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聖心源】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49:51 | 只看該作者
五官開竊


肝竅於目,心竅於舌,脾竅於口,肺竅於鼻,腎竅於耳。

五臟之精氣,開竅於頭上,是謂五官。

手之三陽,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頭為手足六陽之所聚會。

五臟陰也,陰極生陽,陽性清虛而親上,清虛之極,神明出焉。

五神發露,上開七竅,聲色臭味,於此攸辨。

官竅者,神氣之門戶也。

清陽上升,則七竅空靈,濁陰上逆,則五官窒塞。

清升濁降,一定之位。

人之少壯,清升而濁降,故上虛而下實,人之衰老,清陷而濁逆,故下虛而上實。

七竅之空靈者,以其上虛,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實。

其實者,以其虛也,其虛者,以其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0:00 | 只看該作者
五氣分主


肝屬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聲呼,其液泣。

心屬火,其臭焦,其味苦,其聲笑,其液汗,其色赤。

脾屬土,其味甘,其聲歌,其液涎,其色黃,其臭香。

肺屬金,其聲哭,其液涕,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

腎屬水,其液唾,其色黑,其臭腐,其味鹹,其聲呻。

蓋肝主五色,五臟之色,皆肝氣之所入也,人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

心主五臭,五臟之臭,皆心氣之所入也,入脾為香,入肺為腥,入腎為腐,入肝為臊。

脾主五味,五臟之味,皆脾氣之所入也,入肺為辛,入腎為咸,入肝為酸,入心為苦。

肺主五聲,五臟之聲,皆肺氣之所入也,入腎為呻,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

腎主五液,五臟之液,皆腎氣之所入也,入肝為淚,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0:09 | 只看該作者
五味根原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金曰從革,從革作辛。

水曰潤下,潤下作咸。

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火性炎上,上炎則作苦。

水性潤下,下潤則作咸。

木性升發,直則升而曲則不升,鬱而不升,是以作酸。

金性降斂,從則降而革則不降,滯而不降,是以作辛。

使坎離交 ,龍虎回環,則火下炎而不苦,水上潤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從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

木直則腎水隨木而左升,金從則心火隨金而右降。

木曲而不直,故腎水下潤,金革而不從,故心火上炎。

而交濟水火,升降金木之權,總在於土。

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氣,左旋則化木火,右轉則化金水,實四象之父母也。

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

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而作酸鹹,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而作苦辛。

緣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鹹,皆土氣之中郁也。

四象之內,各含土氣,土鬱則傳於四臟,而作諸味。

調和五臟之原,職在中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0:20 | 只看該作者
五情緣起


肝之氣風,其志為怒。

心之氣熱,其志為喜。

肺之氣燥,其志為悲。

腎之氣寒,其志為恐。

脾之氣濕,其志為思。

蓋陽升而化火則熱,陰降而化水則寒。

離火上熱,泄而不藏,斂之以燥金,則火交於坎腑,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動之以風木,則水交於離宮。

木生而火長,金收而水藏。

當其半生,未能茂長,則郁勃而為怒,既長而神氣暢達,是以喜也。

當其半收,將至閉藏,則牢落而為悲,既藏而志意幽淪,是以恐也。

物情樂升而惡降,升為得位,降為失位。

得位則喜,未得則怒,失位則恐,將失敗悲,自然之性如此。

其實總土氣之回周而變化也。

己土東升,則木火生長,戊土西降,則金水收藏,生長則為喜怒,收藏則為悲恐。

若輪樞莫運,升降失職,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則土氣凝滯,而生憂思。

心之志喜,故其聲笑,笑者,氣之升達而酣適也。

腎之志恐,故其聲呻,呻者,氣之沉陷而幽菀也。

肝之志怒,故其聲呼,呼者,氣方升而未達也。

肺之志悲,故其聲哭,哭者,氣方沉而將陷也。

脾之志憂,故其聲歌,歌者,中氣結郁,故長歌以泄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0:32 | 只看該作者
精華滋生


陰生於上,胃以純陽而含陰氣,有陰則降,濁陰下降,是以清虛而善容納。

陽生於下,脾以純陰而含陽氣,有陽則升,清陽上升,是以溫暖而善消磨。

水殼入胃,脾陽磨化,渣滓下傳,而為糞溺,精華上奉,而變氣血。

氣統於肺,血藏於肝,肝血溫升,則化陽神,肺氣清降,則產陰精。

五臟皆有精,悉受之於腎,五臟皆有神,悉受之於心,五臟皆有血,悉受之於肝,五臟皆有氣,悉受之於肺,總由土氣之所化生也。

土爰稼穡,稼穡作甘,穀味之甘者,秉土氣也。

五殼香甘,以養脾胃,土氣充盈,分輸四子。

己土左旋,穀氣歸於心肺,戊土右轉,穀精歸於腎肝。

脾胃者,倉稟之官,水穀之海,人有胃氣則生,絕胃氣則死。

胃氣即水穀所化,食為民天,所關非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0:42 | 只看該作者
糟粕傳導


水穀入胃,消於脾陽,水之消化,較難於穀。

緣脾土磨化,全賴於火,火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陽蒸動,水穀精華,化為霧氣,游溢而上,歸於肺家,肺金清肅,霧氣降洒,化而為水,如釜水沸騰,氣蒸為霧也。

氣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於臟腑而為津液,粗者入於膀胱而為溲溺。

溲溺通利,胃無停水,糟粕後傳是以便干。

《靈樞?營衛生會》:

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氣水變化於中焦,漚者,氣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則氣騰而上,盛於胸膈,故如霧露,水流而下,盛於膀胱,故如川瀆。

川瀆之決,由於三焦,《素問?靈蘭秘典》: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蓋三焦之火秘,則上溫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則下陷膀胱而水竅閉。

《靈樞?本輸》:

三焦者,足太陽少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

上踝五寸,別入貫 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

以水性蟄藏,太陽寒水蟄藏,三焦之火秘於腎臟,則內溫而外清。

水府清通,上竅常開,是以氣化之水滲於膀胱,而小便利。

若太陽寒水不能蟄藏,三焦之火泄於膀胱,膀胱熱癃,水竅不開,脾胃寒鬱,但能消穀,不能消水,水不化氣上騰,爰與穀滓並入二腸,而為泄利。

泄利之家,水入二腸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

所謂實則閉癃者,三焦之火泄於膀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0:53 | 只看該作者
經脈起止


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謂六腑,肝、心、脾、肺、腎、心包,是謂六臟,六臟六腑,是生十二經。

經有手足不同,陽明大腸、太陽小腸、少陽三焦,是謂手之三陽經,陽明胃、太陽膀胱、少陽膽,是謂足之三陽經,太陰脾、少陰腎、厥陰肝,是謂足之三陰經,太陽肺、少陰心、厥陰心主,是謂手之三陰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1:03 | 只看該作者
手之三陽


自手走頭。

手陽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頸,入下齒,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手太陽,自小指,從手外側,循臂下廉,上頸,至目內 。

手少陽,自名指,循手表,出臂外,上頸,至目銳 。

三經皆自臂外而走頭,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1:13 | 只看該作者
足之三陽


自頭走足。

足陽明行身之前,自鼻之交 ,循喉嚨,入缺盆,下乳,挾臍,循脛外,入大指次指。

足太陽行身之後,自目內 ,上額,交巔,下項,挾脊,抵腰,貫臀,入中,出外踝,至小指。

足少陽行身之側,自目銳 ,從耳後,下頸,入缺盆,下胸,循脅,從膝外廉,出外踝,入名指。

三經皆自腿外而走足,陽明在前,太陽在後,少陽在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1:22 | 只看該作者
足之三陰


自足走胸。

足太陰行身之前,自大指,上內踝,入腹,上膈。

足少陰行身之後,自小指,循內踝,貫脊,上膈,注胸中。

足厥陰行身之側,自大指,上內踝,抵小腹,貫膈,布脅肋。

三經皆自腿裡而走胸,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在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1:32 | 只看該作者
手之三陰


自胸走手。

手太陰,自胸,出腋下,循 內前廉,入寸口,至大指。

手少陰,自胸,出腋下,循 內後廉,抵掌後,至小指。

手厥陰,自胸,出腋下,循 內,入掌中,至中指。

三經皆自臂裡而走手,太陰在前,少陰在後,厥陰在中。

手三陽之走頭,足三陽之走足,皆屬其本府而絡其所相表裡之藏,足三陰之走胸,手三陰之走手,皆屬其本藏而絡其所相表裡之腑。

手陽明與手太陰為表裡,足陽明與足太陰為表裡,手太陽與手少陰為表裡,足太陽與足少陰為表裡,手少陽與手厥陰為表裡,足少陽與足厥陰為表裡。

六陽六陰,分行於左右手足,是謂二十四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1:44 | 只看該作者
奇經部次


奇經八脈、督、任、衝、帶、陽蹺、陰蹺、陽維、陰維。

督脈行於身後,起於下極之俞,並入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諸陽之綱也。

任脈行於身前,起於中極之下,循腹裡,上關元,入目,絡舌,諸陰之領也。

衝脈起於氣衝,並足少陰,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諸經之海也。

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環腰如帶,諸經之約也。

陽蹺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於風池,主左右之陽也。

陰蹺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交貫衝脈,主左右之陰也。

陽維起於諸陽會,維絡於身,主一身之表也。

陰維起於諸陰交,維絡於身,主一身之裡也。

陽蹺、陰維者,足太陽之別。

陰蹺、陽維者,足少陰之別。

凡此八脈者,經脈之絡也。

經脈隆盛,入於絡脈,絡脈滿溢,不拘於經,內溉臟腑,外濡腠理,別道自行,謂之奇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1:54 | 只看該作者
營氣營運


水穀入胃,化生氣血。

氣之剽悍者,行於脈外,命之曰衛。

血之精專者,行於脈中,命之曰營。

營衛營運,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

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脈六動。

一息六動,人之常也,一動脈行一寸,六動脈行六寸。

《靈樞?脈度》:

手之六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

手之六陰,從手至胸,長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之六陽,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之六陰,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蹺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督脈、任脈,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

平人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一息脈行六寸,十息脈行六尺。

一日百刻,一刻一百三十五息,人氣半周於身,脈行八丈一尺,兩刻二百七十息,人氣一周於身,脈行十六丈二尺,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人氣五十周於身,脈行八百一十丈。

營氣之行也,常於平旦寅時,從手太陰之寸口始。

自手太陰注手陽明,足陽明注足太陰,手少陰注手太陽,足太陽注足少陰,手厥陰注手少陽,足少陽注足厥陰,終於兩蹺、督、任,是謂一周也。

二十八脈,周而復始,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五十周畢,明日寅時,又會於寸口。

此營氣之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2:04 | 只看該作者
衛氣出入


衛氣,書行陽經二十五周,夜行陰臟二十五周。

衛氣之行也,常於平旦寅時,從足太陽之睛明始。

晴明在目之內 ,(足太陽之穴也。

) 平旦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至小指之端。

別入目內 ,下手太陽,至小指之端。

別入目銳 ,下足少陽,至小指次指之端。

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名指之端。

別入耳前,下足陽明,至中指之端。

別入耳下,下手陽明,至次指之端。

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入足少陰經。

陰蹺者,足少陰之別,屬於目內 ,自陰蹺而復合於目,交於足太陽之晴明,是謂一周。

如此者,二十五周。

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於是內入於陰藏。

其入於陰也,常從足少陰之經而注於腎,腎注於心,心注於肺,肺注於肝,肝注於脾,脾復注於腎,是謂一周。

如此者,二十五周。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於是外出於陽經。

其出於陽也,常從腎至足少陰之經而復合於目。

衛氣入於陰則寐,出於陽則寤。

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此衛氣之度也。

《難經》營衛相隨之義,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附而行,非謂其同行於一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2:13 | 只看該作者
卷二


內外感傷,百變不窮,溯委窮源,不過六氣。

六氣了徹,百病莫逃,義至簡而法至精也。

仲景既沒,此義遂晦,寒熱錯訛,燥濕乖謬,零素雪於寒泉,飄溫風於陽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彌熱。

生靈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氣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2:25 | 只看該作者
六氣解


六氣名目


厥陰風木 足厥陰肝 乙木 手厥陰心主相火少陰君火 手少陰心 丁火 足少陰腎 癸水少陽相火 手少陽三焦相火 足少陽膽 甲木太陰濕土 足太陰脾 己土 手太陰肺 辛金陽明燥金 手陽明大腸庚金 足陽明胃 戊土太陽寒水 足太陽膀胱壬水 手太陽小腸丙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2:35 | 只看該作者
六氣從化


天有六氣,地有五行,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氣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氣之魄。

人為天地之中氣,秉天氣而生六腑,秉地氣而生五臟。

六氣五行,皆備於人身,內傷者,病於人氣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氣偏,而人氣感之。

內外感傷,總此六氣。

其在天者,初之氣,厥陰風木也,在人則肝之經應之。

二之氣,少陰君火也,在人則心之經應之。

三之氣,少陽相火也,在人則三焦之經應之。

四之氣,太陰濕土也,在人則脾之經應之。

五之氣,陽明燥金也,在人則大腸之經應之。

六之氣,太陽寒水也,在人則膀胱之經應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2:46 | 只看該作者
天人同氣也


經有十二,六氣統焉。

足厥陰以風木主令,手厥陰火也,從母化氣而為風。

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木也,從子化氣而為暑。

手少陰以君火主令,足少陰水也,從妻化氣而為熱。

足太陽以寒水主令,手太陽火也,從夫化氣而為寒。

足太陽以濕土主令,手太陰金也,從母化氣而為濕。

手陽明以燥金主令,足陽明土也,從子化氣而為燥。

蓋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手少陰以君火司氣,而足少陰癸水在從化之例。

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陽以寒水當權,而手太陽丙火在奉令之條。

木之化火也,木氣方盛,而火氣初萌,母強子弱,故手厥陰以相火而化氣於風木。

火氣既旺,而木氣已虛,子壯母衰,故足少陽以甲木而化氣於相火。

土之化金也,土氣方盛,而金氣初萌,母強子弱,故手太陰以辛金而化氣於濕土。

金氣方旺,而土氣已虛,子壯母衰,故足陽明以戊土而化氣於燥金。

母氣用事,子弱未能司權,則子從母化,子氣用事,母虛不能當令,則母從子化,所謂將來者進,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2:58 | 只看該作者
六氣偏見


人之六氣,不病則不見,凡一經病則一經之氣見。

平人六氣調和,無風、無火、無濕、無燥、無熱、無寒,故一氣不至獨見,病則或風、或火、或濕、或燥、或寒、或熱,六氣不相交濟,是以一氣獨見。

如厥陰病則風盛,少陰病則熱盛,少陽病則暑盛,太陰病則濕盛,陽明病則燥盛,太陽病則寒盛也。

以此氣之偏盛,定緣彼氣之偏虛。

如厥陰風盛者,土金之虛也。

少陰熱盛、少陽暑盛者,金水之虛也。

太陰濕盛者,水木之虛也。

陽明燥盛者,木火之虛也。

太陽寒盛者,火土之虛也。

以六氣之性,實則克其所勝而侮所不勝,虛則己所不勝者乘之,而己所能勝者亦來侮之也。

究之一氣之偏盛,亦緣於虛。

厥陰能生,則陽氣左升而木榮,其風盛者,生意之不遂也。

少陰能長,則君火顯達而上清,其熱盛者,長氣之不旺也。

陽明能收,則陰氣右降而金肅,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

太陽能藏,則相火閉蟄而下暖,其寒盛者,臟氣之不行也。

土為四維之中氣,木火之能生長者,太陰己土之陽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陽明戊土之陰降也。

中氣旺則戊己轉運而土和,中氣衰則脾胃濕盛而不運。

土生於火而火滅於水,土燥則克水,土濕則水氣泛濫,侮土而滅火。

水泛土濕,木氣不達,則生意盤塞,但能賊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氣所以困敗也。

血藏於肝而化於脾,太陰土燥,則肝血枯而膽火炎,未嘗不病。

但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濕為本氣而燥為化氣,是以燥氣不敵濕氣之旺。

陰易盛而陽易衰,土燥為病者,除陽明傷寒承氣證外不多見,一切內外感傷雜病,盡緣土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3 12:53:08 | 只看該作者
本氣衰旺


經有十二,司化者六經,從化者六經。

從化者不司氣化,總以司化者為主,故十二經統於六氣。

病則或見司化者之本氣,或見從化者之本氣,或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或從化者而見司化之氣,全視乎本氣之衰旺焉。

手少陰以君火司化,足少陰之水從令而化熱者,常也。

而足少陰之病寒,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水性原寒,手少陰之病寒,是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以君火原從水化也。

足太陽以寒水司化,手太陽之火從令而化寒者,常也。

而手太陽之病熱,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火性原熱,足太陽之病熱,是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以寒水原從火化也。

足厥陰以風木司化,手厥陰之火從令而化風,手少陽以相火司化,足少陽之木從令而化暑者,常也。

而手厥陰之病暑,足少陽之病風,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火性生暑而木性生風也。

足太陰以濕土司化,手太陰之金從令而化濕,手陽明以燥金司化,足陽明之土從令而化燥者,常也。

而手太陰之病燥,足陽明之病濕,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金性本燥而土性本濕也。

大抵足太陽雖以寒化,而最易病熱。

手少陰雖以熱化,而最易病寒。

厥陰原以風化,而風盛者固多。

少陽雖以火化,而火敗者非少。

金性本燥,而手太陰從土化濕者,常有七八。

土性本濕,而足陽明從金化燥者,未必二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0:50 , Processed in 0.57613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