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近現代名醫驗案類編】

 關閉 [複製鏈接]
20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7:26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口眼牽正,語言清晰,但仍頭暈,虛風夾濕,上擾清空,再擬滌痰定風法。


按複診方改遠志肉3克,去瓜蔞仁、鬱金,加枸杞10克、滁菊花7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7:38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眩暈平定,舌能辨味,胃氣漸復。


三診方去膽南星,加酸棗仁10克,服至數十劑而安。


(《李聰甫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7:51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賈××,男,67歲,門診號;


158230形盛體胖,頭暈而昏,舌謇,語言不靈,口吐涎沫,四肢麻,行路略不穩,舌淡苔黃膩,兩目微亦,切脈弦硬。


老年水虧木旺之體,痰濕內蘊,肝陽引動濁痰閉竅所致。


治以補中氣、化痰濕,熄風鎮靜為主。


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決明子15克,茯神12克,製半夏9克,白朮9克,靈磁石9克,鉤藤9克,刺蒺藜9克,僵蠶9克,明天麻6克,石菖蒲3克,複診:服藥8劑,頭昏顯瘥。


但大便欲解時失禁,有呃逆等症,屬中氣不足,改用補中氣和脾胃兼熄風化痰藥。


服九劑,四肢和,便下止。


後加桃仁,紅花及補肝腎活血方善後,共服藥25劑病癒。


(張麗珍整理:魏長春老醫師治療中風驗案,《浙江中醫雜誌》4:27,196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8:07 | 只看該作者

例三


林,50歲。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急扶入院請西醫救治,醒後左肢不遂,病已十二日,症狀尚無好轉。


脈弦勁,頭偏右痛,面紅目亦,口眼喁斜,舌苔厚膩,微黃,口苦有火味,此病乃旰陽上亢,痰熱蒙蔽清竅。


治以平肝熄風鎮逆,降火滌痰通絡。


梔子6克,黃芩6克,陳皮4.5克,半夏6克,膽南星6克,牛膝9克,元參9克,羚羊汁一匙又方: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磁石30克,龍骨18克,龜板18克,先煎代水煎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8:22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服4劑頭痛已愈,面赤亦退,大便通暢,神情頗清,惟嗜食生果及澄汁,致胃脹不消,呃逆頻繁,時帶酸味。


陳皮4.5克,半夏6克,川連2.1克,黃芩4.5克,竹茹6克,枳殼4.5克,萊菔子6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8克,柿蒂6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8:38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服3劑,呃逆已上,舌苔稍退,口苦亦減,手已能舉,惟左腳不用,撫摸則諸筋抽痛,食後有時暖酸,目多眵淚。


白蒺藜6克,木瓜6克,甘菊6克,陳皮4.5克,半夏6克,枳殼4.5克,白芍6克,膽南星6克,川連2.1克,鉤藤9克(後下)竹茹6克,麥芽9克,羚羊汁一匙又方:代赭石18克,龜板18克,龍骨13克,磁石2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水煎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8:53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服4劑,左肢稍能轉動,原方加牛膝9克,川楝9克,去竹茹、麥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9:10 | 只看該作者

五診


前方服6劑,近日能由床起,行數步至椅上坐,免人扶腋,目淚未愈。


熟地12克,淮山藥9克,山茱6克,牛膝9克,枸杞9克,甘菊6克,龜板15克(先煎)磁石18克(先煎)石決明18克(先煎)白芍6克,青葙子6克,杜仲9克,續斷6克,服10劑,已能扶杖而行。


(《劉鐵巷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9:27 | 只看該作者

例四


謝×,64歲。


因心中懊儂非常。


旬日前即覺頭疼,不以為意。


一日晨起至工所,忽僕於地,狀若昏厥。


移時復蘇,其左手足遂不能動,且覺頭疼甚劇。


醫者投以清火通絡之劑,兼法王勳臣補陽還五湯之意,加生黃耆數錢(克,),服後更甚。


腦中疼如刀刺,須臾難忍,心中甚熱。


脈左部弦長,右洪長,皆重按有力。


詢其家人,謂其素性嗜酒,近因心中懊儂,益以酒澆愁,饑時恒以燒酒當飯。


……其左脈之弦長,懊儂所生之熱也,右脈之洪長,積酒所生之熱也。


二熱相並,挾臟腑氣血上衝腦部。


……醫者不知致病之由,竟投以治氣虛偏枯之藥,而此症此脈,豈能受黃耆之升補乎?


所以服藥後而頭疼加劇也。


治宜降血平腦。


以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為治腦充血症無上之妙晶,屢經實驗,故以為君。


佐以龍、牡、二石、楝,芍、玄參、膽草、炙草、鐵銹水等,潛鎮清熄。


方藥;


懷牛膝30克,生龍骨18克(打)生牡蠣18克(打)川楝子12克,生杭芍18克,生石膏30克(研細)代赭石18,克(生打)烏玄參12克,龍膽草9克、生甘草6克,.服兩劑,頭疼痊癒,脈亦和平,左手足已能自動,遂改用全當歸,生杭芍、玄參,天冬各15克,生黃耆,乳香,沒藥各9克,紅花3克。


連服數劑,即扶杖能走矣。


方中用紅花者,欲以化腦中之瘀血也。


為此時脈已和平,頭已不疼,可受黃耆之溫補。


故方中少用9克,以補助其正氣,即藉以助歸、芍、乳、沒以流通血脈,更可調玄參、天冬之寒涼也。


(《重印全國名醫驗案類編》張錫純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9:40 | 只看該作者

例五


陳××,男,50歲, 初診日期:1973年2月4日。


20天前剛睡一覺醒來,想翻動身體,即覺手足不靈活,勉強從右側翻到左側。


可是,再想翻回來就不行了,隨即口角歪斜,說話費勁,發音不清,舌頭運動不自然,手足左半正常,右半呈弛緩性癱瘓,經××醫院診斷為腦血栓形成。


住院半月,療效不顯,後服中藥治療。


診得脈弦細而數,舌質紅,苔薄少津,胸悶心煩,咽乾思飲,小便色深,乃陰虛陽亢,內風暗動,經脈血滯之候。


即疏稀薟至陰湯,以治中風的陰虛證。


方藥:制稀薟30克,乾地黃9克,鹽知母12克,當歸3克,枸杞子9克,炒赤芍12克,龜板6克,牛膝6克,甘菊花9克,鬱金9克,丹參9克,連翹、梔子,花粉各9克,服3劑,煩熱退,語言清,口角歪斜也有改善,是心經之熱已退,而經筋中所滯之血熱,尚未清澈也。


復於方中去連翹,梔子,加橘絡6克、廣地龍3克,連服7劑,癱瘓恢復,手足運動正常。


惟舌質尚紅,脈仍弦細,陰虛尚待繼續滋養,改用六味地黃丸,連服10劑完全康復。


(任應秋:臨證點滴,《陝西新醫藥》2:42,19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29:55 | 只看該作者

例六


嚴×,男,56歲。


初診日期:1975年11月6日。


先患頭暈,繼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面白唇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癱瘓,四肢不溫,口眼歪斜,先送縣醫院救治,不見好轉,後又轉送××縣醫院紮頭皮針,經兩日針刺,牙關鬆動,仍呈半昏迷狀態,兩側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射減弱,診斷為腦出血(內囊出血),醫院來請會診,診其脈浮細而弦,舌淡苔薄,乃陽虛陰盛,閉塞清竅之候。


以細辛3克,煎湯化開蘇合香丸3克,灌服,三小時內灌兩次,下午三時左右,逐漸清醒,並有饑餓感。


隨即疏稀薟至陽湯,以治中風的陽虛證。


方藥:九制稀薟草30克,黃耆9克,天南星6克,白附子6克,川附片9克,川芎3克,紅花6克,細辛1.5克,防風6克,牛膝6克,僵蠶3克,蘇木6克,以其陽虛諸症頗著,而又偏於左半身也。


連續進本方11劑,約兩星期左右,基本恢復正常,惟行動時左側尚有沉滯感而巳。


(任應秋:臨證點滴,《陝西新醫藥》2;


42,197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0:09 | 只看該作者

例七


趙××,男,59歲, 初診日期:1939年9月18日。


猝然昏倒,左邊半身麻木不仁,步履艱難,口角喁斜,流涎不止,言語謇澀,帶有痰聲,不能起床已月餘矣,脈沉而細,宜養正活絡祛痰,以王清任法加減之。


生黃耆45克,赤芍9克,當歸9克,地龍肉6克,川芎3克,桂枝尖4.5克,桃仁泥3克,南紅花6克,竹瀝水(兩次兌)12克,生薑汁(兩次兌)3滴舒絡丹1丸白水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0:22 | 只看該作者

9月9日(二診)


服藥患側覺溫,但仍麻木不仁,再以前法加量治之。


生黃耆60克,赤芍9克,.當歸9克,竹瀝水(兩次兌)工2克,生薑汁(兩次兌)3滴桂枝尖4.5克,川芎4.5克,地龍肉9克,舒絡丹2丸白水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1:27 | 只看該作者

9月20日(三診)


服藥見效,患側已能轉動,口歪雖在巳不流涎,且能自飲,語言尚騫,再以前方增量治之。


生黃耆60克,赤芍9克,川芎6克,地龍肉9克,桃仁泥6克,橘絡4.5克,桑枝9克,桂枝尖4.5克,竹瀝水(兩次兌)9克,生薑汁(兩次兌)3滴舒絡丸二丸,兩次月Ro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1:45 | 只看該作者

9月21日(四診)


中風半身不遂,藥已大效,已能離床步履,語言亦漸清晰,脈漸有力,再以養正活絡法加味治之。


生黃耆60克,赤芍9克,當歸9克,南紅花9克,地龍肉6克,桂枝尖4.5克,川芎4.5克,桃仁泥9克,半夏6克,南星(膽炙)6克,橘絡4.5克,川羌活3克,竹瀝水(分兌)12克,生薑汁(分兌)3滴舒筋丹二丸分下。


前方服後,步履如常,語言已清,口喁已正,照原方加橘紅6克,桑枝9克。


(毛有豐等整理:趙樹屏醫案,《中醫雜誌》4;


265,1958)、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1:59 | 只看該作者

例八


余××,60歲時曾經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臥床不起,不惟不能坐行,且不能轉側,面赤氣粗(風猶未熄),痰聲漉漉,神識半昏,時或暈瞀,食亦不下,非難吞即自落下。


時曆四月,中西方藥無效。


脈乍密乍疏,弦勁中帶澀象,病機脈象均頗壞。


鎮斂浮越,平戢孤亢(熄未熄之風),擬方:白薇、百合各9克,龍骨、牡蠣各"克,紫石英、靈磁石、赤石脂各9克,寒水石、滑石各18克,大黃4.5克,鐵銹末9克,荊瀝,竹瀝各15克(二瀝沖服)一周略安,得大便一次,原方減大黃為3克,加琥珀末1.5克、懷牛膝12克,又一周漸佳,大便二次,面赤氣粗,痰壅神昏等象銳減,手足能動,勉能坐起,原方去大黃、鐵銹,加鮮生地30克,山萸肉9克,約二周,病癒大半。


後於前方去寒水石,滑石、荊瀝,加菖蒲,澤蘭、甘松,橘絡、木香等,前後約60日痊癒。


(《冉雪峰醫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2:12 | 只看該作者

例九


秦××,於1943年農曆10月初旬,突然四肢麻木,顏面蠕動抽搐,神態呆異,某日之晚,竟至仆倒,不省人事,口噤不開,疳痱不語,右半身萎廢不用,痰鳴嗅吼,聲如曳鋸,遺尿不禁,晝夜煩而不安,是月16日,為得病第9日,……診得脈情滑數,至數無緒,重按搏指有力,身熱如炭,面赤如朱,心胸按之灼手。


……此「類中」而又兼「陽厥」大證,與虛中不侔,故舍虛而從實。


方藥:蠍尾末1.5克,羚角粉1.5克,萬氏牛黃丸兩粒先送。


另以化痰清熱宣鬱如竹瀝、貝母、半夏、橘紅、鬱金清肝熄風,如芍藥、丹皮、珍珠母,而以茯苓、茯神為助,大劑濃煎,緩緩灌下。


17日複診;


詢知服藥後即獲神安入寐,厥逆之勢已見平靜,面赤亦退,脈滑數稍緩,神志略覺安定,餘證如昨。


此厥勢雖戢,而風痱依然入中心腎之絡。


……投劑:萬氏牛黃丸、葉氏神犀丹各一粒,研末先送,余於前方去鬱金、珍珠母,加海藻、昆布鹹潤降滑,開痰散結。


龍齒、貝齒清肝而安魂魄。


遠志以開心氣之鬱,懷牛膝導引厥逆之氣下行,使升者可降,而降者不復再升。


19日複診,前昨兩夜,寐可落寢,神可安定,顏面抽搐已緩,並且口噤已開,見其舌苔黃燥垢膩,小溲亦有知覺,惟仍感默默不欲語言,脈情滑數,尚感陽脈太過,咳雖有痰而又吐咯不易。


……撤去神犀,加琥珀末,伽南末各0.?


5克,以安神宣鬱,方守前法。


22日複診;


舌本已能轉動靈活,時欲言語訴說,而猶謇澀不甚清晰,腑氣多日未行,矢氣頻轉極臭,小溲長利,氣臊臭,色微黃,已能自禁,脈情滑數,亦轉和緩,齒結血瓣,舌苔更垢,濁膩滿布,此陽明之結也。


結者當濡潤,以柔養其血液,辛滑以疏利其氣機,於前方去萬氏牛黃丸,加生地炭、蒸鎖陽、桑麻丸(包)。


兩日間,續得腑氣兩度,色黑黏韌,溏鞭不一,後清養調理而愈。


(宋立人整理,宋愛人醫案——實中陽厥,《中醫雜誌》11:55,1959)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2:28 | 只看該作者

評按


中風係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喁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僅以喁僻不遂為主的病證。


因其病勢急驟,證狀多端,變化迅速,故名中風,或稱「卒中」。


中風發生的病因、病理比較復雜,但大致不外乎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六者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一般認為外邪侵襲而引發者稱為外風,又稱真中風或真中,無外邪而引發者,稱為內風,又稱類中風或類中。


中風為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之候。


本為肝腎不足、氣血衰少,標為風火相煽、痰濕壅盛、氣血鬱阻。


按照現代臨床分類則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兩大類。


中經絡者病情較輕,一般無神志改變,中臟腑者病位較深,病情較重,主要表現為神志不清,並常有發病先兆及後遺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2:42 | 只看該作者

例一


體肥多痰,憂鬱傷中,肝風內動、脾濕生痰,經絡阻塞,營衛滯留,患者雖見口眼喁斜、手足麻木,尚未見半身不遂。


此為風痰中絡,未入於經,治宜滌痰開鬱,佐以養血活絡,則風證自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3 00:32:54 | 只看該作者

例二


證屬陰虛肝陽引動痰濁閉竅。


證情較前稍重。


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本方出自程鐘齡《醫學心悟》,功能補脾燥濕,化痰熄風。


另加鉤藤、僵蠶、決明子、刺蒺藜等加強熄風鎮靜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52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