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

 關閉 [複製鏈接]
76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4:21 | 只看該作者

消癉

 

又治粵客李之 。上消引飲。時當三伏。觸熱到吳。初時自汗發熱。煩渴引飲。漸至溲便頻數。飲即氣喘。飲過即渴。察其脈象。惟右寸浮數動滑。知為熱傷肺氣之候。因以小劑白虎加人參。三服。其勢頓減。次與生脈散。調理數日而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4:32 | 只看該作者

消癉

 

又治薛廉夫子。強中下消。飲一溲二。因新娶繼室。真陰灼爍。虛陽用事。陽強不倒。恣肆益甚。乃至氣息不能相續。精滑不能自收。背曲肩隨。腰胯疼軟。足膝痿弱。寸步艱難。糜粥到口即厭。惟喜膏粱方物。其脈或時數大少力。

 

或時弦細數疾。

 

此陰陽離決。中空不能主持。

 

而隨虛火輒內輒外也。

 

峻與八味、腎氣、保元、獨參。調補經年。更與六味地黃。久服而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4:44 | 只看該作者

消癉

 

又牙行邵渭賓。仲夏與一婢通。因客至驚恐。精氣大脫。即凜凜畏寒。翕翕發熱。畏食畏飲。 小便淋瀝不禁。邀石頑診之。

 

六脈弦細如絲。責責如循刀刃。

 

此腎中真陽大虧之兆。令服生料六味。稍加桂、附以通陽氣。其左右親戚。咸謂夏暑不宜桂、附。另延一醫。峻用人參、附子月余。 飲食大進。猶謂參、附得力。恣餌不徹。遂至日食豚蹄雞鴨七八餐。至夜預治熟食。聽其飽餐二次。

 

如此又兩月余。形體豐滿備常。但苦時時嘈雜易飢。常見青衣群鬼。圍繞其側。遍禱不靈。 復邀石頑延醫。其脈皆滑數有力。

 

而右倍於左。察其形色多滯。且多言多笑。

 

而語多不次。

 

此味痰壅塞於中。復加辛熱助其淫火。始本陰虛。末傳中消之患也。

 

不急祛滌。必為狂痴之病。為制涌吐之劑。遲疑不進。未幾。 忽然大叫發狂。妄言妄見。始信余言之非謬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4:59 | 只看該作者

痰火

 

石頑曰。痰火一證。方書罕及。近惟郢中梁仁甫國醫宗旨。專為立言。然皆泛引膚辭。且所用方藥。專事降泄。略無切於病情。殊非指南之謂。夫所謂痰火者。

 

精髓枯涸於下。痰火憑陵於上。有形之痰。無形之火。交固於中。良由勞思傷神。嗜欲傷精。加以飲食不節。血肉之味。蘊釀為痰為火。變動為咳為喘。其在平居無恙之時。貯積窠囊之中。

 

或時有所觸發。則沖膈透膜。 與潮宗之泛濫無異。觀其外顯之狀。頗有似乎哮喘。察其內發之因。反有類乎消中。消中由陰邪上僭。攝之可以漸疼。哮喘由表邪內陷。溫之可以暫安。

 

此則外內合邪。兩難分解。溫之燥之升之攝之。

 

咸非所宜。況乎觸發多端。治非一律。何怪時師之茫無統緒乎。

 

予由是而因病制宜。特立玉竹飲子一方。為是證之專藥。臨證以意增減。庶幾款洽病情。其有兼挾客邪者。

 

又須先徹標證。然後從本而施。自然信手合轍。

 

如因感風寒而發。則香蘇散為至當。略加細辛以開肺氣。香豉以通腎邪。散標最捷。蓋香、蘇性降。可無升舉濁垢之虞。他如麻黃、桂枝、柴、防、升、葛、羌、獨、川芎等味。能鼓動痰氣。薄荷、荊芥、橘皮、蘇子等味。能耗散真氣。芩、連、知、柏、赤白芍、栝蔞根、石膏等味。能斂閉邪氣。皆宜遠之。

 

因飲食而發。只宜金匱枳朮湯。隨所傷之物而為參用。穀傷曲、 。酒傷煨葛。肉傷炮楂。麩面傷加草果。雞鴨卵傷加杏仁。痰食交結。 則加橘、半。食積發熱。必加黃連。黃連與枳實同用。善消痞滿。半夏與白朮同用。專運痰濕。 然須生用力能豁痰。痰去則津液流通。熱渴自解。非蒼朮、南星燥烈傷津之比。因惱怒而發。沉香降氣散和滓煎服。不但理氣化痰。

 

亦可消運食滯。其或兼冒微風。另煎香蘇散以協濟之。

 

原其觸發之因。 不出風食氣三者為甚。然皆人所共知。惟是觸感風熱而發者。

 

世所共昧。蓋寒傷形而不傷氣。氣本乎肺。肺氣受傷。咳嗽喘滿。勢所必致。

 

而寒客皮毛。皮毛為肺之合。邪從皮毛而入傷於肺。 咳嗽喘滿。

 

亦勢所必致。何怪舉世醫師。一見喘咳。概以表散為務。良由不辨內因外因之故耳。 曷知外因從表而傷有形之津。證屬有餘。故一咳其痰即應。

 

而痰沫清稀。內因從肺而傷無形之氣。 證屬不足。故屢咳而痰不得出。咳劇則嘔。

 

此不但肺病而胃亦病矣。

 

是予玉竹飲子方中。茯苓、甘草專為胃家預立地步也。

 

至於標證散後。余火未清。人參未宜遽用。玉竹飲子。尤為合劑。病勢向衰。即當滋養肺胃。異功散加葳蕤。取橘皮為宣通氣化之報使。氣虛不能宣發其痰。

 

又需局方七氣湯。借肉桂為熱因熱用之向導。若其人形體雖肥。

 

而色白氣虛。則以六君子東加竹瀝、薑汁。即有半夏。

 

亦無妨礙。食少便溏者。

 

竹瀝又為切禁。宜用伏龍肝湯代水煎服。脾氣安和。津液自固。可無傷耗之慮矣。

 

瘦人陰虛多火。六味地黃去澤瀉合生脈散。使金水相生。自然火息痰降。去澤瀉者。

 

以其利水傷津也。

 

若命門脈弱。真火式微。

 

或不時上衝。頭面哄熱。

 

又須六味地黃加肉桂、五味子以攝火歸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須知治痰先治火。治火先養陰。

 

此為治痰治火之的訣。然後有真氣浮散之極。草根木實。無濟於用。

 

又須金石以鎮固之。

 

予嘗借服食方中靈飛散。取雲母以攝虛陽。鐘乳以通肺竅。菊花以清旺氣。兼天冬、地黃、人參之三才。

 

以固精氣神之根本。即修內丹。不外乎此。所謂知其要者。

 

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敢以此言質之梁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5:08 | 只看該作者

痰火

 

梁仁甫云。病痰火者。

 

或吐血。

 

或衄血。

 

或喉疼身熱溺黃。皆熱證也。

 

庸醫妄投苦寒瀉火之劑。不知苦寒能瀉脾胃。脾胃土也。

 

乃人身之本也。

 

今火病而瀉其土。火未嘗除而土已病矣。

 

土病則胃虛。因而飲食減少。 甚至泄瀉肌肉消瘦。不可救藥矣。

 

世俗謂病痰火者。

 

服童便最好。余治痰火。每禁服童便。蓋童便降火雖速。

 

而損胃多矣。

 

故治火病。

 

以理脾為主。

 

此真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5:17 | 只看該作者

痰火

 

〔診〕痰脈沉弦細滑。大小不勻。皆痰氣為病。左右手關前脈浮大而實者。

 

膈上有稠痰也。

 

關上脈伏而大者。

 

清痰也。

 

丹溪云。人得澀脈。痰飲膠固。脈道阻滯。卒難得開。必費調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5:31 | 只看該作者

黃癉(目黃)

 

經云。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癉也。

 

安臥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

 

不嗜食。 溺黃赤安臥者。

 

曰黃癉。食已如飢者。

 

曰胃癉。目黃曰黃癉。 金匱云。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

 

宜桂枝加黃 湯主之。

 

黃家一證。大率從水濕得之。

 

治濕之法。當利小便為第一義。然脈浮者。

 

知濕不在裡而在表。 又當以汗解之。

 

設表濕乘虛入裡而作癃閉。

 

又當利其小便也。

 

故下條云。黃癉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活法在心。可拘執乎。

 

黃癉病。茵陳五苓散主之。

 

夫病酒黃癉。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

 

酒黃癉者。

 

或無熱。靖言了了。腹滿欲吐。鼻燥。其脈浮者。

 

先吐之。

 

沉弦者。

 

先下之。

 

酒癉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 酒黃癉。心中懊 。

 

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

 

此即枳實梔子豉湯之變名也。

 

大病後勞復發熱。服枳實、梔子、豉三味。覆令微汗。使余熱從外而解。若有宿食。則加大黃從內而解。

 

此治酒癉之脈沉弦者。

 

用此方以下之。

 

其脈浮當先吐者。

 

則用梔子豉湯。可不言而喻矣。

 

蓋酒癉傷胃發黃。無形之濕熱。故宜梔子豉涌之。

 

與穀癉之當用茵陳蒿者。

 

涇渭自殊。即此湯亦自治酒食並傷之濕鬱。故可用下。觀枳實梔子豉湯之加大黃。 亦是因宿食而用也。

 

更有梔子柏皮湯治身黃發熱一證。

 

又以苦燥利其滲道也。

 

合此比例而推。治黃之法。無余蘊矣。

 

酒癉下之。

 

久久為黑癉。目黃面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其脈浮弱。 雖黑微黃。故知之。

 

金匱治酒癉。用或吐或下之法。言雖錯出。義實一貫。蓋酒之積熱。入膀胱則氣體不行。必小便不利。積於上焦。則心中熱。積於下焦。則足下熱。其無心中足下熱者。

 

則靖言了了而不神昏。但見腹滿欲吐鼻燥三證。可知其膈上與腹中。陰陽交病。須分先後治之。

 

當辨脈之浮沉。

 

以定吐下之先後。若但心中熱欲嘔吐。則病全在上焦。吐之即愈。何取下為哉。

 

其酒熱內結。心神昏亂。

 

而作懊 及痛楚者則。不可不下。故以梔子、香豉。皆治其心中懊 。大黃蕩滌實熱。枳實破結。逐去宿垢也。

 

但以此劫病之法。不可久用。久久下之。

 

必脾肺之陽氣盡傷。不能統領其陰血。其血有日趨於敗而變黑耳。然酒癉之黑。非女勞癉之黑也。

 

女勞癉之黑。 為腎氣所發。酒癉之黑。為敗血之色。因酒之濕熱傷脾胃。脾胃不和。陽氣不化。陰血不運。若更下之。

 

久久則運化之用愈耗矣。

 

氣耗血積。敗腐瘀濁。色越肌面為黑。味變於心。咽作嘈雜。 心辣如啖蒜齏狀。營血衰而不行。痹於皮膚。爪之不仁。輸於大腸。便如漆黑。其目黃與脈浮弱。皆病血也。

 

仲景於一酒癉。臚列先後次第。

 

以盡其治。其精而且詳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5:46 | 只看該作者

黃癉(目黃)

 

穀癉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穀癉。茵陳蒿湯主之。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癉。腹如水狀。不治。 女勞之癉。惟言額上黑。不言身黃。簡文也。

 

然黑為北方陰晦之色。乃加於南方離明之位。 以女勞無度。

 

而脾中之濁陰。下趨入腎。水土互顯之色。乃至微汗亦隨火而出於額。心之液且外亡矣。

 

手足心熱。內傷皆然。日暮陽明用事。陽明主闔。收斂一身之濕熱。疾趨而下膀胱。其小便自利。大便黑時溏。

 

又是膀胱蓄血之驗。腹如水狀。實非水也。

 

正指蓄血而言。故為不治。 黃家日晡所發熱。

 

而反惡寒。

 

此為女勞得之。

 

膀胱急。小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癉。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

 

此女勞之病。非水也。

 

腹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此治女勞癉之急方也。

 

夫男子精動。則一身之血俱動。

 

以女勞而傾其精。血必繼之。

 

故因女勞而尿血者。

 

其血尚行。猶易治也。

 

因女勞而成癉者。

 

血瘀不行。非急去膀胱少腹之瘀血。萬無生路。乃取皂礬以滌除瘀垢。硝石以破積散堅。二味相胥。銳而不猛。

 

此方之妙用也。

 

黃癉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大黃硝石湯。 黃瘴最難得汗。自汗則表從汗解。故曰。

 

此為表和裡實。方用大黃、硝石解散在裡血結。黃柏專祛下焦濕熱。梔子輕浮。能使裡熱從滲道而泄也。

 

諸黃。豬膏發煎主之。

 

詳此治瘀血發黃之緩劑。

 

以諸黃雖多濕熱。然經脈久病。不無瘀血阻滯也。

 

肘後方以此治女勞癉。身目盡黃。發熱惡寒。少腹滿。小便難。

 

以大熱大寒女勞。交接入水所致。用發灰專散瘀血。和豬膏煎之。

 

以潤經絡腸胃之燥。較硝石礬石散。雖緩急輕重懸殊。散瘀之旨則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5:59 | 只看該作者

黃癉(目黃)

 

癉而渴者。

 

其癉難治。癉而不渴者。

 

其癉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

 

癉為濕熱固結。阻其津液往來之道。故以渴與不渴。證津液之通與不通也。

 

嘔為腸胃受病。 振寒發熱。為經絡受傷。於此可證其表裡陰陽而治也。

 

黃癉者。

 

色如熏黃。一身盡痛。乃濕病也。

 

色如橘子黃。身不痛。乃癉病也。

 

癉分為五。黃汗。黃癉。穀癉。酒癉。女勞癉。黃汗者。

 

其證兩脛自冷。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 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

 

此為黃汗。宜 芍桂酒湯。晝熱。加防風。夜熱。加當歸。食少。加白朮、茯苓。黃癉有干有濕。干黃者。

 

肺燥也。

 

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飲。梔子柏皮湯。濕黃者。

 

脾濕也。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者。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茵陳蒿湯。渴者。

 

茵陳五苓散。穀癉者。

 

食畢即頭眩。心中怫鬱不安。遍身發黃是也。

 

小柴胡去參加白朮、炮薑、膽草、枳實。二便秘者。

 

茵陳蒿湯。胃癉食已如飢。胃熱消穀。面黃瘦。胸滿脅脹。小便秘赤。補中益氣加豬膽汁炒川連、酒黃柏、澤瀉。酒癉者。

 

身目發黃。腹如水狀。心下懊 而熱。不能食。時時欲吐。足脛腫。小便黃。面發赤斑。

 

此因飢中飲酒。大醉當風入水所致。梔子大黃湯。酒癉下之。

 

久久為黑癉者。

 

前方去大黃合犀角、地黃。不應。去地黃加桂心、桃仁、穿山甲。色癉者。

 

身黃額上微黑。小便利。大便黑。

 

此因房事過傷。血蓄小腹而發黃。故小腹連腰下痛。大黃附子湯去細辛加肉桂。若神思困倦。頭目昏重。 脾氣不運。大便不實者。

 

四君子湯下硝石礬石丸。陰黃者。

 

厥冷脈沉。

 

或服寒涼過多。變為陰黃。 或因過食寒物而成。四肢皮膚皆冷。心下痞硬。眼澀不欲開。自利蜷臥。茵陳附子乾薑湯。

 

或茵陳四逆東加白朮。冷食不化。腹中結痛。去甘草加枳實、白朮、草豆蔻。小便不利。加桂、苓、澤瀉。有瘀血發黃。大便必黑。腹脅有塊或脹。脈沉或弦。大便不利。脈稍實而不甚弱者。

 

桃核承氣湯。下盡黑物則退。失血後崩後。一切病後。脾胃肺元氣大傷。面色痿黃。

 

或淡白色。悉屬虛。從內傷治。不可誤認作癉。食勞疳黃。俗名黃胖。夫黃癉者。

 

暴病也。

 

疳黃者。

 

宿病也。

 

至有久不愈者。

 

溫中丸、棗礬丸。然此僅可治實人。及田家力作之輩。若膏粱柔脆之人。未可輕試也。

 

戴氏云。食積發黃。量其虛實而下之。

 

其余但利小便。小便清利。則黃自退。喻嘉言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6:12 | 只看該作者

黃癉(目黃)

 

夏月天氣之熱。與地氣之濕交蒸。人受二氣。內結不散。發為黃癉。與 醬無異。必從外感汗吐下之法去其濕熱。然夏月陽外陰內。非若冬月傷寒人氣伏藏難動之比。其穀癉酒癉女勞癉則純是內傷。與外感無涉。仲景補內經之闕。曲盡其微。至於陰癉一證。仲景之方論已亡。千古之下。 惟羅謙甫茵陳四逆湯一方。治過用寒涼陽癉變陰之證。有合往轍。

 

此外無有也。

 

今人但云陽癉色明。陰癉色晦。

 

此不過氣血之分。辨之不清。轉足誤人。

 

如酒癉變黑。女勞癉額上黑。豈以其黑遂謂陰癉。可用附子、乾薑乎。

 

夫女勞癉者。

 

真陽為血所壅閉。尚未大損。瘀血一行。陽氣即通矣。

 

陰癉則真陽衰微不振。一任濕熱與濁氣敗血團聚不散。必復其陽。固結始開。倘非離照當空。 幽隱何由畢達耶。黃癉得之外感者。

 

誤用補法。是謂實實。得之內傷者。

 

誤用攻法。是謂虛虛。 陰癉誤從陽治。襲用苦寒者。

 

皆醫殺之也。

 

在半陰半陽之證。其始必先退陰復陽。陰退乃從陽治。若以附子、黃連合用。況且有害。奈何純陰無陽。輒用苦寒耶。 石頑曰。黃癉證中。惟黑癉最劇。良由酒後不禁。酒濕流入髓藏所致。土敗水崩之兆。始病形神未槁者。

 

尚有濕熱可攻。為祛癉之向導。若病久肌肉消爍。

 

此真元告匱。不能回榮於竭澤也。

 

中翰汪先於病癉。服茵陳五苓不應。八月間。邀石頑診之。

 

弦大而芤。腎傷挾瘀。結積不散所致。 急乘元氣尚可攻擊時。用金匱硝石礬石散兼桂苓丸之制。

 

以洗滌之。

 

遲則難為力矣。

 

汪氏有業醫者。

 

以為藥力太峻。不便輕用。旋值公郎鄉荐。繼以公車。未免縈心。不及調治。迨至新正二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1#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6:26 | 只看該作者

黃癉(目黃)

 

復邀石頑相商。脈轉弦勁而革。真元竭盡無余。半月以來。日服人參數錢。

 

如水投石。延至正月下浣。遣內使竊問。予謂之曰。捱至今日小主場事。可無礙矣。

 

其後安公聯捷。不及殿試而返。 信予言之不謬也。

 

同時有伶人黑癉。投以硝石礬石散作丸。晨夕各進五丸服。至四日。少腹攻絞。 小便先下瘀水。大便繼下溏黑。至十一日瘀盡。次與桂、苓、歸、芍之類。調理半月而安。

 

或問近世治癉。多用草頭單方。

 

在窮鄉絕域。猶之可也。

 

城郭愚民。

 

亦多效尤。仁人鑒此。豈不痛歟。 嘗見有服商陸根、苦匏酒、過山龍、雪裡青、鹿蔥等汁。吐利脫元而死者。

 

指不勝屈。曾有孕婦病黃。誤用瓜蒂搐鼻。嘔逆喘滿。致胎息上衝。慘痛叫號而斃。設當此際。得何法以救之耶。答言。是皆與飛蛾觸火無異。欲救之者。

 

惟廣行刊布。垂誡將來。勿蹈前轍。庶不失仁人之用心。 若欲手挽既覆之車。吾末如之何也。

 

目黃 目黃曰黃癉。

 

亦有目黃而身不黃者。

 

經云。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 。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煩渴引飲。宣明用青龍散。殊失經旨。合用越婢加朮湯、桂枝二越婢一湯選用。病久屬虛者。

 

理苓湯倍用桂、苓。

 

凡黃癉目黃不除。

 

或頭重。

 

以瓜蒂散搐鼻。後用茵陳五苓散清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2#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6:35 | 只看該作者

黃癉(目黃)

 

〔診〕脈沉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

 

皆發黃。脈洪大。大便利而渴者死。脈微小。小便利不渴者生。

 

凡黃家。候其寸口近掌無脈。口鼻氣冷。並不可治。癉毒入腹。喘滿者危。

 

凡年壯氣實。 脈滑便堅者易愈。年衰氣弱。脈虛澀而便利者難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3#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6:46 | 只看該作者

嘈雜(噯氣、KT)

 

嘈雜與吞酸一類。皆由肝氣不舒。木挾相火乘其脾胃。則穀之精微不行。濁液攢聚。為痰為飲。其痰亦從木氣化酸。肝木搖動中土。故中土擾擾不寧。

 

而嘈雜如飢狀。每求食以自救。苟得少食。則嘈雜少止。止則復作。蓋土虛不禁木所搖。故治法必當補脾運痰。土濃載物。則風木自安。不必用伐肝之劑。六君子湯為專藥。火盛作酸。加吳茱萸、川黃連。若不開鬱補土。務攻其痰。久久而虛。必變反胃泄瀉。痞滿眩暈等病矣。

 

嘈雜或食後。腐化酸臭。心中煩雜者。

 

保和丸。 濕痰氣滯。不喜飲食者。

 

保和丸二錢。越鞠丸一錢和服。脈洪大者火多。二陳加薑汁炒山梔、川連。滑大者痰多。導痰加芩、連、山梔。脈弦細身倦怠者。

 

六君子加撫芎、蒼朮、薑汁炒山梔。 不應。合佐金丸。

 

又有用消克藥過多。飢不能食。精神漸減。四君子加白芍、陳皮、薑汁炒川連。 心懸懸如飢狀。欲食之時。勿與飲食。常以枳朮丸三分。抑青丸一分和服。中脘有飲則嘈。有宿食則酸。故常噯宿腐氣逆咽酸水。

 

亦有每晨吐酸水數口。日間無事。膈常如酸熱者。

 

皆中宮不清所致。越鞠丸合佐金丸服最妙。婦人悒郁。多有此證。逍遙散下佐金丸。腎肝陰虛。不能納氣歸元而作嘈雜。噯氣。痞滿。脈必澀弱。服補中、二陳諸藥不效者。

 

臨臥用四神丸加川連。侵晨用六味丸加沉香。 噯氣 噯氣皆屬胃中窒塞。氣不宣通。上迫而出也。

 

然有飲食太過。噯出如敗卵氣者。

 

則當審所傷何物而消導之。

 

亦有胃弱不能克化而然者。

 

此宜兼補兼消。不可純用克伐也。

 

KT 胃中津氣枯槁則KT 。若平時飲食常KT 者。

 

為反胃之漸。不可不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4#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6:59 | 只看該作者

欠嚏

 

經云。腎為欠為嚏。氣鬱於胃。故欠生焉。

 

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振寒。善伸數欠。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 胃為二陽。腎為一陰。

 

以胃虛氣鬱於中則為噫。腎虛經郁於下則為欠。內經雖以欠隸諸胃。 然必由少陰經氣下郁。不能上走陽明。胃氣因之不舒而頻呼數欠。

 

以泄其氣。舒其經。若少陰氣不下應。胃氣雖虛。郁上泄。則但呼而不欠也。

 

人之嚏者。

 

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為嚏。 金匱云。夫中寒家善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

 

以裡虛也。

 

欲嚏不能。

 

此人肚中寒。 中氣虛寒。不能上溫肺氣。則善呼。

 

不能下引腎氣。則善欠。故呼欠。雖主胃氣不舒。實緣腎氣鬱伏所致。若中寒而加火迫津氣。

 

或風激水液。皆清涕出。縱由士虛不能御邪之故。設兼客邪發熱。

 

而色和善嚏者。

 

此表氣尚強。逼邪上走空竅也。

 

亦有裡虛不能拒邪而為下利者。

 

知其人必有陳寒。無陽氣以發越其邪。故欲嚏而不能也。

 

河間曰。嚏者鼻中因癢。

 

而氣噴作於聲也。

 

鼻為肺竅。癢為火化。外風欲入而內火拒格。故發為嚏。有嚏則風邪隨氣而散。不能入傷於經。是以傷風有嚏為輕。 石頑曰。內經金匱。雖有嚏欠之因。卻無方藥主治。守真以傷風有嚏為輕者。

 

其人陽氣和利。 雖有風邪。自能隨氣鼓散。可無藉於湯藥也。

 

於此有人素蘊濕熱。加以客邪。鼻塞不聞香臭。服細辛、辛夷等藥百余劑。每當微風。即嚏不已。三嚏之後。清涕如注。腦戶隱隱掣痛。諸治罔效。 因思金匱中寒家清涕善嚏之說。遂取鐘乳專溫肺氣之品。助以人參溫中。黃 實衛。鹿茸固髓。 黃牛腦和丸。空腹服三十丸。餌及兩月。數年之病。隨手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5#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7:10 | 只看該作者

身重(解)

 

經曰。肝虛腎虛腳虛。皆令人體重煩冤。 身重多屬於濕。宜用健脾行濕之劑。

 

如除濕湯、滲濕湯、胃苓湯之類。虛人補中益氣加羌、防、茯苓、澤瀉。隨其攸利。仲景云。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

 

防己黃 湯。夏月中風濕。 身重如山。不能轉側。消暑十全散加羌活、蒼朮。腎著身體重。甘薑苓朮湯。 石頑曰。身重無非濕證。濕證多歸重於脾土。為脾病是矣。

 

又腎為水臟。腎虛則邪水用事。 故又主腎虛。至於肝虛。

 

亦令人體重煩冤者。

 

何也。

 

蓋肝虛則不能勝土。土無風氣。

 

亦必鬱熱上蒸而為病矣。

 

然肝則重於煩冤。脾則重於腫重。 腎則重於痿弱。不可不辨。 解 尺脈緩澀。謂之解 。

 

又云。腎脈太過。則令人解 。腎氣鬱熱。精不運而解惰。煩熱氣乏不欲言。

 

此腎經虛熱有餘也。

 

河間用利腎湯大謬。宜虎潛丸、清燥湯之類。肥人夏月多此。皆濕熱為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6#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7:21 | 只看該作者

脫營失精

 

石頑曰。嘗讀內經有脫營失精之病。方家罕言。近惟陳毓仁癰疽圖形。僅見失營之名。究無方論主治。故粗工遇此。靡不妄言作名。為害不淺。夫脫營者。

 

營氣內奪。五志之火煎迫為患。 所以動輒煩冤喘促。五火交煽於內。經久始發於外。發則堅硬如石。毓仁所謂初如痰核。久則漸大如石。破後無膿。惟流血水。乃百死一生之證。是以不立方論。良有以也。

 

其形著也。

 

或發膺乳腋脅。

 

或發肘腕脛膝。各隨陰陽偏阻而瑕聚其處。久而不已。五氣留連。病有所並。則上下連屬。

 

如流注然。不可泥於毓仁之耳前後及項間。方目之為失營也。

 

以始發之時。不赤不痛。見證甚微。是以病者略不介意。逮至腫大硬痛。蟠根錯節已極。豈待破後無膿。方為百死一生之證哉。

 

原夫脫營之病。靡不本之於郁。若郁於臟腑。則為噎膈等證。

 

此不在臟腑。病從內生。與流注結核乳岩。同源異 。推其主治。

 

在始萌可救之際。一以和營開結為務。

 

而開結全賴胃氣有權。方能營運藥力。

 

如益氣養營之制。專心久服。庶可望其向安。設以攻堅解毒清火消痰為事。必至腫破流水。津復外滲。至此日進參、 。徒資淋瀝。其破敗之狀。有如榴子之裂於皮外。蓮實之嵌於房中。與翻花瘡形像無異。非若流注結核之潰後。尚可圖治。

 

亦不似失精之筋脈痿 也。

 

詳脫營失精。經雖並舉。

 

而死生輕重懸殊。脫營由於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精華日脫。營既內亡。瑕復外聚。攻補皆為扼腕。 良工無以易其情志也。

 

失精由於先富後貧。雖不傷邪。身體日減。內雖菀結。外無瑕聚。投劑略無妨礙。醫師得以施其令澤也。

 

然二者之病。總關情志。每每交加。

 

而有同舟敵國。兩難分解之勢。故毓仁以失營二字括之。

 

惜乎但啟其端。

 

而肯綮示人之術。則隱而不發。何怪粗工謬言為道。 妄用砭石。寧免五過四失之咎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7#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7:32 | 只看該作者

 

喻嘉言曰。夫人之身。陰陽相抱而不相離。是以百年有常。故陽欲上脫。陰下吸之。

 

不能脫也。

 

陰欲下脫。陽上吸之。

 

不能脫也。

 

即病因非一。陰陽時有亢戰。旋必兩協其平。惟大醉大勞。 亂其常度。使魂魄不能自主。精神上下離決矣。

 

蓋上脫者。

 

皆是思慮傷神。其人多汗。面如渥丹。 妄見妄聞。

 

如有神靈。閉目轉盼。覺身非己有。恍若離魂者然。下脫者。

 

多緣房勞傷精。其人翕翕少氣。不能飲食。大便滑泄無度。小便清利倍常。

 

或夢寐走泄。晝夜遺精。

 

或精血並脫。不能自主。復有上下俱脫者。

 

良由上盛下虛。精華外脫。其人必嗜肥甘。好酒色。

 

而體肥痰盛。往往有類中之虞。嘗見有壯歲無病。一笑而逝者。

 

此上脫也。

 

少年交合。一注而傾者。

 

此下脫也。

 

顛仆遺尿。喘鳴大汗者。

 

此上下俱脫也。

 

治法。要在未脫之先。尋其罅漏緘固之。

 

若不識病因。

 

而搏搜以冀弋獲。雖日服人參。徒竭重資。究鮮實益。總不解陰陽離決之機。何臟使然。若能洞鑒隔垣。隨上下援救。使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烏有暴脫之患乎。

 

石頑曰。脫之一證。內經雖有精脫者耳襲。氣脫者目不明。難經又有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等說。咸非喻子所言之暴脫也。

 

夫暴脫之患。每嘗見於膏粱充飫之家。藜藿艱虞之輩。未之有也。

 

其於百藝之中。惟鳴於醫者。

 

殫心竭力。

 

以博虛聲。非他伎術。但勞形而神氣無傷之比。昔沈朗仲先生。抱病赴高澹游之招。歸即喘汗而脫。兒科趙蕙田。輕舟應鳴先項公之請。比及到崖。舟子呼之不應。脫然而逝。吳羽仁先生。先予而候如農薑公。適予踵至。時方瘀血大下。氣亂脈喘。難以議藥。姑待平旦氣清之時診決。庶無差誤。握手言別。切切囑予。歸當謹察病機。毋失氣宜。訂期明晨早至。 共圖竭厥之治。詰朝坐候。吳子不至。詢之薑使。云是昨暮復過半塘。坐脫肩輿之中。因思所囑之言。乃知仁人之用心。直至形離神散而不自覺。

 

又安能於未脫之先。尋罅漏而為緘固耶。嗟予朽落。一息僅存。尚不能謝此煩勞。因書以為前車之鑒。並為同人保生之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8#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7:44 | 只看該作者

過飢胃竭

 

人賴水穀以生。水穀敷布則五臟安和。水穀阻逆。則百病叢生。水穀廢絕。則性命傾危。

 

以胃為水穀之海。五臟之本也。

 

惟是病邪 結於胃。不能行出納之令者。

 

切勿強與。

 

以益病邪。

 

以胃中邪熱蘊隆。痰食阻滯。故雖一旬一氣不食。不足為慮。非若無病之人。脾氣時時消磨。不可旦晚缺食也。

 

故越人有平人不食水穀七日則死之說。

 

而最為切禁者。

 

傷寒之無汗脈緊。為寒傷營證。及汗不得出而煩躁之營衛俱病。其胃中營氣為寒邪所傷。既郁遏而為熱矣。

 

若不奪其飲食。 必轉助邪為虐。為害不淺。更有揮霍撩亂胃氣反戾之證。誤進穀氣。禍不旋踵。至於自汗脈緩之風傷衛證。雖同感客邪。只傳經絡。不傳胃府。便無禁食之例。觀仲景桂枝湯後云。啜熱稀粥以助藥力。於此可見。不當概為禁止也。

 

非特桂枝湯用熱稀粥以助藥力也。

 

即寒傷營之尺中微弱者。

 

用小建中。取膠飴之稼穡作甘。引桂枝之辛溫。留戀中焦。

 

以助胃祛邪。即是熱稀粥之變法。且釀去渣滓。無質滯著。則不助邪熱。故寒傷營亦得用之。

 

較熱稀粥之法。更進一層矣。

 

仲景為傷寒立法之祖。必無誕妄之言。欺誤後世之理。只緣聖法久湮。故近世醫流。

 

凡遇發熱頭痛。有似外感之類。無論病之虛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9#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7:56 | 只看該作者

過飢胃竭

 

證之表裡。熱之真假。概以傷寒目之。

 

必先禁止飲食。混與通套疏風消克之藥。

 

在質壯氣實人得之。

 

雖未中 。稍借行表之勢。便可熱退身涼。安知胃氣有權者。

 

感邪不深。雖不服藥。自能蒸發正汗。所謂壯者氣行則已也。

 

苟元氣虛人。胃中津液本少。且復奪其飲食。藥雖中病。尚難作汗。況堪恣行表藥。重傷本虛之胃氣乎。

 

曷知脾胃之氣。全賴水穀資其轉運。與車輪戽水不異。 今以既病垂絕之胃。尚欲俟其胸膈開爽。始進穀氣。猶埋輪旱麓。待水漲而後戽之。

 

則苗之不槁也幾希矣。

 

縱僥幸不死。元氣削伐殆盡。少年者日漸 羸。多成虛損。高年者暗損元神。促其天年。皆由習俗好用攻克。罔顧正氣所致。蓋病之有發熱頭痛者。

 

未必盡為傷寒。假如內傷勞倦。 陰虛火炎。概以傷寒法治之。

 

是速其夭扎也。

 

予業擅傷寒專科。六十年來。目擊誤奪飲食。至劇致斃者。

 

未遑枚舉。嘗見餓久之人。脾氣不運。雖經旬累月。愈不思食。庸工不知。

 

以為尚有宿食。猛進寬胸破氣之藥。每每激其虛陽。上浮外泛。

 

而致頭面不時哄熱。醫者復認表邪未盡。重與發散。硝、黃、柴、葛、枳、橘之屬。恣無忌憚。不死不已。

 

亦有腸胃久絕穀氣。大便枯竭不行。

 

而欲妄議攻下者。

 

此胃氣虛極。無論攻伐之藥不能勝任。即調補藥亦難勝任。但當頻與粥湯。 微助胃氣。

 

以俟津回。庶或可救。

 

而餓久之人。粥食到口。雖極甘美。然多有食下作嘔者。

 

或食下少頃作酸者。

 

或膈間迷迷不爽者。

 

或腹中隱隱作痛者。

 

或腸中聲響不已者。

 

此皆三脘閉約。痰氣阻礙之故。病家不明此理。往往惑於師巫及親朋左右之言。猶豫不敢進食。因循日久。終成不救者多矣。

 

曷知胃氣久虛之人。即有不時哄熱。非助以穀氣。則虛火不除。則有胸膈痞滿。非助以穀氣。則大氣不運。即有大便枯約。非助以穀氣。則津液不回。蓋新穀氣運。則宿滯始能下通。若能認定關頭。頻與稀糜。俟胃氣稍復。漸以獨參、保元、四君、異功之類調之。

 

如此而獲保全者。

 

亦頗不少。但不可猛進強進。 及添水復熱者。

 

搪塞一時。重傷衰竭之胃氣。反歸咎於調治也。

 

經云。漿粥入胃。則虛者活。所以往往令其勿藥。

 

以收十全之功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0#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 11:08:07 | 只看該作者

過飢胃竭

 

飛疇治一婦。嘔惡胸滿身熱。六脈弦數無力。形色倦怠。渴不甚飲。云自游虎邱暈船吐後。 汗出發熱頭痛。服發散四劑。頭痛雖緩。但脹暈不禁。復用消導三四劑。胸膈愈膨。聞穀氣則嘔眩。因熱不退。醫禁粥食已半月。惟日飲清茶三四甌。今周身骨肉楚痛。轉側眩暈嘔噦。予曰。 當風嘔汗。外感有之。

 

已經發散矣。

 

吐則飲食已去。胃氣從逆。消克則更傷脾氣。脾虛故脹甚。 今無外感可散。無飲食可消。脾絕穀氣則嘔。土受水克則暈。即使用藥。

 

亦無胃氣行其藥力。惟與米飲。繼進稀糜。使脾胃有主。更議補益可也。

 

因確守予言。竟不藥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9:58 , Processed in 0.1435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