛各12克,當歸加至60克,蘇木加至18克,麝香加倍,蜜丸服法如前。


7月19日,左脈始出,但仍沉細而澀,右脈接近平脈,夜眠又感欠安,乃於前方去柴、枳、辛、附,加行血安神之品,如丹參30克。


桃仁15克,棗仁、柏子仁各30克,遠志、菖蒲各15克,蜜丸服法如前。


8丹23日,經期比前提早,約40天左右一潮,夜眠較安,前方去遠志、菖蒲,加青木香30克,以調氣,蜜丸服法如前。


開始半日工作。


10月4日,左脈已出,仍較沉細,右脈如平,右臂血壓140/90~100毫米汞柱。


左臂血壓仍不易測到,經來微有酸痛,前方去柏子仁、蘇木,加生蒲黃、五靈脂各15克。


蜜丸服法如前。


11月8日:左脈已出,右脈如平,夜眠已安,右臂血壓130/90~100毫米汞柱,左臂血壓仍不易測到。


前方去棗仁再服。


以後按前方加減,曾使用過於生地、旱蓮草、女貞子等。


至1961年2月26日,諸症悉除,左臂血壓已能測到為90/80毫米汞柱。


5月2日複診,左脈仍沉細,右脈如平,舌有薄苔,血壓左臂90/70毫米汞柱,右臂95/70毫米汞柱。


前方生地改熟地,加阿膠30克,砂仁15克,減麝香至0.6克。


蜜丸連續再服。


8月20日,右臂血壓114/78、左臂100/70毫米汞柱,月經30天左右一行,症狀全消,停藥觀察,整日上班工作。


隨訪至1962年7月17日,患者毫無所苦,繼續整日上班工作。


(朱顏:無脈病一例報告,《中醫雜誌》1:11,1963)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3:22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無脈症又稱大動脈炎,為西醫病名。


是主動脈及其分枝的慢性進行性、閉塞性炎症,故又稱為縮窄性大動脈炎。


由於受累的動脈不同,又分為上肢無脈症、下肢無脈症、腎動脈狹窄性高血壓等類型。


根據其症狀表現,大致屬於中醫「眩暈」、「脈痹」,或「厥證」範圍。


其病多因先天不足,脾腎兩虛,或後天失調,氣血兩虧所致。


氣虛則血行不暢,陰血虧則脈道不充,運行緩慢,日久則脈道瘀滯,甚則閉塞不通,以致脈澀如絲,甚或無脈。


本案屬於上肢型。


由於血虛不能上榮於腦,加之虛風上擾,故見頭痛、失眠;


血脈瘀阻,氣血運行不暢故手冷無力,甚而不能活動。


治療首用平肝熄風、逐瘀通絡之劑。


先服湯劑以求速效,待症狀改善後,續以丸藥長服,取其力緩持久。


治療兩年餘效果良好。


停藥隨訪一年,一切情況尚好,為治療此類疑難病提供了有價值的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4:03 | 只看該作者

(五十三)盜汗

 

例一


祝××,男,58歲。


十多年來,每夜盜汗,身體強壯,面赤唇絳,脈數,相火易動,陽常舉。


當歸9克,熟地30克,生地15克,黃柏9克,黃芩9克,黃連1.5克,元參9克,7劑。


二診:前方服一劑盜汗即上,有咳嗽痰多,前方加黃耆9克,元參9克,7劑。


三診:閱讀流淚,面仍紅,因過度疲勞:有盜汗一次。


當歸9克,熟地30克,生地15克,白芍9克,黃芩9克,黃耆9克,黃連1.5克,牡蠣15克,望江南9克,黃柏9克,七劑後汗止停診。


(姜春華醫案,《中醫雜誌》4:56,1959)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4:2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張××,女,51歲,初診日期:1963年3月6日。


胃中苦冷,時唾清涎,頭暈心悸,口乾,虛煩難眠,闔目則汗出,小溲熱赤不暢,大便昨起未通。


舌絳無苔,脈虛弦小數。


初擬苦辛甘合化治法,取半夏瀉心湯為主方加減,診治三次,加減法液湯,均未獲效。


3月12日,諸症如故。


至此大便已5日未通,且因連續盜汗,精神更加疲憊。


細辨其脈舌,脈雖小數,然重按無根;


舌雖絳無苔,但滑潤而不乾,口雖燥,但只漱水而不欲咽。


因悟此證乃係龍雷之火不安其位,虛火浮越,真火衰微。


因其虛火妄動,故口乾、舌絳,脈數;


因其真火衰微,中土失澳,飲食水穀不化津液而成痰水為害,是以胃中苦冷,時吐清涎。


盜汗不已者,脾虛營衛失調之故。


頭暈心悸,虛煩難眠者,一因脾失轉輸,精微不繼:一因汗出過多,營陰不足,相火妄動。


溲赤便秘者,津液內竭無以下輸使然。


種種見證,均由脾胃失職所致。


此證此時,首重培土,尤須益火。


無如病將一月,納少汗多,不僅陽微,抑且液虧。


若進辛溫則傷陰,若與滋潤復礙陽。


擬但取和胃理脾之品,別加炮製,意在「以火益火」,又使諸藥存其性而變其氣,庶期溫而不劫陰液,柔而不遏中陽。


白朮(上炒)、淮山藥(炒令黃)、扁豆(炒黑)、山楂炭各9克,半夏、薑炭各6克,左金丸6克(送服)3月13比口吐清涎茴除,他症隨減。


唯大便未通。


再步前法,去溫澀之藥,加溫潤之品。


前方去山楂炭、薑炭,加麥門冬(炒令黃)12克、熟地炭9克。


3月14日:汗斂,便通,口乾,心悸並除,再按前意處方,服2劑而安。


(俞長榮:益火生土法則的認識與實踐,《中醫雜誌》11:25,1964)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4:50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田××,男,35歲,初診日期:1964年3月10日。


春溫臥床已半月,病情已轉入痊癒階段,神識已清,嗆咳已減,胃納已現增進,惟早晚體溫相差甚巨,成峻峭的體溫曲線,每夜仍在39℃左右,睡中大汗如浴,衣被全濕,醒後頭目昏眩,困倦不支,經注射解熱斂汗劑,均無效,脈數大無力,舌色紅而乾燥,口渴思飲。


方藥:當歸身9克,生地黃12克,熟地黃12克,炒川連6克,炒黃芩6克,炒黃柏6克,炙黃耆15克,天花粉9克,麥門冬9克,麻黃根6克,五味子3克,生龍骨9克,生牡蠣9克,服5劑,熱退汗止,繼用導功散加炙耆、山藥、石斛、穀芽、糯稻根等,調理數日而安,(裴慎:用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癒盜汗的體會,《江西醫藥雜誌》56:852,1965)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5:06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盜汗為常見的汗證之一。


《內經》名為「寢汗」。


《金匱要略》曰:「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


盜汗係指入睡則汗出,醒後即止。


多屬虛勞之證,尤以陰虛者多見,或可因肝熱、陰火所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5:33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證屬陰虛火旺,故見盜汗。


面赤、唇絳,方用當歸六黃湯加減,後加生耆、元參以助益氣養陰之功,藥證相符,十多年之痼疾,三診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5 18:55:51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除合目則汗出外,兼見虛煩難眠,頭暈心悸,胃中苦冷等證,因治不得法,而病情遷延。


後以益火生土之法,但取和胃理氣之品,加意炮製,旨在「以火益火」,又使諸藥存其性而變其氣,庶期溫而不劫陰液,柔而不遏中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0 09:06 , Processed in 0.37500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