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24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8:0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李××,男,43歲。


初診日期:1980年1月11日。


於1978年10月,無明顯誘因而自覺雙下肢發涼,廠醫診為腎陽虛證,曾用金匱腎氣丸,虎骨酒、青娥丸等大量溫補藥,而病情未能控制,仍逐漸發展。


冷感向上至腰部,向下則冷至足心,如赤腳立冰上,寒冷徹骨。


同時伴有下肢麻,癢如蟲行,小便余瀝與陽萎等症。


曾先後在××等醫院檢查,均未見異常,而建議中醫治療。


雖服補腎壯陽,益氣和血等中藥二百餘劑,未能見效。


就診時:患者素體健康,面部豐腴,面目有神,舌質色絳,少苔,脈弦而略數。


問其飲食如故,大便不爽,小便短少而發黃。


初投四逆散,按陽厥之證治之,藥進三劑,厥冷依然,乃又反復追詢其病情,患者才說出睡眠不佳,且多亂夢,而心時煩,容易汗出。


視其舌尖紅如楊梅,脈來又數。


證屬陰虛於下而心火獨旺於上。


其證與黃連阿膠湯頗為合拍,乃疏下方治療。


黃連9克,黃芩3克,白芍6克,阿膠9克(烊化)雞子黃2枚(自加)以上五味,用水三碗,先煮三物,取一碗;


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合相得,分兩次服下。


服藥3劑後,患者即覺下肢寒冷麻木之感逐漸消退,心煩、汗出、失眠多夢等證,均有明顯好轉,小便余瀝和陽萎亦有所改善。


察其舌,仍紅赤而少苔,脈弦而微數,繼宗原法治之。


方藥,黃連9克,阿膠10克(烊化)黃芩3克,白芍9克,雞子黃2枚(自加)丹皮6克,6劑,煎服法同前。


1月30日,適值降雪,寒風凜冽,但患者並無異常寒冷之痛苦,腰以下厥冷證基本告愈。


一個月後,據患者言,未再復發。


(劉渡舟主治,尉敏廷整理:下肢厥冷治驗,《中醫雜誌》12:19,1980)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8:18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肢厥又稱四肢厥冷或手足逆冷,或稱「四逆」;


係指四肢發涼至膝肘以上的病症。


有寒熱之分。


寒證由陰寒內盛,陽氣衰微不能達於四末;


熱證係由熱盛傷津,熱邪阻遏,陽氣不能外達四肢所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8:32 | 只看該作者

例—


證屬氣血不足,陽氣虛衰不能溫煦而致肢厥,以當歸四逆湯為治,加生耆、鹿茸益氣溫陽,通達肌表營衛,壯陽補精活血,以加強溫通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8:44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肢厥逆冷為病之假像,雖屢用溫腎助陽而厥冷如故,經詳詢病情,始得真象。


證屬陰陽上下阻絕不通,水火不相既濟。


心火亢盛則心煩、汗出,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數,在下則厥冷,小便余瀝、陽萎。


投以黃連阿膠湯,瀉南補北,交通心腎,使之水火既濟,心火得以下行,腎水得以上滋,心腎得交,陰陽調和則諸證自愈。


由此可知臨證詳審病情的重要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8:58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三)痹證

 

例一


陳××,男,56歲,初診日期:1974年9月4日。


周身關節疼痛已曆4年有餘,診為風濕性關節炎。


平素畏寒怯冷,疼痛遊走不定,每遇寒冷則疼痛加劇,兩腿可見紅斑結節,查血沉70毫米/一小時,抗「O」正常,舌苔薄膩,舌質偏淡,脈細。


辨證:風寒濕痹(乃風濕活動而體質偏虛者)治法:溫經通絡。


方藥:制川烏(先煎)10克,全當歸10克,仙靈脾15克,川桂枝(後下)8克,尋骨風20克,稀薟草20克,徐長卿15克,生甘草5克,8劑。


9月11日:藥後結節明顯減少,此乃佳象。


舌苔白膩,脈細,效不更方,循原法進治之。


上方加炙蜂房10克,炙全蠍(研末分吞)2克。


6劑。


9月19日:複查血沉為21毫米/一小時末,周身關節痛穩定,腿部紅斑結節消失,為鞏固療效,囑其原方再服10劑。


1976年6月5日隨訪,患者已痊癒,未再復發,並已正常上班。


(朱良春主治,陳淑媛等整理:朱良春老中醫、治療痹證的經驗,《中醫雜誌》12:15,1980)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9:11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高××,男,56歲,門診號76/34981。


初診日期:1976年4月22日。


患類風濕關節炎三年餘,手指足趾腫痛變形,畏寒乏力,脈沉細,苔薄白。


辨證:風寒濕久阻脈絡,挾瘀凝結。


治法:宜大烏頭煎參入化瘀搜絡之晶。


方藥:制川草烏各9克(先煎)生黃耆15克,淨麻黃6克,全當歸9克,細辛3克,生甘草9克,川桂枝9克,炒赤白芍各9克,桃仁9克,紅花6克,蘄蛇9克,全蠍粉1.2克(分吞)純蜜15克(衝)稍有加減,服30餘劑。


5月28日(二診):足趾腫痛大減,手指腫痛亦輕,畏寒依故,脈沉細,苔薄白,陽虛之體,風寒濕瘀已有化機,仍守前法增損。


制川草烏各9克(先煎)生黃耆18克,淨麻黃6克,川桂枝9克,北細辛3克,炒赤白芍各9克,熟附片9克(先煎)生甘草9克,全當歸15克,露蜂房9克,全蠍粉1.2克(分吞)蘄蛇9克,純蜜15克,6月22日(三診);


足趾腫消痛止,手指痛止,畸形好轉,脈細,苔白。


風寒濕瘀漸化,病久氣血虧耗,前方參入益氣養血之品。


制川草烏各9克(先煎)熟附片9克(先煎)全當歸15克,川桂枝9克,北細辛3克,大熟地15克,炙黃耆15克,炒亦白芍各9克,炒川芎6克,鹿角片9克,全蠍粉1.2克(分吞)蘄蛇9克,純蜜15克(衝)14劑。


(《張伯臾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9:26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劉××,男,51歲。


患風濕性關節炎已二十餘年,近時劇作,右膝關節腫痛尤甚,行走需人扶持,腰亦疼痛,形寒特甚,口不渴,大便易溏,納少不香,容易感冒,舌苔白潤,脈沉細弱。


投以桂枝湯加附子、白朮。


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生薑3片大棗5枚熟附子10克,白朮24克,生黃耆24克,防風10克,當歸15克,桑寄生30克,杜仲15克,續斷15克,制乳沒各15克,初服3劑,腰腿疼痛即大減,服至5劑,可以獨自行走上街,服至10劑,腰膝疼痛基本解除,上班工作。


(萬友生:桂枝湯及其加減法的臨床體會,《江西中醫藥》2:2,1981)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9:39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王××,女,35歲,初診日期:1977年9月20日。


患者面色蒼白,形體虛胖,精神萎靡,三年前右骶骨部及右大腿上部疼痛,肢體關節疼痛重著,活動不便,肌膚常有麻木感覺,口淡不渴,飲食、睡眠,大小便尚可,月經不規則,往往超期,白帶多,舌苔白膩,脈濡弱。


西醫診為風濕性關節炎。


辨證:濕邪留滯,阻閉氣血,經絡不利。


治法:祛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藥,擬《類證治裁》薏苡仁湯加減:薏苡仁30克,川芎7克,當歸10克,桂枝?


克,獨活7克,黨參20克,黃耆20克,川烏7克,蒼朮10克,木瓜10克,秦艽10克,水煎服,每日l劑配服小活絡丹,並酌情加減,調治二月,諸症均見好轉。


(盛國榮:痹證論治,《福建中醫藥》1(2):3,1981)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9:52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痹證係指肢體受風、寒,濕邪等侵襲而致經絡閉阻,氣血不通的病證。


正如《濟生方》所云,痹證的發生「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也。


」風寒濕外襲,大多夾雜而至,但常有偏勝。


風勝為行痹、寒勝為痛痹、濕勝為著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0:04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風寒偏勝,治以溫經通絡,佐以祛風之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0:18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係因風寒濕邪久阻脈絡,挾瘀凝結不易外攘,使用一般風藥、溫藥,猶如隔靴搔癢,須用大辛大熱,溫經逐寒通絡之大烏頭煎,再加透骨搜絡之蟲類藥,方能奏效。


本例初用大烏頭煎加當歸四逆湯及桃仁、紅花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並用全蠍、蘄蛇搜剔絡脈之蟲類藥,後更進扶正溫陽之附子、鹿角片,遂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0:31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病程日久,萬氏認為;


太陽少陰相表裏,故風寒濕邪侵犯太陽,往往損及少陰陽氣,又因太陰惡濕,濕盛易傷脾陽,故治太陽風寒濕痹,須在解散太陽風寒濕邪的同時,扶助少陰和太陰之陽氣。


本方功能解表溫裏,緩急止痛,養血榮筋,活血通絡。


用於治療痹證,是對桂枝湯的發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0:54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濕痹,為濕邪留滯,阻閉氣血。


方用薏苡仁湯,重在祛濕通絡。


以上四例均為痹證,因其風寒濕邪輕重有別則治有側重,然而治血之法則貫穿始終,因其血瘀而通之,因其血虛而充之。


深得「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要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1:06 | 只看該作者

(二十四)熱痹

 

例一


林××,男,34歲。


1976年就診。


患者面色潮紅,形體壯實,發熱惡寒(體溫38℃),口渴,右側膝關節紅腫,行動困難已六天。


心煩不眠,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而乾,脈弦數。


診為急性風濕性關節炎。


、辨證:濕熱內蘊,邪從熱化。


治法:清熱瀉火,佐以疏風祛濕。


方藥:擬《溫病條辨》宣痹湯加減。


防己10克,蠶砂16克,赤小豆20克,滑石20克,連翹10克,山梔10克,黃芩10克,生石膏30克,桑枝20克,防風6克,知母10克,水煎服,日服一劑連服4劑,熱退,左側膝關節紅腫疼痛亦見減輕,繼用蠲痹湯加減,方藥如下:秦艽10克,獨活6克,忍冬藤20克,當歸10克,桑枝20克,雞血藤16克,川芎10克,牛膝14克,萆薛10克,薏仁30克,水煎服,每日l劑。


配合小活絡丹。


調理1個月而獲愈。


(盛國榮:痹證論治,《福建中醫藥》1(2):2,1981)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1:18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洪××,男,34歲。


初診日期:1964年6月5日。


患感冒已20多天。


現證兩足趾熱痛,痛甚不可忍,不敢著地,夜臥必置於被外,面黃赤,口唇舌質紫紅,舌苔白膩,根部微黃,午後發熱,脈濡數。


辨證:濕熱閉阻經絡。


治法:清熱祛濕,活血開痹。


方藥:蒼朮12克,防己12克,通草12克,苡米24克,地龍12克,牛膝12克,蘇木9克,蒲公英30克,甘草6克,水煎服外用桃仁12克,杏仁12克,薄荷9克,荊芥9克,梔子12克,上藥為面加白麵少許,白酒合調糊狀,外敷痛處。


內服外糊並用,翌日痛止,服3劑能走路,8劑痊癒。


(《老中醫經驗彙編》第一集,鄭橋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2:04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蔡××,女,30歲。


於1961年因關節疼痛全身發熱,肌膚灼熱(體溫380(3上下),煩渴引飲,大便秘結,盜汗頗多,住院治療。


罹病二月,四肢關節疼痛劇烈,手足不能舉動,甚至不能觸摸。


脈弦大數,舌質絳,苔黃膩少津,曾服白虎加桂枝湯、獨活寄生湯等均未效。


辨證:陰血虛極,陰傷熱熾,熱甚灼筋,筋脈失養。


治法:滋陰清熱,固表止汗。


方藥;


當歸六黃湯加減。


黃耆24克,生地15克,當歸9克,黃連4.5克,黃芩6克,黃柏6克,花粉9克,桑枝15克,秦艽9克,連服4劑,熱象盜汗大減,舌苔漸潤,又進3劑,燥屎下,上肢關節疼痛漸有好轉,自能持杯飲水吃飯。


效不更方,再連服4劑,關節疼痛減輕。


半月後能下床步履,同時配合針灸隔日一次,二旬之間,身涼脈靜,諸證悉愈。


(《席梁丞治驗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2:36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熱痹係因濕熱痹阻經絡,或因素體陽盛,風寒濕邪侵襲經絡,鬱而化熱所致。


一般發病較急,除關節灼熱腫痛外,多兼有熱病證候。


治以清熱疏風、祛濕通絡為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2:48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證屬熱痹而熱勝於濕,故以清熱瀉火為主,佐以疏風祛濕,待熱退痛減,續服蠲痹湯,以加強活血通絡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3:05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病值濕盛之際,素有蘊熱而復感濕邪,由於透發不力而濕熱互結下注,經絡阻滯,治以清熱祛濕、活血開痹通絡,內外兼治而奏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43:18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雖為熱痹而證候殊異,發熱盜汗肢節劇痛,歷時二月之久,汗愈出陰愈傷,陰愈傷而熱愈熾,熱甚灼筋,筋脈失養,故關節疼劇,服白虎加桂枝湯而熱不解,用風藥而痛愈劇,乃陰血虛極不能濡筋之故,復用獨活寄生湯以致「風假火威,火乘風勢」,痛熱反而增劇,改用當歸六黃湯以矯妄,滋陰清熱、固表止汗而告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42 , Processed in 0.26562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