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6:23 | 只看該作者

護子湯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朮(二錢) 柴胡(五分) 桂枝(二分) 水煎服。


一劑驚定,不必再劑。


亦何方法之神乎?


蓋小兒初傷風寒,必先從太陽而入。


今用桂枝、柴胡兩解其太陽、少陽之邪,則邪不敢遁入於陽明。


況有人參以固其脾胃之氣,則邪尤不敢入於中宮。


加入白朮以利腰臍,茯苓以通膀胱,則邪從外入者即散。


即無外邪,而柴胡以舒肝氣,桂枝以暖脾胃之土,正有利益,又何損哉?


無如世不知此等治法,妄捏驚風名色,輕施發散、鎮墜之味,以至殺兒無算,醫工不悟,而病家未知,皆委於天數,而不責其誤,誰知萬鬼啼號於夜台哉。


吾愿世人盡消滅驚風二字名目,庶幾小兒之福乎。


此症亦可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6:35 | 只看該作者

救嬰丹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柴胡(三分) 白芍(二錢) 神麯(五分) 砂仁(一粒) 炮薑(三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6:48 | 只看該作者

婦人新產之後


忽然手足牽搐,口眼 斜,頭搖項強,甚則角弓反張,人以為產後驚風,誰知是亡血過多而成痙乎。


產後舊血已虧,新血未長,血舍空虛風尤易入。


原不必戶外之賊風也,即一舉一動,風自內生。


覺兩腋之間陰寒逼人,一不慎而風入之矣。


然風因虛而入,補虛而風即能出也。


第補虛之法,血亡不能速生,而氣怯則宜急補,補氣則血尤易生,血生而風不能存。


故血舍驅風,尚非正治,矧純用鎮驚之藥耶。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7:00 | 只看該作者

救產止痙湯


人參(五錢) 當歸(一兩) 川芎(三錢) 荊芥炒黑(一錢) 水煎服。


一劑病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愈。


此方即佛手散之變,大補其氣血之虛,加之人參則氣更旺矣,氣旺而邪不敢敵。


況有荊芥引血歸經之藥,血既歸經,而邪何能獨留?


況荊芥原能祛邪,而不損正氣,故可兩用之,以出奇耳。


倘不補氣血,惟事祛風,則血舍更空,風將直入,是立殺其婦矣,可不慎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7:11 | 只看該作者

活母丹


亦神效。


當歸 人參(各一兩) 川芎(五錢) 柴胡(三分) 肉桂(一錢) 水煎服,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7:23 | 只看該作者

人有一時手足牽掣


口眼歪張,人以為中風之症也,誰知是痙病之驟發乎。


夫中風病,身必顛覆,口必吐痰。


痙病狀如中風,而身必不顛覆,口中、喉內必無痰涎之出入與水雞聲也。


蓋中風無風,風從內起;


痙病則風從外入,風自成威,不必借重內痰之助,所以但有牽KT 歪張之風象,絕無洶涌秘塞之痰聲也。


若風自內起者,火動生風,痰以助之也。


故中風無外邪,痙病無內邪也。


無外邪者不可治風,無內邪者不可不治風耳。


然而單治外而不治內,則外風雖去,內風必生,是以祛風必須補正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7:35 | 只看該作者

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錢) 白朮(三錢) 黃 (三錢) 當歸(三錢) 柴胡(三錢) 升麻(四分) 陳皮(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牽掣定,再劑而歪張止,三劑不再發。


夫補中益氣湯補氣之藥,非祛風之劑,乃用之以治痙 之風,反易奏功者何故乎?


蓋氣虛則風易入也,補其氣則正旺,足以祛邪。


方中用柴胡原能祛邪也,少用之於補藥之中,則能提氣以衛正;


多用之於補藥之中,則能益氣以祛邪。


故用至三錢,而風難再留矣,何必更借重他藥散風之多事哉。


世人但知參、歸、 、朮之多用以補正,絕不知柴胡多用於參、歸、 、朮之中尤易祛邪,余所以持表而出之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7:47 | 只看該作者

九宮湯


亦神效。


人參(一兩) 巴戟天 葳蕤(各五錢) 半夏 烏藥 秦艽(各一錢) 陳皮 附子 天麻(各五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8:00 | 只看該作者

汗症門(五則)


人有大病之後,無過而遍身出汗,日以為常,人以為內熱發汗也,誰知是陽氣之虛,外泄而腠理不能自閉乎。


大病之後,氣血大虧,氣不能入於血之中,血必至逼其氣於膚之外,使肺金清肅之令行,則氣雖欲越出於皮毛,而腠理未疏,何能外泄?


惟大病之後,必先損其肺,肺先無自主之權,安能禁其氣之不固哉。


氣不固,而汗乃氣之所化,汗隨氣泄,遍體出汗淋漓,又無內邪之散,有不散盡其真氣者乎。


似乎較亡陽之症相同,然而亡陽之症身喪於頃刻,自汗之病不至遽殞於須臾,其故何也?


蓋亡陽之症,乃熱邪驅之;


自汗之症,乃陰虛促之也。


陽病暴而陰病緩,陽暴難於救援,陰緩易於調劑。


治法自當以補氣為主,而補氣之中,兼以補陰,則陰能攝陽,汗不止而自止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8:14 | 只看該作者

攝陽湯


人參(一兩) 黃 (一兩) 白芍(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山茱萸(三錢) 熟地(一兩) 水煎服。


二劑汗少止,四劑汗大止,十劑全愈。


此方用參、 以大補其氣。


氣足則肺氣有養,皮毛自固。


益之麥冬、五味則肺金不特自足以衛外,兼可以分潤於腎水。


猶恐汗出太多,必損耗真陰,更加熟地、山茱以益精,使肺金不必又來下生腎水,則肺氣旺而皮毛益固矣。


增入白芍一味以收斂肝氣,則肝木自平,使肺金無仇家之相逼,則肺氣安然,自能行其清肅之氣,而下輸於膀胱,則上下之氣舒,而心中生液,不來克肺,則肺金有權得以自主,安肯聽汗之自出哉。


此攝陽之妙法也。


倘貧窮之人無力買參,豈忍視死不救。


前方之中倍加黃 二兩,增入防風五分,同前藥煎服,功未嘗不同,但必須多服數十劑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8:25 | 只看該作者

斂汗湯


甚妙。


黃 (一兩) 麥冬(五錢) 北五味(二錢) 桑葉(十四片)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8:38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夢遺之後


身體野狼狽,加之行役太勞,或行房太甚,遂至盜汗淋漓,人以為腎氣之虛也,誰知是心氣之熱乎。


夫心喜寒而不喜熱,腎喜熱而不喜寒,似乎心腎之相違,然而於相違之中,未常不相合也。


腎因夢遺之後,自然精水不足,加之行役、行房,以勞其筋骨,則內陰大虧,何能上濟於心乎?


心無腎水之濟,則心添其熱,而腎水更耗,久則腎畏心之取資,堅閉腎宮,而心不得不仍返於心宮,無奈心無液養,而煩躁之念生。


然心雖無寧靜之氣,未常無專主之權,徒然煩躁,而相火尚不敢顯背夫心,以自越出於軀殼之外,但乘心假寐,乃竊其資重而潛移耳。


故盜汗之出與自汗之出,實有不同。


自汗者,心不得而自主也;


盜汗者,心尚能操其意。


此等之汗,必出在胸間者尤甚。


汗本熱也,而越出於軀殼之外,則熱變為寒。


正因相火之熱,乃虛火而非實火,況乘心之未知而遁出,非明目張膽者可比,熱出為寒,正顯其陰之象也。


況心原無液何從而得汗乎?


亦竊腎之余津私自潛移者也。


治法瀉心中之熱,仍宜補腎中之水。


腎水足而心火自清,心火寧而心汗自止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8:52 | 只看該作者

防盜止汗湯


麥冬(五錢) 生棗仁(一兩) 熟地(一兩) 山茱萸(三錢) 黃連(五分) 人參(三錢) 丹參(三錢) 茯神(三錢) 肉桂(五分) 水煎服。


一劑汗少止,二劑汗全愈。


此方心腎雙補之藥也。


心腎兩足,自有離而復合之勢。


黃連清心,肉桂溫腎,二味同用,能使心腎交於頃刻。


心腎既交,則心火清明,相火畏主,何敢竊財用而偷出哉。


倘不補心腎,惟事止汗,汗不能止,必且輕變重而重變危矣。


烏可輕用止澀之味乎。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9:11 | 只看該作者

四參湯


亦效。


玄參(一兩) 麥冬 生地(各五錢) 天門冬 人參 沙參(各三錢) 丹參 茯苓(各二錢) 黃連(五分) 北五味(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9:28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夜間發熱


初時出汗星星,後則漸多,日久每夜竟出大汗,至五更而止,人以為陽虛盜汗也,誰知是陰虛出汗乎。


夫陰虛者,腎虛也。


腎藏真陰,陰宜秘藏,何故發汗?


蓋腎中之火動也。


腎水非火不養,何反致泄水?


即水泄宜從下出,何走皮毛而旁出耶?


不知腎火生水,真火也。


真火喜靜而不喜動,水靜則真火生水,水動則真火泄水矣。


生水則火能秘藏,泄水則火乃奔越。


故腎中之火動者,仍腎中之水自動,由於人之縱欲而好泄其精也。


精泄過多,則勞其精而水動,而火亦動。


火動而水不足以濟之,則火且挾水,而騰出於本宮,不從下走,而乃隨其火性,游行於經絡腠理之間,遇毛竅而泄也。


初則偶爾游行,久則夜夜出汗。


陰氣愈虛則愈汗,毛竅之細路竟成轉輸之大道矣。


然汗既易出,宜無分晝夜,何夜汗而晝不汗耶?


得毋陰虛而陽未虛乎?


不知陰陽各有道路,行於陽之分,則陰不敢奪陽之權;


行於陰之分,則陽不敢奪陰之柄。


夜間出汗,實陰走於陰之途,至於五更,則陰不敢入於陽之界。


故陰汗遇陽氣而自轉,非陰虛而陽不虛也。


治法宜大補其真陰,而加之陽分之藥,提陰出於陽分,庶幾陰遇陽而止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9:41 | 只看該作者

補陰止汗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人參(二錢) 白朮(三錢) 地骨皮(一兩) 沙參(三錢) 北五味子(一錢) 桑葉(十片) 水煎服。


二劑汗少止,四劑汗乃止,十劑汗不再出矣。


此方熟地、山茱補精之物也,地骨、沙參補陰而更能清骨髓中之虛熱,五味、桑葉止汗之神劑,人參、白朮健脾開胃補氣之聖藥也。


多用補陰之品,則水足以制火,少用補陽之味,則陽易於提陰。


陰陽水火,既無偏勝之虞,自無走泄之患,何必用澀精之牡蠣、斂汗之瞿麥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49:53 | 只看該作者

湛露飲


亦效。


熟地(二兩) 地骨皮 沙參 丹皮(各五錢) 北五味(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0:05 | 只看該作者

人有飲食之時


頭項至面與頸HT 之間大汗淋漓,每飯皆如此,然身又無恙,人以為陽氣之旺也,誰知是胃氣之盛乎。


夫胃氣即陽氣也,胃旺則陽旺,而分為二者何故?


不知陽旺者,合三陽而言之;


胃旺者,單舉胃一經而言之也。


胃本屬土,無水穀之入,則胃氣安靜。


即處飢餓之時,而其火暗起,亦不過在胸膈間,不能上至於頭項。


惟得水穀之氣,填於陽明之經,則胃中之火,借水穀之氣以助其勢,遂化汗而上騰,越出於頭面之上下也。


此等之汗,明是胃火之盛,由於心包之火旺也。


心包生土以生火,非助火以害土。


胃得火生以出汗,不同於邪火之自焚也。


故止出汗於上焦,而不亡陽於下焦耳。


治法瀉胃火之有餘,不可損胃土之不足,使胃平而汗自止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0:18 | 只看該作者

收汗丹


玄參(三錢) 生地(三錢) 荊芥(一錢) 五味子(三分) 桑葉(十片) 白芍(五錢) 蘇子(一錢) 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服一月全愈。


此方不去瀉胃火,反去滋陰。


蓋陽之盛者,陰之衰也。


補陰則陰旺自足攝陽,不必止汗而汗自止。


況方中有桑葉、荊芥為引經止汗之藥,白芥、蘇子為消痰定氣之品,原調劑之咸宜,抑陽而歸陰,化汗而為精,又何疑乎?


然必久服而始奏效者,以調胃之藥,宜和緩而不宜急遽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0:32 | 只看該作者

龜豕膏


亦奇效。


殺豬心內之血(一兩) 龜板膏(二兩) 五味子(二錢,為末) 煮成一塊,口含化咽,服作一次。


食完,永不再發。


先將龜板融化,後入豬心血,再入五味子末,調化膏,切片,含化。


神方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15:28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