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3:32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五)血痹


趙××,女,34歲,初診日期:1975年7月半月前因洗衣被等物30餘件,勞累出汗,當天晚上臥床後,即覺右肘至肩部沉重,麻木、怕冷,酸痛,尤以肩部疼痛較甚。


次日右上肢抬舉困難,活動受限,入夜疼甚。


望之患者痛苦病容,面色咣白少華。


脈沉細無力,舌淡白而潤。


右臂欠溫。


辨證:寒濕侵傷,血行不暢,陽氣痹阻而致血痹。


治法:溫陽行痹。


方藥:黃耆桂枝五物湯加味。


黃耆30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生薑15克,大棗10枚薑黃12克,羌活6克,5劑複診:右臂麻木沉重大減,但怕冷仍如前,且肩疼仍甚,脈細,舌苔白潤。


原方加制附片9克,囑服5劑。


三診:臂已不麻,肩部酸痛,抬肩舉臂自如,但仍伯冷,沉重,脈舌如前,原方加苡仁15克,蠶砂12克,以增除濕之功,囑服5劑。


四診時病已痊癒。


(《竇伯清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3:47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血痹係指「臥出而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痹」(《素問?五藏生成篇》),與風寒濕所致痹證不同。


血痹以肌肉麻痹無痛感,痹證則麻痛並見。


正虛之體勞而汗出,則陽氣更虛,風邪侵襲則血行不暢,故見肌肉麻痹,若風邪較重,也可發生疼痛,故曰「如風痹狀」。


本病在《金匱要略》記述較詳。


本案證狀尚屬典型,方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羌活、附子等辛溫之晶,藥證相符,療效卓著。


治法在遵古的基礎上有所變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4:03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六)瘺證

 

例一


封×;


女,溫病後,陰液已傷,虛火灼金,肺熱葉焦則生痿躄,兩足不能任地,咳嗆不爽,穀食減少,咽喉乾燥,脈濡滑而數,舌質紅,苔黃,延經數月,恙根已深,姑擬養肺陰、清陽明,下病治上,乃古之成法。


南沙參9克,川石斛9克,天花粉9克,生甘草1.5克,川貝母9克,肥知母4.5克,瓜萎皮9克,甜光杏9克,絡石藤9克,懷牛膝6克,嫩桑枝9克,冬瓜子9克,活蘆根1尺(去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4:14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前進養肺陰清陽明之劑,已服10劑,咳嗆內熱,均見減輕,兩足痿軟不能任地,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無雨露以灌溉,欲草木之榮茂,必得雨露之濡潤,欲兩足之不萎,必賴肺液以輸布,能下蔭於肝腎,肝得血則筋舒,腎得養則骨強,陰血充足,絡熱自清,治痿獨取陽明,清陽明之熱,滋肺金之陰以陽明能主潤宗筋而流利機關也。


大麥冬6克,北沙參9克,抱茯神9克,淮山藥9克,細生地12克,肥知母4.5克,川貝母6克,天花粉9克,絡石藤6克,懷牛膝6克,嫩桑枝9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4:25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五臟之熱,皆能成痿,書有五痿之稱,不獨肺熱葉焦也,然而雖有五,實則有二,熱痿也,濕痿也。


如草木久無雨露則萎,草木久被濕遏亦萎,兩足痿躄,亦猶是也,今脈濡數,舌質紅絳,此熱痿也,疊進清陽明、滋肺陰以來,兩足雖不能步履,已能自行舉起之象,藥病尚覺合宜,仍守原法,加入益精養血之品,徐圖功效。


北沙參9克,大麥冬6克,茯神9克,懷山藥9克,川石斛9克,小生地9克,肥知母4.5克,懷牛膝6克,絡石藤9克,茺蔚子9克,嫩桑枝9克,豬脊髓兩條(酒洗,入煎)虎潛丸9克,清晨淡鹽湯送服。


(《丁甘仁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4:37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趙,男,31歲,10月。


濕熱久蘊,營衛受阻,氣血無以潤養諸筋,胭內消瘦,筋骨痿軟,下肢不能伸縮,脈象濡細,舌苔薄白,治擬氣血並補,舒筋通絡。


清炙黃耆15克,酒炒當歸12克,桂枝尖2.4克,炙廣地龍9克,炒天蟲9克,老鉤藤12克,絲瓜絡15克,杜紅花3克,酒炒川斷9克,伸筋草12克,千年健6克,二診:經云「氣主煦之,血主濡之」。


氣血俱虧,不能溫潤肌肉筋脈,故漸而成痿。


脈證如前,仍守原意出入。


清炙黃耆15克,酒炒當歸9克,大熟地15克,杜紅花3克,清炙廣地龍9克,桂枝尖2.4克,炒赤白芍各6克,澤瀉9克,茯苓12克,炒懷牛膝9克,炒黃柏4.5克,三診:濕熱浸淫,氣血不充,無以濡養肌筋,兩足痿軟,肌肉消瘦,伸縮活動略有好轉,苔薄黃,脈仍濡細,再仿丹溪加味二妙散法:炒黃柏6克,炒蒼朮4.5克,酒炒當歸9克,防己9克,川萆薜9克,懷牛膝9克,炙龜板15克,熟地15克,炙黃耆15克,炙甘草4.5克,茯苓12克,四診:前方服後,濕熱日漸清化,筋脈得氣血之濡養,下肢軟痿好轉,尚能任地移行,伸縮已趨正常,再擬補氣血填肝腎繼之。


米炒上潞參9克,炙黃耆15克,酒炒當歸9克,熟地24克,懷牛膝9克,炒黃柏4.5克,酒炒川續斷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4.5克,防己6克,鹽水炒杜仲15克,健步虎潛丸12克(分吞)(《葉熙春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5:04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痿證係指肢體筋脈弛緩,手足痿軟的病證。


一般分為肺熱熏灼、肝腎虛虧、濕熱浸淫等證型,其發病且與脾胃津液枯槁有關,故痿證大多屬熱、屬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5:17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證屬陰液已傷,虛火灼金,肺熱葉焦而致痿躄,遂取養肺陰、清陽明,下病治上之法,見效後,加入益精養血之品,此即張介賓所謂:「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之義。


丁氏將痿證分為熱痿與濕痿,在臨床上較易掌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0:1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係因氣血不足,筋肉失於濡養而致痿。


蓋治痿之法,古有獨取陽明之說。


葉氏認為,病起中焦,獨取陽明可也,病起厥陰,則應填補旰腎。


而本 例介於厥陰、太陰之間,故於補氣血之中,增入化濕清熱之味,可謂治痿之又一法。


附:重症肌無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0:24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方××,男,59歲,初診日期c1976年3月11日。


患者1973年以腹瀉、疲勞為誘因,逐漸出現右眼瞼下垂、復視,西醫診斷為重症肌無力眼肌型,經中西藥治療緩解。


1975年10月感冒發熱後,又出現左眼瞼下垂、復視,咀嚼吞咽困難,頸及肩胛無力,同年12月兩次出現呼吸困難,診為重症肌無力延髓型,用西藥治療至1976年1月5日,仍不能控制症狀,1976年3月11日來診。


症狀大致如前,偏胖體型,面微赤,眼瞼下垂,眼裂變小,頭低傾,不能正常直立,兩手不能上舉。


舌嫩,有齒痕,稍紅,苔薄白,中心稍黃膩,脈沉細無力。


辨證:脾氣虛衰,肝鬱腎虛。


治法:健脾補氣,舒肝滋腎。


方藥:黃耆45克,蒼白朮各12克,陳皮9克,黨參15克,柴胡12克,升麻6克,甘草6克,生薑3克,大棗12克,熟地30克,仙靈脾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9克,服上方12劑後,自覺症狀明顯減輕(服三劑時即開始減吡啶斯的明劑量),眼瞼下垂基本恢復,進食不需休息,治療半年,西藥全撤,自覺症狀完全消失。


改予補中益氣湯合益胃湯,製成丸劑調理,1977年4月14日複查,基本恢復正常,堅持半日工作,間斷服上述丸藥,基本治癒。


(方藥中:談辨證論治的基本精神及其在臨床運用中的步驟和方法,《新醫藥雜誌》9c14,19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0:43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女,30餘歲,1966年秋,病已半載,經多個醫院檢查均診斷為重症肌無力,治療未效。


初診:面色咣白,且無表情,目胞均垂,不能睜開,少氣懶言,掙扎半響才說出一句,語聲低微,當面詢問聽不清晰,倦怠乏力,舉動艱難,稍一行動,須人扶持。


每餐不到二兩,卻需一小時餘,吃吃歇歇,再吃再歇,咀嚼饅頭、麵條,好象嚼著硬質食物一樣,吃不到兩口,牙關酸困,即無力續嚼。


有時把一口饅頭,或一口湯水,咽到半截,也要暫時休息才能繼續咽下。


月經延期,量少色淡。


脈虛弱,舌淡苔薄。


證屬脾虛中氣不足,擬升陽補氣法。


方藥:生黃耆24克,當歸身9克,炙甘草9克,土白朮12克,陳皮6克,乾薑6克,黨參15克,升麻6克,柴胡6克,水煎服,1日1劑,連服4劑。


複診:服4劑後,倦怠稍減,餘證如舊,囑再服4劑。


三診:又服4劑後,除胞垂須用手上推,目才可睜,過2—3分鐘,又復垂閉外,其餘各症,均已明顯好轉,囑再月艮4齊t。


四診:又服4劑後,二目開闔自如,但久睜尚有乏困感,他症基本消失。


囑將原方減半,續服幾劑,以資鞏固。


五診:續服6天,各症均失。


(楊作棋《臨證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1:04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重症肌無力為西醫病名,為家族性、預後不良的疑難病。


從其臨床表現屬於中醫「脾虛」辨證範圍。


若為全身性肌無力亦屬於「痿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1:27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為重症肌無力眼肌型。


證屬脾氣虛弱,旰鬱腎虛。


脾主肌肉,脾虛則肌痿無力,腎虛不能溫煦脾陽,則後天失濟。


故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加補腎舒肝之品。


初治時中西藥合用,後單純服用中藥,獲得基本治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1:50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證情較前為重,方證相符,獲效尚速。


此病雖屬疑難,但從以上二例的辨證,或用中藥,或中西藥互相配合,獲得如此療效,值得重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2:05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七)奔豚氣

 

例一


崔××,男,40歲。


初診日期:1971年4月20日。


自覺腹部臍周有一積塊,頂衝跳痛。


急性發作時,上吐下瀉,出冷汗。


本病從六、七歲開始一直來愈。


現在,食欲欠佳,腹痛畏冷,手足不溫,二便一般。


苔白,脈沉遲。


辨證:此為沉寒痼冷,盤踞中焦之奔豚氣。


治法:大補陽氣,溫中散寒。


方藥;


理中丸合附子湯加減。


炒白芍10克,焦白朮10克,乾薑10克,東參9克,炮附子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2:19 | 只看該作者

4月29日(二診)


上方二劑後,食欲、二便均好,手足轉溫,不畏冷,但仍臍腹疼痛,往上頂衝,不拒按。


脈沉緊。


宜繼用暖肝降逆,溫陽理氣。


方藥如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炒白芍12克,炙甘草5克,川楝子10克,荔枝10克,良薑6克,吳茱萸6克,小茴香10克,肉桂6克,牛膝10克,沉香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2:37 | 只看該作者

5月1日(三診)


上方2劑後,臍腹痛,頂?衝見好,腹內舒服,食欲增進。


脈沉緊較緩。


諸證向愈。


繼服原方4劑,以鞏固療效。


(《張子琳醫療經驗選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3:02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吳××,男,31歲。


1970年夏。


患者臍周圍作痛,捫之堅硬拒按,呈陣發性,痛時覺有物從臍下向上攻衝,發作欲死,移時自止。


病已三年,發作無時。


有時上下肢關節遊走痛。


診脈沉弦而滑,舌苔白滑。


臆斷為寒濕水氣著於肝腎二經,膀胱氣化失司,至水寒之氣上衝所致。


治宜鎮逆降氣,溫中散寒。


桂枝10克,茯苓30克,吳萸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白朮10克,炒枳實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薏苡仁25克,生薑3片大棗5枚投上方3劑而安。


後因食思不振,加陳皮、神麯,再服而痊癒。


(張夢儂《臨證會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3:16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奔豚氣係指自覺氣從少腹上衝胸膈的一種證候。


《內經》中就有記載,《金匱要略》有專篇論述。


後世醫家將其併入「積聚」類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4 16:23:38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為沉寒痼冷盤踞中焦,肝腎之氣上逆衝心。


方用理中湯合附子湯加減。


藥後陽氣漸復而氣上頂衝未愈,繼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合程鐘齡奔豚丸加減,因其氣逆太甚,故加牛膝、沉香,數十年之陳疾,竟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34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