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221#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6:55:09 | 只看該作者

利目湯


亦妙。


龍膽草(二錢) 茵陳(三錢) 白芍(一兩) 茯苓(五錢) 澤瀉 車前子 白蒺藜(各三錢) 柴胡(一錢) 草決明(二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2#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5:18 | 只看該作者

脾疸之症


身黃如秋葵之色,汗 衣服,皆成黃色,兼之涕唾亦黃,不欲聞人言,小便不利,人以為黃汗之病也,誰知是脾陰之黃乎。


夫脾土喜溫,黃病乃濕熱也。


熱宜非脾之所惡,何故成黃?


不知脾雖不惡熱而畏濕,脾乃濕土,又加濕以濟濕,脾中陽氣盡行消亡,無陽則陰不能化,土成純陰之土,何能制水哉?


水存於脾中,寒土不能分消,聽其流行於經絡、皮膚矣。


凡臟腑之水皆下輸膀胱,今脾成純陰,則無陽氣達於膀胱矣。


然水寒宜清,變黃色者何故?


蓋寒極似土也。


夫寒極宜見水象,水寒宜見黑色,不宜見黃。


而今變黃者,以水居於土之中也。


其不欲聞人言者,脾寒之極,其心之寒可知,心寒則膽怯,聞人言則惕然驚矣,故不愿聞。


則治法宜大健其脾,而溫其命門之氣,佐之以利水之劑,則陰可變陽,黃病可愈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3#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5:34 | 只看該作者

補火散邪湯


白朮(三兩) 附子(三錢) 人參(二兩) 茵陳(三錢) 白茯苓(一兩) 半夏(三錢) 水煎服。


連服四劑,而小便利。


再服四劑,汗唾不黃矣。


此方白朮、人參以補其脾,茯苓、茵陳以利其水,附子以溫其火,真火生而邪火自散,元陽回而陰氣自消。


陰陽和協,水火相制,何黃病之不去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4#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5:48 | 只看該作者

茵陳分濕湯


亦效。


白朮(二兩) 肉桂 茵陳 豬苓(各三錢) 半夏(一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5#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6:01 | 只看該作者

腎疸之症


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臥,人以為黃膽也,誰知是腎寒之故乎。


夫腎本水宮,然最不能容水,凡水得腎之氣而皆化,故腎與膀胱為表裡,腎旺則膀胱亦旺。


然腎之所以旺者,非腎水之旺,而腎火之旺也。


腎火旺而水流,腎火衰而水積。


水積多則成水臌之病,水積少則成黃癉之 ,故黃癉易治而水臌難治。


如腎疸之病,不可治癉,一治癉而黃膽反不能痊。


必須補其腎中之火,而佐之去濕健脾之藥,則黃膽可指日而愈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6#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6:15 | 只看該作者

濟水湯


白朮(二兩) 肉桂(三錢) 茯苓(一兩) 山藥(一兩) 薏仁(一兩) 茵陳(一錢) 芡實(五錢) 水煎服。


二劑小水大利,再用二劑,飲食多矣。


再用二劑可以臥矣。


再用二劑,身體面目之黃盡去。


此方用白朮以健脾也。


然而白朮能利腰臍之氣,是健脾正所以健腎。


況茯苓、山藥、芡實之類俱是補腎之味,又是利濕之劑;


得肉桂以生其命門之火,則腎不寒,而元陽之氣自能透化於膀胱。


況所用薏仁之類,原是直走膀胱之品,所謂離照當空,而冰山雪海盡行消化,何黃之不散哉。


或謂發黃俱是濕熱,未聞濕寒而能變黃也。


嗟乎!


黃病有陰黃之症,是脾寒亦能作黃,豈腎寒獨不發黃耶。


況腎寒發黃,又別有至理。


夫黃者,土色也。


黃之極者即變為黑;


黑之未極者,其色必先發黃。


腎疸之發黃,即變黑之兆也。


黃至於黑,則純陰無陽,必至於死。


今幸身上發黃,是內以無陽,陰逼其陽而外出,尚有一線之陽在於皮膚,欲離而未離也。


故補其陽,而離者可續耳。


倘皮膚已黑,此方雖佳,何以救之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7#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6:27 | 只看該作者

加減五苓散


亦佳。


白朮(二兩) 茯苓(一兩) 澤瀉(三錢) 薏仁(三錢) 草(三錢) 肉桂(三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8#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6:39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心驚膽顫


面目俱黃,小水不利,皮膚瘦削,人以為黃膽之症,誰知是膽怯而濕乘之乎。


夫膽屬少陽,乃陽木也。


木最喜水,濕亦水也。


水濕入膽,宜投其所喜,何反成黃膽之病?


蓋水多則木泛,木之根不實矣。


少陽之木,非大木可比,曷禁汪洋之侵蝕乎,此膽之所以怯也。


膽怯則水邪愈勝,膽不能防,水邪直入膽中,而膽之汁反越出於膽之外,而黃病成矣。


治法瀉水濕之邪,則膽氣壯而木得其養。


又不盡然也,木為水浸久矣,瀉水但能去水之勢,不能固木之根。


木雖克於土,而實生於土,故水瀉而土又不可不培也,培其土而木氣始能養耳。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9#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7:03 | 只看該作者

兩宜湯


茯苓(五錢) 白朮(一兩) 薏仁(五錢) 柴胡(五分) 龍膽草(一錢) 茵陳(一錢) 郁李仁(五分) 水煎服。


二劑輕,四劑又輕,十劑全愈。


此方利濕無非利膽之氣,利膽無非健脾之氣也。


脾土健,土能克水,則狂瀾可障,自然水歸膀胱盡從小便而出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0#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7:17 | 只看該作者

竹茹龍膽湯


亦效。


白芍(一兩) 龍膽草 半夏(各一錢) 茯苓(五錢) 茵陳 竹茹(各二錢) 白朮(三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1#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7:33 | 只看該作者

人有小便點滴不能出


小腹臌脹,兩足浮腫,一身發黃,人以為黃癉矣,誰知是膀胱濕熱,結而成癉乎。


夫膀胱之經,氣化則能出水,無熱氣,則膀胱閉而不行,無清氣,則膀胱亦閉而不行。


所以,膀胱寒則水凍而不能化,膀胱熱則水沸而亦不能化。


黃癉之病,無不成於濕熱。


是膀胱之黃癉,乃熱病而非寒病也。


熱而閉結必解熱,寒而閉結必祛寒。


第黃癉既成於濕熱,宜解熱而不宜祛寒矣。


然而祛寒者,必用熱藥以溫命門之火;


解熱者,必用涼藥以益肺金之氣。


蓋肺氣寒,則清肅之令下行於膀胱,而膀胱不能閉結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2#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7:45 | 只看該作者

清肺通水湯


白朮(一兩) 蘿卜子(一錢) 茯苓(三錢) 半夏(一錢) 麥冬(三錢) 桑白皮(三錢) 茵陳(一錢) 澤瀉(二錢) 車前子(三錢) 黃芩(二錢) 蘇子(二錢) 水煎服。


一劑小便微利,二劑小便大利,四劑而黃癉之症全消。


此方雖與揚肺利濕湯大同小異,實有不同也。


揚肺利濕湯,提肺之氣也;


清肺通水湯,清肺之氣也。


二方皆有解濕之藥,而利與通微有異,利則小開其水道,而通則大啟其河路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3#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7:56 | 只看該作者

通流飲


亦效。


茯苓(五錢) 白朮(三錢) 桂枝(五分) 茵陳(一錢) 木通 車前子(各二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4#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18:08 | 只看該作者

大瀉門(九則)


人有飢渴思飲食,飲食下腹便覺飽悶。


必大瀉後快,或早或晚,一晝夜數次以為常,面色黃稿,肢肉減削,此非胃氣之虛,乃脾氣之困也。


夫脾與胃宜分講也,能消不能食者,胃氣之虛,由於心包之冷也;


能食不能消者,脾氣之困,由於命門之寒也。


今飢渴思飲食,食後反飽,飲後反悶,是胃能納,而脾不能受也。


但脾不能受,何至大瀉後快?


蓋脾乃濕土,既無溫暖之氣,又受水穀,則濕以助濕,惟恐久留以害土,情愿速傳之為快。


譬如黃河之水,入於中州,既無高山峻嶺以為防,又少深池大澤以為蓄,水過之處,土松水泛,易於沖決,其波濤洶涌,連泥帶水,一瀉千裡,不可止遏,亦其勢然也。


日積月累,非斷岸之摧崩,即長堤之遷徙也。


脾正中州之土,其大瀉之狀,正復相同。


治法不宜治胃,而宜治脾;


不宜單治脾,兼宜治腎中之火。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5#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24:28 | 只看該作者

奠土湯


白朮(一兩) 茯苓(一兩) 砂仁(五分) 山藥(一兩) 人參(五錢) 蘿卜子(二錢) 附子(三分) 半夏(一錢) 破故紙(一錢) 水煎服。


此方白朮、茯苓、人參皆健脾之聖藥,附子、破故紙助命門之神品,山藥補腎之奇味,砂仁、半夏醒脾之靈丹,而蘿卜子又釐清濁之妙劑也。


一、二服便能止,瀉止不必多用。


然多用亦無妨礙,自能回陽於既危,生陰於將絕。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6#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24:43 | 只看該作者

加味四君湯


亦效。


人參 小茴香(各三錢) 白朮 山藥(各一兩) 肉桂(一錢) 蘿卜子(一錢) 甘草(一錢) 肉豆蔻(一枚 茯苓(五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7#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25:15 | 只看該作者

人有長年作瀉


五更時必痛瀉二、三次,重則五、六次,至日間又不作瀉,人以為脾胃之虛寒,誰知是腎與命門之虛寒乎。


此等之病亦從脾胃虛寒而起,乃久瀉亡陰,脾傳入腎。


苟腎中之火不衰,脾即傳腎,久之而腎仍傳於脾而自愈。


惟其命門火衰,不能蒸腐水穀,脾遂傳水濕之氣於腎而不返矣。


五更乃亥子之時也,其位在北,正腎水主令之時。


水寒而火不能溫,水乃大瀉,此瀉即《內經》所謂大瘕瀉也。


用止水之劑,反不能止,必須用補水之味,使亡陰者速生。


尤須於補陰之中,兼補其火,則陽旺始能攝陰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8#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25:26 | 只看該作者

填坎湯


山茱萸(一兩) 茯苓(一兩) 巴戟天(五錢) 肉桂(三錢) 車前子(三錢) 北五味(三錢) 人參(三錢) 芡實(一兩) 白朮(二兩) 水煎服。


一劑瀉輕,再劑瀉又輕,連服十劑,斷不再瀉。


此方脾腎兼補,又是分水止瀉之藥,則濕氣自解。


況得肉桂以溫命門之氣,則膀胱易於化水,寧復走大腸而作瀉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9#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25:38 | 只看該作者

五神丹


亦佳。


熟地(二兩) 山萸(一兩) 五味子(二錢) 破故紙 肉桂(各二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0#
 樓主| 發表於 2013-2-3 19:25:52 | 只看該作者

人有腹中大痛


手不可按,一時大瀉,飲食下喉即出,完穀不化,勢如奔馬,不可止抑,頃刻之間,瀉數十次,一日一夜約至百次,死亡呼吸,此肝經風木挾邪而大瀉也。


其病得之夏日貪涼,向風坐臥,將暑熱之氣遏抑不宣,藏於脾胃之內。


一過秋天,涼風透入,以克肝木,而肝木之風,鬱而不舒,乃下克脾胃。


而脾胃之熱,遂與風戰,將腹中所有之水穀盡驅而直下,必欲無留一絲以為快,故腹中作痛,其勢甚急。


脾胃欲止而風不肯止,脾胃欲閉而熱不可閉,下焦之關門大開,上焦之關門難闔,所以食甫下喉,不及傳化而即瀉也。


治法必須急救其脾胃之氣,而後因勢利導之。


然非多用藥餌,星速補救,則王道遲遲,鮮不立亡矣。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2 15:25 , Processed in 0.5468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