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201#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0:45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心頭有汗


一身手足無汗者,人以為心熱之故也,誰知是思慮過多,心虛而無血以養心乎。


夫心主火也,思慮過多,則心火炎燒,逼干其液,液干宜無汗矣,何心頭多出汗耶?


不知此汗非汗也,乃心中之液,內不能存,外走而汗出耳。


或疑心液無多,安得盡化為汗?


不知心為君主之官,心熱則五臟七腑之液群來相資,因其內熱之甚,不養心而為液,反越心而為汗也。


汗既多出,無有盡期,五臟七腑之液何能相繼?


勢必心愈熱而汗不可止,及至汗不可止,而心中干燥,煩躁不眠之症生矣。


治法補血以養心,瀉火以生液,不必止汗而汗自止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2#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0:58 | 只看該作者

滋心湯


人參(三錢) 桑葉(十四片) 黃連(五分) 丹參(三錢) 麥冬(五錢) 甘草(五分)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柏子仁(二錢) 生地(五錢) 白朮(三錢) 沙參(二錢) 玄參(三錢) 丹皮(三錢) 水煎服。


二劑心汗止,十劑不再發。


此方名為滋心,實多滋腎之味。


蓋心之液必得腎之精上溉,而液乃生。


故欲補心中之液,必須補腎中之精也。


補腎而少加清心之品,則心火安寧,而液不外越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3#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1:10 | 只看該作者

助思湯


亦效。


人參(五錢) 熟地(一兩) 生地(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黃連(一錢) 肉桂(三分) 茯苓(二錢) 菟絲子(二錢) 丹皮(二錢) 丹砂(一錢,不可經火) 柏子仁(三錢) 炒棗仁(二錢) 蓮子心(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4#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1:28 | 只看該作者

五癉門(十則)


穀癉之症,胸中易飢,食則難飽,多用飲食則發煩,頭眩、小便艱澀,身如黃金之色,此是胃中虛熱之故,非胃中之濕熱也。


人身脾胃屬土,脾陰土也,而用則陽;


胃陽土也,而用則陰。


脾胃和同,則剛柔並濟,通調水道,易於分消。


惟七情傷損於內,則陰陽不相和合,胃無陰以和陽,則熱聚而消穀;


脾無陽以和陰,則寒聚而積水,兩相搏激,故昏眩、煩悶生焉。


於是所食之水穀,不變為精華之清氣,而反蒸為腐敗之濁氣矣。


濁氣下降者也。


濁氣下流於膀胱,膀胱受胃之熱,氣化不行,小便閉塞,水即走於陰器,而熱散走於皮膚,故一身發黃也。


治法升胃中之清氣,以分利其膀胱,則清升而濁易降,水利而熱易消。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5#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1:39 | 只看該作者

分濁散


茯苓(一兩) 車前子(三錢) 豬苓(三錢) 茵陳(一錢) 梔子(三錢) 水煎服。


一劑水少利,二劑濕乃退,十劑全愈。


方中以茯苓為君者,利水而不傷胃氣。


胃氣不傷,而後佐之去熱消濕之品,則胃無火亢之憂,自然脾無水鬱之害。


倘不早治,而水濕之氣,流入於腎,則腎被其傷,必至腹滿成蠱,不可治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6#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1:52 | 只看該作者

茵陳苓朮湯


亦效。


茵陳(三錢) 茯苓 白朮 薏仁(各五錢) 知母(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7#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2:04 | 只看該作者

酒疸之症


心中時時懊 ,熱不能食,嘗欲嘔吐,胸腹作滿,然清言了了,人以為酒食作疸也,然而酒濕之成疸,由於內傷飢飽勞役也。


夫人之善飲者,由於膽氣之旺也。


夫膽非容酒之物,而能滲酒,酒經膽氣之滲,則酒化為水,入於膀胱而下泄矣。


惟其內傷於飢飽勞役,則五臟受損,臟損而腑亦損矣。


五臟六腑俱已受損,寧膽氣之獨旺乎?


膽氣即衰,則飲酒力不能滲。


無如人之縱飲如故,則酒多而滲亦多,更傷膽氣。


膽損不能滲酒,酒必留於脾胃之間;


而脾胃不及從前之旺,則酒肉不能受,傳之膀胱;


而膀胱又不及從前之健,則水入不能消,下既不行,必返而上吐,而下泄又艱,中州又不可久留,於是濕熱之氣,蘊隆沖膈,懊 而發於心。


由是遍漬周身,分布四體,盡發為黃也。


夫心至懊 ,其心神之昏亂可知,何又能清言了了耶?


不知酒氣熏蒸於一時,則見懊 ;


懊 者,欲痛不痛之狀,非心中之神至於妄亂不寧也。


治法宜解其酒之毒,而兼壯其膽;


膽氣旺而酒氣自消,酒氣消而水氣自泄,水氣泄而黃自解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8#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2:21 | 只看該作者

旺膽消酒湯


柞木枝(三錢) 山梔子(三錢) 桑白皮(三錢) 白茯苓(三錢) 白芍藥(一兩) 竹葉(一百片) 澤瀉(二錢) 水煎服。


二劑而膀胱利,四劑而黃色輕,八劑全愈。


夫柞木專能消酒毒於無形,酒毒既消,則拔本塞源矣。


至助膽之藥,舍白芍、山梔無他味也。


其余之藥,不過分消濕熱之氣。


世不知治法,或吐或下,皆操刀而殺之也,可不慎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9#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2:33 | 只看該作者

郁李歸芍湯


亦效。


白芍(一兩) 當歸 茯苓(各五錢) 郁李仁(五分) 甘草(三分) 黃連(五分) 車前子(二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0#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2:47 | 只看該作者

女勞之疸


其症腎氣虛損,四肢酸痛,夜夢驚恐,精神困倦,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腳膝痿緩,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時有餘瀝,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人以為黃膽之症,誰知因女色而成者乎。


夫人室久戰,相火充其力也,相火衰則不能久戰矣。


火衰而勉強入房,則泄精必多,火隨水散,熱變為寒矣。


人身水火,不可少者也。


水衰則不能制火,而火易動;


火衰則不能利水,而水易留,顧水留宜可以制火矣。


然而所留之水,乃外水而非內水也,內水可以制火而成液,外水不能消火而成癉。


故女勞之疸,仍是濕熱而結於精竅之間,非血瘀而閉於骨髓之內也。


倘用抵當湯水蛭之類,以峻攻其瘀血,或用礬石散硝石之品,以蕩滌其微陰,則促之立亡矣。


治法宜補腎中之氣,而不可有助火之失。


宜利膀胱之水,而不可有亡陰之愆。


當緩以圖功,不當責以近效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1#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3:00 | 只看該作者

減黃丹


治之。


白茯苓(五錢) 山藥(五錢) 人參(三分) 白朮(一錢) 芡實(五錢) 薏仁(五錢) 菟絲子(三錢) 車前子(一錢) 生棗仁(一錢) 水煎服。


十劑黃膽減,又十劑黃膽更減,又十劑全愈。


再服三十劑可無性命之憂。


女勞疸最難治,人生此病,未有不死者。


苟存堅忍之心,絕欲慎疾,信服前湯,無不生者。


蓋此丹固本以救傷,並不逐邪以瀉瘀,腎氣日健,而黃色日減矣。


或疑女勞之疸成於腎之無火,似當補火,不知疸雖成於無火,今病久陰耗,若補火則恐爍陰,不特無益而反害之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2#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3:14 | 只看該作者

杜術湯


亦效。


白朮(二兩) 杜仲(五錢) 茯苓(五錢) 車前子(三錢) (五錢) 山藥(一兩)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3#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3:26 | 只看該作者

肺疸之症


鼻塞不通,頭面俱黃,口澹咽乾,小水不利,人以為黃膽之症,誰知實由於肺氣之虛耶。


肺金氣旺,則清肅之令下行於膀胱,凡有濕熱盡從膀胱下泄,則小水大行,何濕能存。


水既直瀉,則熱亦難留。


惟其肺氣先虛,而後濕熱鬱蒸於胸膈之間,致肺燥而失其清肅之令,水氣遂乘其燥而相入,燥與濕合而成熱,濕熱相留欲分入膀胱,而膀胱不受,欲走於皮毛之竅,而腠理未疏,不能越行於外,遂變現黃色於皮膚也。


治法宜宣通肺氣,健其脾胃之土。


蓋因肺氣閉於上,而後水氣塞於下,使肺氣上通則水且下降,況重補其脾胃以生肺乎,此治肺疸必宜宣揚夫肺氣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4#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3:36 | 只看該作者

揚肺利濕湯


桔梗(三錢) 天花粉(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五錢) 桑白皮(三錢) 茵陳(三錢) 豬苓(二錢) 黃芩(五分) 水煎服。


一劑鼻塞通,二劑咽乾潤,三劑口澹除,四劑小水大利,十劑頭面之黃盡散矣。


此方開腠理而生津液,則肺金有潤燥之功。


合之茯苓、茵陳、花粉、白朮則土氣大旺,金氣亦揚,清肅令行,而膀胱之壅熱立通,小便利而黃色烏能獨存哉。


此症亦可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5#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3:48 | 只看該作者

通氣飲


桔梗(二錢) 紫菀(二錢) 白朮(五錢) 茯苓(五錢) 甘草(三分) 茵陳(一錢) 益智仁(三粒) 貝母(二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6#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4:05 | 只看該作者

心疸之症


煩渴引飲,一飲水即停於心之下,時作水聲,胸前時多汗出,皮膚盡黃,惟兩目獨白,人以為黃膽也,誰知是心中虛熱以成之乎。


夫心喜燥不喜濕,然過於燥,則未免易其性以喜濕矣。


然而心終宜燥,而不宜濕。


以濕濟燥,可權宜行於一時,不可經常行於長久。


蓋水乃陰物,陰居陽地,不肯遽入於小腸,心又因水制,力不能分消,移其水以入於膀胱,故水停心下作聲。


而膻中乃心之相臣,見水邪犯心,且出其火以相救,戰爭於胸間,水得火炎,而熱化為汗,時出於胸。


其余之水,何能盡解,旁趨而出諸皮毛,乃壅閉而變為黃矣。


一身皆黃而兩目不變者,蓋因肝開竅於目,心為肝子,邪見肝木之旺,不敢犯肝之界,兩目正肝之部位,所以濕熱不至於目,而無黃色之侵耳。


然則治法,宜補肝氣以生心,瀉水濕以逐熱,則黃膽不攻而自散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7#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4:16 | 只看該作者

瀉肝利濕湯


白芍(一兩) 茯苓(五錢) 白朮(五錢) 茵陳(三錢) 炒梔子(三錢) 木通(一錢) 遠志(一錢) 水煎服。


一劑症輕,二劑又輕,十劑全愈。


此方補肝即所以補心,瀉水即以瀉熱。


倘徒治黃而不辨其臟氣之生克,妄用龍膽草等藥,必至變為寒黃之症,反難施治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8#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4:28 | 只看該作者

茵陳苓朮黃連湯


亦效。


茵陳(三錢) 茯苓 白朮(各五錢) 黃連(二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9#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4:41 | 只看該作者

肝疸之症


兩目盡黃,身體四肢亦現黃色,但不如眼黃之甚,氣逆手足發冷,汗出不止,然止在腰以上,腰以下無汗,人以為黃膽也,誰知是肝氣之郁,濕熱團結而不散乎。


夫肝屬木,非水不長,何以得濕而反郁乎?


不知肝之所喜者,腎水也,非外來之邪水也。


腎水生木而發生,邪水克木而發癉。


蓋肝藏血而不藏水,外來之水多,則肝閉而不受,於是移其水於脾胃。


然而外來之水,原從脾胃來也。


脾胃之所棄,而脾胃仍肯容之乎?


勢必移其水於膀胱,而膀胱又不受。


蓋膀胱因肝木之濕熱,不敢導引而入,以致自焚。


於是濕熱復返而入肝,而肝無容身之地,乃郁勃而發汗,汗不能盡出而黃症生矣。


使汗能盡出,未必遽成黃也。


無奈肝之濕熱,欲下走於腎宮,而腎氣惡肝木之犯,杜絕而不許入境,腰以下正腎之部位也,所以無汗而發黃耳。


治法開肝氣之郁,佐之分濕散邪之劑,則黃膽自愈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0#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4:57 | 只看該作者

利肝分水飲


龍膽草(二錢) 茵陳(三錢) 茯苓(一兩) 豬苓(三錢) 柴胡(一錢) 車前子(三錢) 白蒺藜(三錢) 甘菊花(五錢) 水煎服。


二劑而目之黃澹矣。


又服四劑,身之黃亦澹矣。


再服四劑,氣逆、汗出之病止,又服十劑全愈。


此方開鬱於分濕之中,補肝於散熱之內,既善逐邪,又能顧正,兩得而無失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4 23:5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