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3:0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心腦喜康」對高血壓病患者和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血漿內皮素(ET)、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含量變化的影響及其意義內皮素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為一組相互對應的神經肽,同中醫陰陽相關理論相似。


假設前者收縮血管而升壓者為陽;


後者舒張血管而降壓者為陰,兩者通過消長制約、互動調節而維持正常血壓水準,其相互關係同中醫陰陽學說中,交感互根、對立制約、消長制約關係、保持動態平衡十分相似。


自發性高血壓大鼠實驗和臨床病例驗證證明,心腦喜康可以降低血漿內皮素含量,升高降鈣素基因相關肽水準,使血壓下降,同本方調攝肝腎、理氣和血、平肝潛陽、熄風化痰之功效相吻合。


張氏將維吾爾藥和傳統中藥巧妙配伍,合理組方,對臨床高血壓病治療已有確切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3:1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腦血管病(眩暈、癡呆)證治張氏臨床接診老年腦血管病人甚多,主要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痙攣、腦梗塞、腦出血、腦萎縮等病及其後遺症,此類病常以眩暈、昏厥、抽搐、偏癱、語謇和癡呆等為主症。


其中中風病(猝中)猝發時來勢凶,變化快,危及生命,成為古今醫家重要課題。


張氏認為:中風與現代醫學急性腦血管病相似又不可等同,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可有頭痛暈厥無偏癱而當「同病異治」;


顱內腫瘤由於病灶位置不同,亦可出現中風相類症狀而可「異病同治」。


張氏對中風辨證要點與眩暈相似,強調風、火、痰、瘀、虛五個方面,著眼於有無神識障礙。


如僅口眼歪斜、舌強語謇、肢體偏癱者,按中經絡證治;


伴神識昏迷者,按中臟腑處理。


中臟腑者因虛實不同分為閉證、脫證、內閉外脫證三種。


閉證乃邪實內閉;


脫證係陰陽氣血虛脫;


內閉外脫多虛實夾雜。


臨證體會,閉證多見於腦血流動力學改變所致顱內壓增高、腦水腫階段;


內閉外脫證往往見於顱內病損加重,或伴有感染、水與電質紊亂和酸中毒階段,此時可開始形成腦疝;


脫證時酸中毒、水與電質紊亂或感染進一步加重,腦疝未能改善,呼吸迴圈瀕臨衰竭。


故此內閉外脫常係中風由實而虛,由閉而脫演變過程的關鍵時刻,也是中醫辨證施治、搶救生命的重要時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3: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氏論該類病證,認為其病因病機復雜,且多數病人已在老年,既有稟賦體質差異,又有情志境遇和醫療調攝不同,以致臨床證候虛實錯雜,邪正參差,變化多端。


因此,對本類病的辨證論治應十分審慎,他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些識證用藥規律,可概括為以下幾點:(一)識主要病機,擬基本方藥張氏在考察古醫家認識眩暈等證的理論時認為,歷代各家眾說不一,不應視為各家相左相悖,而應看作是認識的歷史過程的不斷深化。


大抵《內經》責之肝風與「上氣不足」、「髓海不足」;


劉河間責之風而兼火;


朱丹溪則偏主於痰;


張景岳卻認其為虛,強調「無虛不作眩,當以治虛為主」。


至陳修園綜合各家學說,闡明各種因素的病機聯繫,提出風生火動,風木克土,土病生痰,肝病及母,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而病的理論,並指出:「其言虛者,言其病根;


實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貫。


張氏認為本類病其本虛在腎與肝之精氣陰血不足,其實在風、火、痰、瘀之侵擾清竅,前者為病之本,後者為病之標。


至於它臟之虛,瘀血漫生,燥濕內阻,亦可由是而致。


至此,綜各家之診,合為一論,於病機認識可謂周備。


然而,張氏持論並不止於此。


他說,中醫辨證論治不但要全面認識病機能,以據證下藥,更要抓住主要病機以確定治療大則。


本類病有時來勢急迫兇險,病機證治往往不在其本,而在其標,尤其是風陽上擾,痰火瘀阻,而風陽上擾尤為緊要,故其治療理當先標後本,以潛陽熄風,化痰清火祛瘀為基本治法,而熄風潛陽更當為法中之法。


此法既定,就必須確立一基本藥。


但適於此法的藥物甚多,究竟用何藥為妥?


張氏在反復臨證中認真篩選,擬定一基本方明珠鉤藤方。


該方四藥為:珍珠母30克,草石決明各15克,鉤藤12克。


據張氏經驗,此四藥之潛陽熄風,不傷正氣,不耗陰血,於脾胃無礙;


平降亢陽而外,猶可甯神於心,清火於肝,化痰於脾,且能通腑氣,開心竅,乃平正王道之品。


無論眩暈、癡呆或兼頭痛,心悸、不寐、驚悸、怔忡、耳鳴、麻木、抽搐等症,亦無論有熱無熱,痰多痰少,抑或虛實孰輕孰重,常可用此四味為基礎,再隨辨證加用它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3:3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謹察諸竅,以明補瀉張氏診法特色已見前述,其於老年腦血管病人的診察,尤非常法可概。


其中察諸竅以明補瀉為主要特點。


他認為,人之衰老,於官竅最可徵驗,其腦血管病人尤然,故察諸竅之虛實,大致可知內臟之盛衰,以之指導用藥也適當。


一察目之乾澀與眵淚。


前者虛後者實,病在肝;


虛加枸杞子、女貞子、花蕤仁,實加穀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二察耳鳴與聾。


鳴實而聾虛,又暴鳴多實,又久鳴多虛;


虛加熟地、磁石,實加龍膽草、梔子。


三察鼻子之紅白。


紅實白虛:白加太子參、黃耆,紅加桑葉、菊花。


四察口唇之暗與淡,暗紫為實,加丹參、鬱金;


淡白為虛,如太子參、茯苓。


五察舌質之胖淡、齒印與暗紅芒刺。


前為虛後為實:實加柴胡、鬱金、丹參,虛加黨參、白朮、茯苓。


其察上竅也大致如此。


下竅看法,於腦血管病更為重要。


張氏常以此作為用藥和判斷預後的依據。


一察大便乾結與否,乾者實,其舌見淡潤者非真實,仿黃龍湯方法,用制川軍、太子參,其舌紅乾者為真實,用承氣法,加制川軍、厚朴。


便溏稀者預後差於乾者。


二察小便之多少。


夜尿多為虛,宜加覆盆子、桑螵蛸、牡蠣;


其兼有口乾便秘者治之較難。


尿少為實,涓點而出者虛中有實,兼口乾者宜加茯苓、澤瀉、石斛。


此察下竅虛實之法。


其他辨證加減用藥,宜在基本方之上相機而施,如癡呆之加菖蒲、遠志、龜板,步履艱難之加川斷、桂仲、寄生、白鮮皮,血壓高之加天麻、夏枯草、豬苓,合併冠心病之加薤白、桃仁、紅花等,不作贅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3:4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宜王治,忌霸治《不宣秘錄》有所謂「王治」、「霸治」之論,張氏以為確當辨別運用之。


對腦血管病,肝火直衝者外,切忌霸治,只宜王治。


王治,指用藥平和中允之治;


霸治,指用藥峻猛毒重之治。


腦血管病人多已高年,精血固虧,臟氣向衰,其對藥物之感應亦鈍,不似青壯者之用藥可隨撥隨應,效果期而可待。


所以對此病若用峻藥、重藥,其望速效者必難,而已虛之內臟不堪重負,還可致或它病。


因此,張氏雖用補陽還五湯,但與他人不同,他認為,不詳加辨別,動輒用黃耆數十克或百餘克,以為得計,實則霸治也。


蓋氣虛血澀處急性期者,偶用未嘗不可,至慢性期者,急於峻補,固非允當,且該類病人臥床已久,胃氣已傷,藥力既少憑藉,用藥一多,反增胃家負擔,期望達藥力於四旁也必難。


又如川芎、枳實、砂仁、蔻仁、木香等品,在老年病中亦不宜過量使用,以免有耗氣動血之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3:5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氏診治大致以上法為本,除藥治而外,每囑病人家屬以飲食護理宜忌,以「多言」、「勤動」、「縮食」、「暢腑」(通暢大便小便)八字為調護要訣,且將「多言」(與病人多說話交流)於老年性癡呆防治中放在首位,這也是張氏經驗之談。


茲舉兩例治案於下:古某某,女,44歲,維族。


3個月前因腦血栓形成中風住院治療好轉,後遺右半身活動不便,口歪,醫以補陽還五湯治療不應,來診時舌本強拘不靈,言語不利,頭目眩暈,脈細弦,舌紅苔少。


風中經絡,痰濁阻滯。


氣血雖傷而補之不應,當慮風氣交阻,治風為主。


處方:珍珠母30克、草石決明各15克、鉤藤12克、大生地12克、枸杞子12克、白鮮皮12克、木防己9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地龍9克、懷牛膝9克。


7劑複診,眩暈好轉,余症尚在,再以原方去寄生,加石菖蒲3克。


服30餘劑,舌強語謇亦見好轉,右半身活動有進步。


按:補陽還五湯為治中風後遺症要方,投而不效,法非不確,料是風痰未除,邪正雜處,用藥或礙,故直以珍珠母湯法加減獲效。


方內白鮮皮祛內外之風,木防己、寄生療痹祛濕,菖蒲開心竅,是本方特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0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周某某,男,69歲。


患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5年餘。


久苦眩暈,視物昏蒙,常服降壓西藥、腦復康及中成藥。


3年前以「腦出血」暈厥住院調治,小愈後遺眩暈,記憶不能連貫,反應遲鈍,如癡如呆,雖經調治,症不能除。


刻診:脈細弦尺沉,舌苔厚膩欠津。


風陽亢動,隨風夾痰,上蒙清空為其標;


高年精乏,癸水告竭,肝木失榮為其本。


好在中氣未餒,用藥有途。


潛陽熄風化痰於上,滋腎固本填精於下。


疏方:珍珠母30克、草石決明各12克、鉤藤12克、太子參12克、丹參9克、鬱金9克、枸杞子9克、石菖蒲3克、五味子3克、遠志9克、棗仁9克。


複診眩暈有減,憶事不利,眠寐不實,原方加葛根12克。


三診記憶稍見改善,腰膝無力,加熟地、杜仲、沙苑子。


服50餘劑,記憶已能連貫,寤寐如常,眩暈不作。


按:此案用方為基本方明珠鉤藤湯加味,實有天王補心丹之意。


以「神志之心」病,動用寧心養血者遠志、棗仁、菖蒲、五味子,有補有斂有通,雖無「血肉之心」為病之症,亦加用丹參、鬱金、葛根等相關藥物,取運心血,之所以養心神也。


張氏認為:此案菖蒲、五味均用3克。


前者用以豁痰開竅、宣通心氣,過則反耗心氣;


後者斂氣生津、滋腎養心,過則可致鬱滯,況兩藥本非君藥,用量不宜過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1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過敏性疾病用藥特色張氏臨床接治過敏性疾病不少,其辨證論治組方遣藥更具特色。


主要方法可總結為三條:(一)薄君而厚佐,要妙在疏理張氏十分注重處方用藥的結構學,認為中醫不傳之秘在於量,《傷寒論》用藥味數不多,但其劑量變化懸殊,卻是其精髓之一。


欲入仲景堂室,非在藥量上下功夫不可。


處方遣藥,君則藥重,臣佐藥輕,乃製方量藥之常;


常法治常病無不可,用於異常之病則或有不可。


過敏性疾病,或為咳喘,或為鼽衄,或為斑疹,或為飧泄,論其症狀,固如常病;


但其來如山洪,去如落汐,其發也往往勢不能制,其間也悠忽若失,究其情勢,卻與諸病截然不同。


然則病本異常,治當別論,用方量藥,不必囿於定式。


大抵治主證之君,量未必重,應兼證之佐,量未必輕;


不拳拳於平治,更借重於疏理。


經對張氏治該類病的醫案統計分析,其君藥用量大多小於佐藥,從中可見張氏治過敏性疾病出奇制勝的關鍵。


曾治易某某,女,15歲,患哮喘有年,若胸悶,喘促,氣急,汗出,喉中哮鳴,每於寒冷季節或氣溫驟變時發作,西醫診為「支氣管哮喘」,給解痙藥可緩解,但反復發作。


今發數日,喘促,脈浮躁,舌苔白滑,認作風寒鬱束,與小青龍湯化裁:炙麻黃、乾薑各25克,桂枝3克,杏仁、前胡、厚朴、白果各9克,白芍6克,桑白皮12克,五味子、射干各45克。


7劑而喘平,繼以金匱腎氣丸法善後,以冀不發。


按:本例主證風寒無疑,用小青龍湯治之正切,惟麻桂薑用量殊少,而疏利之品量重且多,何以「後」其所因(風寒)如此?


蓋同是風寒致喘,尋常之病,邪微喘微,邪盛喘甚,治必以祛邪為主;


過敏之疾,邪微喘反甚,治當理氣為要,倘循常法依證量邪而重驅之,勢必誅伐無過,甚或激發病機,導致不可收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風寒避其鋒,濕熱迎其銳《內經》揆度奇恆法內,有「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之論,後人僅以寒熱真假,虛實真假之反治法視之,其義實失之狹。


張氏於治療過敏性疾病用藥中恰能追躡經旨,發前人未發之蘊,值得探討。


推究六淫致病之理,有正化、從化之變,是知因體質、時勢不同,病因性質與見症性質本可不同。


過敏性疾病患者體質特殊,對邪氣激發後的反應每異於常人;


同是過敏性疾病患者,對不同邪氣的反應亦有所偏,對風寒反應甚而急,對濕熱反應徐而緩。


張氏治過敏性疾病,見風寒證者,慮其寒氣本厲,得風更急,故用藥不可孟浪,量宜小,或用反佐;


見濕熱證者,慮其熱性雖烈,有濕則緩,直須迎而擊之,不必顧忌,此亦微甚逆從之法也。


至於緩急先後,離合運用,「逆之從之,逆而從之,從而逆之,疏氣令調」,又當臨證詳審。


茲舉兩例以資說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2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某某,女,51歲,患慢性蕁麻疹有年,反復發作。


發時四肢及頭部疹塊較紅,劇癢,抓破流出黃水,此伏彼起,近發尤甚,心煩不寐,舌苔黃乾,脈小數。


與利濕清熱佐以疏風:黃柏、赤芍、生甘草、烏梅各9克,苡仁、白鮮皮各12克,煅龍牡各15克,蒼朮、防風、當歸各16克,蟬衣3克。


服20餘劑平復。


又治張某某,女,23歲,四肢伸側發出大小不等「風團」,瘙癢不甚,遇風冷加重,已歷數月。


手足覺涼,惡風寒,月經量少,脈細舌淡。


與疏風散寒、益氣養血:黃耆、當歸、赤芍、白芍、炙甘草、桃仁、烏梅各9克,紅花3克,大棗3枚,桂枝、吳萸各25克,生薑2片,7劑而疹塊消失,改益氣養血通絡善後。


同是蕁麻疹,前例證屬濕熱,祛濕清熱藥多而重,後者證屬風寒,疏風散寒藥少而輕,用藥不同如此。


其治法之逆從迎讓已可斑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3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治脾間治腎,治腎須調肝張氏認為,病之過敏,與肝氣失和相關。


《內經》稱「肝為罷極之本」。


罷極,應激反應之謂也。


過敏的中醫實質是邪氣激惹正氣為病,正是人體應激狀態的特殊表現。


所以,肝經氣血失調,當屬該類疾病的共同內因。


肝氣失調,肝血虛滯,亢木乘土,勢必累及中氣;


乙癸同源,肝病及腎,則又有傷下元,然而治過敏性疾病,調肝為首務,其餘或脾或腎,亦為治療關鍵。


張氏據「欲速效者,當求之脾;


欲緩圖者,當歸於腎」的學術主張,治過敏性疾病時,除調肝藥必用外,亦多動用脾腎二經藥,往往發作期脾經藥多而緩解期腎經藥多。


如治季某某,男,40歲。


患腹痛泄瀉,其痛陣發如絞,便如粥樣而伴黏液,診為「過敏性結腸炎」,為疏健脾和中法:黨參、白朮、炒山楂、炒神麯各9克,茯苓、白芍各12克,木香、甘草各45克,青陳皮各6克,防風9克,黃連、乾薑各3克。


10餘劑而痛瀉止。


後轉為便秘,伴神疲,腰酸,腹中不舒,復與益腎疏肝和胃法:懷山藥、川斷、鹿銜草、大腹皮各12克,白朮、枳殼、川楝子、炒山楂、炒神麯各9克,降香45克,珍珠母30克。


有時加狗脊、仙靈脾、生熟地,共20餘劑,症狀消失。


按:向治痛瀉有痛瀉要方,本案亦用其藥。


本案痛瀉因寒熱失宜而起,激發肝脾不和,故以黃連、乾薑為君,參朮苓草等為佐以治脾,陳皮、防風、白芍為佐以理氣柔肝。


治脾於前,益腎於後,始終未離疏肝,可以體現張氏治過敏性疾病的主導思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4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綜上所述,張氏治過敏性疾病重視「邪正相激」的病機特點,以治肝為主,兼及脾腎,並區別不同邪氣,揆度逆從取捨,緩急迎讓,權衡君佐藥量配合,在辨證基礎上掌握了治療該類疾病的樞要,這對疑難病的辨證論治亦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4:5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五、肝膽疾病證治肝膽病臨床常見,檢測技術進步,調治之藥極多,但或反為多累,病家苦於廣告無所適從,醫家每有歧路亡羊之慨。


張氏對本病雖亦中西酌參,但尤傾向從中醫病證辨識為主。


認為治膽囊炎、膽石症,可直從膽胃兩經入手,治肝炎則從肝脾兩經入手;


前者通而瀉之,後者補而調之。


大法如此,亦當有變:肝炎之有濕熱蘊伏者,何嘗無瀉;


膽囊疾患之兼虛者亦可有補;


總以辨識證候為准。


他反對本病治療中僅憑化驗指標左右用藥的風氣,化驗指標可以參考,然而必須結合辨證。


茲對其治療慢性肝炎的經驗作簡要介紹。


張氏治本病,在辨證上亦多責之氣滯血瘀、脾胃虛弱、氣陰兩虛、寒濕困滯、肝脾不和等類型,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施治用藥經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0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曰宜健脾不宜補脾:本病氣虛者殊多,補脾健脾,隨宜選用,但更多宜健運調脾。


何謂補?


何為健?


張氏認為:滯守為補,運化為健;


氣厚為補,氣薄為健;


量大為補,量小為健;


溫補為補,平補為健;


苓朮為健,參耆為補;


參耆相較,耆補而參健;


參類相較,紅參、白參為補,黨參、太子參為健;


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1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曰宜柔肝不宜伐肝:此論醫家均有道及,而張氏則有細論。


謂柔者柔和調養者也,肝氣肝火不甚,治從和緩平正者曰柔肝;


伐者克伐制勝者也,疏肝之勁急者曰伐肝。


以此而用藥,寧用香附不用木香;


甯用鬱金,不用川芎;


寧用菊花,不用薄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1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曰宜和血不宜破血:慢性肝病血瘀者不在少數,活血化瘀之法運用極多。


但本病即使有瘀血顯證,也只宜和血,當慎破血。


當歸、赤白芍、鬱金、玫瑰花可用;


三棱、莪朮、沒藥當慎用。


慎用,非不用。


非用時,亦可使用,然不能久用,不能取常量用,宜半量用之。


張氏治慢性肝炎既守定制,亦多權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2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其基本方為:柴胡9克、當歸12克、赤白芍各10克、元胡9克、川楝子10克、鬱金10克、青皮9克、香附9克、茵陳12克、茯苓12克。


隨證可選加白朮、黨參、女貞子、旱蓮草、棗仁、桃仁、紅花、海藻、昆布、三棱、牡蠣、鱉甲、黃芩等。


如治呂某,男,44歲。


查有乙肝數年,食後腹脹,肝脾腫大,刷牙則齒衄,面色蒼暗,脈細弦,舌暗紅,苔白薄膩。


濕熱久羈,肝腎陰分已耗,血氣不和,當和血益陰,利濕清熱。


疏方:柴胡、赤白芍、炒楂曲各9克,當歸、炙鱉甲、大麥冬、茵陳、女貞子各12克,生苡仁30克,敗醬草15克,五味子3克。


5劑後複診,齦衄已止,納食呆滯,頭暈乏力,上方去鱉甲、麥冬,加白朮12克,枳殼、茯苓各10克,陳皮6克。


7劑後諸症悉消。


復以六味地黃丸調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3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又治張某,男,17歲,患乙肝4年,曾經中西醫各方治療,經未應手。


診時見舌清邊現齒印,苔白微膩,脈細軟;


面色蒼白,納食小礙,小便黃,大便時溏。


認作中氣虛弱,脾濕不化。


治用益氣健脾化濕常法:太子參12克,丹參13克,白朮、香附、柴胡、茯苓各9克,陳皮6克,五味子45克,苡仁30克,茵陳15克。


疏方7劑。


病人以路遠不能複診,自行以原方連服40餘劑,複查免疫試驗均轉陰性,納食、二便均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4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按:兩案乙肝病人,前案為癥結脅下,證屬濕熱久羈、肝腎陰虛、氣血鬱滯;


後案為食少便溏,證屬脾虛夾濕,氣化失宜,均用基本方加減變化而治癒。


張氏於利濕解毒藥主張暴病可重,久病宜輕,如茵陳、敗醬草、蛇舌草等,最多用至15克,過用易致傷脾滯胃,又不利於祛邪,後案可為注腳。


於破血活血藥,雖見症積亦不可過量使用,只宜先用當歸、赤白芍、鱉甲等品,前案疏方即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20:05: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六、特異病證治臨床常有特殊病狀,西醫不能確診病類,中醫亦難辨識證疾,或有雖辨證清楚但依法調治不效。


對此類病證,張氏接治後每能作出確切判斷,施以相應方法而取得較好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9 11:28 , Processed in 0.3281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