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10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6:2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配合激素治療。


在大劑量激素治療期間,患者多表現為陰虛,中藥配合以養陰為主;


在激素撤停過程中,即使患者尚未出現陽虛表現,一般在激素減至30mg/d以下時,亦宜逐漸加溫陽藥以鞏固激素療效,協助激素撤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6:3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產後傷寒大汗不止案患者劉某,女,32歲。


某醫學院教師家屬。


於1979年11月16日(產後42天)托其友來代訴病情,請處一方。


患者於產後3日受涼而致每日午後惡寒高熱,經多種檢查及全市會診未明診斷,用過多種抗生素及中藥,寒熱往來10多天始退。


但此後即大汗不止,每日更衣數次,並感低熱怕風,曾服不少益氣固表、養陰斂汗之劑,出汗反增。


全身軟弱,終日臥床,不能坐起,患者萬分恐懼,夫妻抱頭痛哭,惟胃納佳,能進食,舌苔黃厚,脈象不明。


辨證:新產之人,血弱氣盡腠理開,風寒外邪由太陽而入少陽,故寒熱往來;


胃納佳為邪未入陽明,裡氣和。


現舌苔黃厚為少陽餘邪未清,低熱自汗怕風乃太陽表邪未盡,營衛失和所致。


治以小柴胡湯合桂枝湯輕劑,處方:柴胡3克、黃芩6克、黨參9克、法夏9克、炙草6克、桂枝3克、白芍9克、生薑1片、大棗4枚。


1979年11月22日其愛人來訴,服藥1劑而汗減,2劑而汗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6:4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此案陸氏並未見患者其人,陸氏治療此案辨證之準確,處方之精當,體現其對傷寒六經氣化學說深厚的造詣及治傷寒的豐富臨證經驗,抓住了病證的要點和關鍵:①病起於產後受寒,是虛人外感,常常邪入少陽;


②起病時寒熱往來,西醫全市會診未明確診斷,是知其為少陽證型未明熱,無器質性大病;


③胃納佳,病不在裡;


④前醫曾用益氣固表、養陰斂汗而出汗反增,說明病機在表,藥與病機不投合;


⑤現證低熱惡風自汗,苔黃厚,雖脈象不明,已可以辨知其為少陽餘邪未清,太陽營衛不和。


故用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1劑知,2劑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6:5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頑固冬季鼻衄27年案患者孫某,男,45歲,工人。


每年冬季鼻衄達27年,偏頭痛及鼻咽乾燥9年,於1981年3月11日由平壩某廠蔣必芬醫生帶來就診。


患者27年來每年國慶日後開始鼻衄,流血時間常在淩晨4~5點,少則數十滴,多至200~300ml,中西醫諸藥未效,必待來年春季不治而自止。


9年來常感偏頭痛、鼻咽乾燥、鼻塞、尿頻而夜尿多,大便乾結,冬季衣著單薄,否則諸症加重。


1個多月前曾請蔣必芬醫師調治月餘無效,遂帶來會診。


觀其形消瘦,面色青晦,舌紅苔黃,脈弦數。


他醫治療曾予清肺胃熱、養陰涼血和引火歸原等法未效。


辨證:每年10月後發病,接近冬至,與「陽升」有關。


「冬至一陽升」,人與自然相應,該患者相火偏旺,「陽升」太過,故發為頑固性鼻衄,直至次年接近「夏至一陰長」時自愈。


淩晨為一日中陽氣漸旺之時,是以鼻衄每於此時發作。


火邪伏於肝肺,故偏頭痛、鼻衄。


肺失清肅,津液輸布失常,故見鼻咽乾燥鼻塞、尿頻等症。


擬龍膽瀉肝湯合瀉白散清瀉肝肺之伏火。


處方:龍膽草、木通各6克,梔子、牛膝各8克,黃芩、鬱金、桑白皮、地骨皮、杏仁、萊菔子、生地、白芍、丹皮各10克。


另用蜂蜜塗鼻孔,每日3次。


服藥6劑,鼻衄止,鼻塞通。


囑當年冬至前提前服藥預防復發,但患者未按時就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7:0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81年10月13日二診。


鼻衄復發一周,脈證同前,原方治療。


服上方9劑後出血量大減,諸症減輕,由於出血未止,大便乾,於方中加生石膏、大黃、水牛角瀉胃火拼涼血,但出血仍未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7:1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81年12月4日三診。


分析為相火太旺,從肝、肺、胃瀉火尤不足,必須用知柏直伐腎中相火。


處方:知母、黃柏、梔子各10克,黃芩12克,生石膏60克,龍膽草、桑葉、大黃各10克,水牛角、麥冬各30克,北沙參、火麻仁各20克,甘草3克。


服10劑鼻衄止,迄今未復發(此案蔣必芬醫生曾在《新中醫》1989,3:21報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7:2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此案為長達27年之久的鼻衄頑疾,陸氏運用「冬至一陽升」這一自然規律與醫療實踐相結合,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是其將中醫理論精粹靈活運用並加以發揮的具體體現。


其辨證要點:①該患者每年國慶日後開始發病,直至次年春季不治而自止,呈頑固的年度週期性發作,長達27年之久。


此時接近冬至,與「冬至一陽升」有關,陸氏認為命門火是人體陽氣的根基,「一陽升」應與命門火相關,相火源於命門,寄於肝膽,遊行於包絡、三焦,布達於全身。


冬至一陽升時,陽升太過,相火偏旺,上擾嬌臟,迫血妄行,故於冬至陽升時鼻衄發作,直至次年接近「夏至一陰長」時自愈;


②每日淩晨4~5點時出血量最多,血流如注,也是「陽升」之時;


③偏頭痛、鼻咽乾燥等,為相火偏旺,伏於肝肺;


④曾經許多中醫藥養陰清熱、涼血止血無效,說明非一般肺胃之熱,藥與病機不合。


故採用清瀉命門相火治療,不加任何止血藥,第一年從肝肺瀉相火,用了龍膽草、黃芩、梔子等,服6劑出血即止。


第二年患者未遵醫囑,鼻衄按時發作,用原方治療,出血量大減後,加知母、黃柏,直閥腎中命火,服藥10劑而根治。


藥證相符,應手而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7:4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血分瘀熱型紫癜性腎炎案患者陳某,男,22歲,學生。


因患「紫癜性腎炎」5個月於1996年10月8日初診。


患者5個月前因參加足球比賽訓練,勞累過度,又連續飲酒、飲食不節3天後,雙下肢小腿部出現斑疹,滿布肌膚,大小約1cm×2cm~4cm×3cm,癢甚,即到某醫院皮膚科診為「過敏性紫癜」,予抗過敏藥治療1周後,突感胃痛腹痛,劇烈難忍,嘔吐腹瀉,大便色黑,即到貴州省人民醫院診為「胃潰瘍」住院搶救。


住院期間,吐血量多,腹瀉頻作,色黑,日5~30餘次,即予止血劑,強地松、先鋒Ⅰ、氧氟沙星等治療2個多月,好轉出院。


因尿檢見尿蛋白++++,RBC5+,診為「紫癜性腎炎」,繼續在該院門診治療,予強的松等西藥及中藥養陰益氣、涼血止血之品治療2個多月,療效不顯。


現證:無水腫,面色白,面部痤瘡多,眼周微青紫,舌暗紫苔白,雙側脈熱灼指。


血壓171/114kPa(120/80mmHg),尿檢見尿蛋白++++,RBC++++。


辨證為下焦血分瘀熱,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瘀。


予芳化清利湯、升麻葛根湯合方加減:升麻10克、葛根10克、連翹15克、黃芩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佩蘭10克、石韋30克、益母草30克,並立即停用強的松及黃耆類中藥,禁酒及辛辣之品。


服藥6劑,1日1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8: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96年10月17日二診:尚未明顯進步,脈熱仍存,予:丹皮10克、赤芍10克、鬱金20克、連翹15克、黃芩15克、梔子10克、石韋30克、益母草30克、澤蘭葉10克、紫草15克、小薊80克、珠珠米根30克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化瘀,服藥5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8:1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96年10月22日三診:尿檢見尿蛋白++,RBC++,WBC4~8,顆粒管型1~3,細胞管型0~1,病情明顯進步,效不更方,仍每日1劑,連服3月。


在此期間,尿檢:尿蛋白++,RBC2~9,WBC1~3。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8: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97年1月30日四診:尿檢,尿蛋白+,RBC1~4,WBC0~1,顆粒管型0~1,病情明顯好轉,尿蛋白及紅細胞明顯下降。


上方續服,其中小薊60克與珠珠米根30克交替加入方中,1周輪換1次,每週服4劑,停3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8:4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1997年4月22日五診:見面色紅潤,面部痤瘡僅有幾粒,眼周青紫消失。


脈熱已不顯,尿檢:尿蛋白±,WBC0~1,病情基本痊癒,繼續鞏固治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8: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紫癜性腎炎是難治性腎炎之一,主要以皮膚紫癜、出血性胃腸炎、腎損害為特點,逐漸發展為腎功能減退,預後較差,其病情較為頑固,治療比較困難。


此患者起病急,來勢猛,胃腸出血多,尿中蛋白及紅細胞多,病情較重,予激素強的松,中藥益氣養陰止血等無效。


陸氏根據其脈證及尿檢,辨證分析,此初起因勞累過度,大量飲酒及飲食不節,熱毒直入血分,迫血妄行,故見吐血、便血及尿血,熱毒壅滯肌膚,則皮膚紫癜,雖經中西醫藥治療數月,熱毒減輕,但下焦血分瘀熱毒邪未清,則脈熱,尿中蛋白++++,RBC++++。


治宜清熱涼血,止血化瘀,予生地、丹皮、石韋、益母草等涼血化瘀,重用小薊、珠珠米根涼血止血。


由於:①辨證準確,用藥精當;


②謹守病機,堅持一方治療到底;


③服用激素時間短,劑量小,中藥黃耆等溫補之品不多,並得以及時停用。


從而使病勢得以有效控制,在短期內基本治癒,獲得了顯著的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9:0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談寒溫不可統一近年來中醫學界倡寒溫統一論者不少。


眾所周知,《傷寒論》成書於2000多年以前,限於當時歷史條件,其論外感病詳於寒而略於溫。


經過十幾個世紀無數醫家的醫療實踐,始認識到溫病是一組完全不同於傷寒的外感病,有必要獨立出來,自成體系,因而有了清代溫病學派的興起,這是歷史的必然,是醫學進步的表現。


按照人人熟知的傳統理論,傷寒為寒邪,由皮毛而入,主要傷人陽氣,按六經傳變及辨證論治;


溫病為溫邪,由口鼻而入,主要傷人體陰液,按衛氣營血及三焦辨證論治。


據臨床體會,傷寒主要包括由寒冷刺激引起的整體性體溫調節障礙和局部性對寒冷刺激適應不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


溫病則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和部分免疫性疾病。


無論從傳統理論或現代臨床來看,傷寒和溫病在病因、病機和治療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疾病。


古人不識溫病,執傷寒以治溫病,死人甚多,有歷史的原因。


今人不懂傷寒,執溫病以治傷寒,誤人者不少,也有歷史的原因。


在這種狀態下,必須強調寒、溫的分辨。


特別是冷氣設備的普及,「人工寒邪」的播散,「現代傷寒病」正日漸增多時,更應提起注意。


如果是為了醫療、教學管理的需要,將傷寒與溫病統一於外感病一科則可;


如果是從理論上、辨證論治上統一寒溫,則是歷史的倒退,愧對古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9:1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談五臟陰陽、氣血總體平衡態勢人體陰陽氣血與五臟所形成的格局是:心肝與血,肺脾與氣,肝腎與陰,脾腎與陽關係最密切,並以心肝腎陰血為一方,肺脾腎(命)陽氣為另一方,形成總體的平衡態勢(如下圖)。


五臟陰陽氣血總體平衡態勢,是一把臨證時隨時實用的天平,因為它常可反映人的體質,或人在某個階段五臟陰陽氣血的總體傾向。


一般而言,這把天平的傾斜,常常反映在人人都有的「睡眠」、「飲食」和「大便」上。


偏於心肝腎陰血虛的人容易失眠,大便常乾結,喜食酸甘涼潤之品;


這種人容易「上火」,如咽乾痛、鼻衄等。


肺脾命陽氣虛的人則易困倦、嗜睡、大便常溏、喜辛辣熱食;


這種人常怕冷,衣著比常人多。


無論治什麼病,若結合這把天平用藥則更能切中病機,提高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9:2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談冷脈與熱脈陸氏發現一些患者有冷脈或熱脈。


冷脈可見於單側或雙側,指按脈上感到有冷氣順血流而下,冷氣襲指,久按不衰。


冷脈主要見於少陽證寒熱往來者,上文傷寒六經氣化學說臨床運用之例3,為少陽證型未明熱,即出現冷脈;


在少陽證型急性腎盂腎炎中冷脈較多見,且常為單側。


熱脈均為雙側,指按脈上有灼熱感,主要見於下焦瘀熱者,如頑固的血尿,嚴重的前列腺感染等,名案評析第3例血分瘀熱型紫癜性腎炎即有熱脈。


冷脈與熱脈均隨著病證的好轉而減輕或消失。


冷脈與熱脈尚未見載於醫籍,其辨證論治意義有待繼續觀察研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9:4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越鞠丸變方藥物 組成:茵陳15克、梔子9克、丹參9克、鬱金9克、焦楂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主治六鬱相因為病,濫補或激素引起的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09:5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腎炎芳化清利湯藥物 組成:佩蘭葉10克、連翹15克、黃芩10克、鬱金10克、薏苡仁30克、木通10克、石韋3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主治各型急、慢性腎小球腎炎以濕熱為主證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10:2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思食丸藥物 組成:烏梅6克、焦楂9克、神麯9克、穀麥芽各9克、法夏9克、陳皮6克、茯苓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適應證:納食不香,不思飲食,尤適宜於兒童、胃酸不足者或萎縮性胃炎。


(吳元黔編) 著名中醫婦科學家羅元愷 羅頌平張玉珍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7 11:10:52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羅元愷,廣東南海人,1914年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該校副校長、顧問。


曾兼任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醫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是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導師,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學者。


本文系統介紹羅氏在學術上以脾腎為本,氣血為用;


溫熱病證,養陰保津;


博學篤行,業精於專;


因材施教,醫教相長;


學術淵源,本於醫經的治學風格和理論精華。


臨證特色則主要介紹他對婦科診法首重望診,婦科用藥特點,以及對崩漏、胎動、不孕症、絕經前後諸症、盆腔炎的治療經驗。


所選錄的醫案及醫論醫話,進一步反應羅氏婦科學術思想,臨床治療特色。


入選的五首經驗方是羅氏畢身醫療經驗的結晶。


全文前後呼應,理技相通,文筆流暢,細讀之後,定能大有收益。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中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9 00:5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