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陸氏認為急性腎炎恢復期主要是濕熱未盡,部分患者於濕熱消退的過程中逐漸出現腎陰虛。
濕熱留戀的時間較長,可達數月至1年以上。
根據多年的臨床體會,陸氏強調這一階段的治法應以祛邪為主,芳香化濕利尿是主要治療原則。
但此期容易發生辨證錯誤及治療不當,可能因為:①此期有的患者見症不多,甚至無症可辨,如不瞭解此病的一般發展規律,常無從下手治療,只好按水腫病的發病理論予以培補脾腎,以致誤用補法;
②濕熱未盡的見症與陰虛、氣虛、陽虛相似,易引起辨證錯誤;
③恢復期可出現一些虛證,與濕熱未盡交織,以致虛實錯雜,治療不易掌握。
由於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以致治療不當,造成病情遷延不愈,甚至惡化。
根據臨床所見,此期口乾苦,舌苔膩,或苔不膩但厚而滿布,苔色微黃是一般患者常見的濕熱未盡之證,有時舌苔成了唯一可供辨證的依據。
很多患者在腫退後常有一段時間自感身熱,多汗、多尿,甚或夜尿,此屬濕熱自退的表現,非表虛、氣虛或腎虛,不可補,宜芳化清利促其自退。
此外,有部分患者濕熱留戀不退,對於這類患者應辨清濕熱留戀於何處,濕與熱孰重孰輕,因勢利導地予以清除。
由於濕熱留戀的所在往往即正氣不足之處,其證常虛實錯雜,宜用和法,以祛邪為主,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礙邪。
例如,食差、腹脹、便溏為濕熱留戀脾胃,濕重於熱,非脾虛,不可用參朮,以防助熱,宜芳淡健脾;
腰脹痛,尿少者為濕熱留戀於下焦,非腎虛,不可用六味、八味之類,以防其助濕熱,宜清利下焦;
微汗不徹或一直無汗、面色蒼白、雙眼瞼微浮者為濕熱留戀於上焦,濕重於熱,非陽虛,不可溫,宜宣肺芳化;
多汗不止,舌淡、脈緩濡者為衛陽不固,濕熱留戀於肺衛,營衛失和,用溫補固澀多無效,宜麻黃配耆、芍固衛和營兼祛餘邪;
入睡前煩熱心悸出汗、舌紅、脈細數者為陰已虛,濕熱擾於陰分,非陰虛盜汗,滋陰斂汗常礙邪而無效,宜用青蒿、鱉甲引邪外出;
手足心熱、心悸失眠、腰痛血尿、舌尖紅、苔黃膩、脈細數者為心腎陰虛濕熱未退,非陰虛內熱,用知柏地黃常礙其濕熱,宜用二至、導赤之類;
頭昏頭痛,多夢失眠,胸悶口苦,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膩,脈弦,血壓高者為濕熱留戀於肝膽,非陰虛陽亢,滋陰潛陽常無效,且礙濕邪,宜用龍膽瀉肝之類。
總之,對於正虛邪戀者,不宜用補法,只宜用和法,適當地扶正,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祛邪。
如濕熱退盡尚余腎陰虛者可適當滋腎,一般在膩苔退清,尿檢除少許紅細胞外基本正常,腰痛性質由脹而變為酸軟時,說明濕熱已盡方可採用滋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