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4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0:3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由於本法所用藥物功效峻猛,且多有毒,對人體的正氣有一定的損害,給藥時應嚴格掌握分量與療程,當病邪已去大半,機體日漸虧虛時應注意兼顧正氣,要權衡邪正的盛衰,使祛邪與扶正有機地結合起來。


對於某些邪盛正虛,標急本緩的患者,非祛邪而不能保正時,縱然形體虛衰,亦可短暫使用消瘤破積法。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謂:「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者死。


5扶正補虛法:《素問?刺法論》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強調了正氣對疾病的發生和防禦的重要意義。


惡性腫瘤發病迅猛,邪毒囂張,症情險惡,病人多具有進行性消瘦乃至惡病質的特點,並出現陰、陽、氣、血偏虛的見症。


人體氣血陰陽常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陽虛者多兼氣虛,氣虛者又易導致陽虛,氣虛和陽虛常表示機體功能的衰退;


陰虛者每兼血虛,而血虛又易導致陰虛,血虛和陰虛常表示體內精血津液的損耗。


扶正培本就是指扶助人體的正氣,調節陰陽、氣血的不平衡,它可以提高患者抵禦腫瘤的能力,控制腫瘤的發展。


明?李中梓《醫宗必讀?積聚篇》說:「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


早在宋元期間成書的《衛生寶鑒?卷十四》云:「養正積自除,……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


扶正補虛法的應用除了辨陰陽氣血之虧外,還要辨虛在何臟而採取相應的治法,故《難經?十三難》說:「治損之法奈何?


然損其肺者,益其氣;


損其心者,調其營衛;


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


損其肝者,緩其中;


損其腎者,益其精。


此治損之法也。


惡性腫瘤的論治,應注意祛邪中不忘扶正,扶正與祛邪結合。


扶正之中以健脾和胃為要,脾胃是人體正氣化生的源泉,《華佗中藏經》謂:「胃者,人之根本,胃之壯,五臟六臟皆壯也。


對於癌症患者來講,健脾益氣和調理脾胃是扶正補虛的重要內容,必須時時顧及「胃氣」,李中梓《醫宗必讀》指出:「胃氣一敗,百藥難施。


李東垣《脾胃論》強調:「則元氣之充足,皆有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


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概括為「脾旺不受邪」。


癌症患者每有脾不健運、食欲不振的通病,加之癌瘤耗精劫血,更加促進機體虛衰,只有脾胃健運,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藥物之攻伐,《內經》謂「安穀者昌,絕穀者亡」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0:4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扶正補虛法的運用,必須仔細分辨體內陰、陽、氣、血的孰盛孰衰,決不能不分陰陽、氣血的盛衰而採用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補」,要把扶正與祛邪辨證地統一起來,扶正是為祛邪創造必要條件,要以中醫辨證論治的原理與方法來權衡扶正與祛邪之間的輕重緩急。


在惡性腫瘤的臨證中,以氣虛及陰虛較為常見,故益氣養陰法也比較常用。


然而癌症的病情復雜,變化也較迅速,在疾病的不同時期,要分清主次,故《內經》著重指出「謹察陰陽,以平為期」,強調了辨證的重要性。


如腫瘤經放射治療後,常可出現「火毒內攻」或「陰虛火旺」之證,見口鼻熱,咽乾喜飲,小便短黃,心煩納少,舌紅少苔,脈象細數等證候,治宜養陰清熱,或養陰潤燥;


有時出現口渴而不喜飲,倦怠乏力,短氣納呆,白細胞減少,脈數而無力等脾虛或脾氣虛兼有腎陰虛的證候,此時就應少用寒涼肥膩之品,宜予補脾益氣,或益脾氣、養腎陰兩者兼顧,每每強調使用血肉有情之品以飲食調養,重用參、耆之類以益氣培本。


總之,有是證而用是藥,但由於「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故在補陽時避免耗陰,在養陰時防止礙陽。


不僅如此,《景岳全書》還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就是這個道理。


扶正補虛藥依其各自不同的功效可分為益氣健脾、溫腎壯陽、滋潤補血、養陰生津等四類。


臨床資料及實驗證明,中醫扶正培本與增強或調整機體免疫功能有關。


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促進作用;


且能調整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


有的還能增加細胞中環磷酸腺苷含量,調節環磷酸腺苷與環磷酸鳥苷比值,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本類藥物與化學藥物及放射治療結合起來應用於臨床,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放、化療大量殺滅腫瘤細胞以後使用扶正補虛藥,可以保護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少放射線和化學藥物對骨髓、胃腸道等各個系統的毒副反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0: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外治抗癌法:本法指運用藥物直接作用於病人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消瘤抑癌的目的,部分腫瘤在祖國醫學屬癰疽瘡瘍腫毒的範疇。


歷代外科名家十分重視用外治法以驅邪祛病。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詳載膏藥可治癰疽(包括腫瘤)、風濕痹痛等症,常選用金石礦物類及芳香走竄類藥物,辨明機體的寒熱、虛實,藥物亦配以溫、涼之性,通過外治之法,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滯,消腫潰堅。


晚清外科學家吳師機著《理瀹駢文》一書,詳盡論述外治法的理論根據和具體措施,謂:「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


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


外治藥物於患處具有徐徐持續釋放藥力的獨特性能,並能竄透肌膚,深達病所,使藥力較為持久地停留於病灶,連續發揮治療作用。


吳師機論及膏藥的作用時說:「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結聚之處,拔之則病自出,無深入內陷之患;


病之經由之處,截之則邪自斷,無妄行轉變之虞。


對於各類軀幹及體表可摸到明顯包塊的癌瘤,肌膚無潰破者,使用外治法與內服藥相結合,能夠減少痛苦,提高療效,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外治抗癌法的常用劑型有以下幾種:(1)散劑:如皮癌淨、信棗散(皆含信石等藥),外敷皮膚癌及宮頸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膏劑:各類消腫止痛膏藥,包括提取抗癌中草藥有效成分製成的軟膏(如野百合堿、秋水仙堿、蓖麻毒蛋白等),用以外貼體表腫瘤、唇癌、皮膚癌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栓劑、棒劑及藥釘:用腐蝕性或有抗癌作用的中藥,做成藥栓、藥棒或藥釘(可用雄黃、信石、莪朮、掌葉半夏、鴉膽子等藥做成),塞入子宮頸管、肛管或釘入瘤塊,用以治療子宮頸癌、肛管癌或體表腫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3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水劑:大部分抗腫瘤中草藥皆可煎水洗或濕敷,適於淺表腫瘤在全身用藥時的配合使用,部分肛管癌或婦科腫瘤,亦可用鴉膽子、苦參、穿心蓮等煎液保留灌腸或陰道衝洗。


把以上內治各法與外治抗癌法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吳師機亦強調說:「總之,內外治皆足防世急,而以外治佐內治,能兩精者乃無一失。


四、學識衷中參西醫技推陳出新(一)中醫腫瘤學與現代腫瘤學的研究比較回顧醫學發展的歷史,大致經過三個時代,即經驗醫學時代、實驗醫學時代和整體(系統)醫學時代。


中醫腫瘤學產生於經驗醫學時代,在《黃帝內經》問世的古代,雖然沒有「惡性腫瘤」、「癌症」這些病名,但對諸如食管癌、腎癌、乳腺癌、口腔癌等病的主要症狀已有較詳細而準確的描述。


如《素問?陰陽別論》謂:「三陽結謂之膈。


《素問?通評虛實論》謂:「膈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


至宋代開始有「癌」的病名。


楊士瀛在《仁齋直指方》謂:「癌者上高下低,岩穴之狀,顆顆累垂,……毒根深茂藏,穿孔透裡,男則多發於腹,女則多發於乳,或頸或肩或臂,外證令人昏迷。


古人認為凡生於體表,肉眼能診察到的疾病如癰、疽、癤、丹毒、流注,以及眼、耳、鼻、唇、肛門、皮膚等部位的疾病和損傷等都屬外科範圍,明代汪機在《外科理例》中提及「以其癰疽瘡瘍皆見於外,故以外科名之」。


故歷代把中醫腫瘤學歸屬外科範疇。


周代的瘍醫、唐代的瘡腫、宋代的瘡腫兼折瘍科、元代的金瘡腫科、明代的瘡科、清代的瘡瘍科,皆為其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從病因學角度看,中醫腫瘤學認為腫瘤的發生與情志、外邪、飲食及正氣虛弱等因素有關,如「內傷於憂怒……而積聚成矣」。


因此,中醫腫瘤學的病因學說,也不離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的三因學說:「六淫……,為外所因;


七情……為內所因;


其如飲食饑飽,叫呼傷氣。


盡神度量,疲極筋力,陰陽違逆,乃至虎狼毒蟲,金瘡折,疰忤附著,畏壓溺,有背常理,為不內外因。


其中,強調正氣內虛是腫瘤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張景岳的「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外科醫碥》的「正氣虛則成岩」等論述。


在治則上,根據腫瘤的病因病理主要為虛、毒、瘀、痰四個方面而提出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化痰消症、以毒攻毒等法則。


在疾病的診斷上按照「四診」的方法,以「八綱」為辨證綱領,以「臟腑辨證」為基本內容,強調「治病求本」和因人、因時、因地施治等一系列治療原則,並強調養生調攝的重要性,因此,中醫腫瘤學的研究方法是用朴素的辯證思想,其醫學模式是自然———社會———人體,其基本特點就是整體觀點、辨證論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現代腫瘤學的研究方法,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基礎,以實驗醫學為特徵,運用邏輯的思維方法來研究疾病。


它強調的是具體客觀的東西,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以原子論為基石,認為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可以分解的,可以把它們分離出來單獨加以研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1:5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其對腫瘤病理的認識,是在19世紀顯微鏡發現以後才開始。


本世紀40~50年代之後,由於相關學科如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分子免疫學的發展以及一些新的實驗技術的採用,如細胞培養技朮、雜交瘤技朮、基因工程技術和純係動物的建立,使腫瘤的基礎研究得以深入發展。


對腫瘤的病因提出了「基因調節學說」及細胞分化障礙等觀點。


對於腫瘤的治療,近年來在使用手朮、放療、化療為主的三大治療手段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宿主與腫瘤比勢的關係,以及各種治療手段在殺滅腫瘤的同時對機體帶來的影響,近十年生物反應修飾劑的使用及支援療法,對症治療,胃腸道外全營養等的使用,也說明現代醫學正由實驗醫學向整體醫學轉化,從治病到治病人的轉化,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化。


周氏強調,現代腫瘤學發展的結果,使中西兩派的分歧大大減少,中醫腫瘤學治病先治人,扶正祛邪,心身調治,預防為主等的觀點,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關鍵之處是必須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學術優勢,使中醫腫瘤學進一步發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0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未來醫學模式為中醫腫瘤學的學術發展提供機遇既然現代醫學的發展,已從實驗醫學向整體(系統)醫學轉變,這種變化的結果與中醫學的整體觀相吻合。


為了使中醫腫瘤學更客觀、更科學的發展,必須將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統一起來,強調四診的客觀化,通過對病證的量化,以探索出一條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論治客觀規律,目前較成熟的有舌診中醫分型辨證的客觀指標。


對於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既要四診合參,又要重視局部的理論結果,然後綜合分析,辨證用藥,這也是中醫腫瘤學不同於中醫臨床各科的地方。


如對於某些病人術後出現的痛證,就必須弄清是由於手術後的副作用,抑或是腫瘤壓迫所致;


對於鼻咽癌放療後出現的頭痛、耳鳴等症,也必須瞭解是腫瘤復發,還是放射治療的副反應等,只有通過局部的理化檢查結果,才能弄清病因,再根據全身的其他症狀表現,綜合分析,通過辨證來指導用藥。


對於病人的主訴和症狀表現,也必須予以充分地重視,因為某些症狀的出現,往往先於理化檢查的陽性結果,這是中醫學強調「治未病」的觀點。


某些癌前病變或原位癌,如食管重度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等癌前病變,通過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用藥,便可阻斷癌變的過程,殺滅微小癌灶。


針對目前各家治療特色或論點的偏頗,有認為正虛須以扶正為主,血瘀須用活血祛瘀,或認為邪毒熾盛宜用清熱解毒等,則應根據臨床實際,綜合分析,以辨證為主,臨證時不可偏廢。


在中醫腫瘤學的研究中,參照DME(臨床設計、衡量、評價)方法,將使中醫腫瘤學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重視現代科研開拓治癌視野中醫現代化研究內容的重點之一,就是逐步對某些中醫藥理論及臨床療效的機理進行現代化的詮釋。


周氏從80年代初開始,便注重實驗與臨床結合進行研究。


如蓮花片對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清肝消症丸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研究,鶴蟾片治療支氣管肺癌,中醫藥對非小細胞肺癌防治及抗復發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以及新近開展中藥在肝癌介入治療中的研究應用等,根據中醫腫瘤學的發病特點,建立了多種相關證型的荷瘤動物模型,如陰虛、脾虛、血瘀、痰症、疼痛、急慢性炎症等的動物模型,通過長期的實驗與臨床驗證,證明扶正中藥具有免疫調控作用,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包括T淋巴細胞亞群,自然殺傷細胞等,對放療、化療所致的腎上腺皮質和骨髓功能的抑制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並能減輕放、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


啟動巨噬細胞的活性;


促進干擾素的產生並能保護和促進造血幹細胞功能;


與白介素Ⅱ有協同作用及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功能。


活血化瘀藥具有降低血小板黏附聚集性能,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增加纖維蛋白溶解,增加血流量,改善機體高凝狀態等作用,闡明了扶正祛痰中藥是通過改善血液高凝狀態,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來達到抗轉移及復發的目的。


針對肝癌惡性度高,病情發展迅猛,癌瘤易侵犯肝內靜脈形成癌栓,易發生血道轉移及癌瘤的多中心起源等生物學特性,且對現有的放、化療手段均不敏感等,提倡肝癌的治療用局部中藥介入加全身服用健脾清肝、祛瘀解毒作用的中藥,並應用羥基喜樹堿(HCPT)作為局部肝動脈的灌注藥物。


HCPT為中藥喜樹提取所得,是迄今發現作用於T0P0-Ⅰ(拓撲異構酶-Ⅰ)的抗癌藥,能干擾DNA的復製,具有高效、低毒,與多種抗癌藥物無交叉耐藥性等優點。


實驗也證明藥物在肝癌細胞中可維持較高水準,停留時間長,對肝癌細胞的殺傷力高於現有的已知藥物等特點,因而臨床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來,已通過中草藥物的體內外抑殺試驗,體外反突變試驗,阻斷致癌劑誘變等諸方面的實驗研究來闡明中草藥抗癌的作用機理。


臨床也證明某些抗癌中藥能改善症狀,提高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期,使癌灶縮小,穩定或緩慢發展,與放、化療結合,具有增效、抗復發、逆轉多藥耐藥性等作用。


通過對某些中藥進行篩選,提高了臨床療效,也揭示了中藥的抗癌機理。


應用現代醫學研究闡明祖國醫學在防治腫瘤中的作用原理,是促進中醫腫瘤學學術與臨床水準提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2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五、土健以灌四旁藥治食療並重(一)脾為後天之本論治不忘補中經曰「脾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脾主肌肉」。


自《內經》開始,歷代醫家均十分重視脾胃的運化功能。


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提到:「脾何以為後天之本?


蓋嬰兒既生,一日不食則饑,七日不食則腸胃涸絕而死。


經云:安穀者昌,絕穀則亡。


猶兵家之餉道也,餉道一絕,萬眾立散。


胃氣一敗,百藥難施。


一有此身,必資穀氣。


穀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至,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也,故曰後天之本在脾。


李東垣在《脾胃論》中,認為內傷病的形成乃是氣不足的結果,而氣之所以不足,實由脾胃損傷所致,脾胃的盛衰直接決定著元氣的盛衰。


「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


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夫元氣、穀氣、榮氣、清氣、衛氣,生髮諸陽上升之氣,此六者,皆飲食入胃,穀氣上升,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因脾胃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百病所由生。


癌症,屬內傷病範疇,癌瘤的成因、發展,癌瘤本身的消耗,各種祛邪手段的治療結果,均與脾氣虛弱密切相關。


周氏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深刻領會仲景的「脾旺不受邪」學說,臨證遣方用藥,在辨證基礎上,皆不忘顧護胃氣,崇尚東垣的脾胃學說,喜用參耆、四君子、補中益氣湯類,時常告誡旁人,以大劑苦寒峻烈霸道之藥以期祛邪逐瘤,則有傷脾敗胃之虞,結果適得其反,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病從口入傷脾濕毒積滯成癌現代醫學認為,癌病的發生,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


外因是指宿主體外環境中的各種可能致癌因素,大致可分為化學性、物理性和生物性致癌因素三大類。


內因則是泛指宿主體內抗腫瘤能力的下降,或有利於外界致癌因素發揮作用的各種內在因素。


而飲食因素是引起多種癌瘤的主要外因之一。


食物中的多環芳烴、亞硝胺、微量元素等,均可誘發癌瘤的產生。


煙熏、醃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多環芳烴。


冰島居民一年到頭吃大量煙熏食品,男性居民死於胃癌者占惡性腫瘤死亡總數50%以上。


Dungel氏分析,1千克煙熏羊肉中的3,4苯並芘含量相當於250支捲煙;


波羅的海沿岸從事漁業的村民經常吃用大量煙熏食品,其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318/10萬,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為120/10萬,而從事農業的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僅149/10萬,其中消化道惡性腫瘤只有38/10萬。


日本胃癌發病率高,標化發病率男性903/10萬,女性483/10萬,居民也習慣在炭上烤魚吃。


許多經處理過的非新鮮的魚、肉及某些藥物,如氯丙嗪、土黴素、氨基比林、撲爾敏等,經胃液的作用,在特定環境下可形成亞硝胺。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皮膚癌的發生與農作物、飲用水中砷含量過高有關;


食管癌的發病與膳食中缺乏多種維生素,長期吃用酸菜、黴變食品,少吃蔬菜、水果及營養不良、酗酒有關;


胃癌的發病與喜吃熏肉、乾鹹魚、醃菜等有關;


腸癌的發病與膳食中高動物脂肪、少纖維素有關;


肝癌與黴變食物中的黃麴黴素污染有關。


由於認識到飲食與多種癌瘤的發生相關,近年來,通過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使某些癌症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如食管癌、胃癌、腸癌、肝癌等。


美國癌症學會(ACS)最新報告,每年50萬癌症死亡者中,約1/3是由飲食習慣造成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2: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祖國醫學認為飲食所傷也是癌瘤主要原因之一。


飲食不節,恣食生冷、膏梁厚味,損傷脾胃,致脾失健運,漸成積滯內停,或蘊久化毒,形成氣滯、痰凝、血瘀等病理變化而致癌。


如《素問?痹論》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元?羅天益《衛生寶鑒》謂:「凡人脾胃虛弱或飲食過度,或生冷過度,不能克化,致成積聚結塊。


宋?嚴用和《濟生方》謂:「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


明?葉文齡《醫學統旨》謂:「酒面炙,黏滑難化之物,滯於中宮,損傷腸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噎膈、反胃。


《景岳全書》謂:「飲食無節以漸留滯者,多成痞積。


歷代醫家均強調癌瘤的發生,與「飲食不節」、「膏梁厚味」、「食飲乖度」、「傷酒食」致「脾胃大損」有關。


治療強調健脾養胃,如明?方隅《醫林繩墨》提出:「噎膈……必須清氣健脾,……絕厚味……善能調養」,「……當健脾養胃,切勿施峻利之劑,有傷脾氣者也。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也提到「凡治噎膈大法,當以脾腎為主。


蓋脾主運化,而脾之大絡布於胸膈」;


「凡初覺飲食微有不行,而年不甚衰者,宜速用大健脾丸,……以調脾氣為上策」,並提出用十全大補湯、四君子湯等健脾養胃治療噎膈。


癌瘤發病固然與飲食不節、脾胃受損有關,而癌腫既成之後,由於腫瘤的無限制生長,大肆劫精耗血,若血液不循常道,則出現脾不統血的咯血、嘔血、便血、衄血、發斑等;


癌瘤壞死感染致發熱不退,消耗身體大量體液,致津虧血枯;


脾虛濕熱下注致五色帶下、膿血便;


脾虛蘊濕生痰,痰瘀阻絡致飲食不下;


各種手朮、放療、化療措施的實施,除耗氣傷血外,還出現脾胃不和的呃逆、嘔吐、飲食不下。


以上各種病證與病機,互為因果,終為脾氣虛弱、脾失健運,造成患者形神俱損,大肉盡脫,身體羸瘦。


《衛生寶鑒,卷十四》云:「養正積自除,……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


《華佗中藏經》謂:「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臟六腑皆壯也。


對於癌症患者,健脾益氣,調理脾胃,是扶正補虛的重要內容。


疾病之初,健脾養胃,是為了祛邪外出;


病至中晚期,虛象已露,甚則虛衰不支,健脾養胃,則是為了帶瘤生存。


研究證明,健脾養胃中藥可以改善患者營養不良狀態,使胃氣恢復,從而改善食欲,增加體重,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品質,減輕放、化療後的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


健脾益氣中藥還能直接抑制腫瘤生長,預防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調節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提高和改善機體的物質代謝,調節細胞內環核苷酸水準等。


因此,健脾養胃法已成為癌瘤扶正治療的主要內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0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重視飲食療法強調辨證配膳「民以食為天」,脾胃主消化飲食,營養全身,為氣血生化之源。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


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源於飲食五味,其損傷也因飲食五味。


因此,中醫強調以胃氣的有無盛衰來判斷生死壽夭,所謂「脈無胃氣亦死」(《素問?平人氣象論》)。


水穀入胃,五味各走其所喜之臟,酸味走肝,苦味走心,甘味走脾,辛味走肺,鹹味走腎,飲食適宜,滋味調和,則五臟各得所養,自可「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而「長有天命」。


而「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素問?生氣通天論》)因此,飲食要有規律,五味要調和,正如《靈樞?師傳》所述:「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適中,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


若飲食失常,損傷脾胃,升降失常,致聚濕、生痰、化熱,進而損及其他臟腑,則百病由生。


對於飲食調攝,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周氏深有體會,著有《癌症的中醫飲食調養》一書,從營養學和中醫營養治療學的角度,探討癌症的飲食宜忌,強調飲食營養對於癌瘤調治的重要意義。


而中醫飲食療法的核心內容,便是辨證配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1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不同人體的素質稟賦、體質強弱、性格類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欲也不一樣,即使在同一人體,於一生中各個時期,其體質及氣血盛衰也有所變化。


進行食療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情況,區別對待,採取最適宜的食療方案。


如《壽親養老新書》中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溫熱熟食,忌其黏硬生冷,每日晨宜以醇酒,先進平補下元藥一服,女人補血海藥一服,無燥熱者良。


這些論述就提示我們,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其飲食宜忌有所不同。


不同形體的人,其飲食宜忌也有差異。


例如體胖的人多痰濕,適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物;


體瘦的人多陰虛,血虧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物。


此為辨證配膳的內容之一。


由於癌症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往往由於脾胃機能衰減,食欲不振,運化失調,因而不能以滋膩厚味來滋補,而應給予清淡且易消化的補養食物,以促進食欲,逐漸增強脾胃功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2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根據病人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狀態而給予不同的膳食,此為癌症患者辨證配膳的又一內容。


按照《內經》的「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施治原則,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


《內經》中有「形不足者,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訓迪。


這就是說,陽氣虛弱的病證,應該甘溫益氣,以使陽氣旺盛;


而對於陰精虧損的患者,則要用厚味之品補益精血,以使陰精充足。


對於陰虛火旺者與陽虛不足者,雖然都要用補法,但前者宜用甘涼清補,後者宜用辛甘溫補,在選擇滋補性食品時就要有所區別,不能混淆。


屬清補的食品主要有山藥、蓮子、百合、冰糖、桑椹、藕、豆腐、蜂蜜、赤小豆、綠豆、鴨、甲魚、蚌肉、鴨蛋、麵筋、牛乳、薏苡仁、梗米、小麥芽。


屬溫補的食品主要有羊肉、牛肉、雞、鴿、鱔魚、海參、淡菜、荔枝、桂圓、核桃、板栗、紅糖、胡蘿蔔、糯米等。


在應用補益的飲食時,必須加以區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3:43: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其次,還要辨明疾病屬於哪一臟腑,根據病症所在的臟腑,採用不同的飲食營養療法。


如《靈樞?五味》指出:「脾病者,宜食米飯、牛肉、棗、葵;


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


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粟藿;


肝病者,宜食犬肉、麻、李、韭;


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


又說:「肝色青,宜食甘,米飯、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犬肉、李、韭皆酸;


脾色黃,宜吃鹹,大豆、豕肉、粟藿皆鹹;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這種依據臟腑辨證進行配餐的飲食治療,並非雜亂搭配,毫無原則的,而是以五行生克為其理論基礎的。


例如米飯、牛肉、棗、葵用於脾病又用於肝病,這是由於甘可入脾補脾,而甘味又可以緩肝之苦急,不致使肝木偏旺而克脾土,從而使脾病得以康復。


雖然經過長期的實踐,對於臟腑的飲食宜忌的認識、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提高,但是對《內經》中所規定的以五行生克理論為基礎的臟腑飲食宜忌的原則,在我們的食療中還應給予重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06:43 , Processed in 0.59767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