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仲景傷寒的六經辨證,是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的。
仲景在此基礎上,以脈證為根據,不拘時日,不分次第,根據臟腑經絡病理變化情況,以三陰三陽六經作為分證綱領,而有「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辨陽明病……」的六經辨證,在六經辨證中,疾病的演變,可有循經傳、越經傳、表裡傳等,非獨總按三陽病、三陰病六經排列的順序傳變。
仲景的六經辨證,吸收了漢代以前有關醫學理論與臨床經驗,概括了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並結合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邪氣的盛衰以及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各方面的因素,將外感熱病發展演變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證候,根據一定規律,分析、綜合、歸納成六個不同類型,用以作為辨證論治,因人而施的準則。
同時,以六經來代言臟腑及其經脈,宣導了辨證論治要與辨病位相結合的辨證方法。
因而,六經辨證,不僅用於外感熱病,也廣泛地被應用於內傷雜病的辨治,由此我們可領悟到「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內涵。
臨證時,須靈活變通,治病既不離法,又不為法所拘,且辨證須與辨病結合。
腫瘤的辨治,同樣鬚根據各種臨床證候,辨明病屬寒熱虛實,病在何臟何腑,屬何經脈,而靈活運用六經的辨證方法,如消化系統腫瘤,出現「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病位少陽,病機屬肝氣鬱結,肝胃不和,肝脾不和者,用小柴胡湯主之;
腹腔腫瘤,不論原發或繼發的,出現「腹大滿不通」「腹脹滿」伴嘔吐,腹痛,納穀不下屬胃(腸)燥熱津傷而致的痞滿燥實證;
或「無表裡證」,僅為「大便難,身微熱」,並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真陰耗竭,目失所養證候;
前者多為體質壯實者,後者多為年老體虛者,但理化檢查均有腸鳴音亢進,腹透均提示不完全性腸梗阻,病位在陽明者,均可用大承氣湯急下存陰,通腑祛邪,蕩滌積滯。
瀉心湯證的心下痞,是由於脾胃升降失常,脾氣當升不升,胃氣當降不降,氣機痞塞於中而致,故化、放療患者,出現脾熱或胃寒脾熱的寒熱錯雜嘔吐證,常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而獲效;
但若屬脾陽虛出現腹脹滿者,則須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食道癌所致胃虛痰阻,「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用旋覆代赭湯。
癌瘤引起的腹水證,因膀胱氣化失常,水飲內停,小便不利,辨證為太陽腑證之蓄水證,可用五苓散主之;
又如「脈微而沉」、「瘀熱在裡」之抵當湯證,為瘀血內結。
蓋腫瘤的成因,與「瘀」密切相關,故臨證時體壯而有「瘀」表現者,均可選用。
因此,深刻領會仲景的六經辨證精神,而不拘泥於表面上屬某經某證,即是仲景教導我們的「思病之源,思過半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