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例2,向某,男,51歲,門診號0024867。
1985年11月26日因輕度浮腫及大量蛋白尿反復發作17年而就診,此次復發5月。
檢查,BP223/14kPa(156/98mmHg),雙瞼微腫。
尿蛋白+++,紅細胞1~3/HP,白細胞2~4/HP,顆粒管型2~4/LP,尿圓盤電泳為高、中、低分子混合性蛋白尿。
尿C3-,Scr851mg/dl,Ccr82ml/min,B超提示雙側多囊腎。
立即限制蛋白及磷攝入,用健脾化痰法治療,方用二陳湯加蒼朮、白朮、白芥子、萊菔子、鬱金、雞內金等,尿中白細胞增多時加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血壓明顯升高時加天麻、牛膝、益母草等,偶爾加用西藥抗菌藥物及降壓劑。
治療後症狀好轉,尿量維持在2000ml/d左右,腎功能穩定。
一度略有好轉,Scr682~753mg/dl,Ccr109ml/min,但自1987年7月後尿量漸少,症狀逐漸加重,Scr1056~12mg/dl,至1988年3月因少尿,Ccr37ml/min,轉連續性不臥床腹膜透析治療。
本例經化痰中藥治療後,推遲開始透析時間26個月。
多囊腎的病因至今仍未明。
據研究,囊腫上皮具有運轉功能,囊內液體成分近似近端或遠端腎小管液。
多囊腎對腎功能的損害主要是由於囊腫內容物不斷增加。
囊腫增大,壓迫周圍腎組織所致。
多囊腎切面呈蜂窩狀,符合中醫的「巢囊痞塊」,而「巢囊痞塊」屬於痰證。
中醫治療痰證的關鍵在於健脾,長期以來的臨床實踐已經證明,健脾可以運化痰濕,促進消化道的吸收,減少呼吸道等的分泌。
因此,陸氏設想用化痰法治療多囊腎,試圖用這一治法作用於囊腫上皮的運轉功能,防止囊內液體的增長,甚或促進囊內液體的吸收,從而達到控制多囊腎的發展。
但對於沒有腎衰的病人,甚難找到可供評價療效的指標。
故通過2例終末期病人治療後腎衰進程的速度以間接估計治療效果。
|