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2五官辨證的特異性:五官的病證,雖均可歸屬於以五臟為中心的辨證框架之中,離不開陰陽氣血等中醫學理論體系,但證名中往往只提示所屬臟腑,而顯不出病在五官的特點。
籠統地稱為「肝火上炎證」、「風熱內擾證」等,病位不太確切。
與內、婦、兒科同用一名而實則有別,往往不能更準確地指導臨床治療用藥,從而影響療效。
因此,專科辨證主要應從病位上加以區別。
為此,中醫眼科根據《秘傳眼科龍木論》關於五輪學說的理論,首先提出了「五輪辨證」。
即以眼的五個輪位與五臟分屬的理論為依據,以「輪」辨病位為主的一種眼科辨證方法。
眼瞼屬脾為肉輪,兩眥屬心為血輪,白睛屬肺為氣輪,黑睛屬肝為風輪,瞳神屬腎為水輪。
其實五輪辨證早已存在,診察眼病時,可按其所屬的輪位推斷,如兩眥赤爛屬心經積熱;
白睛紅赤為肺經有熱;
白睛紅赤並見赤脈侵入黑睛,有星點翳膜者,為肝肺風熱熾盛等。
然而這種把輪位的病變直接歸屬於某臟或某經的辨證方法,雖指出了病位所在,但有時有些勉強。
例如角膜(黑睛)潰瘍等病變,常可因外傷所致,並不一定有肝臟或肝經的證候。
同時,這種病位仍顯得籠統,即證名中並未突出其病位在眼的特點,因而難以通過證名理解其確切病位,而常與臟腑或某經的其他證相混淆。
有鑒於此,眼科辨證既然可以通過輪位再推之於「臟(或經)」而命證名,其實不如直接以「目」或「輪」作為病位而命證名。
於是《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已有風火入目、風濕淩目等證名,明確指出其病位是在「目」。
由朱氏為主最新製定的《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中,更有氣輪內熱證、肉輪血瘀證、風輪濕熱證、水輪陰虧證、血輪實熱證等,這實際上已建立起了獨具特色的眼科———「五輪辨證」體系,使病變的位置更為準確,不僅是指明了病位在目,而且可避免與臟腑病證的混淆。
在眼科五輪辨證的影響下,臨床醫家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耳鼻咽喉口齒科辨證內容,即直接以器官定病位,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臟腑、經絡的劃分或歸屬定病位的局限性,提出了「耳竅辨證」、「鼻竅辨證」、「口齒辨證」等。
而有毒火犯耳證、風寒襲鼻證、氣滯痰凝咽喉證、濕熱蒸齒(齦)證、血瘀舌下證等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